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和湯出自王洪绪《外科全生集》,其药物粗成为:熟地黄一两,白芥子(炒研)二钱,鹿角胶三钱,肉桂一钱,炮姜炭五分,麻黄五分,生甘草一钱。主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在《外科辑要》中,将其适应范围,说得更加具体:“治阴毒  相似文献   

2.
正阳和汤方出自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原方组成:熟地黄一两,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炒研),肉桂一钱,生甘草一钱,炮姜炭五分;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因可使一切阴寒痰湿凝结之症得温补托里通滞之功而消散,故名阳和汤,是治疗一切属阳虚寒凝之阴疽的首选方,如骨槽风、流注、阴疽、脱骨疽、鹤膝风、乳岩、痰核、石  相似文献   

3.
阳和汤出自清代《外科全生集》方。由熟地一两、白芥子二钱、鹿角胶三钱、姜炭、麻黄各五分、肉桂一钱、生甘草一钱,水煎服。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效。适用于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患处平坦色白或暗,不肿或肿势散漫。也用于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淋巴结核、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深部脓肿等阴寒证者。近年很多学者以此方治疗妇科病取效满意,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阳和汤出自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方由熟地鹿角胶肉桂白芥子生姜麻黄甘草等七味药组成。能温阳散寒、养血通脉、主治一切阴疽、附骨疽,流注,鹤膝风等属于阴寒之证。笔者将其方引  相似文献   

5.
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黄一两、白芥子二钱、鹿角胶三钱、肉桂一钱、炮姜炭五分、麻黄五分、甘草一钱组成。主治骨槽风、流注、阴疽、脱骨疽、鹤膝风、乳岩、结核、石疽、贴骨疽及漫肿无头、平塌白陷、一切阴凝等症。有温补和阳、散寒通滞之效,临症对的,疗效确凿,现举4则于次。1髂腰肌脓肿董某,男,26岁,未婚。2002年8月6日初诊。主诉:腰骶痛半月余。在外地打工数年,于7月17日子夜卒发左臀腰骶部疼痛,伴放射至下肢痛,发热,即到当地对症治疗疗效不显,3天后返回本县医院治疗,CT提示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不从…  相似文献   

6.
汪建勋 《新中医》1993,(7):13-15
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为治疗阴疽的祖方。方由熟地、鹿角胶、白芥子、肉桂、麻黄、炮姜、甘草七味药物组成,具有温阳散寒、补血通滞之功,犹如  相似文献   

7.
阳和汤是清代王洪绪的一张外科名方(见《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白芥子、鹿角胶、肉桂、炮姜、麻黄、甘草组成。主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笔者根据本方补而不滞,温而不燥的特点,施于妇科临床,每收良效,现举三则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阳和汤出自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有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等组成.主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后世根据本方具有温阳养血化痰之功,将本方应用于临床各科.现就阳和汤在骨伤科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中医》1997,(4)
阳和汤治胃脘痛陈楚氵勇清代医家王洪绪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中创立阳和汤。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和甘草组成。有温阳补血,散瘀通滞的功效。主治阴疽、附骨疽、流注、鹤膝风等属于阴寒之证。现代医学多运用于外科,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徐静 《山西中医》2010,26(12):11-11,13
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所著《外科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是外科治疗阴疽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阴寒诸证的代表方。此方对内科病证,凡属阳虚阴寒内盛者,均可移用治之,若用之准确,每收佳效。笔者跟随江苏省名中医韩树人主任学习期间,收集整理韩老临证应用阳和汤治验5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阳和汤”出自清·王维德撰《外科全生集》,方由熟地一两,白芥子二钱,鹿角胶三钱,姜炭、麻黄各五分,肉桂、生甘草各一钱组成,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笔者用治痹证每获良效,兹录二例证之。陈××,男,51岁,工人,1975年9月12日就诊。自诉三月前始觉左肩疼痛,渐至左上肢活动受限并感患肢冷、酸、胀、麻,每於夜间加重,三伏天亦觉患肢冰凉,屡经治疗效果不好。舌质淡,边有齿痕,舌尖有瘀点,脉沉  相似文献   

12.
阳和汤临床应用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功效为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属于阴寒之证。笔者引伸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阳和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为治疗外科阴疽的主方。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主治一切阴疽及流注等属阳虚寒凝诸证。笔者在临床治疗杂症辨证应用,效果满意,兹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14.
霍学文 《山西中医》2010,26(9):41-42
阳和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洪绪之《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鹿角胶、肉桂、炮姜、麻黄、白芥子、甘草7味药所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一切阴疽。笔者临床应用阳和汤化裁治疗多种病证,获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单鸣教授是四川省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其运用阳和汤治疗内科系统疑难杂症有独到之处。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炭、生甘草七味药组成,主治一切阴疽、流注、鹤膝风等阴寒之证。  相似文献   

16.
阳和汤新用     
李茂兴 《新中医》1996,28(2):55-55
阳和汤新用李茂兴阳和汤方出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生甘草7味药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治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症。多年来,笔者临证运用本方化裁治疗外科疑难杂病,每获良效,兹选数则病例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17.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的《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甘草、炮姜、麻黄组成,功能温补和阳,散寒通滞,主治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笔者应用此方治疗一些内科、妇科疾病,  相似文献   

18.
刘慧敏 《新中医》2008,40(7):118-118
补阳还五汤源自<医林改错>,主治中风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阳和汤源自<外科全生集>,主治一切阴疽、附骨疽、流注、鹤膝风等阴寒之证.笔者将二方合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为清代外科医家王洪绪经验方。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阴疽流注等外科阴寒之证。王洪绪用其治疗阳虚寒凝证,犹如仲春温暖和煦之气,普照大地,阴霾四散,而布阳和,故而得名“阳和汤”。方由熟地黄、肉桂、麻黄、白芥子、姜炭、鹿角胶和生甘草组成,主要作为治疗阴疽的重要方剂来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 阳和汤由清代外科名医王洪绪所创,原方由麻黄五分、熟地一两、肉桂一钱去皮、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炮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等七味药物组成,主治“流注、贴骨疽、鹤膝风、横痃、骨槽、风湿、乳岩瘰疬、恶核、瘿瘤、石疽”等多种外科疾病。由于原书有“此等症候,尽属阴虚”语,以致后人对该方的配伍结构及主治功效产生歧义,多以熟地为君,滋阴养血为其主要功能。其实王氏所谓“阴虚”,乃指病变局部皮色而言,是阳虚寒凝,气血不流通之故,治则“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虽酷热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也随之消矣”。可见本方的主要功能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