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清IL-25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55例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5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计数,分析两者与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结果55例患者中有44例(80.00%)发生机会性致病菌感染,其中26例(47.27%)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发生机会性感染组患者血清IL-25水平较未发生感染组高[(946.45±1652.84)pg/ml vs (107.58±167.33)pg/ml,P <0.01),CD4+ T细胞计数降低[(87.54±110.60)cell/μl vs (298.60±211.91)cell/μl,P <0.05)。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组较未发生感染组患者血清IL-25增高[(1247.78±1877.48)pg/ml vs (358.09±944.31)pg/ml,P<0.05),CD4+ T细胞计数降低[(48.56±74.90)cell/μl vs (200.04±182.79)cell/μl,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L-25浓度、CD4+ T细胞计数分别与发生机会性感染、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呈正相关、负相关(P <0.01)。结论 IL-25可能参与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后的免疫反应,高IL-25水平可能与HIV感染者易患机会性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成人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的频率与总淋巴细胞计数(TLC)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5~2008年9月于我院传染科住院的39例成人HIV/AIDS患者的TLC进行跟踪分析。结果(1)TLC≥1000个/μl者有5例(12.8%),TLC为500~999个/μl者17例(43.5%),TLC为200~499个/μl者15例(38.4%),TLC≤199个/μl者2例(5.3%);(2)22例TLC≥500个/μl者共发生机会性感染36人次(感染率160%),17例TLC≤499个/出者共发生机会性感染44人次(感染率258.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HIV/AIDS患者在TLC≤999个/μl时机会性感染频率增加,TLC≤499个/μl时机会性感染的频率明显增加,且均为多重感染。TLC在资源贫乏地区用来帮助监测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和预后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UC组),按照是否感染H p分为H 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并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作为对照组.比较UC组和对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n=6):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轻型急性胰腺炎组(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SAP+地塞米松组和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O)。造模成功后3h、6h和12h分批处死各组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鼠血清IL-17、IL-23表达水平。结果与SO组相比,SAP组、MAP组和SAP+地塞米松组在各个时间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造模成功。与MAP组及SAP+地塞米松组相比,各个时间点SAP组的血清IL-17、IL-2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血清IL-17、IL-23和AP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866,P0.01;r=0.855,P0.01)。结论 IL-17、IL-23的表达水平能较准确地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对临床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HIV/AIDS在我国已经历传入期和局部流行期,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并且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艾滋病流行趋势日益加重,临床就诊的艾滋病患者越来越多,合并机会感染和肿瘤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机会感染和肿瘤的出现与患者的免疫抑制水平有关,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是机体免疫状态的最好体现,与机会感染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HIV/AIDS患者口腔行为及病损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口腔健康行为及口腔病损的特点。方法以来本院就诊的55例HIV/AIDS患者为调查对象,对口腔健康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口腔卫生状况、口腔黏膜及牙周病损进行临床检查,就CD4细胞计数和出血指数、菌斑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5例HIV/AIDS患者口腔卫生习惯和卫生状况较差,有口腔科就诊史的有34例(61.8%),曾在传染病医院就诊的仅有1例(2.94%);HIV相关口腔病损患者有20例(36.4%),普通牙周病患者有42例(96.3%),CD4细胞计数和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应用,HIV/AIDS相关口腔病损发病率明显降低,而普通牙周病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HIV/AIDS患者就诊口腔科的随意性强,口腔科医生在诊疗中要加强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艾滋病(AIDS)患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免疫缺陷程度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50例AIDS患者与HIV感染者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检测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不同,分为AIDS患者组23例(CD4≤200/ul)和HIV感染组27例(CD4〉200ul),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显示,AIDS患者组的CD4T淋巴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HIV感染组(P〈0.05);AIDS患者组15例合并其他感染(15/23,65.2%),8例形成肛周巨型尖锐湿疣(8/23,34.8%),其中2例发生癌变。AIDS患者组手术切除肛周尖锐湿疣后3个月内有8例复发(8/23,34.8%);HIV感染组6例合并其他感染(6/27,22.2%),1例巨型尖锐湿疣(1/27,3.7%),术后3个月内4例复发(4/27,14.8%)。结果表明,AIDS患者容易形成巨型尖锐湿疣而且容易发生癌变,容易合并其他感染。电刀彻底切除病变结合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单纯HIV感染艾滋病(AIDS)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2年3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单纯HIV感染AIDS患者共171例,按照临床检验项目要求抽取患者静脉血分别进行病毒载量、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血清γ-GT活性及乳酸(LACT)浓度;将患者分为病毒载量高值组(139例)和病毒载量低值组(32例)两组,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单纯HIV感染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血清LACT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CD3、CD4和CD8细胞计数升高,血清LACT浓度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CD3和CD细胞4计数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HIV感染AIDS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常规实验室指标检测,并动态分析其变化情况,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if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if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导致的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HIV感染者口腔中的病损最常见的是普通的牙周病。有研究表明,牙周炎的病理改变与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有关,例如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IL-10和IL-8等。其中IL-6的表达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表达水平可以作为牙周组织破坏严重程度的指标。有学者提出控制IL-6的量对治疗牙周炎有积极意义。而IL-6在患牙周炎的HIV感染者体内的表达和作用与HIV阴性的牙周炎患者不同,本文就此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鼻出血的临床特征、易发原因,以探讨临床上合适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方法将本院于2010年12月至2017年2月其他科室到耳鼻喉会诊的HIV/AIDS合并鼻出血72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析疾病特点,总结相关因素,探讨治疗方法及疗效。 结果患者鼻腔黏膜以干燥、溃疡、糜烂或萎缩为主(24例),其中14例患者鼻腔黏膜水肿,22例患者合并鼻窦炎、鼻前庭炎等相关疾病;出血性质以黏膜破溃、糜烂、水肿等出血为主(37例),其余患者为动脉出血(21例)及静脉出血(14例);出血频次以多次为主,> 3次者47例,首次发作者17例,2~3次者8例;出血侧别以双侧为主(43例),单侧出血者29例。以上各指标采用多个率趋势的卡方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72例患者中65例出现血常规、凝血功能的异常,70例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经积极治疗后成功治愈者52例、缓解者18例、无效者2例。 结论HIV/AIDS患者鼻出血与其基础疾病相关,临床上采取鼻腔填塞及鼻内镜下微创治疗疗效良好,辅以局部可调式鼻腔冲洗器保湿护理的措施,可较好地预防、恰当地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机会感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所收治的708例初诊住院AIDS患者,收集AIDS患者入院时临床特征和血清LDH水平,分析AIDS患者各种机会感染疾病的血清LDH水平。根据LDH水平(LDH>250 U/L和≤250 U/L)将入组患者分成两组,即LDH升高组245例和LDH正常组463例。 结果708例初诊住院AIDS患者中,女性132例、男性576例,合并机会感染者182例(Waldχ2 = 29.675、P < 0.001),合并肺部感染者162例(Waldχ2= 69.328、P < 0.001)。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CD4+T细胞计数水平(Waldχ2 = 60.646、P < 0.001)、高HIV RNA载量(Waldχ2 = 25.305、P < 0.001)、合并真菌感染(Waldχ2= 67.264、P < 0.001)、卡氏肺孢子(PCP)感染(Waldχ2 = 101.892、P < 0.001)更易导致AIDS患者LDH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合并分枝杆菌感染(Waldχ2 = 0.137、P=0.711)的患者不易出现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V RNA载量> 107拷贝/μl(Waldχ2 = 5.175、P = 0.023)、肺部感染(Waldχ2 = 5.096、P = 0.024)、血流感染(Waldχ2= 9.443、P = 0.002)、PCP(Waldχ2= 57.216、P < 0.001)和真菌感染(Waldχ2= 6.064、P = 0.014)均影响LD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AIDS合并机会感染者LDH升高提示肺部感染和血流感染,感染病原体倾向于PCP和真菌感染,具有一定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09年底,我国HIV/AIDS人数已达326 000例,其中AIDS患者107 000例,累计死亡54 000例.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是目前治疗AIDS最有效的方法,可显著降低HIV/AIDS的病死率.我国自2003年实施免费抗病毒治疗以来,接受免费治疗的人数累计达8万人,病死率已从22.6%降至4%~5%[1],但其间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CNS)机会性感染(OI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的153例临床诊断为AIDS并发CNS OIs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随访半年,根据半年内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DS并发CNS OIs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153例AIDS并发CNS OIs患者疾病诊断依次为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73例(47.7%),不明原因CNS感染27例(17.6%),混合感染性CNS疾病14例(9.2%),CMV性神经系统疾病12例(7.8%),弓形虫脑病12例(7.8%),结核性脑膜(脑)炎9例(5.9%),神经梅毒5例(3.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膜脑炎1例(0.7%)。经对因和(或)对症治疗后,102例(66.7%)患者病情稳定,51例(33.3%)患者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肌力下降、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5个/μl、并发EB病毒(EBV)血症均为AIDS并发CNS OI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00、0.014、0.012、0.005)。 结论AIDS并发CNS OIs的疾病诊断种类较多、诊疗难度大,且病死率高。CNS功能严重受损、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并发EBV血症是AIDS并发CNS OIs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需对上述高危患者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发现CNS OIs并及时针对治疗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与无HIV感染者脊柱手术后手术切口愈合的情况,初步探讨HIV感染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40例HIV感染的脊柱疾病患者(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与观察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相匹配的40例无HIV感染的脊柱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切口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切口愈合不良(红肿、渗出、血肿、脂肪液化、裂开、感染等)的情况,比较HIV感染者中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与切口愈合良好患者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白蛋白、HIV感染临床分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手术部位、手术入路、手术节段、内固定应用情况、融合情况、手术方式(是否微创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切口愈合良好32例;愈合不良8例,包括切口红肿8例、切口渗出5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手术部位(切口)感染2例,均为浅表感染,1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另1例细菌培养结果阴性。对照组患者中,切口愈合良好39例;愈合不良1例,为浅表感染,细菌培养结果阴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比、BMI、手术部位、疾病种类、手术方式(是否微创手术)、切口类型、手术入路、手术节段、内固定应用情况、融合情况、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不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给予及时处理后最终均获得愈合,随访无迟发感染、脓毒症及死亡。HIV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感染临床分期、BMI及血清白蛋白与HIV感染切口愈合良好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V感染者较无HIV感染者更易发生脊柱手术切口愈合不良,且与HIV感染分期C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BMI和白蛋白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IV/HCV共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分析本院2004年至2009年收治的HIV/HCV共感染者40例,分析其HIVRNA载量、HCV RNA载量、CD4细胞数以及临床特征,并以单独感染HCV患者30例和AIDS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结果与AIDS组相比,HIV/HCV共感染组血清白蛋白更低,ALT、AST和HIV RNA载量水平更高(P0.01);与HCV组比较,HIV/HCV共感染组血清白蛋白、ALT和AST水平更低(P0.01),HCV RNA载量水平更高,脾大患者明显增多(P0.01),脂肪变性及肝纤维化程度有加重趋势。CD4细胞计数依次为HIV/HCV组AIDS组HCV组正常组(P0.01)。结论 HIV/HCV共感染对HCV和HIV病毒复制水平、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慢性丙型肝炎的疾病进展等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W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the result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with and without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One thousand one hundred twenty-seven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by our surgical group. Eighteen of these patients were known to be infected with the HIV virus; 6 were asymptomatic and 12 had AIDS. We reviewed the medical records of all HIV-positive individuals with regard to morbidity, mortality, 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 follow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In the six HIV-patients without AIDS, five (83%) had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postoperatively. There was one minor complication (17%). In contrast, only one of the 12 patients with AIDS had postoperativ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and eight (66%) had complications after surgery. There were four deaths (33%) within 30 days of surgery in this group.Only a small percentage of AIDS patients benefit from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There is a significantly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ollowing this procedure in this group. Strategies to improve outcome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十色流式方案检测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活化状态。 方法按多色流式配色原则,初步确立抗人CD3、CD4、CD8、CD45RA、CD25、CCR7、CD28、CD38、HLA-DR抗体及7-AAD的配色方案。采用1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PBMC标本进行最适电压调节、荧光补偿设定和FMO对照;设定条件后,检测5例HIV/AIDS患者的外周血样本。 结果建立检测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活化状态的最优十色流式染色方案,采用此方案检测5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标本,分析T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及活化程度,发现不同细胞亚群中活化分子HLA-DR、CD38、CD28的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十色流式方案可检测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化状态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