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4例THA术中、术后PFF患者资料,男13例,女11例;年龄33 ~ 85岁,平均63.6岁.骨折根据Vancouver分型:A型7例,B型12例(B1型3例,B2型8例,B3型1例),C型5例.术中出现PFF 5例,术后外伤所致PFF 19例.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20例.手术方式包括钢丝环扎、记忆合金环抱器、锁定钢板、长柄翻修假体结合植骨等.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8 ~52个月(平均23.8个月)随访.24例患者骨折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11个月,平均5.5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0.3分(68 ~95分),其中优7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9.2%.1例B2型骨折患者保守治疗后发生畸形愈合. 结论 对于THA术中、术后PFF,治疗方案需结合骨折部位、假体有无松动、局部骨质量及身体状况而定,其治疗原则是移位骨折需进行牢固固定,松动假体要进行翻修,严重骨缺损需要植骨处理.  相似文献   

2.
周金华  王愉思  盛斌  李新  关蕊 《中国骨伤》2021,34(3):255-259
目的:分析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hip arthroplasty,H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ur fracture,PFF)不同分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入院的手术患者47例(共47髋),其中男13例,女3...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治疗的并于术中、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排除初次手术前已经出现骨折的患者,共纳入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68±19)岁(34~93岁),初次置换病因: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初次置换时股骨假体固定方式:骨水泥固定5例,其余8例病人为生物型假体。假体周围骨折病因包括7例有明确外伤史(不慎跌伤或车祸)、6例为翻修术中骨折。根据Vancouver分型,AG型3例,AL型1例,B2型4例,B3型3例,C型2例。翻修时骨折固定方式:5例采用大粗隆再结合装置加钢缆固定,7例使用钢板钢缆固定,1例病人使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固定。在各类分型中,2例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使用钢板钢缆固定骨折端,其余11例股骨假体均不稳定,仅1例使用骨水泥重新固定初次置换假体,余10例使用全涂层假体。通过Harris评分对患髋进行功能评价,X线或CT观察骨折愈合。采用Mann-Whitney检验对比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 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9±19)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5±1.1)月。Harris评分由术前13.0(4.0,25.0)提高至末次87.0(82.3,93.3)分,(Z =-4.34,P <0.05)。异体皮质骨板病例在末次随访时显示与宿主骨融合,所有病人末次随访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及感染。 结论根据不同分型选择相应的骨折复位与固定方式,钢板钢缆组合有效提高了稳定性;对于骨量不足病人可以考虑使用异体皮质骨固定以增加患者骨量。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1月~2018年6月,我科对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病例资料本组9例,男5例,女4例,年龄47~81岁。生物型假体7例,骨水泥假体2例。初次置换术后骨折时间1~14年。骨折Vancouver分型:B1型3例,B2型3例,B3型2例,C型1例。1. 2治疗方法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取大转子外侧纵行切口。B1型骨折因股骨假体柄无松动,直接行骨折复位,钢丝或钛缆环扎固定; B2型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51 ~ 80岁,平均67岁;骨折按Vancouver分型:B1型3例,B2型5例,B3型3例,C型2例.分别用钢丝或钢缆环扎固定,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长柄假体翻修;记忆合金环抱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 ~ 30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4.8个月.患者无感染、畸形愈合、假体松动脱位、内固定断裂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5例,可1例.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案需结合骨折部位、假体有无松动、局部骨质量、身体状况而制定,原则是移位骨折要进行牢固固定、松动假体要进行翻修、严重骨缺损需要植骨处理.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丛宇  赵建宁 《中国骨伤》2011,24(2):178-181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手术,术中假体周围骨折是其并发症之一,假体周围骨折分为髋臼假体周围骨折和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危险因素包括微创技术的使用、压配式非骨水泥假体柄的使用、髋关节翻修术和骨质疏松等。本文就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近年来不断增加,已成为继假体松动和复发性脱位之后导致髋关节翻修的第3位最常见原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难度大,手术失败率高,有一定致死率。认识并避免导致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正确掌握各类型骨折的治疗原则,准确判断股骨假体的稳定性,并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或翻修方法,是获得可靠治疗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目前最为成功有效的外科手术之一,与之伴随的是多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假体周围骨折是其中最显著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的:回顾性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温哥华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措施。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38~81岁,平均68.2 岁。33 例均为温哥华 B 型假体周围骨折:B1 型骨折组 11 例,采取切开复位钢丝捆扎固定或接骨板固定+异体皮质骨板植骨;B2型骨折组16例,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器+大量植骨或长柄全涂层假体联合钢丝捆扎+局部异体松质骨植骨;B3型骨折6例,采用长柄生物性假体或组配型假体+同种异体骨板联合钢丝捆扎。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5~5.5年,平均3.6年。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时间为3~22个月,平均6.5个月。B1型骨折组中1例术后因跌倒再次骨折,行二次翻修手术,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2~96 分,平均 91.2 分;B2 型骨折组中 1 例术后 3 年出现假体松动下沉,行二次翻修手术,末次随访时 Harris 评分为 76~92 分,平均 87.0 分;B3 型骨折组中 1 例术后 3 个月出现移植骨排异反应与感染,经治疗无效,再次手术取出同种异体骨板,抗生素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66~80分,平均71.5分。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折中温哥华B型较常见,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临床上颇具挑战性的难题。Vancouver分型涉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位置及稳定性、假体松动情况、股骨近端骨量等,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分型方法。伴有假体松动的Vancouver B2型和B3型骨折占50%以上,因此预防和治疗THA后假体松动和(或)骨溶解很重要。针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等已成为热点,伴感染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股骨假体周围多次骨折以及内固定失败的防治也见诸报道。该文就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偏心距调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波  李瓦里  滕东辉  世珑 《中国骨伤》2007,20(8):540-542
高龄股骨颈骨折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越来越普遍[1],其优点是能够使患者早期离床,避免因长期卧床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下地后能有一个良好的关节功能是临床医师的追求,功能优劣与关节的软组织平衡直接相关。在髋关节软组织平衡中,偏心距(offset)是否符合生理解剖非常重要[2]。总结2004年1月-2005年12月,30例(由同一组手术医师操作)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均经过术前偏心距测量、术中偏心距调整及术后功能的康复,获得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男12例,女18例;年龄62~90岁,平均73.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截至2018年11月,并且逆行查找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以求查全。采用Newcastle Ottawa量表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估。主要运用Revman 5.3进行原始数据的合并与检验。结果: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17篇文献,总样本量为90 632例。结果显示:女性(OR=1.62,95%CI:1.44~1.82,P0.01),翻修(OR=3.78,95%CI:1.88~7.58,P0.01),术前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OR=1.60,95%CI:1.07~2.37,P=0.02)的存在,增加了髋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骨折的风险。而骨水泥假体固定方式(OR=0.43,95%CI:0.27~0.68,P0.01),则会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其他因素,如年龄,术前诊断(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骨折、伴随心脏病)和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3,与髋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骨折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骨科医师应警惕女性、翻修和术前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危险因素,当出现上述因素时,髋关节置换术中应操作轻柔,术后应密切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以防假体周围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采用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 B1型和C型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温哥华B1型和C型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68,70,74,75,79岁,平均73.2岁;B1型骨折4例,C型骨折1例。受伤原因:交通伤1例,跌倒4例。采用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内固定治疗。术后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随访患者有无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行Parker活动评分。结果:术后5例患者伤口均愈合,无感染发生。有1例经静脉造影证实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8,9,10,15个月。其中1例于术后2个月因心肌梗塞死亡。4例患者均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5周。未发现复位丢失和内固定失效,术后2例患者可无保护下负重行走,1例需依靠单拐辅助。1例再次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术前依靠单拐行走,术后依靠双拐于室内活动。Parker活动评分平均恢复至术前的51.8%。结论: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可以用于固定股骨假体稳定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骨折。  相似文献   

14.
陈剑锋  王茂鹏  杜远立  严超  魏国  向正宗 《骨科》2014,5(4):210-214
目的 分析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应用长柄型假体进行翻修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间12例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患者应用长柄型假体翻修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评估长柄型假体应用于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翻修效果.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统计术后1周、3个月、1年Harris评分及VAS评分.与翻修手术前相比,Harris评分呈升高趋势,VAS评分呈下降趋势,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柄型假体可以成为髋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翻修选择之一,能满足翻修手术要求,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钢板结合异体骨板对严重粉碎性Vancouver B1型假体周围股骨骨折的疗效,评价其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钢板-钢丝系统结合异体骨板治疗严重粉碎性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56~74岁,平均62.52岁。所有患者采用长的钢板、钢丝及长度合适的异体骨板。以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通过数字化X线摄片技术对假体稳定性、异体骨板愈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4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未出现感染、松动、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28.45±5.78)分提高至术后的(83.46±10.21)分。至随访结束,7例患者假体稳定,异体骨板愈合良好;另1例患者因假体松动行翻修术。结论:应用钢板-钢丝系统结合异体骨板对严重粉碎性Vancouver B1型假体周围股骨骨折进行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以提高骨的质量,增加骨量,为Ⅱ期可能的翻修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股骨远端双钢板技术治疗粉碎性、骨质疏松明显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7月至2017年6月,将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1例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2组。内外侧双入路组(双入路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63~79(67.2±5.9)岁;骨折根据AO-OTA分型,33-A2型11例,33-A3型4例;摔伤12例,交通伤3例;采用双钢板技术固定治疗。髌旁内侧入路组(单入路组)6例,男3例,女3例;年龄61~74(64.6±6.0)岁;骨折按照AO-OTA分型,33-A2型3例,33-A3型3例;摔伤5例,交通伤1例;采用双钢板技术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并于术后3、12个月比较两组膝关节HSS评分和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双入路组随访时间12~18(14.2±2.6)个月,单入路组随访时间12~16(12.6±2.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入路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07.2±10.4) min、(213.9±30.4) ml,单入路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分别为(95.4±12.8) min、(256.8±34.2)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时双入路组HSS评分分别为82.9±5.7、84.8±7.1,单入路组HSS分别为83.6±6.1、86.3±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根据HSS评分,双入路组优2例,良13例;单入路组优1例,良4例,中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5,P=0.1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双入路组2例出现并发症,单入路组1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粉碎性、骨质疏松明显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采用双钢板技术固定能获得较好的膝关节功能,髌旁内侧入路手术时间更短,内外侧双入路术后引流量更少。  相似文献   

17.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手术策略,报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 2002年5月至2009年12月对18例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为45~66岁,平均53岁.手术前出现疼痛、跛行的时间为6.0~24.0个月,平均11.2个月.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至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时间为8~72个月,平均35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26~70分,平均50分.结果 本组18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1周后扶拐下地,一般完全负莺时间延至术后2~3个月.无人工关节脱位,无坐骨神经损伤和严重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18例患者随访时间12~86个月,平均40个月,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术后Harris评分为80~92分,平均86分.结论 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后遗问题给全髋关节置换术造成诸多困难,术中需注重恢复髋臼的正常生物力学,尽可能采用生物固定型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