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使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1年12月至2006年1月应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侧骨缺损的患者共有21例21髋,男6例,女15例;翻修时平均年龄为51.9岁(38-77岁)。采用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本组患者骨缺损均为AAOSⅢ型(混合型骨缺损)。采用金属网将非包容性骨缺损转变为包容性骨缺损,然后采用7-10 mm的深低温冷冻骨颗粒,使用打压植骨技术恢复骨量,重建髋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使用骨水泥将聚乙烯臼杯固定于理想的生物力学位置。拍摄术后3 d、3个月、1年及每年随访时的双髋正位片,以泪滴为参照,观察聚乙烯臼杯位置的变化及骨水泥层透亮线的变化,并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结果]平均随访2.8年(1-5年),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6.4分提高到术后81.3分,未发现臼杯松动病例。术后1例脱位,1例有坐骨神经受损症状。[结论]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打压植骨技术并结合应用金属网的方法能较好地重建髋臼侧严重骨缺损,恢复骨量,辅助髋臼安放在理想的生物力学位置,并能提供良好的早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全膝关节翻修术中导致骨缺损的因素很多,包括松动假体的沉降、应力遮挡效应、假体周围骨溶解、坏死及感染等。对于骨缺损处理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缺损区的大小及位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参与术后康复训练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1骨缺损的分型骨缺损可分为包容性和非包容性骨缺损。包容性骨缺损周围仍有完整的骨皮质进行包绕,翻修时可通过颗粒骨植骨或骨水泥螺钉技术进行处理;而非包容性骨缺损周围的骨皮质部分会全部丧失,通常需要通过组培式垫块、结构性植骨、干骺端金属袖套或锥形套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膝关节翻修胫骨侧骨缺损采用两种假体打压植骨术后的初始稳定性。方法取5具尸体的胫骨10根,制造T3型(AORI分型)的包容性骨缺损,随机选择同一尸体的左右侧胫骨进行长短柄两种假体的打压植骨翻修,观察松质骨骨密度的变化,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长短柄假体在1000N循环载荷下的微动没有统计学差别,假体的微动与假体下方移植骨密度呈负线性相关。结论打压植骨技术可以用于胫骨侧严重骨缺损的治疗,在完整皮质骨支撑、骨水泥固定的前提下,长短柄两种假体都能够达到足够的初始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结构性植骨在膝关节翻修术中大块骨缺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1994~2001年芬兰坦佩雷大学医院应用单一翻修假体及同种异体骨结构性植骨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大块骨缺损患者10例(膝),男1例,女9例,平均年龄70岁(61—77岁),平均随访5年(1~8年),所有手术均由两名高年资专科医师执行,采取KSS评分评估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最后随访时,患者膝关节K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9分(4~51分)提高至81分(28—102分;P〈0.05);疼痛评分由术前的18分(0—30分)提高至42分(10—50分;P〈0.05)。2例出现假体周围透亮线(〈1mm),但没有任何松动症状;所有结构性植骨均获得满意的愈合,最后随访时没有出现吸收征象,1例患者术后出现膝前疼痛,经髌骨表面置换后症状消失。结论同种异体骨结构性植骨应用在膝关节翻修术中大块骨缺损中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重建下肢力线、第三代骨水泥技术的应用及有由专科医师实施手术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罩固定应用于髋关节初次置换或翻修中严重骨缺损重建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1—2008-12应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罩固定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7例(髋)髋关节初次置换或翻修中严重骨缺损。采用金属网罩固定使节段性缺损变为局限性缺损,采用新鲜深冻同种异体股骨髁作为打压植骨材料。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24~60个月,平均35.8个月。植骨层与宿主骨之间模糊,可见骨小梁通过,假体与植骨层之间亦未出现明显透亮线。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5.4(81~90)分。结论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罩固定是解决髋关节功能重建中关节周围骨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1999年6月至2007年5月,在THA翻修术中处理的髋臼骨缺损112例(117髋)。根据Saleh KJ的改良分型法,Ⅰ型缺损14髋、Ⅱ型缺损26髋、Ⅲ型缺损47髋、Ⅵ型缺损16髋、Ⅴ型缺损14髋。分别采用大直径非骨水泥假体臼、非骨水泥假体臼+松质颗粒植骨、骨水泥假体臼+Cage+松质颗粒植骨和骨水泥假体臼+定制型假体+松质颗粒植骨,对不同类型骨缺损进行修复。术后定期随访,采用Harris方法评估髋关节功能,根据X线片判断假体是否有松动,移植骨是否愈合。结果随访时间平均45(13~118)个月。除4髋因脱位或假体周围骨折进行再翻修外,其余效果良好。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6.2分,较术前平均改善40.6分。X线片无假体松动下沉,可见移植骨-宿主骨交界处有连续性小梁骨通过。结论在THA翻修术中,大部分髋臼骨缺损可使用较大型号非骨水泥假体或加松质颗粒植骨进行修复;对于影响假体稳定性的较大缺损,使用骨水泥假体臼+Cage+松质颗粒植骨的方法可获得良好效果;定制型假体在处理严重髋臼骨缺损中有具独特优势,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髋臼钢板结合植骨治疗髋臼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髋臼钢板结合植骨治疗20例髋臼骨缺损髋臼骨缺损按AAOS分型,其中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14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37.6分,术后根据临床及X线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用该方法重建髋臼,术后髋部顽固性疼痛1例,原因可能是髋臼周缘发生异位骨化.经服用强效止痛药物1年后好转.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平均随访3年,Harris评分平均86.4分.X线片示无一例患者的髋臼骨床、移植骨、重建钛板和聚乙烯内衬交界面出现透亮带.结论 髋臼钢板结合植骨可为假体提供坚强的初始固定,具有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的作用.可有效修复髋臼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骨缺损髋臼的中期临床效果,分析Paprosky骨缺损分型在评价骨缺损时的重要性.方法 1998年12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使用金属网片和(或)金属网杯进行严重髋臼缺损重建63例(67髋),所有患者均为AAOS Ⅲ型混合型缺损.其中58例患者(61髋)获得了完整随访,平均63个月.Paprosky Ⅱ B 19例(20髋),Paprosky Ⅱ C 27例(28髋),Paprosky Ⅲ A 12例(13髋).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41.7分(21~52分).术后随访时进行临床疗效、影像学及并发症等评估.结果 58例(61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平均89.2分(81~98分),术后优良率达93%,除3例发生聚乙烯髋臼从网杯中脱出外,其余55例患者髋臼无影像学松动.1例使用金属网杯患者髋臼旋转中心未能恢复正常.3例术后脱位患者,其中2例手法复位,1例切开复位,均获成功.术后发生感染1例(1.6%),经二期翻修打压植骨成功治愈.结论 异体骨打压植骨配合金属网是处理严重髋臼骨缺损的理想技术.建议在使用打压植骨技术对严重髋臼缺损重建时,采用AAOS分型结合Paprosky分型方法对缺损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金属网杯不适用于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打压植骨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严重髋臼骨缺损患者采用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联合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翻修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2018年5月采用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联合假体翻修治疗的42例(44髋)严重髋臼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骨水泥型臼杯24例(24髋)、非骨水泥型臼杯18例(20髋)。男17例,女25例;年龄22~84岁,平均62.8岁。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距该次翻修术时间为2.5~12.0年,平均8.3年。翻修原因:假体无菌性松动31例(32髋),假体周围感染11例(12髋)。按照髋臼骨缺损Paprosky分型标准:ⅢA型28例(29髋),ⅢB型14例(15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22.25±10.31)分。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为(3.67±0.63)cm,双下肢长度差值为(3.41±0.64)cm。结果手术时间为130~245 min,平均186 min。术中出血量600~2400 mL,平均840 mL。术后引流量250~1450 mL,平均556 mL。术后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87个月,平均48.6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5.85±9.3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63,P=0.000)。影像学复查显示同种异体骨与宿主骨逐步融合,未见明显骨吸收。末次随访时,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为(1.01±0.21)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49,P=0.000);双下肢长度差值为(0.62±0.51)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11,P=0.000)。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骨水泥组、非骨水泥组Harris评分明显提高,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下降且均在Ranawat三角内,双下肢长度差值亦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5,P=0.042),Harris评分及双下肢长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患者,根据缺损程度选择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联合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翻修,均可有效重建髋关节,并获得较好的早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多孔非骨水泥臼杯髋臼翻修大面积髋臼骨缺损的技术要点,并随访其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疗效。方法随访2004年9月-2009年8月之间连续收治的采用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联合非骨水泥多孔髋臼杯翻修髋臼骨缺损面积大于整个髋臼关节面50%的27例(27髋)患者。按AAOS分类标准均为AAOSⅢ型骨缺损。按Paprosky分类标准,PaproskyⅡ型19例(19髋),PaproskyⅢ型8例(8髋)。髋臼假体与宿主自体骨接触面积均小于50%;其中有19例患者的髋臼杯全完与异体骨接触。评价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肢体长度。在X线片上评价髋关节旋转中心、髋臼侧透亮线、以及植骨融合情况,并判断髋臼有无松动和移位。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髋臼假体的6年生存率。结果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4±1.4)年(4~9年)。术前Harris评分为(14.9±4.4)分(6-34分),最后随访时的Harris评分为(85.6±8.1)分(67~9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意义(t=22.181,P〈0.01)。术前肢体短缩(14.7±5.1)mm(6~24mm),术后肢体短缩(0.2±3.4)mm(-9~1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223,P〈0.01)。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均在Renawat三角内。所有病例术后1~1.5年植入的异体骨均与宿主骨融合。无髋臼假体松动或失败。髋臼假体的6年生存率为100%(95%可信区间为0.95~1.0)。结论髋臼AAOSⅢ型、PaproskyⅡ型甚至部分Ⅲ骨缺损,只要髋臼顶及前、后柱3个方向均存在大部分的骨皮质及一定的支撑作用,即便骨缺损面积大于髋臼关节面的50%,仍可采用同种异体骨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多孔非骨水泥臼杯髋臼重建术进行修复,并可取的满意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全膝关节翻修术(revision total knee anhroplasty,Rev TKA)中,多伴有一定程度的骨量丢失.在多数情况下,骨缺损较少,剩余骨量足以支撑置换假体.但一些更为严重的特殊类型骨缺损,就必须使用翻修假体来获得结构稳定性.处理这类骨缺损,是全膝翻修术中最大的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2):1057-1061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钽金属骨小梁臼杯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技术治疗髋臼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2月~2012年10月采用钽金属骨小梁臼杯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44例(44髋)因髋臼无菌性松动或感染后二期翻修合并严重骨缺损和髋臼严重骨溶解的患者,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5岁(34~78岁)。全部患者均采用组配式钽金属臼杯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重建髋臼骨缺损,其中15例(34%)髋关节的臼杯宿主骨覆盖率不足70%。临床结果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评价。影像学结果依据术后系列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53.4个月(30~84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20.3分(8~36分)提高至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的83.8分(39~98分)(P0.001)。末次随访时原有3髋的臼杯周围放射性透亮带持续存在,但并无扩大趋势,无新发放射性透亮带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坐骨神经损伤1例、大粗隆不愈合1例。未发现假体无菌性松动患者。[结论]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钽金属臼杯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髋臼骨缺损技术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令人满意,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对于髋臼骨缺损重建的方法及其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3—2011-12的75例(76髋)全髋关节翻修术,髋臼骨缺损根据Paprosky分型:Ⅰ型9髋,ⅡA型21髋,ⅡB型18髋,ⅡC型11髋,ⅢA型10髋,ⅢB型7髋。髋臼骨缺损采用不同方式修复,术后定期随访。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根据X线片判断假体是否松动、植骨是否融合。结果 75例(76髋)均获得平均36(16~73)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不同类型骨缺损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症状和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未出现髋臼骨折、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坐骨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X线片可见移植骨与宿主骨质交界处有连续性骨小梁通过,假体未见松动迹象。结论髋臼假体无菌性松动及骨溶解是需要进行全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而髋臼骨缺损Paprosky分型法对髋臼翻修重建方法有指导意义,正确选择假体类型及合理选择植骨方式是全髋关节翻修术后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体骨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杯重建髋臼骨缺损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方法 以因严重髋臼骨缺损、需要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的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取自体同侧髂骨修复髋臼骨缺损,并以金属网杯重建髋臼.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至少随访1年观察术后各时点的临床表现、髋关节Harris评分和X线片特征. 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出血及假体松动和移植失败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3±0.1)年,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年各时间点的髋臼假体的倾斜角、假体股骨头中心水平和垂直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3~0.96,P>0.05).未出现髋臼侧假体松动的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40.5±6.5)分、(65.2±5.0)分、(91.0±3.7)分,相邻时间段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9.61,t12=7.90,P<0.01). 结论 自体骨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杯重建髋臼缺损可能是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一种较好方法,术后患者骨缺损修复和固定效果确切,功能恢复满意,对全髋关节翻修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体骨植骨联合浓缩骨髓移植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修复胫骨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甘肃武威市人民医院对合并骨缺损的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TKA术时采用自体骨植骨联合浓缩骨髓移植修复骨缺损,共12例19膝,其中男3例4膝,...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人工膝关节翻修胫骨侧骨缺损打压植骨术后胫骨总体应力以及假体周围骨质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 根据胫骨标本的螺旋CT扫描数据及长、短柄假体形态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加载垂直方向合力,分析假体植入前后胫骨总体应力模式并对胫骨近端假体周围区域骨质应力分布进行分区量化研究,分析和观察手术后生物力学环境的变化.结果 2种假体植入后没有改变胫骨总体的应力模式,应力峰值区域仍位于胫骨中下1/3交界前内侧,胫骨近端的应力水平有所减小,长柄假体应力下降程度高于短柄假体;长柄假体应力遮挡较大的区域位于距基座4 cm以内,最大达94.4%;而短柄假体应力遮挡较大的区域位于距基座2 cm以内,最大达75%.假体与打压的松质骨之间界面的应力值明显高于皮质骨的应力,长柄假体周围比短柄承受更大的压应力.结论 2种假体植入后,均在胫骨近端形成显著的应力遮挡,以长柄假体更为明显;假体周围骨质应力大小和分布的改变是引起术后骨量丢失和假体松动的原因之一,也是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类型以及术后肢体疼痛发生的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非骨水泥臼在髋臼翻修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非骨水泥臼技术重建髋臼骨缺损10例,术中使用异体颗粒骨直径4~6 mm,髋臼假体均为生物型髋臼,上2或3枚螺钉固定,内衬均为高交联聚乙烯.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随访9~28个月,平均19.5个月,X线片上髋臼骨床、颗粒骨及假体界面未见明显透亮带存在,原骨缺损区修复良好.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8.1分,术后平均85.5分.结论 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非骨水泥臼固定方法可有效修复髋关节翻修中髋臼AAOSⅡ、Ⅲ型骨缺损,恢复骨量,并能提供良好的早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无菌性松动都是其植入后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且这一渐进性过程经常导致假体周围大量骨丢失.而如何处理假体周围骨丢失,就成为翻修手术中的关键问题.多年来,治疗骨缺损的最佳方案一直存在争议,而我们采用的同种异体打压植骨和骨水泥技术的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使用这种方法已经有20多年的经验,并且取得了很好的长期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19.
全髋关节翻修术髋臼骨缺损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对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收治并处理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患者36例,结合AAOS和CQAD分类对髋臼骨缺损进行分类评估,选择植骨方式和髋臼重建方式。结果所有患者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髋臼骨缺损结合AAOS和CQAD分型简单明确,有助于选择植骨方式和髋臼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20.
Wang Q  Zhang XL  Jiang Y  Chen YS  Shen H  Shao JJ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4):1045-1049
目的 研究辐照深冻异体骨用于髋臼翻修中严重骨缺损的打压植骨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髋关节翻修术中共有20例21髋应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侧骨缺损,18例19髋获得随访.患者翻修时平均年龄为64.4岁(43~81岁).采用Paprosky分型,本组患者均有髋臼骨缺损,其中PaproskyⅡB型4髋,PaproskyⅡC型8髋,PaproskyⅢA型5髋,PaproskyⅢB型2髋.手术用金属网修复髋臼节段性缺损,采用辐照深冻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骨水泥臼杯完成髋臼翻修.患者术后定期进行影像学和临床评估,观察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变化,假体移位松动及异体骨骨整合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2.5分(31~56分).术前疼痛评分平均14.4分(10~20分).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4个月(12~48个月).术后Harris评分提高到88.6分(82~96分).术后疼痛评分提高至平均42.3分(40~44分).并发症:术后感染1例,经清创愈合.股神经损伤1例,术后1年随访时已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股骨近端外侧皮质吸收,大粗隆骨折.有1例Paprosky ⅢB型患者出现金属网及髋臼杯明显移位等影像学松动表现,其余18髋的髋臼假体稳定,未发现臼杯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大于1 mm的移位,也未发现髋臼假体外展角的改变;植骨层和宿主骨床可见连续骨小梁通过、移植骨与周围骨床骨密度趋向一致等骨整合表现.结论 金属网与打压植骨及骨水泥髋臼技术联合应用能有效地完成髋臼的生物学翻修.辐照深冻异体骨用于打压植骨能与周围骨床很好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