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脏良性疾病包括肝内胆管结石、肝血管瘤、肝腺瘤、肝囊肿等,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各种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术中均存在切除正常肝组织的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肝血管瘤的大小和症状来治疗肝血管瘤 Management of liver hemangiomas according to size and symptoms [挪威]/ Erdogan D...//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7 ;22 ( 11 ) : 1705. 背景和目的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肝肿瘤。这种疾病往往是在对其他腹部疾病进行影像学诊断的时候意外发现的。是否对这病变组织进行手术切除目前仍存在争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确诊患者患肝血管瘤的影像学和/或组织病理学记录。探讨了确诊的原因、影像学研究和手术治疗的结果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CEUS技术日臻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各种疾病,尤其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直观地动态显示肝内微循环改变,便于观察病灶内组织血流灌注情况与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对疾病进行CEUS定量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主要对CEUS定量参数用于不同肝脏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异位肝临床很罕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很少,原因可能是发生异位肝组织者为数甚少,加之临床不能直接诊断,只有当病人因其他疾病行手术治疗或因故死亡行尸体解剖时,证实有异位肝组织而被确诊,故更显罕见。笔者最近诊治1例胃癌病人,手术中发现肝十二指肠韧带表面有一赘生物,病理检查证实为异位肝脏组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几种肝胆疾病的肝切除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3例因肝胆疾病而行肝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185例原发性肝癌中,规则性肝叶切除23例,不规则性肝切除162例;手术死亡4例。23例继发性肝癌中,规则性肝叶切除4例,不规则性肝切除19例。43例肝胆管结石中,规则性肝叶切除28例,不规则性肝切除15例;术后并发胆瘘2例,膈下脓肿1例。29例肝外伤中,规则性肝叶切除4例,不规则性肝切除25例;术后并发胆瘘继发腹腔感染3例,术中术后死亡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7例及肝囊肿5例均行不规则肝切除。结论:采用合理、恰当的肝切除手术方式,有望提高肝切除手术的成功率和肝胆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胆外科手术中 ,技术上的难点在于对肝门部的处理。不论其是胆道疾病本身或是肝门部的组织结构 ,以及构成肝门肝组织疾病的手术 ,常常成为手术处理中的关键点 ,也是手术并发症最常发生的部位 ,因而是肝胆外科中的关键部位。此处所说的肝门 ,通常是指第一肝门而言 ,除非另加以说明。在我国临床外科 ,肝门部胆管病变如肝门部胆管炎症狭窄、肝内胆管结石、肝门部胆管癌 ,再加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狭窄 ,常影响肝管汇合部和其上方的肝管 ,还有胆道的再次手术问题 ,常常亦是由于对肝门部胆管的病变处理得不够充分所致。因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总结肝窦内皮细胞的表型标志以及其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以"肝窦内皮细胞"、"肝再生"及"肝脏疾病"作为关键词,利用PubMed、万方、CNKI等数据库检索近年来关于肝窦内皮细胞与肝脏疾病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肝窦内皮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及表型标志,在肝脏再生、肝脏免疫耐受、肝脏纤维化及肝脏损伤的过程中最先感受"损伤信息",并且作为第一道屏障既起着保护肝脏的作用,同时也是肝脏损伤的最初改变,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肝窦内皮细胞功能复杂,其在肝脏疾病病变过程中具体如何发挥作用及发挥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的手术经验,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技术要点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为62例肝脏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62例患者中59例成功施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3例中转开腹。28例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34例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164.1±67.9) min,术中出血量150(100,200) mL。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6.5±2.1) d,术后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1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33例,结肠癌肝转移1例,肝细胞腺瘤1例,肝内多发结石12例;术中冰冻回报切缘均为阴性。复发3例,死亡2例,复发者均为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的患者。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是安全、可靠的,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有效预防、控制术中肝出血,合理选择肝实质离断平面,妥善安全地处理肝断面。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普及、推广需要依靠具有丰富经验的培训体系与团队,腹腔镜肝切除术会更加普及。  相似文献   

9.
肝脏外科良性占位性病变治疗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肝脏外科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肝脏外科良性占位性病变包括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囊肿、肝脓肿、肝包虫囊肿及肝炎性假瘤等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均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以往多需手术治疗逐步过渡到采用其他治疗方法也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生长激素受体(GHR)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半定量的逆转录鄄多聚酶链式反应(RT鄄PCR)方法检测GHRmRNA在3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与6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癌组织GHRmRNA的表达率为90.6%(29/32),正常肝组织GHRmRNA的表达率为100%;半定量RT鄄PCR结果表明:GHRmRNA在正常肝组织、原发性肝癌组织的表达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常肝组织、原发性肝癌组织的GHR在蛋白表达水平上差异的原因与二者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淀粉样变性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样变性,为多种原因所诱导的以特异性糖蛋白纤维即淀粉样物质在血管壁及器官、组织细胞外沉积为特征的一种进行性、预后不良性疾病。淀粉样物质可沉积于局部或全身,主要累及心、肝、肾、脾、胃肠、肌肉及皮肤等组织,淀粉样物侵及肝脏浸润于肝细胞之间或沉积于网状纤维支架时称为肝淀粉样变性。近年来对肾、眼眶、皮肤、膀胱等淀粉样变性报道较多,对肝淀粉样变性报道较少,现将我院典型病例并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脏内重要的非实质细胞之一,可分泌、释放多种胶原纤维和细胞骨架蛋白参与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正常状态下,HSC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合成和降解维持肝脏正常的组织结构;肝脏损伤时,HSC被激活,活化的HSC导致细胞外基质的增加是肝纤维化形成并最终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HSC在肝脏疾病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并研究与HSC相关的治疗策略,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CT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疾病尤其是肝脏疾病仅靠影像学往往难以作出明确的诊断。近年来由于影像设备的改善和细胞学、病理学、组织学的进步,得以在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肝穿刺活检术[1]。我院1996年2~12月在CT引导下进行肝穿刺活检术24例,均获成功,使肝癌病人获得早诊断。早治疗。1临床资料24例门诊病人,男16例,女8例,年龄39~72岁。穿刺术均获成功,其中22例抽出组织液、组织或血液,2例抽出淡红色脓性液体。病理检查结果:腺癌18例,肝脓疡2例,少量可疑癌细胞4例。术后无出血、空气栓塞和感染等并发症。2术前准备2.1物品准备:①全身CT扫描机进行训…  相似文献   

14.
胆道疾病几种病变的并存导致治疗的复杂性 ,处理上存在着时机、先后、手术方式的选择问题。重症胆管炎是非肿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经常并发于各种原发病变如结石、狭窄、肿瘤、畸形等 ,可继发胆道出血 ,或黄疸并发于胆管炎又合并需要肝部分切除的情况 ,或胆管炎、黄疸又合并门静脉高压症 ,甚至上消化道出血 ,使胆道疾病的三大治疗原则中解除梗阻、清除病灶、通畅引流面临如何结合及灵活运用的问题 ,笔者结合以下病例的治疗经过进行相关的讨论。一、重症胆管炎病人的肝切除病人 ,女性 ,以肝胆管结石、寒颤、高热于 1989年 6月入院 ,既往经受…  相似文献   

15.
局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比例失调,是造成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的主要原因。本实验以逆转录一聚合酶联反应(RT-PCR)观察了大鼠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明胶酶-2(MMP-2)和TIMP-1 mRNA表达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彦  曾鹏 《肝胆外科杂志》1997,5(5):282-283
本文通过分析12例不同肝胆胰疾病患者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探讨MRCP对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在常规腹部MR扫描后,加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所得图像用计算机进行后处理,形成类似造影效果的重叠图像。在12例患者中,MRCP清楚显示扩张的肝内、肝外胆管及梗阻部位的有11例。作者还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了MRCP与ERCP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穿刺活检(TJLB)在不明原因肝病合并腹水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口市中心医院、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晋城市人民医院接受TJLB的不明原因肝病合并大量腹水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的37例患者中男性21例, 女性16例, 年龄(53.5±11.9)岁。按穿刺入针点分为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TJLB两组, 对两组肝组织取样效果、穿刺次数、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37例患者的TJLB成功率为97.3%(36/37), 36例患者均有效取得3段以上肝组织并获组织学诊断, 病理诊断率100.0%(36/36)。肝右静脉组(21例)的穿刺次数、肝组织条数及汇管区数目依次为(3.7±0.9)次、(3.7±0.7)条、(6.5±0.9)个, 肝中静脉组(15例)依次为(3.7±0.7)次、(3.7±0.7)条、(6.3±0.8)个,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TJLB对不明原因肝病伴有腹水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从肝右静脉或肝中静...  相似文献   

18.
肝脏再生能力强,外科手术预后与肝再生能力密切相关。肝再生的机制主要包括生化学说和流体力学学说。适度门静脉血流高压灌注是启动肝再生的必要因素。肝动脉缓冲反应、流体切应力的变化、气体信号分子均在肝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肝再生的血流力学信号机制对肝脏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土三七致HBsAg阳性患者肝小静脉闭塞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服用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35例HBsAg阳性HVO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肝组织活检结果,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均有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和腹腔积液等临床表现,肝脏CT有地图状密度改变.17例患者进行了肝组织活检,病理表现为肝细胞肿胀伴点状坏死;肝窦明显扩张、淤血;汇管区肝小静脉内皮肿胀,管壁增厚,管腔不完全闭塞.17例肝组织活检确诊的HVOD患者肝脏CT检查均有地图状密度改变.发病4周内且仅有少量腹水的15例患者通过低分子肝素、白蛋白等治疗,13例症状消失或减轻,而其他患者治疗后仅50%能够好转.结论 肝脏CT检查可替代肝组织活检诊断HVOD,在发病早期及时治疗可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LC中肝活检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28例LC同时行肝活检.结果 正常肝脏46例,占20.2%;肝间质炎性渗出64例,占28.1%;肝硬化22例,占9.7%;肝血管瘤3例,占1.3%;肝囊肿9例,占3.9%;脂肪肝84例,占36.8%.结论 LC术中肝活检操作简便、安全、易行,对肝脏疾病有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