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对147例MAI病人心肌梗死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早期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年龄较大,入辽时心率较快,血压较低,心肌梗死面积较大,并发症较多且较严重心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和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差异,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将187例AMI患者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42例(≤45岁)和老年组145例(≥60岁),比较分析两组间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性别、梗死部位、并发症的特点.结果临床特点:中青年组女性仅2.4%,老年组女性占46.9%.梗死部位中青年组以前壁、前间壁最多,老年组以广泛前壁为多.并发症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危险因素:冠心病家族史和吸烟者中青年组分别为52.4%、83.3%,老年组分别为6.2%、4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血压、糖尿病者中青年组分别为33.3%、2.4%,老年组分别为67.6%、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55%.结论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男性是中青年人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6.
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的增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方法:根据年龄将364例AMI患者分为4例,40岁以下患者54例(1组),40~59岁患者154例(2组(),60~79岁患者98例(3组),80岁以上患者58例(4组),比较4组患者4临床特点。结果:AMIO的发病诱因在1、2组是吸烟和饮酒,在3、4组为劳累、精神紧张和受凉感冒;诉有胸痛的患者在1、2、3和4组分别为58.0%、84.4%、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之一,随着医学的发展,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由于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患者从发病到完全康复的较长过程,护士合理而有效的康复指导,能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10.
蔡凯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3):212-213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逐年增加与不良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5年收本科收治的发病年龄≤4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大多数患者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结论:不良生活方式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强化健康教育、干预不良生活方式,能够预防青年即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孔祥柱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4):416-4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造成供血心肌缺血损伤坏死。本病并发症多,炳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总结335例AMI病人的临床资料,进一步阐明AMI病人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纤颤并不少见,其易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使病情加重.笔者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05年12月在本院连续住院的临床资料完整的176 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 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及其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4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原因,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早期误诊为其他疾病4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误诊:急性胃肠炎8例,胆囊炎5例,消化性溃疡3例,胃穿孔1例,颈部痛4例,咽喉痛2例,支气管哮喘3例,急性脑血管病5例,休克原因待查2例,左心衰竭5例,心律失常2例,40例患者中确诊后2例死亡,38例经相应治疗好转。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知识普及宣传教育,及早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并行动态观察,是减少误诊及漏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对发病率不断提高,其发病年龄也相应提前,青年AMI的报道逐年增多,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回顾我院1996年以来收治的25例青年AMI,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青年人(〈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探讨其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1例青年人AMI和同期中老年(≥50岁)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危险因素及诱因、临床表现、心电图、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等。【结果】青年组危险因素主要为吸烟、高脂血症/肥胖;多在大量吸烟、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诱因后发病,胸痛典型,并发症少,预后较好。心电图检查多表现为前壁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病变血管以单支病变多见,主要累及左前降支(LAD),狭窄程度较轻,侧支循环少,很少累及主干。青年组冠脉造影正常7例(17%)亦明显高于中老年组(0例)。【结论】青年人AMI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83%)为主,各种诱因造成的冠状动脉痉挛或斑块破裂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掌握其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减轻精神紧张有利于减少心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5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好发于 5 0~ 70岁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提高 ,青年人心肌梗死逐渐受到重视。本文结合文献对我院近 10年 15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探讨其病因、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以便早期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和延缓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的发生。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 2 8~ 40岁 ,男 14例 ,女 1例 ,年龄2 8~ 40 (平均 3 6.2 )岁。1.2 诊断标准 根据持续性胸痛 ,典型心电图演变及特异性心脏血清标记物变化 ,符合WHO规定的诊断标准。1.3 危险因素 14例男性均嗜烟 ,冠心…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2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院自1985~1992年共收住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98例,本文将临床资料完整的228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进行分析对比,以了解各组的临床特点,并探讨AMI的危险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228例均为住院AMI患者。AMI的诊断按世界卫生组织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资料不全的病例全部剔除。 1.2 分组 按年龄不同分为三组:老年组(≥60岁),中年组(41~59岁),青年组(≤40岁)。最大发病年龄90岁,最小31岁。各年龄组组成及所占百分比见表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纤颤(AF)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AMI住院患者,其中经心电监护或心电图检查发生AF者36例,占12.5%(AF组)。未发生AF者253例(NAF组)。根据AF发生时间是否在24小时以内又分为AF早发亚组15例、AF晚发亚组21例。289例A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者61例,其中AF组19例。比较AF组和NAF组间年龄、伴发症、心功能(Killip)、病死率及静脉溶栓再通率的差异;还比较AF组和NAF组间、AF早发亚组和AF晚发亚组间心肌梗死部位的差异。结果:AF 组与NAF组比较年龄较大,同时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较多,心功能差,病死率高,静脉溶栓再通率较低(P<0.05)。在AF 组中下壁心肌梗死占58.3%,与NAF组(35.2%)比较明显增多(P<0.01),前壁心肌梗死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并且下壁心肌梗死在AF早发亚组中占80.0%,与AF晚发亚组42.9%比较明显增多(P<0.05);AF晚发亚组中前壁心肌梗死占57.1%,与AF早发亚组13.3%比较明显增多(P<0.01)。结论:AMI并发AF时静脉溶栓再通率低。AMI并发 AF时以下壁心肌梗死较多,但AF发生时间与梗死部位亦有一定关系。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功能差等可视为AMI并发A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