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并发窦性缓慢心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2 0例临床病例进行ECG检查和Hotter监测 ,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颅内压增高、缺氧、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迷失神经张力增高等是颅脑损伤并发窦性缓慢心律的主要原因。结论 :窦性缓慢心律的发生与GCS评分明显有关 ;判定窦性缓慢心律病因有助于指导临床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器官衰竭29例广州医学院附二院神经外科(510260)谭儒非颅脑损伤后并发多器官衰竭(MOF)临床上多见,也是重型颅脑损伤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GCS≤8分)病例中发生的MOF29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动态测定4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组脑脊液TNF、ET、CGRP含量,以观察脑脊液TNF、ET、CGRP水平在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中的变化。结果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脊液TNF、FT含量显著升高,CGRP含量显著降低,且与伤情轻重程度明显相关;TNP与ET呈正相关,TNF、ET与CGRP呈负相关。结论脑脊液TNF、ET水平增高和CGRP水平降低可能是急性颅脑损伤继发性病理生理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脑脊液TNF、ET、CGRP动态含量,可能是判断其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将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运用于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运用于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体会丁志华,徐家玲(包头市第二医院)GlasgowComaScal简称GCS是国际上通用判定颅脑损伤昏迷程度的统一方法。实践证明此法是判定颅脑损伤意识状态的一种准确、简便、快速的良法。1GCS分法内容观察内...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塞原因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塞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分析12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塞并发于开颅术后6小时~9天,平均2.8天,表现为意识障碍加重,颅内高压症状,骨窗压力增高,偏瘫加重。结论:颅脑损伤后,脑血管损伤、珠网膜下腔出血、创伤性低血压、高脂血症、术中损伤供血动脉、大剂量的止血药物及脱水剂的不恰当使用等是引起脑梗塞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黄远航  俸曦 《四川医学》1999,20(1):16-18
采用EEG二分法变量评分来探讨EEG评估颅脑损伤预后的价值,并与GSS评分评估预后进行对照。该课题研究表明:对重型颅脑损伤EEG评分评估预后的准确率明显高于GCS评分;对中型及轻型颅脑损伤,EEG评分评估预后的准确率与GC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8%~54%,病死率较高。因此,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以便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我院神经外科自1996年1月~1999年1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6例,其中并发消化道出血81例,发生率为43.5%,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1例,其中男56例,女25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6岁,平均39岁。1.2 临床表现 本组81例,GCS计分均≤8分,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其中GCS计分6~8分42例,GCS计分4~5分34例,GCS计分3分5例。经CT…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CSF)中髓鞘碱蛋白(MB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4例急性颅脑损伤组患者CSF中MBP。结果:CSF中MBP在急性颅脑损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ADCI患者明显高于ALCI患者(P<0.01);ADCI患者入院时GCS明显低于ALCI患者,而GOS明显差于ALCI患者(P<0.01);MBP与GCS和GOS均呈明显负相关(r=-0.612,r=-0.598,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CSF中MBP升高,测定CSF中MBP有助于估计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有助于ADCI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神经性厌食症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一院儿科洪凤阳,李树林,陈彦云患儿,女,11岁。因乏力、头晕2周就诊。面色苍白、消瘦;心音低钝,节律不齐,心率42次/分;ECG报告: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临床考虑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投给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等药...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和预后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伍广伟  林英忠  徐广马  袁军 《广西医学》2002,24(8):1143-114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发生心房纤颤(AF)的临床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分析4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并发心房纤颤35例,根据房颤发生时间分为AF1组(于AMI后24小时内发生16例)和AF2组(于AMI后24小时后发生19例);合并窦性心律411例。回顾性分析三组临床特征及住院病死率。结果:窦性心律组患年龄明显小于AF1组(P<0.05)和AF2组(P<0.05);AF1组患下壁心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成AF2组;AF2组前壁心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F1组;35例并发AF住院病死率、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结论:AMI并发AF患住院病死率高于窦性心律,AMI患AF发作时间对评价心脏状态是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结合文献分析探讨颅脑损伤后部感染的发生机理、治疗及预防。方法:将84例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按GCS评分分为特重型,重型,中型GCS9-12分三组,分别计算其肺部感染发病率,并作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更好地认识急性弥漫性颅脑损伤与局灶性颅脑损伤在脑组织破坏以及其他脏器反应上的差别。方法 收集非炎器性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CSF髓鞘碱蛋白(MBP)检测、肝、肾功能检查,血糖、电解质测定,血气分析,并进行临床GCS评分和伤后6个月GOS评定。结果 弥漫性颅脑损伤组CSF MBP,血糖明显高于局灶组,而GOS评分、血氧分压明显低于局灶组。结论 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CSF MBP水平显著不  相似文献   

13.
急性弥漫性颅脑损伤与局灶性颅脑损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急性弥漫性颅脑损伤与局灶性颅脑损伤在脑组织破坏以及其它脏器反应上的差别。方法对非火器性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CSF中髓鞘碱蛋白(MBP)检测,肝、肾功能检查,血糖、电解质测定,血气分析,并行临床GCS评分和伤后6个月GOS评定。结果弥漫性颅脑损伤组CSFMBP、血糖明显高于局灶性组,而GOS评分、血氧分压明显低于局灶性组。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CSFMBP水平显著不同,预后越差,CSFMBP水平越高。CSFMBP与血糖、血氧分压均有相关性。结论综合分析CSFMBP、血糖、血氧分压及GCS评分能正确评价弥漫性颅脑损伤的伤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单因素检验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4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176例,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27.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类型、脑疝与否、手术治疗与否、血糖水平及鼻饲与否具有相关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类型是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类型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有关,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要综合评价及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约占颅脑伤的20%,病死率很高,是救治的重点[1]。本文报告我院1993年1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65例重型颅脑伤伤员救治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经CT诊断并按GCS分型,以入院GCS<8分为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和出院时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免法动态测定4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组脑脊液TNF、ET、CGRP含量,以观察脑脊液TNF、ET、CGRP水平在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中的变化。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脊液TNF、ET含量显著升高,CGRP含量显著降低,且与伤情轻重程度明显相关;TNF与ET呈正相关,T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颌面部骨折并发颅脑损伤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颌面部骨折并发颅脑损伤9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因严重颅脑损伤救治无效死亡,78例治愈,13例咬(牙合)紊乱(轻度)。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并发颅脑损伤,应首先救治颅脑损伤,待病情平稳后,及早处理颌面部骨折,减少创伤致残和陈旧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后血糖变化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展红  戴伟民 《河北医学》2000,6(10):872-87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高血糖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3例脑外伤患者分为GCS3~8分组,9~12分组及13~15分组,测其入院时及中重型组伤后1周的空腹血糖值,并作比较。结果:重型组较轻中型组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1〈0.005,P2〈0.05。结论:颅脑损伤后血糖值可作为判断伤情的指标,应重视颅脑损伤患者血糖监测,努力控制高血糖,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19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发生于颅脑损伤后24小时~14天,表现为意识障碍加重,颅内高压症状,骨窗压力增高,偏瘫加重。结论:颅脑损伤可致脑血管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术中操作不当,创伤性低血压,止血药物及脱水剂的使用不当导致微循环障碍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血糖变化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总结1997-1998年56例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血糖的变化,病因及致伤的部位,探讨老年颅脑损伤后血糖增高与颅脑损伤程度的相互关系,判断老年性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的程度与预后的关系及对老年性对颅脑外伤并发血糖升高在临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