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胆囊动力学的CT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胆囊动力学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螺旋CT测量胆囊收缩率。结论:与正常对照比较,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患者空腹胆囊容积无变化;胆囊收缩率明显下降,肝硬化组病人空腹胆囊体积比对照组健康者明显扩大,而收缩率无差异,结论:为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肝病胆囊与炎性胆囊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收缩功能与术后排便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胆囊结石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指标(空腹胆囊容积、胆囊最小剩余容积、胆囊收缩指数)变化情况;分析胆囊收缩功能指标与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患者.平均...  相似文献   

3.
西沙必利提高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西沙必利提高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及其防石和排石作用。方法 应用B超对比研究口服西沙必利前后健康对照组(9例)及胆囊结石组(21例)胆囊大小,周长,面积和脂餐后60~120分钟间最大胆囊收缩率(PRGC)的差异。结果 结石组 PRGC(2.6%±17.3%)明显低于对照组(54.7%±11.3%),P=0.0003。结石组空腹胆囊面积(18.3±11.8 cm2)大于对照组(1.12±2.14 cm2),P< 0,05。口服西沙必利前后两组胆囊周长,面积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结石组PRGC服药后(41.1%±14.7%)较服药前(27 5%±14.7%)有明显提高,P=0 0134,PRGC提高者11/13(84.6%)。两组 PRGC的提高幅度与服药前 PRGC呈负相关,r=-0.5192,P=0.0272。结论 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存在动力障碍,空腹胆囊面积大于正常人而收缩功能明显低于正常。西沙必利对正常人和胆囊结石患者均能明显提高脂餐后胆囊收缩功能,提高幅度与服药前PRGC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西沙必利提高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西沙必利提高胆囊结石患胆囊收缩功能及其防石和排石作用。方法 应用B超对比研究口服西沙必利前后健康对照组(9例)及胆囊结石组(21例)胆囊大小,周长,面积和脂餐后60-120分钟间最大胆囊收缩率(PRGC)的差异。结果 结石组PRGC(28.6%±17.3%)明显低于对照组(54.7%±11.3%),P=0.0003。结石组空腹胆囊面积(18.3±11.8cm^2)大于对照组(12.12±2.14cm^2),P<0.05。口服西沙必利前后两组胆囊周长,面积的变化差异均无显性。结石组PRGC服药后(41.1%±14.7%)较服药前(27.5%±14.7%)有明显提高,P=0.0134,PRGC提高11/13(84.6%)。两组PRGC的提高幅度与服药前PRGC呈负相关,r=-0.5192,P=0.0272。结论 胆囊结石患的胆囊存在动力障碍,空腹胆囊面积大于正常人而收缩功能明显低于正常。西沙必利对正常人和胆囊结石患均能明显提高脂餐后胆囊收缩功能,提高幅度与服药前PRGC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复发的原因。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 :正常组 ,植石组 ,取石组 ,分别测定三组胆囊顺应性。结果 :植入结石后 ,胆囊的顺应性(b=0.05265±0 00248)下降 ,取石后胆囊顺应性 (b=0.05305±0.00709)不能恢复 ,两组与正常组胆囊顺应性 (b=0.07218±0.00836)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胆囊结石形成后 ,其收缩功能将受影响 ,淤胆形成 ;取石后 ,受限的胆囊收缩功能不能恢复 ,淤胆依然存在 ,这可能是结石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浆、胆囊组织中胃动素的含量,探讨他们在胆石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实验对象为本院普通外科2005年4月至2007年10月住院胆囊结石患者(36例),胆囊息肉患者(14例),正常对照组为患者家属或医护人员(10例),正常胆囊组织提供者为肝移植的供体胆囊(7例)。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radjoimmunoassay,RIA)测各组每个患者的空腹静脉血,胆囊组织中胃动素的含量。结果胆囊结石患者血浆中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胆囊息肉组(P〈0.05)。胆囊息肉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胆总管结石组与正常对照组和胆囊息肉组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增高趋势明显。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组织中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胆囊息肉组(P〈0.05)。胆囊息肉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血浆中及胆囊组织中的胃动素水平增高,胃动素可能通过影响胆道运动功能对胆囊结石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CCK)在胆源性胰腺炎(Biliary pancreatitis,BP)发病中的作用及胆囊结石患者胰腺炎发病率高于肝胆管结石的原因。方法选用辽宁省人民医院2003-10-2004- 10收治的普外科住院患者及门诊体检中健康人群共163例(其中有30名正常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既往无肝胆、胰腺病手术史,无梗阻性黄疸病史(包括本次入院)。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30名)、胆囊结石组(78例)、肝胆管结石组(24例)、BP组(21例)。检测其血浆CCK浓度。结果BP组血浆CCK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胆管结石组及胆囊结石组(P<0.01),胆囊结石组血浆CCK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肝胆管结石组(P<0.01),正常对照组与肝胆管结石组对比无明显差异。以BP组为病例组,其余三组合为病例对照组。计算不同CCK浓度分组的相对危险度即比值比(OR值),结果BP病例组与病例对照组按不同的CCK浓度分组后,其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其OR值是随着CCK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即随着CCK浓度的增加患胰腺炎的相对危险性也增加。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血浆CCK浓度明显高于肝胆管结石患者,是胆囊结石患者胰腺炎的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CCK浓度与BP发病有密切关系,可能为BP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阎晓路  高哲  孙云 《中国药事》2014,(8):917-920
目的 研究扶正利胆汤对贲门癌术后胆囊收缩障碍的临床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方法 选择120例贲门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第10天开始口服扶正利胆汤,连服20天;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第10天口服等体积的水,连服20天;在实验治疗期间,对上述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炎、补液等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3天、术后30天对胆囊进行超声波指标测定,测定条件是空腹、服用脂餐0.5小时后、服用脂餐1小时后,应用超声波测定胆囊最大纵切面积、长径、短径,计算胆囊超声容积、排空率指标,并在术前3天、术后30天测定空腹血清胆囊收缩素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胆囊的容积、排空、排空率及空腹血清胆囊收缩素浓度.结果 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胆囊容积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胆囊容积较术前没有显著性改变;术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胆囊容积无显著差别(P>0.05);术后试验组胆囊容积比对照组患者的胆囊容积明显缩小,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空腹血清胆囊收缩素(CCK)浓度比较:术前两组CCK浓度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CCK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CCK浓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血清CCK浓度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贲门癌术后出现胆囊排空障碍,术后胆囊容积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大.扶正利胆汤可以提高血清CCK浓度,改善术后胆囊容积,对于贲门癌术后的胆囊收缩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45例育龄期正常和妊娠妇女的胆囊进行实时超声显像,定量检测胆囊的容积和排空,探讨胆囊功能改变在成石中的作用。发现妊娠早期胆囊禁食容积和残留容积增加,妊娠中晚期胆囊禁食容积和残留容积显著增加,排空百分数明显下降。研究认为妊娠期胆囊淤滞在成石胆汁和胆固醇结晶,结石形成之间起重要的桥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威  石鑫  苗伏龙  陈虎  秦琦瑜  陈进军 《河北医药》2016,(13):1960-1962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胶囊干预对胆囊结石家兔模型保胆取石术后胆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家兔60只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胆囊结石模型后进行内镜下保胆取石术,根据术后处理方式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给予致石饮食,干预组给予致石饮食+熊去氧胆酸。检测3组家兔的胆囊运动情况以及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表达量。结果干预后3周、5周时,模型组家兔的胆囊空腹体积、胆囊残余体积、胆囊容积及压力均大于对照组,胆囊最大排空率均低于对照组( t =6>.083~17.540, P <0.05);干预组家兔的胆囊空腹体积、胆囊残余体积、胆囊容积及压力均小于模型组,胆囊最大排空率均高于模型组( t =3.378~10.286, P <0.05);模型组家兔胆囊组织中生长抑素含量高于对照组,缩胆囊素含量低于对照组( t =9.508~17.595, P <0.05);干预组家兔胆囊组织中生长抑素含量低于模型组,缩胆囊素的含量高于模型组( t =5.433~16.462, P <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胶囊干预有助于调节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的合成,改善保胆取石术后胆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对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人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上海交大 JDPN - VB 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以右上腹部为冲击波路径,俯卧位,对病变胆囊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电压选择8~10 KV,冲击波次数为1000次,于治疗前及冲击波治疗后一个月统计胆囊收缩率变化情况。结果40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经体外冲击波治疗后胆囊收缩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体外冲击波可以有效地改善胆囊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肠胰脂肪酶抑制剂对肥胖症患者胆囊运动功能和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笔者临床经验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已有研究证实短期(1月)和长期(1年)胃肠胰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120mg,1日3次)配合合理的饮食控制治疗对肥胖症患者胆囊运动功能均有加大抑制作用,同时伴有血浆胆囊收缩素水平的降低.今后仍需更大样本量和更长观察时间的试验来动态观察减重对胆囊运动功能、血浆胆囊收缩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程度的改变,以进一步证实减肥药物对肥胖症患者胆囊运动功能的加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功能超声对5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的病期和术后近期胆囊收缩功能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病期越晚,胆囊的收缩功能越差,Ⅰ、Ⅱ_a期与Ⅳ期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近期胆囊容积显著大于术前(P<0.05),脂餐后45min和90min胆囊容积与脂餐前相比无显著差异,与术前脂餐前后相比均显著增大(P<0.01)。另外发现,术后近期6例病人胆囊内有结石形成。结果提示,食管货门癌病期和术后近期对胆囊收缩功能有较大影响,同时也是术后胆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性激素类药物诱发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 用大白兔60只,分6组,给予雌二醇、孕酮、睾酮、绒毛膜促性腺激(HCG),ip,设生理盐水和精茶油对照组。实验时间6周,处死检测血液、胆汁、胆囊、胆管、肝脏及胆石。结果 雌二醇组90%成石;HCG组内雌性兔100%成石,雄性兔无结石形成;孕酮组无结石,睾酮组仅1例胆囊结石,两对照组均无结石。成石为胆固醇性结石。结论 性激素类药物中,雌二醇、HCG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肝硬化病人的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病理性改变,探讨肝硬化病人胆囊结石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240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接受胆囊收缩功能测定、B超判断胆囊病理性改变.所有结果采用x2检验.结果 240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中胆囊有病理性改变者72例、胆囊功能减退者156例、胆囊功能减退合并胆囊病理性改变者62例.其中62例胆囊功能减退合并胆囊病理性改变者胆囊结石发生率达35.5%(22/62),与胆囊正常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9.05P<0.01).肝功能A级胆囊结石发病率为25.7%,B级为31.2%,C级为36.4%,三者之间胆囊结石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级胆囊动力减退发病率为48.6%,B级为66.7%,C级为85.7%,A级、B级之间胆囊动力减退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x2=5.40P<0.05);A级、C级之间胆囊动力减退发病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3.7P<0.01);C级、B级之间胆囊动力减退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级胆囊病理改变发病率为25.7%,B级为22.6%,C级为42.9%,A级、B级与C级之间胆囊病理改变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x2=4.76 P<0.05、x2=7.99 P<0.01).结论 胆囊病理性改变、胆囊收缩功能减退是肝硬化病人胆囊结石发病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前后肝外胆管直径长度变化及与血浆中胆囊收缩素(CCK)的关系。方法用随机取样法,随机选取80例符合实验研究要求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取20例体检合格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利用B超来测定肝外胆管直径的长度。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来测定血浆CCK的浓度,对比两组肝外胆管直径长度与血清CCK浓度变化的差异及实验组术后3和6个月时CCK浓度和肝外胆管直径长度的差异,并进行准确记录,统计学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的CCK浓度和肝外胆管直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的肝外胆管直径较术前增大,CCK浓度也增加,与术前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肝外胆管直径有明显的回缩,CCK浓度降低,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浆CCK浓度和肝外胆管直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胆囊切除术前后血浆CCK浓度和肝外胆管直径也呈现显著的动态变化,而且,肝外胆管直径与血浆CCK浓度也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戴树龙  杨士勇  潘超  周琎 《江苏医药》2015,41(3):265-267
目的 分析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脏羧肽酶E(CPE)的表达,探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肝胆手术留取肝活检标本30例.其中,胆囊胆固醇结石20例(结石组),胆囊无结石患者10例(对照组).利用q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两组肝脏CPE表达,用ELISA法测定血清胆囊收缩素(CCK)表达;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及血清总三酰甘油含量,分析胆汁成分及胆固醇饱和指数(CSI).结果 结石组胆汁总胆固醇、胆汁总脂含量及CSI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石组血清CCK、肝脏CPE mRNA表达及CPE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石组患者血清CCK含量与肝脏CPE mRNA表达呈正相关(r2=0.710,P<0.05).结论 肝脏CPE表达降低可能导致血清C CK分泌减少,进而诱发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新胆囊胆总管手术取石疗效。方法对40例胆囊结石伴继发刖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胆囊切除并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结果本组全部痊愈出院。开腹手术者平均住院8~12d;术后无并发症。32例随访6—8个月,无复发结石及残留结石;结论胆囊切除并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胆囊排空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大龙  胡云  吴敏  田成功 《江苏医药》1999,25(3):182-183
用B超对56例糖尿病患者(又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合并植物神经病变组)和20例正常人进行胆囊排空的测定,同时测定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和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结果发现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组空腹胆囊体积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大。正常对照组的最大胆囊排空指数在脂餐后60分钟,糖尿病组的最大胆囊排空指数在脂餐后的120分钟。提示糖尿病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较差,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时排空更差,且排空时间明显延长.其改变与血糖、胰岛素、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与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肝胆外科收治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正常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其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Apo-B、Apo-E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o-AⅠ、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水平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有很大的相关性,相关指标的检测和控制对胆囊胆固醇结石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