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合并口服强的松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0.9%生理盐水20 mL,同时口服强的松30 mg,1次/d,并联合足量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联合足量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膜厚度及胸膜粘连率。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注药后胸膜厚度及胸膜粘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合并口服强的松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方法。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72例,随机分为注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VI服强的松30mg/d,每周减量5mg,总疗程4~6周。注药组也采取标准的抗结核治疗,B超定位包裹性胸腔积液最大腔,胸腔穿刺抽液后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胸膜增厚程度。结果注药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421±208)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56±214)ml,胸膜增厚钙化明显降低,P〈0.01。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为尿激酶激活纤维蛋白酶,降解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1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同时两组均正规抗结核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胸膜增厚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王华军  王兆华 《淮海医药》2006,24(6):465-466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下,治疗组76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0 000 U,对照组52例不注射.结果 治疗组76例,显效6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7.4%;对照组52例,显效27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78.8%.结论 规则抗痨下,胸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可加速胸水的吸收,增加引流量,减轻胸膜增厚度黏连.  相似文献   

5.
赵兵  冯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825-2825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1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同时两组均正规抗结核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胸膜增厚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46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护肝、支持、抽液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胸穿抽液后注射尿激酶1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每周2次.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明显缩短,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可加快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吸收,减少胸膜肥厚粘连,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预后的疗效影响。方法将72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在常规规范抗痨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胸腔彩超引导胸穿,治疗组行胸穿外,加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异烟肼、利福平。比较两组的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治疗后胸膜增厚及粘连程度,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结论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胸水消失时间、明显减轻胸膜肥厚,对胸膜粘连及其改善肺功能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李银娇 《江西医药》2009,44(8):780-781
目的探讨胸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中等量以上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联合足量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行胸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每天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0万u,连续3d,对照组行胸腔穿刺抽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显著缩短,胸液排出量明显增加,胸膜增厚及胸膜粘连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但气胸发生率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安全,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宋文涛  张洋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50-151
目的:观察经套管针胸腔闭式引流加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所有患者给予2HREZ(S)/4HR方案,同时治疗组予经套管针胸腔闭式引流术置入胸腔引流管,记录胸腔积液引流量;对照组常规予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每周2次,直至胸腔积液消失或不能抽出。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显效19例(82.6%),有效3例(13.0%),无效1例(4.3%),总有效22例(95.7%);对照组显效13例(59.1%),有效5例(22.7%),无效4例(18.2%),总有效18例(81.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72,P〈0.01)。尿激酶注入胸腔后凝血四项检查均未见异常,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经套管针胸腔闭式引流加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膜腔置管引流并于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48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膜腔并注入尿激酶20万 U +生理盐水20 ml,夹管24 h 后放液,每周2~3次;对照组胸腔穿刺抽液每周3次。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胸膜肥厚粘连、肺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胸膜腔内留置静脉导管并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能使胸腔积液引流更彻底,可有效降低胸膜肥厚、粘连的程度,减少肺穿刺次数及肺膨胀不全、脓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肺功能,缩短了病程,减轻患者痛苦是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深静脉导管在治疗老年患者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疗效。方法 127例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66例,给予深静脉导管留置胸腔引流;对照组61例,采用常规每周2~3次胸腔穿刺抽液。比较两组患者积液消失时间、积液排出量、胸膜增厚率、包裹性积液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积液消失时间:观察组(7.3±1.2)d,对照组(13.6±2.3)d;积液排出量:观察组(2104±213)ml,对照组(1475±243)ml;胸膜增厚率:观察组10.6%,对照组54.1%;包裹性积液发生率:观察组7.6%,对照组27.9%;不良反应:观察组7.6%,对照组24.6%;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深静脉导管治疗老年患者结核性胸腔积液病程短且安全有效,可以取代常规胸腔穿刺抽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胸腔注入尿激酶,观察两组患者的胸液吸收时间、抽液总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胸液吸收时间为(15±2)d,抽液总量为(4282±484)m L,胸膜厚度为(1.4±0.2);对照的胸液吸收时间为(21±3)d,抽液总量为(2959±386)m L,胸膜厚度为(2.5±0.2);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显效73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中,显效52例,有效3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的胸腔注入尿激酶,可以有效增加胸液引流量,缩短胸液吸收时间,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小导管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选自我科住院确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66例,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内置胸腔小导管引流胸液后,将尿激酶稀释后注入胸腔;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胸腔穿刺抽液方法。比较两组间的胸液的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在缓解症状,住院时间,引流液体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内置胸腔小导管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易操作、安全、创伤小,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曹培明  严晓峰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499-3500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4~2006年收治的6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1.5cm未定位抽胸水,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后2~4周胸水基本吸收。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在1.5~3cm予胸穿针穿刺抽液,并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平均2周后胸水基本吸收。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3cm予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水,并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平均3~5天胸水基本吸收后拔管。8例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伴胸膜明显增厚患者予胸穿针每次抽液后注入尿激酶10万U,并予抗结核及支持对症治疗,胸膜粘连明显减轻。4例胸水反复出现,予胸膜粘连术后胸水不再产生。结论:根据胸腔积液程度分别采用药物治疗,胸穿针穿刺抽液,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水,胸腔内注入尿激酶,B超引导下抽液及胸膜粘连术,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凤  白云  胡建军  李旭峰  魏素霞 《河北医药》2008,30(9):1306-1307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多房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多房性胸腔积液患者75例,在内科常规抗结核治疗及胸腔穿刺抽液的同时,随机选择40例在胸腔穿刺抽液后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用20 ml生理盐水稀释)作注药组,另35例作非注药组.观察胸液吸收情况,胸液完全吸收后,对患者进行常规通气肺功能、脉冲强迫振荡肺功能(IOS)测定.比较2组肺活量(VC) 、最大自主通气量(MVV) 、共振频率(Fres) 、周边弹性阻力(X5)等指标.结果 注药组抽液次数、抽液总量、胸液吸收时间及胸膜增厚粘连情况与非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药组与非注药组比较VC、MVV数值较大,Fres的升高程度及X5的负值增加明显(P<0.01).结论 尿激酶可显著增加胸液引流量,有效降低胸膜增厚粘连的程度,从而减轻肺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胸腔微创细管引流并尿激酶灌洗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腔细管引流并尿激酶灌洗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抗结核治疗下,将6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胸腔内置细管引流,并经引流管滴入尿激酶灌洗液500m(l含尿激酶10万ü)。对照组行胸腔穿刺抽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胸水总引流量明显增多,胸水消失时间缩短,胸水分隔、胸膜粘连、肥厚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胸腔细管引流并尿激酶灌洗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方法安全,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经初治单纯结核性胸膜炎男性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对照组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残留、胸膜增厚及粘连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尿激酶胸腔内注入可减少胸腔积液残留量、减轻胸膜增厚及粘连,可作为治疗胸腔积液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将64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平分成2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置引流管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0.9%氯化钠注射液50ml,对照组给予常规0.9%氯化钠注射液50ml胸穿抽液处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93.8%,治疗组全部有效,总有效率100%,两组差异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的时间及胸腔积液吸收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管持续胸腔闭式引流加尿激酶反复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丁显峰 《现代医药卫生》2009,(21):3245-3246
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2005—2008年我院2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在2HRZS(E)/6HR治疗基础上,抽胸液时胸腔内注入尿激酶的疗效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抗结核方案治疗并抽取胸液情况下,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愈率93%,对照组治愈率50%。结论:尿激酶是促纤维蛋白溶解药,能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使其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纤维蛋白,使胸腔积液形成小房隔的纤维及胸膜层纤维蛋白溶解,使积液易于被抽出,有利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与反复胸穿抽液配合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中等量以上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25例,对照组25例(反复胸腔穿刺),配合全身抗结核药+激素。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胸腔积液吸收时间短、症状好转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配合全身抗结核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方法简便、安全留置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同时可减少多次胸穿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