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77-78
慢性胃炎在内镜下胃黏膜形态改变,除有红斑、糜烂或隆起糜烂、皱襞肥厚、血管显露外,还有表面不规则颗粒样改变。陈氏等把胃窦这种胃黏膜颗粒样改变描述为结节状,并将其分为结节类型A和B。为了研究胃黏膜颗粒样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以及与萎缩性胃炎的关系,将93例胃窦黏膜颗粒样改变的患者行胃黏膜活检,做病理及幽门螺杆菌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物过敏在胃黏膜呈结节状改变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在胃镜检查中胃黏膜表现为颗粒样改变的患者(实验组)33例和花斑样改变的患者(对照组)16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定性酶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定性检测及11种食物IgE的定性检测。结果胃镜下胃黏膜呈结节样改变患者血清总IgE抗体阳性率高达78.8%,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血清食物特异性抗体IgE阳性率高达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物过敏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异常在结节样慢性胃炎发病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收集自1992 ̄1998年8月行上消化道钡透检查,且于1周前后行胃镜检查取活检确诊为365例胃窦炎X线间接征象,直接征象进行分析。结果:365例中胃粘膜皱襞增粗,增大273例,胃粘膜皱襞纵横走向,排列紊乱,互相交织呈网状者62例;胃粘膜呈息肉样改变出现靶样征或牛眼征16例,胃窦部呈锯或波浪状,小切迹状改变23例;胃窦呈向心性狭窄19例,胃窦激惹5例;有胃潴留液18例,认为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是诊断胃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胃窦部黏膜结节样改变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冈素.方法 对52例胃窦黏膜呈结节样改变的患者行0.2%靛胭脂染色观察,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检测,胃黏膜活检做病理组织学及嗜银染色检测,与间期胃窦黏膜无结节样改变患者比较.结果 共检出52例胃窦黏膜呈结节样改变的患者,总检出率为7.10%(52/732),其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90.38%(47/52);女性患者发生胃窦黏膜结节样改变的明显高于男性,其比例分别为女性5.74%(42/732),男性1.37%(10/732).在女性患者中,30岁以下人群发生胃窦黏膜结节样改变者明显高于30岁以上人群.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为出现胃窦黏膜结节样改变可能影响因素,要重视对伴有胃窦黏膜结节样改变的年轻女性患者Hp感染的检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孙国辉  赵锦艳 《医学争鸣》2009,(24):3125-3125
1临床资料2000--01/2008-01我院完成甲状腺癌手术82例,其中隐匿性甲状腺癌(OCT)12(男3,女9)例.年龄21~56(中位38)岁.病程:1wk~15a,中位病程2.8a.12例术前全部行体检、B超或CT检查以及甲状腺功能检查.触诊甲状腺区明确结节7例,不确定3例,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6例患者B超提示甲状腺多发性囊实结节,4例提示甲状腺实性结节,内部回声不均,部分呈沙粒样改变.  相似文献   

6.
收集自1992 ~1998 年8 月行上消化道钡透检查,且于1 周前后行胃镜检查取活检确诊的365 例胃窦炎X 线间接征象、直接征象进行分析。结果:365 例中胃粘膜皱襞增粗、增大273 例;胃粘膜皱襞纵横走向、排列紊乱、互相交织呈网状者62 例;胃粘膜呈息肉样改变出现靶样征或牛眼征16 例;胃窦部呈锯齿或波浪状、小切迹状改变23 例;胃窦呈向心性狭窄19 例;胃窦激惹5 例;有胃潴留液18 例。认为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是诊断胃窦炎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乳康乐Ⅱ号治疗乳腺增生病200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乳腺专科自1997年1月~1998年6月,用乳康乐Ⅱ号治疗乳腺增生病200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0例患者,临床检查腺体增生可呈结节样、条索样或薄片样,病程1~10年。小于30岁620例,占31.0%;31~40岁924例,占4...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89-8以来应用电子内镑对65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男57例,女8例,年龄21~68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2例.酒精中毒肝硬化20例,胆汁性肝硬化3例.65例均经内镜检查证实出血处的存在,诊断丰IO0%.其中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20例,急性胃粘膜病变41例,胃溃疡《例。1.2内镜检查所见:轻型胃粘膜病变为①细微粉红样斑点或猩红热样疹,②表面发红,易发生在粘膜皱续表面呈红色条纹状,③红色或粉红色水肿粘膜上出现细小网状红白相间类似“蛇皮样”。重型胃粘膜改…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十二指肠球部胃粘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对它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诊断的十二指肠球部胃粘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表现以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情况。结果:纳入分析的56例十二指肠球部胃粘膜异位症患者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10~63岁,平均年龄39.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反酸等上消化道症状,内镜下表现为呈多发结节样隆起,或颗粒不平,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颜色呈橘红色,与周围的粉红色绒毛样正常球部粘膜的界限清晰。病理检查显示病变由含有主细胞和壁细胞为主的胃上皮组织组成,固有层可见胃腺体。结论:胃粘膜异位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胚胎残余病变,可发生在消化管或内胚层分化形成的器官,该病可引起一些临床症状,重者引起溃疡、出血、狭窄等并发症,极少数可发生癌变,故内镜医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张平  张先山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9(2):130-131,F004
目的:探讨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对13例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中,男7例,女6例;年龄16~65岁.病程1~11年.多发肿块3例;单个肿块10例.结论: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包块,发生于骨旁或关节周围,不累及骨或关节.X线摄片呈特征性的钙化阴影.组织学表现呈多囊性或实质性硬结节;囊壁内衬肉芽组织,囊腔内为无定形的钙盐颗粒.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中不典型增生的胃粘膜形态变化分析。方法:2008年~2012年我院接收5282例内镜检查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不典型增生和胃粘膜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典型增生的内镜检出率2.4%。不同年龄组间捡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胃镜下不同黏膜形态不典型增生的内镜检出率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典型增生在溃疡、大结节(〉5mm)顶端无糜烂或溃疡、大结节顶端糜烂或溃疡3种形态下内镜检出率较高,均超过5%。结论:不典型增生与胃粘膜形态变化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为了获得更好的内镜检出率,可以在粘膜形态变化的部位进行取材。  相似文献   

12.
作者集中收集了100例残胃普查病例,进行了x线双对比检查并与胃镜检查相对照,重点观察残胃粘膜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残胃双对比造影检查可清晰的显示残同各部情况,着重讨论了残胃炎、溃疡、结节样(息肉样)病变、残胃癌的粘膜改变情况及x线、胃镜对照观察情况。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胃粘膜病变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胃炎和急性胃粘膜出血。本文总结了我们两家医院1980-1994年8月经纤维胃镜确诊39例,总结治疗体会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中男31例,女8例,年龄11-70岁,全组均有典型的门静脉高压体征,病史最短6个月,最长30例,均有上消道出血。出血量最少的仅为便浴血阳性、最多为大于2000ml,此组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证实为胃粘膜病变。镜下可见粘膜呈樱桃红色,或呈鲜牛肉样改变。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伴有点状片状糜烂,取活俭胃粘膜多呈急慢性炎症改变,与普通胃炎无显…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4例胃粘膜巨大肥厚症的X线表现。主要X线征象为胃粘膜呈脑回状或结节状增粗、扭曲,胃壁和胃功能改变。并重点讨论了X线诊断要点和鉴另诊断。  相似文献   

15.
对脾气虚证及肝胃不和证的慢性胃病患者23例,进行了胃粘膜超微结构研究,胃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检测,以及餐后血清胃泌素测定。结果显示:脾气虚患者其壁细胞单位面积的线粒体数目,主细胞酶原颗粒,G细胞的分泌颗粒,以及餐后血清胃泌素比值均明显低于肝胃不和组(P<0.01)。提示脾气虚患者胃蛋白酶储备不足,G细胞分泌能力差,分泌功能低下。同时,线粒体的结构亦有明显损伤,认为线粒体质和量的改变,可能是脾气虚证的病理形态改变的主要环节。此外,脾气虚证患者的胃粘膜MDA含量高于肝胃不和及正常人(P<0.05),而胃粘膜SOD活性则低于肝胃不和及正常人(P<0.05),提示脾气虚证的发病过程可能有氧自由基参与。  相似文献   

16.
探讨胃粘膜淋巴滤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409例胃镜检查患者作胃粘膜幽门螺杆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胃粘膜内淋以巴滤泡的出现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显著相关性,比数比为3.1(95%CI为2.1~4.8),出现≥3个淋巴滤泡时比数比则为7.7(95%CI为2.5~23.4)且不受患者年龄,性别的影响,淋巴滤泡与其它组织病理学改变,炎症程度,炎症活动性及萎缩性改变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肺小结节CT靶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最大径≤2cm的58例肺小结节患者纳入研究,全部先完成16层CT常规检查,层厚7mm,然后对病灶进行靶扫描(层厚0.5~1mm)并完成三维重建。结果最终证实肺癌22例,良性病变32例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4例。恶性结节(肺癌和AAH)最大直径4~18mm.呈边界清楚的含磨玻璃密度结节22例;良性最大径约6~17mm,呈含磨玻璃密度结节6例,其中3例边界模糊。靶扫描图像阅片诊断不确定率为31.0%,显著低于常规图像阅片诊断不确定率(65.5%),差异有显著性(X2=13.810.P〈0.01)。结论靶扫描帮助提高肺小结节特征显示,降低肺结节诊断不确定率。  相似文献   

18.
王粉鱼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0):668-668
结节性胃炎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胃镜下表现为胃窦部大小均匀一致,分布密集的结节样或颗粒样改变,也可扩展至体部。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大部分都以上腹部疼痛不适为主诉。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月诊断的结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1980~1992年诊治甲状腺癌55例的经验。研究了甲状腺癌术前B超诊断多呈实质不均结节和术中常有颈前肌粘连的特征对手术中诊断和术式的指导意义。提出了甲状腺囊性结节可以做摘除术或切除部分腺体,而实质不均质结节者至少应做患侧叶甲状腺全切的见解。体会:结节与颈前肌粘连或结节直径大于3.0cm应加做峡部切除,加或不加对侧叶大部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如术后病理报告为腺内型和直径小于3.0cm无转移腺外型乳头状或滤泡状癌,可不必再做第二次手术。直径超过3.0cm腺外型滤泡状癌或髓样癌,虽做过患侧叶甲状腺全切还应再第二次扩大手术。  相似文献   

20.
肝豆状核变性肝组织的电镜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晓峰  李向党  王春梅  王爽  杨家骥  陈丹 《医学争鸣》2003,24(16):1517-1519
目的:研究早期肝豆状核变性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经皮穿刺活检肝组织进行常规透射电镜标本制备,用JEM-2000EX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肝豆状核变性肝细胞中线粒体可见明显异常,除常见的非特异性改变(线粒体肿胀、多形性、空泡化、基质颗粒数量增加或缺失)外,显而有特征性的改变包括线粒体的形态大小不一,线粒体体积增大形成巨大线粒体,并可见奇异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增高.由于膜间腔的不规则扩大造成外膜冗余,线粒体的嵴不规则,也可扩张,偶尔可见线粒体基质致密颗粒的空泡化.基质内可见结晶样包涵物,呈平行排列的纤维样杆状物.局灶性的肝细胞脂滴增多,溶酶体和颗粒状包涵物数目增多,可见特征性的多泡状包涵体.并可出现灶性肝细胞坏死和炎细胞浸润.结论:在早期溶酶体改变不明显时,多表现为线粒体的改变.因此,重视线粒体的改变对肝豆状核变性有着特殊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