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医药指南》2017,(11)
目的观察格列喹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血糖及Hb A1c水平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2型糖尿病治疗组)34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格列喹酮组)34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的血糖、Hb A1c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观察组患者的检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均低于观察组本组治疗前的水平,P均<0.05;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观察组患者中<0.15 g/L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均低于观察组本组治疗前的水平,P均<0.05。结论格列喹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较大,更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状态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与微量白蛋白尿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无糖尿病病史40岁以上人群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糖尿病前期人群,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组及增高组,计算其腰围、臀围、体质量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胰岛素抵抗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岛素抵抗与尿微量白蛋白显著相关,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与动态血压及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糖尿病(DM)微量白蛋白尿与动态血压节律及胰岛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我们对40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血糖(F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IC)、胰岛素(INS)、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小时动态血压(AMBP)等进行监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40例2型糖尿病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38~68岁;病程为6个月~14年;并排除原发性高血压、心肾功能不全。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1)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30mg/24h)18例。(2)微量蛋白尿组(UAER30~300mg/24h)22例。二、方法所有病例2周内未服任何降压药,空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与口服降糖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省永州市人民医院12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4组,A组(优泌乐及优泌林N注射),B组(优泌乐25注射),C组(甘精胰岛素十诺和龙口服),D组(口服糖适平),治疗16周,观察4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对尿微量白蛋白影响。结果:4组治疗后FBG、2hPG、HbA1c及VAER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其中胰岛素治疗组较口服降糖药组明显(P〈0.05),A组疗效最好。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能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对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普罗布考组2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普罗布考片0.5 g、每日2次口服,两组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中微量白蛋白、血糖、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水平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罗布考组的hs-CRP、纤维蛋白原水平、尿微量白蛋白较常规药物组有明显下降,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普罗布考,能有效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DM)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微量白蛋白患者分为缬沙坦治疗组(治疗组,n=35)和依那普利组(对照组,n=35),疗程共12周。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微量白蛋白(UAE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BI)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总有效率分别为90.2%和50.6%,两组治疗后FBG、UAER、Scr、BUN等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尿微量白蛋白更加合理有效,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检测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快速免疫比浊法测定9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尿中微量白蛋白、肌酐,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比。结果9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大于参考值者54例,阳性率为59.34%,与对照纽有显著性差异(P〈0.001),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阳性率与年龄、病程密切相关,年龄越大、病程越长,阳性率越高,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一项敏感指标,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丽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对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早晨第一次尿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50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并与9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其肾损伤早期诊断和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90例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组和甘精胰岛素组。在16周治疗期调整胰岛素剂量至空腹血糖≤6.0 mmol/L。记录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及体重。结果治疗16周,两组FPG及HbA1c均较基线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均为6.6%,但地特胰岛素组的体重增加明显低于甘精胰岛素组(P〈0.05)。结论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均能有效控制血糖,并且有较低的低血糖风险。相比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在减少体重增加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使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小剂量胰岛索静脉滴注,常规胰岛素的用量为0.1 IU/(kg·h),待血糖降至13.9 mmol/L时,对照组改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组则继续使用胰岛素泵.观察血糖、血酮体、尿酮体,以及胰岛索剂量、平均治愈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的酸中毒在治疗后均得到纠正,治疗组恢复正常(9.4±3.6)h短于对照组(15.7±6.2)h.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尿酮体转阴为(6.0±2.30)h,对照组为(15.34±4.66)h,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胰岛索泵模拟了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以取得比对照组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采用诺和灵30R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变化,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lc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c水平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有效的控制空腹和饭后血糖,且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大大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05±1.16)mmol/L、(9.56±1.45)mmol/L、(5.67±1.42)%,低于对照组的(7.34±1.35)mmol/L、(11.05±1.47)mmol/L、(7.05±1.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23.93±1.92)kg/m2低于对照组的(25.13±1.54)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帮助患者尽快恢复,降低糖尿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2013,29(6):1561-1567
ABSTRACTObjective: The presence of white matter lesions (WML) is an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roke. Microalbuminuria,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has been flagged as a novel predictor for cerebrovascular events. This preliminary study was therefore design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presence of WML correlates with microalbuminuria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mellitus (DM) not receiving insulin treatment.Patients and methods: Based on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indings, 90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WML-positive group (57?±?8 years, mean?±?SD, n?=?34) and a WML-negative group (57?±?6 years, n?=?56). The level of blood glucose was assessed by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fasting immunoreactive insulin (F-IRI),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HOMA) index, and hemoglobin A 1c (HbA1c).Results: The body mass index was higher in the WML-positive group than in the WML-negative group (p?<?0.01). Plasma levels of triglycerides were higher while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was lower in the WML-positive group than in the WML-negative group (p?<?0.05 and p?<?0.0001, respectively). Fasting plasma glucose (p?<?0.005), insulin concentrations (p?<?0.0001), HOMA index (p?<?0.0001), and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p?<?0.0001) levels were higher in the WML-positive group than in the WML-negative group.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WML was independently predicted by the microalbuminuria and insulin resistance (p?<?0.005, p?<?0.0005,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preliminary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ce of WML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microalbuminuria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these Japa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M; larger cohort studies are warranted to confirm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在甘精胰岛素不改变用量前提下,给药时间由22:00调整到18:00前后,比较时间调整前后3 d患者空腹血糖( FBG)、早中晚餐后2 h血糖(2hPG)和午餐前血糖的变化情况、门冬胰岛素的用量及午餐前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甘精胰岛素调整用药时间后,患者午餐前血糖调整至理想水平,FBG(7.28±2.13)mmol/L比(8.33±2.20)mmol/L、午餐后2hPG下降显著(8.61±2.59)mmol/L 比(9.70±1.75)mmol/L(U=2.425、3.034,均 P<0.05),早餐后2hPG (8.27±2.02)mmol/L比(8.56±2.33)mmol/L和晚餐后2hPG(9.54±1.55)mmol/L比(9.61±1.75)mmol/L变化均不明显(均P>0.05);门冬胰岛素早餐前用量减少,午餐前和晚餐前用量增加;午餐前低血糖事件显著减少(χ2=4.105、5.005,均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在不改变甘精胰岛素用量情况下,给药时间由22:00调整为18:00,可平稳降低空腹血糖,减少午餐前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本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90例早期糖尿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300 mg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150 mg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血压、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钾及血尿素氮含量进行观察,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压均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血肌酐及血尿素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厄贝沙坦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降低微量尿白蛋白方面效果更加显著,较好保护肾脏,同时毒副作用少,可在临床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8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现顽固高血糖,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人,接受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综合治疗;对照组28人,常规接受诺和灵控制血糖的治疗。治疗半年后,观察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餐后2h血糖浓度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禁食状态下使用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44例2型糖尿病患者禁食状态下按照使用胰岛素的不同分为:胰岛素泵组(A组)60例,甘精胰岛素注射组(B组)64例,微量注射泵组(c组)59例,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NPH)皮下注射组(D组)61例,观察其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相同治疗目标下,血糖达标所用时间:A组(2.89±1.32)d、B组(3.14±1.25)d、C组(4.91±2.81)d、D组(5.62±2.52)d,A组与其他三组、B组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用量:A组(30.61±2.21)IU/d、B组(31.12±3.38)IU/d、C组(42.25±4.01)IU/d、D组(44.31±3.22)IU/d,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分别同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A组3.3%、B组4.7%、C组15.2%、D组16.4%,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分别同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D两组差异元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比其他胰岛素治疗方法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上有明显优越性,可以推广在禁食的糖尿病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应用于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用胰岛素治疗组(DM+INS组)50例,联合治疗组(DM+INS+RSG组)治疗组52例,在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4mg/d,共三个月。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g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体重指数(BMI)的改变。结果DM+INS+RSG组与DM+INS组治疗前FPG、PPG、HbA1C、TC、TG、HDLC、LDLC和胰岛素用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M+INS+RSG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FPG、PPG、HbA1C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P<0.01)。结论对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加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可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得以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