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56例心肺复苏患者的急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跳骤停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提高急诊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分析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56例患者,通过心肺复苏成功14例,成功率为25%。其中存活出院率7.14%。开始复苏时间≤6与〉6min的患者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电除颤与非电除颤、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苏开始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采用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急救复苏方法可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与心脏电击除颤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CPR)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急诊心肺复苏病人,随机分为选择顺序复苏组(A组,68例),常规CPR复苏程序组(B组,62例),对两组复苏成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选择顺序复苏组CPR成功32例(47.1%),高于传统的常规复苏组13例(20.9%),P〈0.05。结论 气管插管与心脏电击除颤随不同的病因而作出顺序选择时机,能大大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影响院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洁  王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92-193
目的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肺复苏123例中成功40例,总成功率32.5%,出院存活17例,存活率13.8%;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为:年龄、复苏开始时间、心脏基础疾病、早期除颤等,心肺复苏成功组(40例)与非成功组(83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与心肺复苏及时、准确、早期电除颤、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中心肺复苏时及时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急诊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急诊组和麻醉组各55例。急诊组患者入院后由重症监护中心的急诊医生或护士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治疗,麻醉组患者入院后由麻醉科医生到急诊重症监护中心进行气管插管治疗。结果急诊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与麻醉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插管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延迟插管组患者(P<0.05)。急诊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麻醉组患者(P<0.05)。结论急诊重症监护中心肺复苏时进行及时气管插管可以有效的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可以有效的提高急诊重症监护中心的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早期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气管插管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呼吸衰竭及呼吸、心跳停止病例 5 5例 ,根据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机的不同分为两组 ,一组 34例 ,行早期气管插管 ;二组 2 1例 ,行晚期气管插管。结果 早期气管插管组心肺复苏成功 2 3例 (6 7 7% ) ,出院存活 18例 (38 1% ) ;晚期气管插管组复苏成功 8例 (38 1% ) ,出院存活 5例 (2 3 8% ) ,两组复苏成功率和出院存活率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在患者尚未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即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呼吸 ,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付晓华  周国平  朱茄英  马彬  陈超 《江西医药》2006,41(12):981-982
目的 观察对心跳骤停患者早期联合应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进行复苏的疗效。方法将心跳骤停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病例均于心跳骤停后常规给予清除呼吸道异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为80%),心脏按压、除颤、建立静脉通道和心电监护等复苏措施,观察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索(肾上腺索lmg静注,3—5min后重复使用),同时给予氨茶碱快速静注(O.5∥次。3。5min后重复使用,最大剂量为1.0g);对照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索(肾上腺紊ling静注,3-5min后重复使用)。观察两组患者心电活动及自主循环恢复率,不同时间点存活情况及出院存活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心电活动及自主循环恢复率、不同时间点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联合应用氨茶碱和肾上腺束对心跳骤停的复苏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肾上腺素,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高海  张新勇 《中国医药》2013,(12):1796-1797
目的研究可视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20名均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和急诊医学理论学习,并于北京安贞医院急重症中心实习急救医学专业的学生,以随机表编码,被随机分为可视喉镜组和普通喉镜组,每组10名。所有实习生在SimMan4000综合模拟人上模拟气管捅管操作并进行考核,随后2组临床实习生分别在2名熟练气管插管医生的指导下于真实临床环境中行气管插管,每人3例气管插管患者。比较2组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插管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可视喉镜组平均插管时间为(21±5)s,明显短于普通喉镜组的(27±8)s(P〈0.05)。可视喉镜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喉镜组[90.0%(27/30)比73.3%(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喉镜组出现呛咳、呕吐4例,口腔黏膜损伤2例,明显少于普通喉镜组(呛咳、呕吐10例,口腔黏膜损伤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可视喉镜在急诊插管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许洪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095-3097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求有效的心脏骤停的抢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心脏骤停患者临床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徒手心肺复苏进行抢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心肺复苏机进行抢救。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后收缩压、SpO2及心率分别为(95.2±10.4) mmHg、(93.1±8.2)%、(89.6±5.7)次/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6.7)mmHg、(78.7±5.5)%、(70.8±5.2)次/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6、8.246、9.625,均P<0.05);两组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5,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分别为72%、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4%、2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1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5、6.42、10.15,均P<0.05)。心肺复苏后5 min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S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868、0.922、0.747,均P>0.05);15 min、30 min后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等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984、4.673、4.685、9.647、8.356、5.534,均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较徒手心肺复苏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可明显缩短自主循环时间,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抢救方法,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ZOLLAutoPulse自动心肺复苏仪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并比较其与人工心肺复苏的不同和优点。方法将在院前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纽各30名患者。对观察组患者使用ZOLLAutoPulse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脏复苏,而对照组则采用人工心肺复苏术来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复苏时间、呼吸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和动脉压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苏成功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ZOLLAutoPulse自动心肺复苏仪在复苏患者心肺功能,提高复苏成功率以及减少复苏工作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的人工心肺复苏术。  相似文献   

10.
缺血修饰蛋白变化对心肺复苏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真定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1960-1961
目的研究缺血修饰蛋白(IMA)和丙二醛(MDA)变化对早期评估心肺复苏效果的价值。方法对50名心搏骤停患者及5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研究。在施行心肺复苏术5min以内采集血液标本,测定IMA、MDA。同时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对患者预后进行分组评估。结果心肺复苏效果不理想组平均IMA水平为(0.26±0.05)ABSU,高于效果理想组的(0.18±0.07)ABSU(P〈0.05)。也高于对照组(0.16±0.04)ABSU(P〈0.05)。复苏效果理想组与对照组IM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效果不理想组MDA水平(0.78±0.28)nmol/ml,与复苏效果理想组(0.76±0.18)nmol/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O.61±0.11)nmol/ml(P〈0.05)。复苏效果理想组与对照组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A可以作为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效果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心肺复苏开始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仲廷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478-1479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开始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20例进行CPR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开始CPR时机不同分为早期插管组(A组,210例)、及时插管组(B组,115例)和延时插管组(C组,95例),统计分析三组间CPR成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经治疗后,CPR成功:A组43例(20.48%),B组17例(14.78%),C组6例(6.32%),C组CPR成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x2=9.74、4.32,均P<0.05),B组CPR成功率明显低于A组(x2=6.43,P<0.05);A组、B组、C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0.13±2.31)d、(22.73±1.82)d、(29.78±2.32)d,三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P<0.05.).结论 及时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对心肺复苏成功率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时较为简单而有效的人工呼吸方法.方法 总结该院儿科收治的66例(84次)新生儿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的经验体会.根据心肺复苏(cPR)时使用面罩气囊加压呼吸与气管插管气囊加压呼吸方式的不同,按成组设计分组,66例分为A、B两组,两组基本治法相同,A组38例(53次)为面罩气囊加压呼吸组,B组28例(31次)为气管插管气囊加压呼吸组.比较两组的心脏停搏时间(Tca)、心脏复律时间(Tr)、CPR操作时间(Tc)、CPR成功率、24 h生存率.结果 A组与B组相比:Pca、Tr、Te、CPR成功率、24 h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比B组,分别为Tea[(0.99±0.75)min与(0.92±0.69)rain,P=0.69];Tr[(3.58±2.15)min与(3.66±2.01)min,P=0.87];Tc[(23.28±9.26)min与(23.73±9.51)min,P=0.84];CPR成功率[88.68%与83.87%,P>0.05];24 h生存率[84.21%与82.14%,P>0.05].结论 新生儿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时,面罩气囊加压呼吸为-简单、安全、有效的人工呼吸方法.只在少数气道阻力增高的病例,可使用气管插管气囊加压呼吸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培训对基层医院急诊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详细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培训后急诊96例心肺复苏患者的复苏效果,与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未培训时的76例心肺复苏效果对比分析。结果培训组复苏成功率47.91%(46/96)、存活出院人数10.42%(10/96)、脑功能恢复良好人数3.13%(3/96),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过培训后医护人员急救操作熟练,培训组除颤操作耗时、气管插管操作耗时、所有急救操作总耗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经过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培训后,能明显提高基层医院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基层医院急诊科应常期不懈地进行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培训。  相似文献   

14.
张惠娟  张谨超 《中国医药》2012,7(12):1506-1507
目的观察胞磷胆碱对心肺复苏术成功后患者脑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07年2月至2011年6月我院422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应用胞磷胆碱将患者分为2组,胞磷胆碱组203例,非胞磷胆碱组219例,分析并比较患者住院即刻及住院7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综合(NFCS)评分。结果心肺复苏后即刻,胞磷胆碱组和非胞磷胆碱组GCS评分、NF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1.3)分比(6.3±1.5)分,(8.4±1.4)分比(8.3±1.9)分,均P〉005];复苏第7天,胞磷胆碱组和非胞磷胆碱组GCS评分、NFCS评分均明显高于复苏即刻[胞磷胆碱组:(12.0±1.4)分比(6.4±1.3)分,(15.3±2.0)分比(8.4±1.4)分;非胞磷胆碱组:(8.2±1.5)分比(6.3±1.5)分,(11.8±1.5)分比(8.3±1.9)分;均P〈0.05],且胞磷胆碱组明显高于非胞磷胆碱组[(12.0±1.4)分比(8.2±1.5)分,(15.3±2.O)分比(11.8±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磷胆碱可改善心肺复苏后脑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相应的建议。方法对本院急诊2011年1月~2012年5月108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越大,心肺复苏成功率就越低(P〈0.05);在5min内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成功率明显高于〉5min的患者(P〈0.05);电除颤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未除颤者(P〈0.05);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插管的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未插管者(P〈0.05)。结论早期实施心肺复苏、早期电除颤、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有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对提高清醒气管内插管术中患者舒适度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接受清醒气管内插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音乐疗法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无音乐疗法。结果插管前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音乐疗法后插管中心率(82.16±5.59)次/min、收缩压(118.44±6.05)mm Hg均低于对照组(96.64±5.67)次/min、(129.37±6.7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中焦虑情况比较,患者焦虑评分分别为研究组(27.04±5.16),对照组(40.16±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8,P<0.05)。研究组50例,疼痛程度0级38例(76%),Ⅰ级9例(18%),Ⅱ级3例(6%),Ⅲ级0例;对照组50例,0级13例(26%), I级22例(44%),Ⅱ级6例(12%),Ⅲ级9例(18%)。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研究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应用音乐疗法有助于提高气管插管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嵇亚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249-249,251
目的 分析研究心跳骤停复苏抢救成功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对36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分析.结果 16例有效心搏和自主呼吸得到恢复,20例心肺复苏成功之后进入ICU 病房监护治疗.结论 实施早期规范的胸外按压、及时除颤、气管插管治疗,科学用药,是复苏成功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法对预防气道黏膜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气管插管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1年45例列为观察组,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后进行气管插管;2012年1~12月4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气管插管前气囊不充气状态下插管,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气道黏膜损伤率。结果(1)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观察组平均插管时间为(2.75±0.41)min,较对照组的(3.44±0.59)min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气道黏膜损伤率较低,仅为2.50%,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法插管成功率高,费时少,对预防气道黏膜损伤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