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穴位贴敷合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种泰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87-118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合穴位注射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病例采用王不留行籽 穴位贴敷结合次髎穴注射延胡索乙素注射液。结果:1~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21例(52.5%),总有效率92.5%。结论:穴位 贴敷合穴位注射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近10年来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分型论治、穴位的选择、赋形剂的选择、敷药时间、疗效判断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对近10年来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的文献进行综述报道.结论: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确有疗效,但其临床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治疗缺乏有效手段。本文就近年来运用经络穴位治疗痛经的方法作一综述,皆从中医的角度阐述其治疗方法及治愈情况,并寻找疗效高、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结论为运用经络穴位治疗痛经见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医疗费用低,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同时提出应对其机理进行探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痛经散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 1993年以来 ,运用自拟痛经散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 6 0例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 6月 2 8日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选择寒湿凝滞型病例作为观察对象。临床表现 :经行小腹冷痛 ,得热则舒 ,经量少 ,色紫黯有块。伴形寒肢冷 ,小便清长。苔白 ,脉细或沉紧。我们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6 0例 ,16~ 31岁 ,平均 2 2 1岁 ;病程 3个月~ 10年 ,平均 4 6年 ;已婚 16例 ,未婚 44例。其中 36例曾服用中西药物或其他疗法半年以上无效者。对照组 36例 ,年龄 15~ 32岁…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225-122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月经来潮第1日、第2日及下次月经前1日穴位贴敷自制痛经散,对照组单纯用坤灵丸15粒/次,2次/d,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痛经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论:穴位贴敷治疗痛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认为,痛经病位在胞宫、冲任,以"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我们临床观察发现,现代妇女多呈现虚、瘀、郁征象,痛经以寒凝血瘀证最为多见.近3 年来,笔者采用经穴按摩和穴位贴敷方法治疗寒凝血瘀证痛经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原发性痛经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与对照组30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解胶囊),观察治疗3、6、12个月的疗效,及治疗3个月疼痛积分情况及治疗过程中止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变化,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的疗效、止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疼痛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解胶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是治疗原发性痛经较为有效的方法,止痛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
穴位注射治疗痛经1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位注射治疗痛经124例李安瑜,郝春梅中国人民解放军174医院经络科361003福建厦门市大园路1号霍彬新疆哈密地区医院笔者自1985年以来,用穴位注射治疗痛经124例,获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木组124例中,年龄在14~21岁80例。22~35岁3...  相似文献   

9.
尚校琪  李秀芹 《陕西中医》2001,22(6):361-36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中.均为我院门诊病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年龄 59岁。其中青春期妇女 9例,育龄期妇女 17例.更年期妇女 1~ 2例。出血时间 6d至 1个月 20例,1~2个月14例.3个月以上者4例。全部患者均经妇科检查及子宫B超确诊,排除器质性病变和血液系统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翻白草、生地榆、马齿苋、益母草、贯众各30g,炒栀子、炒蒲黄、乌贼骨、茜草、炒芥穗各10g,三七粉3g(冲服).川断20g。随证略作加减.水煎3次共为600ml.分3次温服.重症每日2剂频服。 治疗结果:治愈1…  相似文献   

10.
痛经停穴位贴敷治疗痛经1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自拟痛经停膏剂贴敷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15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5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经统计学处理χ^2=17.94,P〈0.01,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2005年6月~2013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发表的有关经络特异性的文献,从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现代科学技术3方面进行综述,发现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基本肯定了经络特异性的存在,但目前的研究在系统性、科学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痛经现代针灸腧穴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现代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 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通过整理、分析1994年1月~2009年7月的期刊文献,检索记录原发性痛经文献量及所有腧穴的使用频次,分析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的常用腧穴、少用腧穴及其归经分布.结果 有122篇有关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医学期刊文献,涉及的穴位共有72个,常用腧穴有三阴交、关元、足三里、气海、中极、地机、太冲、次髎、肾俞、血海、水道、肝俞、合谷、脾俞、命门、归来、阴陵泉、太溪、照海、内关、十七椎、子宫、阳陵泉、中脘,共计24穴;少用腧穴有天枢、膈俞、至阴等26个腧穴.分部选穴是以腰骶、少腹部的局部选穴与小腿部的远道选穴为其基本规律.结论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推荐常用腧穴有关元、次髎、十七椎下、地机、三阴交、太冲等,但穴位选取数量多、范围广,取穴组方无明确规范,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孙玲 《四川中医》2014,(3):24-25
笔者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原发性痛经病多属虚寒所致,故采用扶阳温通法,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调理脏腑扶助脾肾之阳,温通经络调理冲任气血,临床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有关国外针灸和经络与植物神经关系的报道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对针灸机制和经络实质从植物神经方面的研究,应该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经气的内涵、经脉的血管观以及络脉—腧穴的微循环观等方面 ,结合现代生理学的理论 ,对与经络有关的经气、经脉与络脉等实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看法。认为经络的实质是脏腑间广泛而复杂的信息通讯网络  相似文献   

16.
思考经络     
经络是人有机体中各系统结构的功能组合,它既不独立于任何一子系统,也不是各系统功能的相加和,是存在并独立于各系统之间,与各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系统结构之间的分离,即经络的功能结构也消失,经络的结构性、功能性是各解剖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是密切联系的,人体各解剖系统之间的密切关系和不可分性是经络系统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功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总结针灸治疗痛经的选穴共性和规律。方法:采用以痛经经行腹痛针刺针灸为主题词加关键词的检索方式,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中针刺治疗痛经的临床文献,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治疗痛经针灸处方主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和聚类方法,分析针灸处方用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总纳入针灸处方114条,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经络和部位分别为三阴交、足太阴脾经和下肢膝部及膝部以下,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穴位组合为三阴交-太冲,支持度最高的穴位组合是三阴交-关元,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3个有效聚类群。结论:临床治疗痛经可以使用三阴交-太冲-关元组合,并结合具体情况搭配足三里、次髎、中极等穴位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经络实质。方法:用是否有经络脉气运行循经感传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结果:经脉与络脉的脉气是组织液气,十二经脉是纵向肌肉之间等器官间隙的液气通道,十五络脉是横向肌肉之间等器官间隙的液气通道。结论:广义的经络是卫气营血的气血通道,狭义的经络是循经感传的卫气通道,实质的经络是液气运行的间隙气道。  相似文献   

19.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行气血,营阴阳,是中医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流的途径,对针灸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揭示经络实质,几十年来众多的学者对经络循行线上的机体组织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仍无统一的意见。近年来随着对微循环认识的深入,人们在临床和实验中不断发现微循环与经络现象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