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每位患者制作3种水平颌位关系记录的全口义齿,利用吸光度法检测3种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在哥特式弓轨迹顶点(正中关系位)建牙 合的全口义齿与直接咬合法确定颌位的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高于由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往前1 mm建牙 合的全口义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记录水平颌...  相似文献   

2.
3.
全口义齿是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重要章节.记录和转移颌位关系又是全口义齿课堂教学中最需要相关学科理论支撑、操作步骤最为复杂的内容,也是临床上全口义齿修复成功与否的关键.针对这一难点内容的课堂教学现状,立足于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补充牙合学、牙合架知识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确定和转移颌位关系的原理;采用提出问题一推导答案一验证答案的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推理得出结论;并结合理论课与实验室实习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与教师示教演示相结合、发挥口腔仿真头模教学系统的优势、创造临床见习机会等教学手段,以期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5.
颌位关系记录是全口义齿制作的关键。颌位关系记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全口义齿制作的成败。一名有经验的医师不仅可帮助患者恢复大部分的咀嚼功能,而且可恢复患者的面容。全口义齿是人的第三副牙齿,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中采用吞咽咬合法取颌位记录的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口义齿修复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固位,只有固位好的义齿才能发挥咀嚼、语言功能.并增进美容.全牙列缺失,则固位成为全口义齿修复的最大困难.近两年来,我们进行了93例全口义齿的修复,现就其固位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口义齿修复的失败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临床20例修复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口义齿修复失败最常见的原因是关系异常、人工牙排列错误、咬力不平衡、患者自身因素等。结论全口义齿的咬关系是成功修复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记录颌骨间关系和印模的制取是全口义齿成功的两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易学、准确的取颌位记录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无牙颌患者120例,将30名医生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10人。甲组医生从事口腔修复10年以上,乙组医生工作5~10年,丙组医生工作5年以下,每名医生分别使用全口咬蜡法和后牙咬蜡法取颌位记录,由同一名熟练的技工制作全口义齿,记录全口义齿的成功率。结果甲组医生的颌位记录咬合准确,两种方法无什么差异;乙组医生使用两种方法取颌位记录的准确性有差异;丙组医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后牙咬蜡法是一种准确、方便、易推广的颌位记录方法。  相似文献   

9.
全口义齿复制21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口义齿再次修复时颌位关系复制(转移)的效果.方法 利用旧义齿做托盘取模、转移颌位关系、上(牙合)架,完成全口义齿的制作.结果 采用复制法制作的21例全口义齿,有19例非常满意或满意,满意率90.5%,与对照组临床效果比较患者满意率差异显著.结论 复制颌住关系正确的全口义齿,患者适应性强,不复诊或复诊次数少,满意率高,医生工作量减少,临床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0.
牙列缺失后,由于未及时的进行全口义齿修复,常常造成上下颌骨及上下颌弓在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的不协调,表现为异常颌位,给全口义齿的修复带来一系列的不便,使全口义齿的修复难以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为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异常颌位的排牙成了关键的一步,它不能按常规的排牙方法来进行,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有利于全口义齿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线性全口义齿与传统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的咀嚼效能。方法:选择15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每位患者制作传统的解剖式(牙合)和线性(牙合)两副全口义齿,3个月后更换使用。每副义齿于戴用3个月时检测其咀嚼效率并记录相应的咀嚼次数及所用时间。结果:与解剖式全口义齿比较,线性(牙合)全口义齿的咀嚼周期较短(P〈0.01);咀嚼至吞咽前的所用时间较长(P〈0.05)、咀嚼次数明显增多(P〈0.01);咀嚼30s及咀嚼至吞咽前的咀嚼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牙合)型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时,线性(牙合)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度的满意率明显高于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P〈0.01)。结论:对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应用线性(牙合)全口义齿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摘牙合重建治疗对重度牙合磨损双侧后牙游离缺失患者咀嚼系统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可摘牙合重建治疗与可摘义齿修复前后患者的咀嚼效能吸光度法测定值及临床病征消除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可摘牙合重建治疗对该类患者颞颌关节紊乱病征消除和咀嚼效能恢复作用明显优于可摘义齿修复(P<0.05和P<0.01)。结论应对重度牙合磨损患者进行牙合重建治疗,而传统可摘义齿修复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度牙周炎患者戴用即刻全口义齿再修复全口义齿后咀嚼效能的改变、牙合与颌的变化。方法采用吸光度法对健康中老年有牙列者、全口义齿戴用者、即刻全口义齿和再修复全口义齿戴用者各30名测定咀嚼效能,同时选择20例戴用即刻全口义齿和再修复全口义齿患者测量其颌弓相对宽度以及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结果再修复全口义齿的咀嚼效能明显高于即刻全口义齿(P<0001)。再修复全口义齿与即刻全口义齿牙槽骨颌弓相对宽度及下颌运动幅度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即刻全口义齿对保护口颌生理功能有其特点,但即刻全口义齿只能作为暂时性的、治疗性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采用GDS—3A型浑浊度仪测定青年人的咀嚼效能,结果表明:①正常(牙合)、个别牙错位的错(牙合)青年人的咀嚼效能均存在着个体差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②个别牙错位的错(牙合)青年人的咀嚼效能明显低于正常(牙合)者,仅为正常(牙合)的81.38%(P<0.01);③正常(牙合)18~21岁与22~25岁青年人间咀嚼效能无明显差异(P>0.05);④单侧咀嚼习惯与双侧咀嚼习惯的青年人间咀嚼效能无明显差异(P>0.05);⑤正常(牙合)青年人的咀嚼效能与咀嚼次数无明显相关(P>0.05)。提示对于错(牙合)畸形明显妨碍咀嚼效能者临床上应尽早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光固化个别托盘树脂和铝蜡两种材料在全口义齿制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0名下颌牙槽嵴条件较差的无牙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患者,实验组应用光固化个别托盘树脂作为边缘塑形材料、铝蜡作为咬合记录材料,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印模膏作为边缘塑形材料、红蜡片作为咬合记录材料,制作完成全口义齿.调查义齿戴入3个月后两组患者全口义齿固位性、舒适性、黏膜情况和咀嚼功能等.结果:义齿带入3个月后两组患者全口义齿固位性和舒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黏膜情况和咀嚼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新型材料在全口义齿制作中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材料,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腭皱对全口义齿修复后辅音声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腭皱在全口义齿修复后语音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Minispeech lab测量40例全牙列缺失病人在全口义齿初戴前、初戴时及初戴后1、2、4、8周时/j/、/q/、/x/的第二共振峰(F2)值和带宽(B2)值.结果 无腭皱组从初戴后2周开始,/j/、/q/、/x/的F2值与之前相比明显升高(F=4.32~6.29,q=2.95~4.48,P<0.05),/q/、/x/的B2值与之前相比明显降低(F=5.64、5.58,q=3.90~4.68,P<0.05),从初戴后4周开始,/j/的B2值与之前相比明显降低(F=5.28,q=3.18~4.95,P<0.05).腭皱组从初戴后1周开始,/j/、/q/、/x/ 的F2值与之前相比明显升高(F=5.03~5.82,q=2.97~3.80,P<0.05),其B2值与之前相比明显降低(F=4.43~4.99,q=3.31~4.03,P<0.05).结论 腭皱有利于全口义齿修复后病人语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用两型卫氏并殖吸虫的成虫、童虫及后尾蚴抗原进行肺吸虫病患者及其他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各种抗原检测同型抗体血清的阳性率为90.9%~100%;检测同种异型抗体血清的阳性率为88.9%~100%。后尾蚴抗原检测同型及异型抗体血清的反应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凝型丙烯酸酯、热凝型丙烯酸酯和DMG硅橡胶3种义齿软衬材料的粘结强度,为临床选择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基托试件制作成长35 mm、截面积25 mm×25 mm的试件36个,用石膏将基托试件两两包埋于牙科型盒内,两粘结面间预留2 mm间隙,然后分别将3种软衬材料注入基托试件两断面预留的间隙内,加压。热凝型丙烯酸酯软衬材料水浴固化,自凝型丙烯酸酯软衬材料和DMG硅橡胶软衬材料常温固化。将试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6个,室温放置24 h后应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拉伸性能实验。结果自凝型丙烯酸酯、热凝型丙烯酸酯和DMG硅橡胶软衬材料粘结强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04.181,q=6.01~26.71,P<0.01)。结论 3种义齿软衬材料的粘结强度均符合临床使用要求,粘结强度热凝型丙烯酸酯软衬材料>自凝型丙烯酸酯软衬材料>DMG硅橡胶软衬材料,临床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effect while using homograt pericardium patch and Gore-rex patch in staged complete repair for Tetralogy of Fallot (TOF) to enlarge the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VOT). Methods Twenty-eight patients with TOF underwent the staged complete repair. Gore-rex patches were used to enlarge the RVOT of 13 patients, and cryopreserved homograft pericardium patches were used to enlarge the RVOT of 15 patient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with 2-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and chest x-ray. Results One operative death in Gore-rex patch group, the mortality was 7. 7% ; 1 early postoperative death in cryopreserved homograft pericardium patch group, the mortality was 6. 7%. Between 2 groups, hemostasia time in operation room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 01 ), pericardial cavity drainage volume with difference ( P 〈 0. 05 ). Gore-rex patch group was followed up 2 to 4.5 years, homograft pericardium patch group was followed up 0. 8 to 2.1 years. Echocardiography show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residual obstruction at RVOT level ( P 〈 0. 01 ). No calcification shadow was discovered on the chest x-ray of both groups. Conclusion Homograft pericardium is tissue with high density and intensity, its elasticity and compliance are good. Using homograft pericardium patch maybe helpful to decrease the residual obstruction of RVOT after operation. It can be adapted as a repairing material in cardiac surgery.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