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上海市高中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过程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方式在上海市高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适宜性和可行性,以探寻适合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2002年4—9月选择上海市10所高中以及职业学校学生976名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同伴教育,在6个模块的预防艾滋病相关的健康教育中实施过程评价。结果 有95.7%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同伴教育的方式。在各个模块中,教学质量的评分都在4分以上(5分制),第1模块艾滋病和第3模块自我保护的教学质量评分最高都达到4.40分,第1模块艾滋病和第5模块自尊自爱责任感的内容适宜程度评分最高,达到4.33分。结论 在高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同伴教育方式普遍受到学生欢迎;用同伴教育的方法进行艾滋病预防值得在中学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2种性同伴教育与教师授课教育近期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从受教育者中和从外部选择同伴的2种同伴教育与教师授课教育方法的效果,为学校青少年性教育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初一学生为教育对象,采用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确定传统教学组、本班同伴组和学长同伴组,各组学生人数分别为124,145和133人。在各校培训初一本班同伴和初二学长同伴,开展小组活动形式的同伴教育,2种同伴教育教学方式和流程相同,2种同伴教育方法与教师授课流程相似。结果 除在态度的教育效果上本班同伴法与学长同伴法相差不大外,在知识和全体问题的教育效果上均是本班同伴法最佳,学长同伴法次之,2者都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 同伴教育相比传统的教师授课在教育效果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从受教育者中比从外部选择骨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同伴教育候选人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基线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大学生同伴教育候选人艾滋病知识、态度的基线水平,剖析以往培训的经验与不足,为改进同伴教育者的教育与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大学生同伴教育候选人163名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艾滋病知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知识均分为20.78分(满分26分),理论知识较高,但联系生活实际和难度较大题目的得分较低,医学专业学生优于非医学专业者。对HIV/AIDS感染者的关爱态度不够理想,态度均分为12.38分(满分19分),存在较明显的躲避倾向;女生关爱态度较男生更积极。知识水平与关爱态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大学生知识水平,但需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道德、关爱、伦理教育应成为重点教育内容。医学专业较其他专业学生更适宜成为同伴教育者。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对健全大学生人格的理论探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过去过于偏重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身体的教育,忽视了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体育教学应在技术、技能、身体的基础上向心理的层面拓展,在学校体育的各个环节上挖掘体育精神元素,注重健全大学生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笔者试图在体育教学对健全大学生人格的理论方面予以探新。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生中开展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以小组活动方式在初中生中开展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的效果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同伴教育采取同伴教育者与学生小组活动的形式 ,每次活动分 3或 4种模式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测量学生知识和正向态度得分情况 ,比较教育前后的变化并了解学生对同伴教育的评价。结果 女生本班组知识和正向态度得分教育前后的平均增长高于外班组 (P <0 .0 5) ,男生本班组远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学生对同伴教育以积极的评价为主。结论 同伴教育是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在学校内建立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社团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6.
石河子大学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评价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和效果,为高校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研究的方法,对石河子大学2000级新生2437名进行为期2a的性健康教育(包括专题讲座、同伴教育、主题班会和咨询服务等),并在教育前后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通过教育,干预组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观念和行为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转变,总的回答正确率由干预前的48.32%上升到71.06%,提高了22.74个百分点。结论对大学生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是可行的,且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北京市大学生预防艾滋病(AIDS)、性病(STDs)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为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以北京市13所高校的2 173名在校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并由他们对大学生实施同伴教育。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6.9%的大学生有过性交行为。干预后,大学生对生殖健康、AIDS/STDs知识的得分从(35.2±5.3)分提高到(40.9±5.1)分(P<0.05);男、女学生AIDS知识知晓率分别增加了10.0%和10.8%,STDs知识知晓率分别增加了9.8%和10.0%,对AIDS/STDs病人的态度也随AIDS/STDs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改善。结论同伴教育适用于大学生,近期效果明显,可以在大学生中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8.
淄博市中小学校医再教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医队伍的建设是办好学校的一件大事。校医队伍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儿童青少年卫生保健的水平,并进而影响着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笔者曾对淄博市55所中小学校医的现状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校医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业务水平差、知识更新困难、防保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1]。因此,加强对中小学校医的再教育已是当务之急。为进一步了解中小学校医再教育现状,笔者对淄博市部分中小学校医再一次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抽取淄博市33所中学、45所小学校医进行问卷调查。为确保调查真实可靠,采取不记名形式,填完后回… 相似文献
9.
10.
评价在洛阳市中学生中开展学校和家庭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教育的干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以学校为单位的干预性研究,干预模式采取单纯学校教育与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干预活动主要由学校教师组织家长、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每2周1次,每次不少于1h,共不少于20次,干预时间为2 a.通过基线和终末两次问卷调查及学生和家长的小组访谈,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以及2个干预组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和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评价干预效果并探讨不同干预措施的影响.结果 初中生干预对生殖生理知识的增加差值作用最大(两个干预组分别为22.58±10.21和28.82±13.42);与单纯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相比,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使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更趋于保守;未发现两种干预方式对初中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产生影响(P值均>0.05).家庭和学校教育有效提高了父母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知识得分增加值均数之差为4.69分.结论 中学生中开展学校和家庭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但干预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东莞市城区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现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了解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状况,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分层整群抽样东莞城区3所中学的初、高中学生2578名进行最近1a内危害健康相关行为的调查。结果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达49.69%,违反交通规则占28.74%,接受黄色宣传占28.36%,参加赌博活动占25.10%,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高达25.99%和56.67%。此外,中学生中离家出走、有自杀意念及滥用精神类药物的发生率也较高。结论中学生存在多种健康相关的危险行为。应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模式设计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整合农村中学“三维健教”环境,全面提升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质量,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认知水平。方法创新设计“三维健教”、“逆顺导教”、“一带六教育”方法,导入“行政干预”法,采用内源性干预和外源性干预。结果观察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平均认知水平从干预前的36.55%上升到98.79%:区域内推广学生平均认知水平达95.12%;经推行“逆顺导教”和“一带六教育”法,家长基本知识平均认知水平从干预前的16.47%上升到77.10%。结论创新方法在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防制干预与推广中的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学习困难初中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为儿童学习困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合肥市105名学习困难初中生与105名学习成绩中等以上初中生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习困难组父母亲文化程度偏低、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偏多、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组织性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家庭组织性是减少初中生学习困难发生的保护因素,而矛盾性是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学习困难初中生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在矫治学习困难时,应重视对家庭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蚌埠市初中生行为问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初中生行为问题现状及分布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蚌埠市4所中学的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3559人,以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凋查并评定学生的行为问题,以自编的问卷调查学生父母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儿童出生情况、母亲妊娠史等。计算6种行为问题和总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分析行为问题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的分布特征,并进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初中生总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0%。初一学生为74%,初二学生为8.6%,差异无显著性(70=1.51,P=0.22);独生子女为8.0%,非独生子女为8.1%,差异无显著性(X^2=0.026,P=0.87);各年龄组(11~16岁)检出率差异亦无显著性(X^2=6.687,P=0.083);男生总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9%,女生为10.1%,差异有显著性(X^2=20.51,P=0.0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生行为问题危险因素主要有女孩、母亲文化程度低、教育子女为父亲或母亲一方的、父母的教育态度不一致、采取以惩罚为主的教育方式、家庭气氛不和睦、母亲年龄偏大或偏小、母亲人工流产史、母亲孕期贫血、母亲妊娠早期高热、儿童出生时窒息和新生儿期因黄疸住院。结论对青春期学生的行为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女生。家长应给子女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同时应重视围产期保健,以减少青春期学生的行为问题发生率,保证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