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乙烯危害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氯乙烯危害研究动态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业病防治研究所(遵义东路,132021)王敬钦国内外报道氯乙烯(VC)可致急性中毒外,长期接触后还可引起神经衰弱、肝脾肿大、雷诺氏综合征、肢端溶骨症、硬皮样改变及肝脏恶性肿瘤等。一、氯乙烯接触水平的演变过去仅认为氯...  相似文献   

2.
接触氯乙烯女工的健康保护北京化工二厂刘俊玲北京医科大学保毓书我国化工行业工人中女工约占40%,在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中,女工可接触氯乙烯单体(VCM)。为保护氯乙烯作业女工的生殖健康,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1981年,我们进行了氯乙烯作业女工生育史的回顾性...  相似文献   

3.
氯乙烯致职业性肿瘤研究进展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040)黄开莲氯乙烯是制造聚氯乙烯树脂的单体,用以生产聚氯乙烯塑料。长期职业性接触较高浓度氯乙烯可发生肿瘤。本文仅就近年来氯乙烯致职业性肿瘤研究做一概述。氯乙烯致肝血管肉瘤已被公认。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4.
171例氯乙烯接触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齐鲁石化疗养院(266071)宋琳娜青岛大学医院谷虹氯乙烯是塑料生产的基本原料,已知长期接触可引起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凝血障碍等改变。为进一步从血液物理特性改变的角度认识氯乙烯对机体的影响,本实验用血液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乙烯(VCM)接触工人体内氧化损伤指标的变化,筛选可能的氯乙烯接触效应生物标志物。[方法]以359名氯乙烯接触工人为接触组,158名不接触氯乙烯的工人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含量。[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VCM累积接触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SOD活性降低(P〈0.001)而MDA活性增高(P〈O.00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GST水平增高(P〈0.05)。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VCM累积接触剂量与SOD和GST活性间存在明显的剂量一反应关系。[结论]在目前的VCM接触浓度下,VCM可造成氧化损伤指标的改变。认为MDA、SOD、GST可作为VCM暴露评价的效应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高浓度氯乙烯作业工人的肝脏B超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浓度氯乙烯作业工人的肝脏B超检查云南化工厂医院(650300)李绍良氯乙烯可引起人体肝脏肿大等职业危害,现将229名接触高浓度氯乙烯作业工人肝脏B超检查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调查对象:某厂氯乙烯车间的229名氯乙烯作业工人,其中男性130名,...  相似文献   

7.
氯乙烯对机体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青岛化工厂职工医院(266042)于建梅,王秀琳大连医学院毒理研究室仲来福,张睿,马秀兰,叶建新,刘晓芳氯乙烯(Vinylchloride,简称VC)的慢性职业接触,可致以肝脏为主的多系统和组织的损害,但迄今尚缺乏VC...  相似文献   

8.
氯乙烯对生育功能及子代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21名氯乙烯作业工人和180名不接触有毒作业工人采用专用调查表,由专业人员询问,重点调查生育史,新生儿情况及女工月经史。结果表明:氯乙烯作业对女工妊娠期可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要表现为接触氯乙烯作业女工妊娠恶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子代及生育功能未发现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氯乙烯职业危害调查分析唐山市职业病防治院(063000)刘玉华,蔡淑萍,边育红唐山市骨科医院汪歧长期接触氯乙烯对人体各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人称为氯乙烯病或氯乙烯综合症。现就对我市某化工厂从事氯乙烯作业工人进行体检的情况,予以分析。1对象与方法观察...  相似文献   

10.
氯乙烯接触者甲襞微循环的观察齐鲁石化公司青岛疗养院(266071)宋林娜随着微循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甲襞微循环检查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氯乙烯接触者甲襞微循环改变的研究,国内报道不多见。为探讨氯乙烯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我们选择了4...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某聚氯乙烯树脂厂氯乙烯接触者405名工人(男319名,女86名)和不接触任何毒物的某建筑部门411名工人(男342名,女69名)对照组,进行了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作业环境空气中氯乙烯浓度为0.5~5696.6mg/m3,男性接触氯乙烯者恶性肿瘤和肝癌死亡率分别为154.31/10万和68.56/10万,略高于对照组,未见显著性差异;全肿瘤、肝癌死亡年龄比对照组显著提前;接触组发现1例肝血管肉瘤。  相似文献   

12.
氯乙烯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用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测试方法(MGE)检测氯乙烯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方法选择53名氯乙烯作业工人和55名非氯乙烯接触工人用MGE方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状况。结果氯乙烯作业工人DNA损伤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氯乙烯可引起人体淋巴细胞DNA链的断裂,单个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技术是一项敏感的测试人体细胞DNA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接触氯乙烯对淋巴细胞DNA损伤及微核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低浓度氯乙烯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 损伤效应。方法 以呼吸带氯乙烯平均浓度低于和高于国家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工人为低浓度组(85 例) 和高浓度组(75 例) , 不接触氯乙烯的100 名健康工人为对照组, 应用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技术和微核试验测定淋巴细胞DNA 的损伤程度。结果 高、低浓度组工人淋巴细胞DNA 平均迁移距离分别为 (48-7 ±8-6)μm 和(34-8 ±5-9) μm ; 微核率分别为8-82 ‰和3-12 ‰, 与对照组相比及高低浓度组之间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 P< 0-01) 。结论 接触低浓度氯乙烯可引起淋巴细胞DNA 损伤, 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技术可作为检测低浓度VC 职业危害的早期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氯乙烯慢性中毒致肝血管瘤追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化工厂1女分析工,职业接触氯乙烯(CH2=CHCL chloroethylene)引起慢性轻度氯乙烯中毒,之后出现肝血管瘤,我们对其病情进行7年临床追踪观察,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氯乙烯对作业工人生殖内分泌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氯乙烯对作业工人生殖内分泌影响的调查侯光萍任恒岩吴广为王化王志萍任永清姜峰杰陈志文李佩贤我们选择接触氯乙烯且具有明显性功能障碍症状的工人,进行了血清雌二醇(E2)、睾酮(T)、促卵泡生成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含量测定,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6.
氯乙烯作业工人职业接触评定与健康危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氯乙烯累积接触剂量和氯乙烯职业危害的关系。[方法]选取某厂238名职业接触氯乙烯人群和212名非接触人群,登记该厂历年氯乙烯浓度监测资料,以及工人健康监护资料,将暴露人群按累积接触剂量分为未接触组和低、中、高接触组,比较接触组间和接触组与对照组间工人的症状和体征方面的差异。[结果]神经症、肝B超异常及咽部刺激症状随氯乙烯累积接触剂量的升高,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咽部刺激症状和肝脏的损害均与接触氯乙烯有明显的关系。提示在我国的卫生标准范围内,氯乙烯仍可能产生一定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7.
羟脯氨酸及氨基己糖作为氯乙烯单体生物监测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人长期接触氯乙烯单体(MVC)可以致氯乙烯病。为了筛选生物监测指标,我们给大鼠经肺吸入不同浓度的氯乙烯单体,经过6周和8周后监测多项指标,结果发现高浓度组中羟脯氨酸和氨基己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在人群中也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8.
78例接触氯乙烯工人血清蛋白部份组分的五年动态变化李正山,杨淑梅四川德阳市卫生防疫站618000为了加强劳动保护和探索氯乙烯(VC)对肝脏损伤的早期敏感而有效的诊断指标,从1989~1993年对某树脂厂接触VC的78例生产工人的血清蛋白8项指标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三硝基甲苯、氯乙烯对肝脏影响新指标探讨李程丽单汉清**蔡振范**王桂生***三硝基甲苯(TNT)、氯乙烯(VC)是常见的肝脏毒物,目前对它们引起的肝损缺乏早期诊断指标。多年来对接触工人体验时,常规肝功能指标(ALT、AST、AKP、TTT)阳性率极...  相似文献   

20.
氯乙烯致肝损伤与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接触氯乙烯致肝损伤的关系。方法 以肝B-超检查异常或丙氨酸转氨酶(ALT)>40作为肝损伤指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T1,GSTM1)基因型;应用PCR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RFLP)检测细胞色素P4502E1酶基因型(CYP2E1),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尽管GSTT1基因型分布在肝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当将低、中接触组合并后,阳性型肝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OR为0.35,95%CI为0.12-0.97,P<0.05);在高接触损伤组,CYP2E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OR为0.35,95%CI为0.12-0.97,P<0.05);在高接触损伤组,CYP2E1clc2/c2c2基因型有更高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OR为4.55,95%CI为1.37-15.08,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2E1基因型、氯乙烯接触与CYP2E1基因型,CYP2E1与GSTT1基因型,GSTT1与GSTM1基因型间的联合作用与肝脏损伤有关联,经χ^2检验,P<0.05。结论 高剂量接触氯乙烯时,CYP2E1、clc2/c2c2基因型在氯乙烯致肝损伤方面可能是主要感性原因之一,而GSTT1在氯乙烯代谢中可起到解毒作用,尤其在低剂量接触时有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毒物代谢酶基因间联合作用与累积接触剂量,最终决定毒物是否产生危害。氯乙烯接触所致肝脏损伤,是由接触剂量以及个体的遗传特性所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