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与病情进展和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了9例CML患者初诊时、治疗前后以及其中4例患者从慢性期向急变期转变过程中的血清VEGF水平。结果:在9例初诊的CML患者中,慢性期组、加速/急变期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而加速/急变期组又高于慢性期组;对其中4患者动态观察发现,随着病情从慢性期向加速期、急变期进展,其VEGF水平也逐渐升高;CML患者经治疗并取得近期疗效后,其VEGF水平明显下降,而无效组却无变化。结论:CML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病情进展、近期疗效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和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不同阶段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与CML病情、预后及疗效的关系。方法使用CBA技术对55例CML患者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VEGF的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数量。结果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VEGF水平均增高,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急变期升高最明显,显著高于慢性期和加速期(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ML患者外周血VEGF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变化基本一致。结论CML外周血VEGF水平与病情相关联,检测CML外周血VEGF水平对观察CML的病情发展、预后及疗效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吉西他滨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及bcr/ablmRNA的作用,收集CML慢性期、急变期患者的及骨髓象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骨髓液,分为吉西他滨组(加入吉西他滨,调整浓度为10μg/ml)和对照组,培养48小时后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标本骨髓G-CSFR的表达率;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标本bcr/abl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吉西他滨组CML慢性期、急变期患者及骨髓象正常者骨髓G-CSFR的表达率分别为(50.72±8.57)%、(36.32±4.25)%和(59.42±7.62)%。对照组CML慢性期、急变期患者及骨髓象正常者骨髓粒系G-CSFR的表达率分别为(45.42±6.52)%、(30.58±5.68)%和(58.56±5.54)%。两组CML患者骨髓G-CSFR的表达率分别与骨髓象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ML慢性期患者与急变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吉西他滨组CML患者G-CSFR的表达率与未加药组相应组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吉西他滨组CML慢性期、急变期患者bcr/abl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吉西他滨组与对照组、CML慢性期、急变期患者G-CSFR表达率与bcr/abl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体外培养下,吉西他滨可以提高CML慢性期、急变期患者骨髓G-CSFR的表达率,对bcr/abl mRNA表达的作用不明显,CML慢性期、急变期患者G-CSFR表达率与bcr/abl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三氧化二砷下调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细胞VEGF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三氧化二砷 (As2 O3 )对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各期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正常人和CML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骨髓细胞经As2 O3 作用前、后培养上清液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 ,2 0例慢性期、8例加速期和 7例急变期患者骨髓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水平分别为 6 4 9.16± 382 .2 0 pg/ml,5 6 0 .2 7± 4 0 9.14 pg/ml和 5 87.18± 4 15 .2 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 2 .16± 15 0 .0 9pg/ml(P <0 .0 1) ,但不同病程阶段的CML患者间VEGF水平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CML患者骨髓细胞经浓度为 5× 10 -6mol/L的As2 O3 处理 72小时后 ,VEGF表达水平均出现明显下调 ,分别为 396 .6 6± 2 5 7.4 7pg/ml,36 3.4 2± 2 39.85pg/ml和 4 0 7.4 7± 2 19.38pg/ml,与未加As2 O3 组比较差别显著 (P <0 0 5 )。结论 :VEGF异常增高可能在CML整个发病过程中都发挥一定作用 ,As2 O3 下调白血病细胞VEGF表达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浆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38例MDS、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和15例正常人骨髓浆液的VEGF和bFGF水平,用酶标仪测定VEGF及bFGF光密度平均值。结果:MDS组和ANLL组骨髓浆液VEGF和bFG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MDS组VEGF水平显著低于ANLL组(P<0.05),但MDS组bFGF水平与ANL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浆液VEGF和bFGF表达与MDS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中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含量及骨髓涂片中原始细胞百分比(高危组)均无相关(r分别为0.160、0.154、0.193、0.185、0.171、0.286;r分别为0.141、0.175、0.152、0.163、0.158、0.239,P均>0.05)。结论:MDS患者骨髓微环境中bFGF和VEGF表达水平均升高,可能在MDS骨髓血管新生及其病情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D105、VEGF及bF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用CD105标记骨髓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用ELISA方法检测骨髓液VEGF、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CD105在白血病的表达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5)最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AML-M3表达最低。AML-M3、CLL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白血病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髓液VEGF含量在CML表达最高,bFGF在B-ALL表达最高。在CLL中,VEGF、bF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ALL中,bF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他白血病VEGF、bFGF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髓液CD105在AML-3的表达与VEGF、bFGF的表达呈负相关。在其他类型白血病与VEGF、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白血病患者骨髓中血管新生因子存在异常表达,在白血病细胞的生长、侵润、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组织中WT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技术检测6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10例非恶性肿瘤和血液病对照患者骨髓组织中VEGF和WT1基因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正常对照组微血管密度(MVD)为(45±6)/视野,多发性骨髓瘤组MVD为(84±26)/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VEGF的阳性率为51.6%(32/62),VEGF阳性组MVD显著高于阴性组MVD(P0.05);WT1的阳性率为30.6%(19/62),WT1阳性组MVD显著高于阴性组MVD(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WT1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组织中WT1的高表达可以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中VEGF、bFGF、sICAM-1及CD105的表达对髓血屏障调节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用CD105标记骨髓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用ELISA方法检测骨髓液VEGF、bFGF、s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 CD105在白血病的表达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5)最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AML-M3表达最低。AML-M5的阳性表达率为(52.32±15.3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32±0.87)%](P<0.05);AML-M3的阳性表达率为[(3.56±1.2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L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白血病(T-ALL、B-ALL、M1、M2、M4、CML)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105在高白细胞白血病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低白细胞白血病组的表达(P<0.05);骨髓液VEGF、sI-CAM含量在CML表达最高,bFGF在B-ALL表达最高,VEGF、sICAM含量在T-ALL明显高于与正常对照组(P<0.05),而bFGF含量在T-AL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L表达VEGF、bFGF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L表达sICA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他白血病(B-ALL、M1、M2、M3、M4、M5、CML)VEGF、bFGF、sICAM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髓液CD105在AML-3的表达与VEGF、bFGF、sI-CAM的表达呈负相关。在其他类型白血病与VEGF、bFGF、sICAM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sICAM在高白细胞白血病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低白细胞白血病组的表达(P<0.05);而bFGF在高白细胞白血病组与低白细胞白血病组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时骨髓CD105、VEGF、bFGF及sICAM的表达在不同类型白血病高低不同,由骨髓入血的白血病细胞数量也有所不同,说明这些血管生成因子,参与构成了骨髓内的诱导微环境,影响了髓血屏障的正常调节机制,导致髓血屏障的结构和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份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采用CD34标记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相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例大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24例,MVD为40.65±11.80,VEGF阳性21例(87.5%);无转移16例,MVD为25.02±11.52,VEGF阳性4例(25.0%),有无淋巴结转移组MVD和VEGF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8,x2=16.00,P均<0.01).40份大肠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阳性25例,MVD为41.33±11.61;VEGF阴性15例,MVD为22.84±8.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1,P<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s=0.539,P<0.05).结论 VEGF可能促进大肠癌的血管生成,进而促进大肠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bcr/ab1 mRNA融合转录本水平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演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不同病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1 mRNA融合转录本表达水平,评价其在推断CML病情演变价值.方法 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患者不同病期骨髓单个核细胞bcr/ab1 mRNA融合转录本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组0,CML慢性期0.34±0.03,慢性期治疗后0.10±0.03,加速期0.35±0.02,急变期为0.35±0.03,慢性期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期明显低于加速期和急变期. 结论 bcr/ab1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与疾病演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