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血浆LPA及AP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血浆LPA及AP的影响。方法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塞48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中LPA及AP含量的变化,并与40例健康人对比。结果脑梗塞患者血浆中LPA及A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经用灯盏细辛治疗后,血浆中LPA及AP明显降低。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作为一种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剂及外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可降低血粘度保护细胞膜,从而降低血浆LPA及AP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厄贝沙坦对其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病例组,随机分为厄贝沙坦亚组和常规亚组各50例,厄贝沙坦亚组给予厄贝沙坦+阿司匹林,常规亚组给予阿司匹林,连续治疗14 d。分别检测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浆LPA浓度,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析其与梗死部位、大小、病因、病情的相关性,并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急性期升高,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梗死灶患者血浆LPA浓度较小梗死灶者高(P0.01);重型患者血浆LPA浓度高于轻型患者(P0.01);不同病因的脑梗死患者血清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心源性大动脉型其他类型小动脉型对照组(P0.05)。厄贝沙坦亚组和常规亚组治疗后LPA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与常规亚组比较,厄贝沙坦亚组的LPA含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1)。结论:血浆LPA浓度与梗死大小、部位、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脑梗死的预警因子。厄贝沙坦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含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脂类分子,通过与G蛋白耦联的受体结合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研究发现LPA与卵巢癌等妇科肿瘤关系密切,可作为卵巢癌诊断与治疗的靶分子.本文通过对卵巢肿瘤患者的血浆LPA水平的测定,探讨LPA在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溶血磷脂酸(LPA)是在脑血栓形成初期,由于血小板被活化所产生释放的代谢中间产物和标记物,LPA产生后可进一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所以LPA在血栓形成早期的连锁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LPA是脑损伤的早期标志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发挥着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浆溶血磷脂酸(LPA)的水平。【方法】入选60 例老年人,并与60 例中年人对照,分别测定血浆中LPA水平。【结果】老年组血浆L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中LPA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应作为老年人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6.
溶血磷脂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细胞间磷脂信使,主要产生于血栓形成过程中被激活的血小板,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引起多种生物学效应,LPA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并激活血小板释放更多的LPA,在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地位[1].随着对LPA研究的不断深入,现日益受到国内外关注,这方面临床研究较少.为了解LP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血浆LPA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发作期偏头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总磷脂(AP)的水平.方法 测定30例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偏头痛组)与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LPA和AP的水平.结果 偏头痛组血浆LPA水平[(4.0±2.7)μmol/L]高于对照组[(2.6±2.3)μmol/L](P<0.05);偏头痛组血浆AP水平[(5.8±2.8)μmol/L]高于对照组[(4.2±2.4)μmol/L](P<0.05).结论 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存在脑组织缺血和血小板活化,易于发生血栓形成,可能是其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cacid,LPA)由凝血酶活化的血小板产生,作为血液凝集过程中的早期产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关注。我们从临床角度观察了血浆LPA在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中含量的变化,探讨血浆LPA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紫外比色法检测血浆LPA含量。结果TIA组、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及对照组初查时血浆LPA浓度分别为3.96±1.44umol/L、2.75±1.05umol/L、1.87±0.82umol/L、1.82±0.81umol/L。TIA组、脑梗死组两组间LPA结果差异显著(P<0.01),且均高于脑出血组及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及对照组之间LPA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IA组、脑梗死组经临床抗凝抗血小板治疗2周后,LPA浓度明显降低(P<0.001)。而脑出血组,复查时LPA浓度水平却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血浆中LPA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其浓度测定可作为短暂性脑缺血、脑死诊断的重要指标。在预测脑血管病的发生,转归及指导合理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溶血磷脂酸——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燕  罗祖明 《华西医学》2007,22(1):188-189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细胞内和细胞外信号转导的重要磷脂信号分子.尽管对其确切的生理功能仍然不清楚,但现有的研究表明,产生于血小板的LPA是创伤修复及组织再生中的重要介质.此外,LPA还具有促进血小板凝集、刺激成纤维细胞生长、参与神经系统功能及诱导神经细胞分化等功能[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智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CI)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发生发展以及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8例TIA患者、6 3例脑梗死患者及4 .便健康人分别抽取静脉血,以比色法检测血浆LPA ,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CD6 2p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TIA组、CI组血浆LPA及血小板CD6 2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而TIA组与脑梗死组比较:血浆LPA水平TIA组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 <0 .0 1) ;血小板CD6 2p水平,两组之间无显著差(p >0 .0 5 )。结论 血浆LPA和CD6 2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这些指标,这对TIA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控制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干预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浆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溶血磷脂酸(LPA)的含量变化及其在脑梗死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对104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颈动脉IMT,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VE—cadherin,采用有机溶剂抽提并进一步分离出LPA,以定磷方法测定LPA水平,与60例年龄和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和血浆VE-cadherin、L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和血浆VE-cadherin、LPA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和血浆VE—cadherin、LPA含量变化有助于预测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抽提、分离血浆LPA,以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法测定。用Friedewald公式间接计算LDL。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LPA显著增高,不同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的脑梗死组血浆LPA值不同,皮层支组、分水岭组、穿支组LPA值依次高于后者;轻、中、重组LPA值又依次高于前者;而血清LDL值无明显差别。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DL值相对稳定,不能对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提供即刻预测;血浆LPA测定可能有助于脑血栓的早期诊断、病情演变分析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隐匿型冠心病组(I组)40例;心绞痛型冠心病组(Ⅱ组)30例;心肌梗死型冠心病(AMI)组(Ⅲ组)45例;缺血性心肌病组(IV组)36例;猝死型冠心病组(V组)31例,并选择6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LPA。各组受检者2周后复查LPA。结果冠心病各患者组(I-V组)及对照组初查时血浆LPA浓度分别为2.96±l.44mol/L、3.02±0.76μmol/L、3.80±0.63μmol/L、2.71±0.84μmol/L、3.63±l.51μmol/L、1.84±0.67μmol/L,各组间LPA结果差异显著(P<0.01),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各组LPA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1),治疗后除I-IV;Ⅱ-V组之间LPA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LPA浓度差异显著。且各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LPA浓度差异显著(P<0.001)。结论提示血浆LPA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在预测冠心病病人的发生、转归及指导合理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 c,HbA1c)水平变化,探讨LPA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42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47例、2型糖尿病且无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患者(糖尿病组)41例、门诊体检健康者(对照组)46例,检测4组血浆LPA,FPG及HbA1c水平;观察组和脑梗死组于入院7d后再次检测血浆LPA水平.结果 观察组、脑梗死组和糖尿病组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LPA,FPG及HbA1c水平均高于脑梗死组、糖尿病组(P<0.01);发病7d后,观察组和脑梗死组LPA水平均较入院时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小于脑梗死组(P<0.01).结论 超负荷血糖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LPA水平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2型糖尿病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形成可能部分与血浆LPA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住院ACI患者LPA水平,分析LPA水平变化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梗死体积大小及其病情变化的相关性。结果ACI患者血浆L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在发病后24h达到高峰。在ACI患者中大梗死灶、中梗死灶ACI患者组血浆LPA含量明显高于小梗死灶ACI患者(P<0.01),进展性脑卒中组血浆LPA明显高于完全性脑卒中组(P<0.01)。且LPA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263,P<0.05)。结论LPA水平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变化密切相关,LPA可能在ACI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与脑卒中的关系及其在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循环酶法检测50例脑卒中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的LPA,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其在脑卒中发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脑卒中急性期血浆中LPA显著高于临床体征和症状好转的患者和对照组,恢复期临床体征和症状未见好转者的LPA高于好转者(P〈0.01),而急性期血浆中LPA含量虽高于临床体征和症状未见好转的患者,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血浆中的LPA 0.85μmol/L为临界值,实验室诊断参数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下面积分别为92.5%、80.0%、94.9%,81.8%和0.89。结论血浆中LPA的改变与脑卒中的发生与好转密切相关,可作为脑卒中的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张兆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3):225-22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 (LPA)的水平。方法 入选 186例 ,根据抗凝血及抗血小板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为UAP1组 ,治疗后的UAP为UAP2 组 ,并入选 6 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分别测定血浆中LPA。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CI)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和UAP1组血浆L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UAP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后LPA明显降低。结论 血浆中LPA在预测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早期诊断及指导合理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生物材料植入感染是生物材料临床应用所面的严重问题,极大地限制着心血管生物材料临床应用和推广,而生物材料细菌黏附是心血管生物材料植入感染的起始动因。因此,防止生物材料细菌黏附是防治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的重要环节。研究发现,人体血浆蛋白对生物材料细菌黏附有重要影响,有的血浆蛋白抑制材料上细菌黏附,有的促进材料上细菌黏附。研究血浆蛋白与生物材料细菌黏附关系为防治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楠  杨春华  艾宗耀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32-4034
目的:探讨银杏迭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酸性磷脂(AP)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59例)和阿司匹林组(55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LPA和A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Barthel指数(BI)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转归评价.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LPA和A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LPA和 AP水平均明显降低,并且联合治疗组显著降低,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冶疗组NDS和BI评分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杏迭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LPA和AP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