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知力教育配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 对 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自知力教育配合氟哌啶醇组 (n =4 0 )及单用氟哌啶醇 (n =4 2 )治疗组 ,并进行比较分析。疗程 12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 (SAPS)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 (I TAQ)进行测定。结果 自知力教育配合氟哌啶醇组第 3周末ITSQ评分就较治疗前及氟哌啶醇组出现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两组比较 ,自知力教育组的SAPS于第 9周末 ,BPRS及SANS于第 12周末总评分均出现差异性 (P<0 .0 1,P <0 .0 5 )。结论 自知力教育配合药物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方法 ,能较早、较好地出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涂布剂合并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是否比单独应用氟哌啶醇效果更好。方法 将入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裂症患者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A组氟哌啶醇、自来水涂布。口服氟哌啶醇,左施咪唑涂布剂涂布,C组口服淀粉、左旋咪唑涂布剂涂布;进行为期十二周的治疗。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必 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谰定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提取物对精神分裂症过氧经物歧化酶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合并氟哌啶醇治疗对精神例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用固定剂量银杏叶提取物合并氟哌啶醇随机,双盲治疗82例患者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简明精神症状下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PA格阴性症状下量表(SANS),并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SOD含量。结果 (1)治疗前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与SOD值正相关(r=0.36,P〈0.0  相似文献   

4.
影响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氟哌啶醇(HL)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因素,对病程<5年的30例住院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HL0.20mgkg-1d-1固定剂量治疗6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症状评定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定疗效,以药物不良反应量表评定治疗副反应,放射免疫法测定药物浓度。结果: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疗效呈显著负相关,疗效好的患者游离氟哌啶醇血浆浓度反而较低。SANS因子4(兴趣减少/社交活动减少)、因子5(注意障碍)的评分在治疗6周后比4周时有上升趋势。提示神经阻滞剂治疗造成的不良反应,会加重患者的某些阴性症状,最终导致总的临床疗效不满意。  相似文献   

5.
对83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以氟哌啶醇癸酸酯治疗12~24周,给药剂量为2mg/kg,每4周肌注1次。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NAS)评定疗效,以放射免疫法同时测定氟哌啶醇(HL)及还原氟哌啶醇(RH)浓度。结果显示,HL血浓度与临床反应间无显著相关,不同时点RH/HL比值与不同阶段BPRS、SANS减分率呈显著相关,这提示RH/HL比值在理解血药浓度与临床反应关系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氟哌啶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对泌乳素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固定剂量氟哌啶醇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45例,疗程12周,在治疗前后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并用放射免疫法测查血浆中泌乳素(PRL)浓度。  相似文献   

7.
建桐翁正【摘要】目的验证和比较哌泊噻嗪、氟哌啶醇癸酸酯、氟奋乃静癸酸酯三种长效抗精神病制剂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综合评定。结果治疗后哌泊噻嗪组患者的CGISI与CGIGI分值和SANS量表总分均低于其它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BPRS和SAPS量表总分治疗结束时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ESS总分和RSESE总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以氟奋乃静癸酸酯组最高,哌泊噻嗪组最低。结论三组中以哌泊噻嗪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较好,对阴性症状的改善优于氟哌啶醇癸酸酯组和氟奋乃静癸酸酯组,对阳性症状的疗效近似。哌泊噻嗪组副反应较少,安全度较好  相似文献   

8.
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所致急性 静坐不能的预测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所致急性静坐不能的预测因素。方法调查46例服氟哌啶醇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于服药前取血测催乳素(PRL)、血清铁饱和度、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TIBC)。用Simpson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功能总体评定量表(GAF)进行评定,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急性静坐不能的产生与年龄小、女性、病程短、帕金森综合征(特别是震颤及僵直)、目前的药物剂量、血清铁饱和度低显著相关。有无静坐不能组病人原始BPRS、SANS分值、临床疗效及催乳素曲线下面积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小、女性、病程短、有帕金森综合征、目前的药物剂量大及血清铁饱和度低的患者,产生急性静坐不能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验证和比较哌泊噻嗪,氟哌啶醇癸酸酯,氟奋及静癸酸酯三种长效抗精神病制剂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综合评定,结果 治疗后哌泊噻嗪组患者的CGI-SI与CGI-GI分值和SANS量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结合氟哌啶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空白对照法,用银杏叶提取物360mg/d结合氟哌啶醇(025mg/kg)对11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12周,在治疗前后评定BPRS、SAPS、SANS和TESS量表。结果银杏叶提取物结合氟哌啶醇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单用氟哌啶醇要好,前者BPRS、SAPS和SANS量表总分明显降低,而后者仅BPRS量表总分明显降低;同时前者治疗后SAP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后者;银杏叶提取物具有减轻氟哌啶醇锥体外系和行为毒性副反应的作用。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提高抗精神病药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并减轻抗精神病药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血浆高香草酸(pHVA)与氟哌啶醇临床疗效的关系,对35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人以氟哌啶醇治疗6周,测定pHVA含量和药物浓度,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症状评定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进行临床评定。结果显示,与38名正常对照者比较,全组病人及有效者的pHVA基础水平显著增高,治疗后pHVA逐步下降,阳性、阴性症状显著改善。无效者的pHVA基础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不下降,症状轻微改善。有效者与无效者在年龄、病期、症状严重程度及血药浓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可能存在两种多巴胺功能亚型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的自知力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的自知力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因素,对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自知力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中的疗效总评项目(CGI-GI)、治疗依从性的评定及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知力完整者占11.0%;自知力评分越高,BPRS、SANS、SAPS、CGI-GI和治疗依从性评分越高;自知力与BPRS、SANS、SAPS中的某些症状因子评分,以及受教育年限也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年龄、病程、住院次数及住院总时间无显著相关性。提示自知力与其它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其变化、疗效、治疗依从性均有密切的关系,自知力的评定对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门诊72例服用氟哌啶醇及74例服用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而氟哌啶醇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下降。结论:利培酮治疗有利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利培酮短期内联合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氟哌啶醇组(n=40)及单独氯氮平(n=40)治疗组,并进行比较分析,疗程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及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疗后第1周、2周、4周、6周、8周末进行评定。结果 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氟哌啶醇组与单独氯氮平治疗组总体疗效相当,能较早、较好的出现治疗效果,而无严重副反应。结论 利培酮短期内联合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自由基代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氟哌啶醇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用固定剂量氟哌啶醇治疗4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周,在治疗前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SOD含量,并评定BPRS、SAPS和SANS量表。结果:治疗前SOD值与SAPS总分正相关(P〈0.05)。治疗后,治疗前高SOD组明显降低,而低SOD组明显增高(P均〈0.05)。阴性型亚组中,治疗前SOD值与治疗前后SA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氮平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5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奥氮平合并肌内注射氯硝西泮组(奥氮平组)34例和肌内注射氟哌啶醇组(氟哌啶醇组)31例治疗,疗程7 d。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激越项目(PANSS-EC)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与氟哌啶醇组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急性兴奋症状均获明显改善,氟哌啶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奥氮平组(P〈0.05)。结论:奥氮平合并氯硝西泮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精神运动性兴奋,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自知力教育对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作用。方法将精神分裂症95例随机分成药物组48例,自知力教育联合药物治疗组47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测定。入院后1周内和入院后6周分别进行服药依从性评定。结果BPRS量表二次评定联合组与药物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TAQ在入院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出院时联合组得分(18.4+3.5)高于药物组(13.7+3.8),P<0.01;服药依从性改善联合组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提示自知力教育是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7所医院共计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904例其中以利培酮治疗者405例,其余为以氯氮平、氟哌啶醇、氯丙嗪或舒必利治疗的对照病例,使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等量表进行观察。结果: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疗效,有的与对照组相仿,有的超过对照组。副反应一般较轻。对睡眠影响较少,小剂量(4mg/d左右)疗效并不降低,而副反应更少。结论:利培酮可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可用于首发、难治病例、预防复发和青少年病例等,对维护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典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神经内分泌,免疫,自由基代谢的作用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用固定剂量(利培酮为6mg/d,氟哌啶醇20mg/d,在1周内增至治疗量)利培酮,氟哌啶醇随机,双盲治疗78例精神分裂症例患者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阳笥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并测定帕罗西汀激发的神经内分泌试验,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  相似文献   

20.
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100例随机分成药物治疗(药物组)51例,药物加认知治疗(联全组)49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测定。结果:BPRS在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TAQ在入院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出院时联合组得分药物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