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126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2013年1~12月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1~12月6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于入院时、第7天、第14天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Glu、PT、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第7、14天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第14天Glu、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下肢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QQ群随访对降低出院后鼻咽癌放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本科室住院治疗的30例鼻咽癌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1~12月在本科室住院治疗的30例鼻咽癌患者设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出院前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后对照组患者采用电话随访;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QQ群随访,时间1年,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QQ群随访可降低出院后鼻咽癌放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Autar评估量表在预防脊柱术后患者发生DVT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3月本科收治的148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按照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74例,于术后24 h内开始应用Autar量表进行下肢DVT的风险评估,而后按照评估后的风险级别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2.70%,对照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术后患者采取Autar评估量表进行DVT的危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脊柱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行股骨颈骨折术60例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 ;2014年4~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行股骨颈骨折术60例老年患者设为实验组,在护理中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论,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便秘、泌尿系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且可降低术后便秘和泌尿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俞豪  费杨厚雪  闵竞  旷瑜  郑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8):1107-1110+1117
目的 探讨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RAPT)评分联合血栓弹力图K值及α角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骨科收治的因创伤性骨折住院的1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后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DVT组(72例)与非DVT组(106例)。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RAPT评分,记录血栓弹力图K值和α角。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PT评分、K值、α角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APT评分、K值、α角单独及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诊断价值。结果 DVT组RAPT评分高于非DVT组,α角大于非DVT组,K值低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APT评分升高、α角增大、K值减小为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APT评分、K值、α角单独诊断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  相似文献   

6.
老年髋部骨折15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对15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给予DVT预见性护理.结果:15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主诉患肢胀痛2例,占1.3%,但未影响功能锻炼;无一例发生DVT.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给予术前评估、术后早期运动、密切观察、及时采取预见性护理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盛丽君  马骁  刘成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3):1942-1945
目的观察并评估围术期护理中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预警体系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该院112例老年髋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围术期常规处理方法一致,对照组患者接受DVT预防性护理,观察组针对深静脉血栓发生机制建立多元化的DVT风险预警策略(程序)。观察并记录两组DVT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术后DVT认知水平、自主功能锻炼程度的差异性,并就组间患者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DVT认知水平、自主功能锻炼程度更有优势,观察组术后24 h时D-D值较对照组降低,PLT指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术期DVT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罹患风险,作为一项专病风险防控体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随机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于治疗后第14天给予患肢多普勒超声检查和Glu、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平均Glu、D-二聚体差异。结果:观察组第14天DVT发生率、平均Glu、D-二聚体实验室监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干预护理模式在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来本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模式;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Autar量表干预护理模式按量表评估后的不同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 的发生情况以及观察组不同风险级别患者术后下肢DVT 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 发生率为5.0%(4/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13/80)( P <0.05)。观察组 Autar不同分级患者中,高危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22.2%(2/9);中危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7.7%(2/26);低危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手术前采用Autar量表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对患者采取预见性、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下肢DV 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60例神经内科患者设为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60例神经内科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详细的护理风险评估,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给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还能提高神内患者医护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于术后第7天记录两组患者Homan征、Neuhof征和DVT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后Homan征阳性率、Neuhof征阳性率、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DVT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住院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介入风险管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风险因素认知率、护理文书规范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00%、100.00%、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1%、78.95%、78.95%(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无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79%(P0.05)。结论在高龄髋部骨折护理中开展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1日~12月31日5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将2019年1月1日~10月31日5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设为加速康复外科(ERAS)组,实施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ERAS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3、5 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模式可缩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减轻疼痛,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足底静脉泵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0月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足底静脉泵行物理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程度,术后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7 d患肢周径较应用前平均减少1.2 cm;31例实验组患者中术后有4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2.9%,对照组发生率为32.3%.结论 足底静脉泵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止痛通腑饮结合护理干预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排便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7月本科室收治的62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髋部骨折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口服止痛通腑饮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3、7、11、14d的疼痛、排便情况以及第14d后便秘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入院后第7、11、14d的疼痛及排便情况得分低于对照组,14d后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止痛通腑饮结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髋部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2016年1~8月我院通过成立医院静脉血栓防治管理组、组织培训、采取基本预防、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制定预防DVT健康教育计划、编写健康教育手册、静脉血栓护理指导小组督导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结果:经培训后护士DVT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成绩有显著提高(P0.05),20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综合干预明显提高护理人员DVT相关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能早期识别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高危因素并积极防范,降低DVT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下肢DVT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入住本科的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预防DVT,观察组在常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DVT风险因素评估,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的下肢DVT发生情况及DVT阳性体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进行DVT风险因素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进行神经外科手术且住院时间≥14天的236名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248例进行常规护理且住院时间≥14天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内大、小腿围肿胀直径,下肢肿痛和下肢DVT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下肢疼痛发生率为1.27%(3/236),下肢DVT发生率为0.85%(2/236);对照组下肢疼痛发生率为5.24%(13/248),下肢DVT发生率为3.63%(9/248),两组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集束化护理能有效的降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临床路径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慧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8):26-27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7月行院内转运急诊危重症患者153例设为对照组,按照常规院内转运方式进行;将2010年8月~2011年1月同类患者142例设为实验组,采取院内安全转运临床路径,比较两组转运途中意外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率和转运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而接收科室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死亡。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临床转运路径不仅能有效降低转运意外发生率和转运病死率,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接收科室满意率,进一步提高院内转运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针对下肢肢体骨折患者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发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实施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创伤组2015年1~12月下肢肢体骨折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组应用Autar量表,在入院24 h内、术后1周内分别进行血栓风险的评估,结合临床生化指标D-二聚体和下肢超声彩超的客观监测结果对患者发生DVT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基于评估结果实行具有针对性的医护患三位一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患者自理能力以及术后5~7 d的D-二聚体数值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后发生静脉血栓7例,干预组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DVT的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理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5~7 d干预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血栓风险的全面评估,制定围术期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自主能动性,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治疗费用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了医护资源的利用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护服务,为临床预防及治疗 DVT 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