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疗效。方法将手术适应症明确的42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连续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Wiltse入路组22例在自行设计拉钩辅助下,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后正中入路组20例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疗效;采用suk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椎间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4个月。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为(130.5±16.5)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5)d,后正中入路组分别为(390.8±24.8)mL、(13±2.5)d,Wiltse入路组明显优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Wiltse入路组腰痛VAS评分和ODI均低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腿痛VAS评分、椎间融合率、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但Wiltse入路手术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腰背痛残留率低,更好的解决了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病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和传统后方入路腰椎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前者接受Wiltse入路腰椎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后者接受传统后方入路腰椎动态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腰痛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生活质量评分等差异。结果(1)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理功能、躯体舒适度、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腰椎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术后腰椎功能恢复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Wiltse入路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Wiltse入路组(n=32)和正中入路组(n=38)。Wiltse入路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正中入路组随访12~22个月,平均16.1个月。术后3、6、12个月随访,评估JOA腰痛评分、腰痛及下肢痛VAS,行影像学检查评估椎间融合及多裂肌萎缩程度。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滑脱部位、滑脱程度、JOA腰痛评分、腰痛及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中入路组相比,Wiltse入路组手术切口长度小、显露时间短、显露出血量及总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JOA腰痛评分及各项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JOA腰痛评分、改善率和下肢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Wiltse入路组腰痛VAS低于正中入路组,MRI肌萎缩评分高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入路TLIF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手术疗效相近,但Wiltse入路对多裂肌的损伤比后正中入路小,术后腰背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孙庆鹏  何继文  张超 《安徽医学》2017,38(12):1600-1603
目的 比较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襄阳市中医医院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47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Wiltse入路组(24例)与后正中入路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区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疼痛情况;术前1天及术后半年复查时,应用VAS评估腰背部、患肢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情况,并测量、计算每位患者术前病椎滑脱率与术后病椎复位率.结果 纳入的47例患者均获得3~9个月随访,平均8.6个月.与后正中入路组相比,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不同时间点(第1天、第3天、第7天),Wiltse入路组术区疼痛评分均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半年时,Wiltse入路组在腰痛VAS评分和ODI指数低于传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时段,两组下肢痛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椎滑脱率与术后病椎复位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在纠正椎体滑移与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方式可取得同样疗效,而且出血少、对脊旁肌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短节段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上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65例,其中经Wiltse入路30例,传统后正中入路35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参数及影像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12~24个月)。2组间术前VAS评分、术后Coob角矫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等优点,减少了术中对椎旁肌的损伤,术后患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道椎旁入路显微镜椎管减压术与传统半椎板入路手术在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56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将56例患者分成通道椎旁入路组(n=35)和传统半椎板入路组(n=21)两组手术, 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评价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功能情况。结果通道椎旁入路组在手术时间(83.1 min±7.3 min)、出血量(18.2 ml±3.9 ml)、卧床时间(37.4 h±7.8 h)及住院时间(3.8±1.1)d, 显著优于半椎板入路组[手术时间(86.1±9.6)min、术中出血量(40.5±13.3)ml、卧床时间(63.7±15.8)h及住院时间(6.5d±2.0)d], P<0.05;通道椎旁入路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分别为21.8±3.4、23.6±2.4及24.2±2.4, 显著高于半椎板入路组(分别为1...  相似文献   

7.
廖晖  李锋  熊伟  方忠  邱敏  郑剑 《华中医学杂志》2013,(4):174-177,18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优缺点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42.0~73.0岁,平均(55.3±6.1)岁。病程(26.5±4.5)个月。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Wih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每组各2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总时间、手术野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VI并发症、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指标,比较两种入路对手术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7个月;Wih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Wihse入路组手术野显露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显著低于后正中入路手术组(P〈0.05);术后ODI评分、VAS评分显著优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伤口相关并发症。结论与后正中入路比较,Wiltse入路具有术野显露迅速、软组织损伤小、术后腰部功能康复好等优点,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技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61例,ASIA分级均为E级。随机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23~54岁,平均41.8岁;传统后正中入路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55岁,平均43.6岁。比较围手术期参数,术前1天及术后1、6个月进行视觉模拟数字法(VAS)疼痛评分。结果 Wiltse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Wiltse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1)。Wiltse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术前1天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后1、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结论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Wiltse肌间隙入路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的疗效。方法将52例胸腰椎骨折术后需行内固定取出的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取出内植物,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发生。Wiltse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35.80±2.833)min、术中出血量(17.20±1.568)mL、术后引流量(20.33±1.988)mL及术后VAS评分(1.90±0.738)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人路组的(55.33±2.769)min、(45.40±2.473)mL、(50.20±4.799)mL、(3.00±0.667)分(P〈0.05),Wiltse人路组疗效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结论Wihse人路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VAS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可作为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取出的良好人路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张耀印  李涛 《北京医学》2015,37(10):952-955
目的 总结微创Wiltse入路手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微创Wilise入路手术治疗的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2例作为微创组,将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的42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为(92.7±13.2)ml、手术切口长度为(4.5±1.1)cm、术中出血量为(139.9±21.2)ml;传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为(125.0±53.3)ml、手术切口长度为(14.1±2.3)cm、术中出血量为(301.5±41.1)ml,微创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微创组患者的腰疼VAS评分和OD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微创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2.5±6.3)分,传统组为(59.4±4.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12,P=0.000).结论 与传统手术比较,微创Wiltse入路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创伤更小,疼痛感更轻且疗效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