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颅脑损伤影响脑血流及氧代谢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30只Wistar大白鼠分成3组:颅脑损伤1组(TBI1)、2组(TBI2)及3组(TBI3)各10只,分别为轻、中、重型颅脑损伤。用脑阻抗(REG)测定脑血流量,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反映全脑氧代谢情况。结果 TBI、TBI2及TBI3组影响脑血流和氧代谢程度依次为TBI3>TBI2>TBI1,健侧脑组织含水量各组无明显差异,伤侧脑组织含水量TBI3组最多,其次为TBI2,明显高于TBI1组(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脑血流和氧代谢变化取决于损伤程度,脑血流和氧代谢各参数的监测对正确认识脑组织病理生理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患者多存在继发性损伤,如脑水肿、颅高压、癫痫及灌注异常,因此,预防、诊断及治疗继发性脑损伤是影响患者临床转归和结局的重要因素。多模态脑监护(MMM)采用多种监护手段,系统性、全面性评估脑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以期实现精准化管理。目前常用的MMM技术包括脑组织氧监测、颅内压监测、脑代谢监测、脑血流监测、脑电监测和多模态影像学,并可分为有创性和无创性,这些监测技术可评估不同角度的脑生理及病理改变。近红外光谱(NIRS)可用于脑组织血氧饱和度,评估颅内灌注情况及血管调节功能。有创颅内压监测可精准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预测颅内压变化,指导脱水降颅压药物用量。脑微透析(CMD)可对颅内细胞外液进行采样,实时监测颅内代谢产物含量,明确颅内代谢情况。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用于监测颅内外大血管的血流量。脑电监测可直接反映脑电活动,也可间接反映脑血流量,用于预测继发性损伤中癫痫及脑缺血情况,而其中的连续脑电图(cEEG)监测在神经重症中应用较为多见,脑电波形的改变与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密切相关。多模态影像学作为新兴的监测技术,可客观反映脑结构、功能及病理改变。该文系统梳理了目前应...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TBI)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继发颅内亚(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严重影响TBI病人的预后。与单纯ICP监测相比,ICP联合脑氧监测可更好地评估病人脑血流灌注及脑组织氧合情况,能为矫正病人脑氧代谢失衡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本文将简述TBI继发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的机制,并就近年来ICP监测和脑氧监测在TBI病人诊疗中单独及联合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BI病人的临床诊治及神经多模态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常脑组织有精密的自动调节功能对脑血流进行调节。但在颅脑外伤、各种神经外科手术或病理状况下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容易受损,极易发生脑缺血缺氧。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是造成外伤或手术后继发性脑损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因而准确有效地监测脑组织氧合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脑缺血缺氧,减轻继发性脑损害,改善病人的预后。一、多参数脑组织代谢监测多参数脑组织代谢(Neurotrend系统)监测是随着电子和光纤技术的发展而新近涌现的有创脑氧监测技术。Neurotrend系统是采用原用于血管内血气监测的Paratrend7探头技术,在直径0.5mm,长约25mm的…  相似文献   

5.
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氧供需平衡发生改变,是颅脑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脑缺氧可以减轻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可用于间接评估脑组织氧消耗情况,它反映了全脑氧供应和消耗之间的动态平衡,是一种评估全脑血流和脑代谢之间关系的有效指标。通过联合使用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颅内压监护及脑血流监测等多种临床监护手段,可以实现全程、动态且全方位地了解伤后病情进展情况,为循证医学理念在临床中的实践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下过度通气水平对颅脑外伤患者术中脑血流、脑代谢和脑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东营鸿港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急诊行脑外伤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的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2组,每组35例,A组患者PETCO2控制在20~25 mm Hg之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维持在22~25 mm Hg之间,B组患者PETCO2控制在25~30 mm Hg之间,PaCO2维持在30~45 mm Hg之间,比较手术开始去骨瓣前2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脑氧分压、脑灌注压和脑氧供需平衡以及代谢产物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葡萄糖、乳酸的变化.结果 手术开始去骨瓣前A组患者的PaCO2水平、平均动脉压、颅内压、NSE、葡萄糖和乳酸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脑氧分压和脑灌注压、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将PETCO2控制在20~25 mm Hg之间,能有效维持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脑氧供需平衡,降低病理性代谢产物水平,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颅多普勒检测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具有无创、可重复、连续监测等特点,本阐述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在临床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术中临测、评价疗效和评估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发挥脑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系指在一定血压或脑灌注压波动范围内,通过脑小血管的舒缩功能维持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相对稳定的能力。缺血性脑血管相关疾病可导致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针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是当前热点,CA及神经血管耦联(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在颈动脉支架围术期的监测同样发挥着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就CA和NVC在颈动脉支架围术期监测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探讨CA及NVC在颈动脉支架围术期进行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监测脑灌注状况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2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出院的59例患者,患者术中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SEP联合监测。将术中TCD监测的脑血流状况设为"金标准",在不同的监测时间点,记录两种方法的监测值。通过四格表法计算SEP监测脑灌注不足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将SEP与TCD的监测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综合评价前者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监测脑灌注状况的准确性。另外,通过绘制ROC曲线,寻找预测术中脑灌注不足的最佳SEP监测阈值。结果 SEP波幅下降50%预测术中脑灌注不足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00%、91.84%、60.00%、91.84%,诊断符合率为86.44%。SEP潜伏期延长10%预测术中脑灌注不足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00%、93.88%、70.00%、93.88%,诊断符合率为89.83%。结论 SEP可以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连续、实时地进行脑血流监测,能较好地预测术中脑灌注不足;可以和TCD等监测手段共同使用,或单独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脑血流监测。  相似文献   

10.
脑氧代谢指标在颅脑损伤继发陛脑缺血判定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发性脑缺血、缺氧被认为是影响颅脑损伤预后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继发性脑缺血、缺氧可加重脑损伤,并导致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坏死和凋亡,其病理变化过程较脑血管梗死后的缺血、缺氧更为复杂。近年来,脑氧代谢率、脑血流、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微透析技术、脑组织氧分压、放射影像学检查等脑氧代谢指标监测技术对于脑缺血的判定研究已有较大进展,对脑血流及脑组织代谢进行复合监测,可为临床提供早期脑缺血证据,指导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本文即对这些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急性高颅压犬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8只犬,全麻、机械通气,自体血凝块注入右额叶脑内制成颅内高压模型,静脉滴注脂多糖诱发急性肺损伤,PEEP从0cmH2O开始每次增加3cmH2O水柱,直到18cmH2O,每个水平持续20min,在左侧额顶部用光纤颅内压探头监测颅内压(ICP)的变化,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并计算脑灌注压(CPP)。股动脉、左颈内静脉球部逆行置管采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脑氧摄取(CEO2)和脑动静脉氧含量差(Da-jO2),分析其与MAP、ICP和CPP的相互关系。结果 随着PEEP的递增,MAP下降,ICP,CP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Da-jO2、CEO2呈上升趋势。血流动力变化与脑氧代谢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EEP通气可改善氧合,但使脑灌注下降,血流动力指标与脑氧代谢指标之间无明显一致性,单用ICP、CPP不能完全判断组织灌注是否充分,有必要监测脑氧代谢,以指导设置PEEP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临床特点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下治疗脑血流过度灌注之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8月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且行TCD监测的60例(63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TCD监测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血流过度灌注或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结果术后7 d三维CTA检查显示,60例(63例次)患者颈动脉狭窄完全解除,术后30 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轻度缺血性卒中(1例次占1.59%)、心肌梗死(1例次占1.59%)、声音嘶哑(1例次占1.59%),无脑出血和死亡病例。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4例次(6.35%),持续1~3 d,其中1例次(1.59%)为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表现为精神亢奋,幻觉和睡眠障碍。术后视力明显改善3例次占4.76%,其中1例次发生脑血流过度灌注。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TCD监测可以早期发现术中和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及时根据TCD监测结果控制血压异常变化,是减少术后脑出血并发症之关键。  相似文献   

13.
脑功能(一)脑血流与代谢脑血流(CBF)与脑功能活动有关。正常脑和有慢性疾病的脑,其CBF 与脑的氧耗率(CMRO_2)和葡萄糖代谢率(CMRglc)成正比。因而测定CBF、CMRglc 和CMRO_2能够反映脑的功能。Kety于1956年最先研究了CBF、CMRO_2和脑细胞密度与年龄的关系,结论是: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临床特点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下治疗脑血流过度灌注之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8月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且行TCD监测的60例(63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TCD监测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血流过度灌注或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结果术后7d三维CTA检查显示,60例(63例次)患者颈动脉狭窄完全解除,术后30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轻度缺血性卒中(1例次占1.59%)、心肌梗死(1例次占1.59%)、声音嘶哑(1例次占1.59%),无脑出血和死亡病例。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4例次(6.35%),持续1~3d,其中1例次(1.59%)为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表现为精神亢奋,幻觉和睡眠障碍。术后视力明显改善3例次占4.76%,其中1例次发生脑血流过度灌注。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TCD监测可以早期发现术中和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及时根据TCD监测结果控制血压异常变化,是减少术后脑出血并发症之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在17例患者心内直视手术时应用双通道经颅多普勒于术中动态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在体外循环转流期间,脑血流速度降低并随平均动脉压的改变有一定波动,血流频谱呈锯齿状。结论TCD动态监测脑血流速度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过程中对了解脑灌注的改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灌注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塞(Slient Cerebral lnfarction,SCl)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状况,确定监测病情变化的有效手段。方法:采用Diamox药物负荷,99mTc-ECD SPECT核素显像技术,对20例SCI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态时及负荷后脑血流定量测定。结果:1、静态显像时,SCI组大脑平均脑血流量、额、颞、顶叶皮质及基底节区局部脑血流较对照组轻度降低(P<0.05),负荷后与对照组相比血流降低更加明显(P<0.01);2、危险因素种类个数与SCI患者平均脑血流变化呈有意义的负相关(r=-0.5648,P<0.05)。结论:SCI患者脑血流灌注处于低下状态,脑血管代偿能力降低;2、危险因素的累积作用进一步降低SCI患者的血流灌注;负荷脑血流定量检测技术能客观地反映SCI的脑循环动态情况,可作为有效的病情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卒中杂志》2013,(1):49-49
由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协办,第26届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论坛暨第11届国际定量脑功能与PET会议,将于2013年5月20-2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力.它实际上由4个方面组成,即脑结构储备、脑血流储备、脑功能储备和脑代谢储备.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检测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脑血管病的预测、诊断、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疗效和预后的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近年来关于CVR 的评价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卒中杂志》2013,(2):158-158
由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协办,第26届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论坛暨第11届国际定量脑功能与PET会议,将于2013年5月20-2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卒中杂志》2013,(5):367-367
由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协办,第26届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论坛暨第11届国际定量脑功能与PET会议,将于2013年5月20-2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