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982年9月~1984年1月我院在双目间接眼底镜观察下电凝治疗无选择性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共76例(76只眼),介绍于下。 一、术前眼部情况 1.裂孔:无明确裂孔1例,单个裂孔34例(44.7%),多个裂孔41例(53.9%)。1/2圆周巨大裂孔5例(6.6%)。黄斑裂孔7例(9.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27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中采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定位裂孔、巩膜外冷凝、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或环扎术,术后观察裂孔封闭及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27例(27眼)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改善22眼(81.48%)...  相似文献   

3.
谢怀林 《广西医学》1998,20(3):457-458
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冷凝治疗视网膜脱离38例39眼效果观察广西区南溪山医院谢怀林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笔者采用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8例39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4.
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86例(9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查找裂孔并进行冷凝,外加压,根据视网膜脱离的具体情况决定环扎、放液或注入C3F8、SF6气体。结果: 一次性手术后视网膜复位84眼,4眼二次手术后复位成功,另3眼需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 间接立体检眼镜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间接立体眼底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手术方面,由于该镜具有照明光强,能直视手术及可视范围大等优点而明显优于直接眼底镜.但是,由于该镜所见为虚性倒像,使习惯用直接眼底镜的人难以适应,故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自1988年9月至1992年8月,我们采用间接眼底镜去物镜直视法进行手术,使所见物镜呈现出真实正像,共行视网膜脱离手术3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60年代间接立体眼底镜问世以后,国外已普遍应用于临床。自1973年以来国内陆续有报道。我院于1988年8月应用此项新技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1例,术后随访14个月,矫正视力0.1,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疗法是利用安装在双目间接眼底镜上的激光光柱,在观察眼底的同时,可随时进行视网膜光凝。该激光治疗方法在国内应用时间较短,操作难度较大,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但却显示了其独特的治疗优点和治疗效果。是目前对无法应用一般方法激光治疗病人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我院对42例(46眼)无法应用裂隙灯激光及眼内激光治疗的病人施行了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I 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 本组42例(46眼)病人,男22例,女20例;年龄17~79岁,平均5l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视网膜剥离手术的进展较快,其中之一即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网膜冷凝、封闭裂孔。现将我院近年来的使用情况及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间接眼底镜激光光凝(光凝)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0月经间接眼底镜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视网膜脱离23例23只眼和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视网膜脱离28例28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光凝组23只眼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手术复位率100%。冷凝组27只眼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手术复位率96.42%(χ^2=0.8379,P=0.3593)。术后2周视力提高光凝组20只眼(86.9%),冷凝组21只眼(75.0%)(χ^2=1.145 2,P=0.2839);术后6个月光凝组22只眼(95.7%),冷凝组25只眼(89.3%)(χ^2=0.7081,P=0.3994)。冷凝组术后视网膜、玻璃体反应较重.出现的脉络膜萎缩范围较大,玻璃体色素颗粒及玻璃体混浊较术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174.P=0.0001)。结论:光凝能达到与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同样的效果.且术后视网膜、玻璃体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0.
孔卫平 《九江医学》2006,21(2):57-58
目的:探讨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检查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2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裂孔定位,冷凝,硅海绵外加压及环扎带。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或C3F8。结果: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一次性复位19眼(占90.5%),未复位2眼(占9.5%),经二次手术复位,术后视力均提高。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较高的照明度,较宽较清晰的立体视野,直视下进行裂孔冷凝封闭,提高了裂孔检查及手术的成功率,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40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显微镜下(显微组)和间接眼底镜下(经典组)行巩膜加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冷凝反应和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视网膜复位率、术后视力及冷凝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比较,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显微外路手术具有易掌握、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间接眼底镜联合手术显微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2只眼,间接眼底镜下行裂孔定位及冷凝,手术显微镜下预置外加压块和(或)环扎带及排放视网膜下液和前房穿刺。手术结束前间接眼底镜下明确裂孔和加压嵴关系。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1次复位率95%,视力〈0.1者8只眼,占19%;0.1~0.4者21只眼,占50%;≥0.5者1 3只眼,占3 1%。结论:间接眼底镜联合手术显微镜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正> 自1851年 Helmhotz 发明直接眼底镜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不断改进检查眼底的仪器设备及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方法,使视网膜脱离由不治之症提高到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其中尤以60年代应用间接立体眼底镜结合巩膜压迫法检查眼底的远周边部、用冷冻法封闭视网膜裂孔及以硅胶为填充物等方法最为重要。冷冻治疗视网膜脱离国内自1973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间接眼底镜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D)的疗效和适应证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巩膜扣带术接受532倍频激光间接眼底镜下光凝治疗RD患者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36眼中视网膜全部复位。结论:将巩膜扣带术中的冷凝改为532倍频激光间接眼底镜下光凝可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损伤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是治疗R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双目间接镜直视下与传统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30例30眼,第一组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第二组在直接检眼镜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种方法术后的解剖复位率和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第一组30例患者视网膜复位27例,解剖复位率90%,未复位3例,占10%,其中2例二次手术后成功复位,二次手术总计复位率96.6%.术后视力提高者27例,占90%.第二组30例,视网膜复位20例,占66.6%,未复位占10例点33.4%,术后视力提高20例,占66.6%.二者比较视网膜复位率及术后冷冻反应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比传统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双目间接检眼镜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及手术技巧的不断进步,使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大大增加。我院自2003年2月开展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32例32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检查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8例68眼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进行手术冷凝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结果 出院治愈率为92.65%,随访0.5~2年的65例患者的视网膜均完全复住。与直接检眼镜下手术后80.5%的治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目间接检眼镜具有较高的照明强度、较宽的立体视野和较高的清晰度,提高了裂孔的检出率和手术成功率。显示出较传统的直接检眼镜加三面镜的方法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3例电凝治疗视网膜脱离后发生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此3例均经巩膜全层电凝,巩膜层间填充 Teflon。1例在4周前做过一次视网膜裂孔电凝。全部病例手术后视纲膜一度复位,于术后4~10天又迅速脱离,且首先出现在电凝区附近。玻璃体混浊明显加重。视网膜下液随体位改变而改变。经应用皮质类固醇及消炎痛后,网膜下液渐吸收。在最初脱离处之视网膜下有黄白色渗出点。Thomos 认为用电凝封闭裂孔与巩膜填充术后的再脱离一定意味着原裂孔未封闭或产生了新裂孔。但我们的病例说明此结论并不完全正确。电凝固冷冻后一样可以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19.
在我院施行巩膜缩短术和巩膜环扎或外加压伴电凝术治疗 3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 ,有 2例发生术后继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因冷冻封闭视网膜裂孔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曾有报道 ,应用电凝封闭裂孔后发生渗出性网脱报道极少 ,现将我院发现的 2例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男性 ,2 9岁 ,1996 - 0 5 - 2 9入院 ,以右眼前黑影 10d就诊 ,双眼高度近视史 ,右眼 :指数 / 5 0cm ,玻璃体混浊 ,有色素颗粒 ,视网膜鼻上、鼻下及颞下三个象限脱离 ,鼻上方二点方位 6 5°处 ,1/ 4RD圆形 ,于 6月 13日在局麻下施右眼巩膜环扎 ,12点 -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显微镜直视下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72例(882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在显微镜直视下行巩膜外环扎、硅压、放液、冷凝术,使视网膜复位.结果:视网膜裂孔封闭,包含复位837只眼(94.9%),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36只眼(4.1%),9只眼(1.0%),因患者拒绝再次手术,视网膜未能复位.结论: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双手操作准确而迅速,视网膜裂孔和变性区能清楚观察,显微镜直视下放液及作视网膜冷凝,同时核实硅胶填压的位置是否合适,且助手能同时观察和配合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