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手术中通过单一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同时处理外踝和后踝的实际效果.方法 对14例包含三踝骨折的AO-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联合后外侧切口和内踝切口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平均随访15.6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优1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86%.结论 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具有显露充分、方便复位固定和韧带修复、血管神经损伤率低等优点,如果运用正确,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常由直接暴力或间接的旋转及轴向暴力所致。旋后外旋型最为多见,而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常合并胫距关节不稳,是一种严重的踝关节损伤,处理不当易致关节功能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笔者对17例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患者采用腓骨后外侧入路行外踝及后踝骨块内固定,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陈旧性骨折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该院共收治踝关节陈旧性骨折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合并胫骨后关节面(后踝)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采用 Baird-Jackson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踝关节X线片及CT检查骨折复位及骨愈合情况。结果14例患者中12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2个月。随访患者手术切口及骨折均Ⅰ期愈合。Baird-Jackson评分:优6例,良4例,可2例,差0例。所有患者后踝骨块移位小于2 mm、胫距关节面台阶小于1 mm。术后足底外侧皮肤感觉异常1例,踝关节僵直伴疼痛1例。结论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陈旧性骨折,具有显露良好、复位固定确切、操作简单及安全可靠等特点,建议对踝关节陈旧性骨折行后外侧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5.
金铭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421-3423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43例涉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术后长期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关节功能评分(AOFAS)、改良Weber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评价疗效。结果 4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12个月~25个月),末次随访AOAFS评分(92.4±7.8)分,优良率为90.7%;改良Weber评分平均6.0分,优良率为81.4.1%;手术侧踝关节屈曲度活动度(65.7±6.7)°,低于健侧活动度(70.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翻活动度(21.2±3.1)°,与健侧活动度(21.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治疗涉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手术野暴露骨折端充分,可以直接固定后踝,术后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应用桡骨远端T型钢板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复杂三踝及后外踝骨折24例,术后随访6.9±3.0个月,定期摄片复查,观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60~190 min,平均116.3±32.2 min;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获临床及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物移位、松动或断裂。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踝评分系统评分:优16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应用桡骨远端T型钢板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切口少,可一并处理外踝骨折,可直视下暴露骨折端进行解剖复位,有效防止后踝骨折块移位,固定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与后外侧Frosch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前外侧解剖钢板组25例与后外侧支撑钢板组14例。前外侧解剖钢板组采用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后外侧支撑钢板组采用后外侧Frosch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所需时间、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与Rasmussen膝关节解剖评分,以及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的胫骨平台后倾角(PTS)、胫骨平台内翻角(TP-TSA)。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所需时间、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HSS膝关节评分和Rasmussen膝关节解剖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外侧支撑钢板组术后1 d的TP-TSA大于前外侧解剖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的PTS、术后6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手术在三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18例三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例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而对照组59例采用前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治疗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临床优良率为94.9%稍高于对照组91.5%,治疗满意率为93.2%稍高于对照组8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月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 后外侧入路手术在三踝关节骨折效果佳,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优良率,生活质量也得到改善,治疗满意度也较高,但其较前入路恢复稍慢,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0.
余翔  马伟巍  洪潮  顾小华   《四川医学》2017,38(11):1253-1255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在治疗胫骨后外侧平骨折台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4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50~115min(平均75min)。住院时间9~21d(平均14d)。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随访时间为10~2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5~9周,平均愈合时间为6.4周。膝关节HSS评分86~97分(平均92.1分)。随访期间未发现明显膝关节面塌陷、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膝关节后外侧入路能够直视下复位并固定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3年4月我院骨科共收治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7例,采用后侧“S”形入路,切开复位斜“T”形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膝关节HSS功能评分方法进行综合评分,优6例,良1例,总优良率为100%。结论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是一种较少见的骨折,采用后侧“S”形入路可充分暴露骨折并准确复位,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的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9年3月-2011年3月期间共收治22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的后外侧腓骨截骨手术入路,暴露胫骨平台后外侧髁,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术后定期回访,采用膝关节HS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2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3个月(12~18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关节面继发移位和塌陷。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平均92.5分(85~96分),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的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具有手术创伤相对小,骨折直视下复位和实施可靠内固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中常见,常为旋转暴力导致。1970年以后,大量解剖学、生物力学以及临床研究的综合结果表明了准确重建踝关节的重要性,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提高,对于内、外踝骨折,切口已得到共识,而对于后踝骨折的手术入路却争议颇多。本研究针对后踝骨折采取后外侧手术入路,就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1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行走或运动中扭伤致踝关  相似文献   

14.
孙宇  李涛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126-129
目的 对比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内固定在外侧胫骨平台骨折(TP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110例TP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55例,改良前外侧入路内固定)与B组(55例,后外侧入路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关节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时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并统计两组并发症。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短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P<0.05);A组关节恢复情况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膝关节伸直活动度均大于术前,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均小于术前,且A组HSS评分均高于B组,膝关节伸直活动度均大于B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小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3.64%)低于B组(14.55%)(P<0.05)。结论 改良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TPF患者效果优于后外侧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关节功能快速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运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TPA)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TPA治疗,对照组采用胫腓骨入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踝关节疼痛、踝关节青紫、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症状积分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运用TPA治疗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其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杞县人民医院2012年5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后踝骨折患者,均给予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0例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6.7%,踝关节活动范围:背屈15°~30°,跖屈25°~50°。所有患者固定物固定良好,无移位、松动或断裂现象,切口无感染,骨折无畸形愈合。结论: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临床效果值得肯定,复位及固定良好,可使患者踝关节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治疗后侧Pilon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后侧Pilon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改良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所有患者改良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愈复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继而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治疗后侧Pilon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及疼痛的临床价值.结果:2组患者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效果、骨愈合效果、镇痛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重返工作岗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治疗后侧Pilon骨折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进程,降低患者疼痛,以便于患者尽早重返工作岗位,避免临床不良反应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都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骨折都愈合。术后第1天X线片检查18例达到解剖复位,3例关节面塌陷小于3 mm。骨折愈合时间11~28周,平均16.8周;完全负重时间12~29周,平均为17.9周。随访过程中未见后侧平台高度丢失超过3 mm。最后随访时膝关节总伸屈度102°~135°,平均116.6°。膝关节HSS评分72~97分,平均89.7分,优等率为90.5%(19例)。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2例患者发生切口皮缘部分坏死,均通过保守治疗痊愈;2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外侧感觉麻木,1例小腿内侧感觉麻木,均通过甲钴铵营养神经治疗得到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后外侧的钢板均未取出。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存在一定的优势,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9,(4):499-501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9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研究组给予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倒L型联合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后内侧倒L型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4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对照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34%和21.2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相应时间,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实施后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型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对后侧Pilon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管城中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后侧Pilon骨折患者78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39例。空心钉组行前向后空心钉固定治疗;支撑钢板组行改良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踝关节恢复效果、手术前后生活质量(GQOL-74评分)。结果支撑钢板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空心钉组短(P0.05);支撑钢板组术后12个月优良率(91.89%)高于空心钉组(75.00%)(P0.05);支撑钢板组术后12个月GQOL-74评分较空心钉组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应用于后侧Pilon骨折治疗,能显著缩短术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患者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