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切除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肿瘤患者24例,按肿瘤良恶性分成A、B两组。A组于腹腔镜监视下,经结肠镜切除直肠腺瘤4例,结肠间质瘤2例,结肠腺瘤样息肉7例。B组在结肠镜指示下,经腹腔镜切除结肠癌7例,直肠癌4例。结果: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3.4)min,术后发生肠道出血2例,无肠穿孔病例。B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肿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9±17.5)min,术后无切口感染或吻合口漏。A组患者术后第3天痊愈出院,B组术后第9天痊愈出院。结论:结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切除结直肠肿瘤可以优势互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镜辅助下腹腔镜联合切除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术中结肠镜辅助下腹腔镜切除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未累及浆膜的较早期或较小肿瘤,或肿瘤位于系膜侧,术中需要结肠镜定位的13例:内镜摘除息肉后病理提示癌变需行补救手术治疗的7例;内镜检肿瘤同时多原发,其中部分患者的远端肿瘤致肠腔狭窄,术前无法行全结肠镜检查,无法了解近端肠管的情况3例。结果本组手术无中转开放,术后无切口感染、吻合IZl漏、吻合口出血,无围手术期死亡,18例患者随访6月~60月,3例死于肿瘤转移,15例存活至今。结论对于术前无法行全结肠检查的肿瘤和小肿瘤,采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进行检查、治疗能准确定位肿瘤.排除近端多发癌灶,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方法良性息肉行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息肉切除困难者或有风险者可选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肠段切除术,复杂病例采用混合术式(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肠段切除术)。结果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14例,手术时间55~158min,平均103min。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82、206min。结肠镜辅助腹腔镜降结肠部分切除术(降结肠多发息肉,其中1枚息肉为无蒂息肉)1例,手术时间98rain。混合术式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02、166min。19例术后随访10~48个月,平均28个月,无一例息肉残留、复发或再次手术。结论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结肠镜诊治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2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及腹腔镜结合结肠镜处理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结肠镜处理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直肠癌患者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24.10%,显著高于同期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的总检出率12.19%(P<0.01)。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术中行结肠镜息肉切除术14例;术前结肠镜下注射亚甲蓝标记或术中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行含息肉结肠部分切除术5例;直肠癌合并升结肠息肉恶变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同时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息肉靠近直肠癌一并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2例。结直肠息肉切除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22例术后随访0.5~4年,2例死于肿瘤转移,20例存活,无肿瘤或息肉复发。结论:直肠癌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较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术前或术中有必要行结肠镜检查,根据息肉情况选择结肠镜息肉切除或腹腔镜下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肠镜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为24例患者于腹腔镜术中应用纤维结肠镜辅助定位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内镜辅助腹腔镜治疗15例,腹腔镜辅助内镜治疗4例,内镜腹腔镜同步切除2例,腹腔镜追加根治术3例.术后无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恶性肿瘤患者中无一例复发.结论 双镜的联合应用扩展了单镜治疗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手术安全性,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合理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加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结直肠小病灶(直径≤3.5 cm)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应用腹腔镜、结肠镜联合加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治疗结直肠小病灶肿瘤36例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直肠3例,乙状结肠9例,降结肠11例,横结肠4例,升结肠9例。肿瘤大小1.0 cm×1.5 cm~3.5 cm×3.5 cm。腹腔镜、结肠镜联合精确定位肿瘤位置后,腹腔镜下切除肿瘤送全瘤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根据冰冻病理结果腹腔镜下完成肠切除术或肠癌根治术。结果 3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3例术前局部活检病理示绒毛状腺瘤伴重度非典型增生,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全瘤活检示腺癌。17例管状绒毛状腺瘤伴轻度(9例)或中度(8例)非典型增生行肠壁并息肉楔形切除术,5例管状绒毛状腺瘤伴轻度(2例)或中度(3例)非典型增生及3例绒毛状腺瘤伴重度非典型增生行部分肠管切除术,2例绒毛状腺瘤伴重度非典型增生行肠管切除加局域淋巴结清扫术,9例腺癌行肠癌根治术。无术后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腹腔内感染。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5月,未发现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切口种植。结论应用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加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治疗结直肠小病灶肿瘤安全,高效,微创。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1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手术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期间1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和经验。结果本组中直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6例,乙状结肠息肉2例,降结肠癌和升结肠癌各2例,升结肠脂肪瘤1例。共15例手术顺利完成,其中施行Dixon手术4例,Miles手术1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5例,乙状结肠部分切除2例,左半结肠切除2例,右半结肠切除1例;3例患者因肥胖或肿瘤侵犯邻近器官而中转开腹手术,术中平均失血量约为110ml,平均清扫恶性肿瘤淋巴结数目13.5枚,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40h,平均住院时间9d,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只要能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安全、有效,具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嵌入式吻合术在预防吻合漏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4年6月,对本组31例直肠癌患者施行直肠前切除嵌入式吻合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按Dixon术的要求,根治切除肿瘤后,环形剪除直肠残端粘膜1—1.5cm,将结肠嵌入直肠下段、双平面吻合。结果以此法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31例,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吻合口漏。结论采用结.直肠嵌入式吻合这种改良的吻合方法.能有效地预防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纤维结肠镜辅助下腹腔镜结肠手术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术中纤维结肠镜定位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采用纤维结肠镜定位辅助完成全部7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结果:术中采用纤维结肠镜定位后,3例乙状结肠息肉行单纯息肉切除术;2例乙状结肠息肉恶变行乙状结肠切除术;2例乙状结肠癌合并息肉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切除包括息肉在内的肠管)。结论:术中采用纤维结肠镜定位操作安全、定位准确,能降低因定位不准确而导致的手术失败,提高此类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纤维结肠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21例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多种双镜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内镜辅助腹腔镜治疗12例,腹腔镜辅助内镜治疗4例,内镜腹腔镜同步切除2例,腹腔镜追加根治术3例.术后无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癌一期同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一期同时切除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癌一期同时切除手术的1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该术式的可行性(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术后恢复、复发及生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全组11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284.6±28.8) min,术中出血量(322.7±75.4)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0.7) d,术后住院时间(12.3±1.9) d。全组患者术后未出现肠瘘、胆瘘、腹腔大出血、腹腔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3~35月,除1例患者因肿瘤转移死亡外,其余病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经过选择的合适病例,腹腔镜下同时切除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淋巴绘图(LM)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分析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结肠癌患者,术中在纤维电子肠镜辅助下,将0.5~1.0 mL异硫蓝染剂注射在瘤体四周的黏膜下层,随即通过腹腔镜观察,蓝染的SLN清晰可见.结肠采用标准术式切除.所有淋巴结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每一个SLN进行多点取材,同时进行HE染色及抗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双重病理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在腹腔镜下至少识别1个SLN.94%成功检出SLN,并正确反映了该区域淋巴结的肿瘤状况.8例(25.0%)蓝染的淋巴管系超出了术前预计范围,术中实行了宽系膜切除.4例(12.5%)患者的SLN经HE染色阴性而IHC染色证实存在微转移灶.结论 SLN绘图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中,可以指导切除范围;联合应用IHC染色可以提高肿瘤分期,将对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肠道脂肪瘤的主要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5年间收治的19例肠道脂肪瘤的临床资料,诊断主要依赖于CT,钡剂灌肠,超声内镜和结肠镜等。治疗主要采用开腹和腹腔镜下局部肠段切除术等外科手术方法。
结果:该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现症状时,除2例患者无症状外,其余17例肠道脂肪瘤患者均以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为主诉。其中13例术前术中伴有肠套叠或肠梗阻。16例行结肠镜等辅助检查者中,7例明确诊断。17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见脂肪瘤大小直径为3.0~6.5 cm,术后均痊愈。术后病理检查显示12例为黏膜下脂肪瘤,2例溃疡形成伴糜烂,2例为肌壁间脂肪瘤,1例为小肠不典型脂肪瘤,伴恶性潜能。2例经结肠镜活检明确诊断者因无症状而定期随访。
结论:影像学检查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肠道脂肪瘤的术前诊断。根据肿瘤大小、有蒂或无蒂及其临床表现选择治疗方式,肠道脂肪瘤的治疗以局部肠道切除术为主,内镜下小于3 cm带蒂肿瘤可行经内镜电切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肛门拖出吻合器吻合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1月,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吻合器吻合法治疗30例中低位直肠癌。22例≤T2期,8例T3期,均为N0,M0。电子结肠镜检查显示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4.0~10.0cm,(7.6±1.5)cm;肿瘤直径2~6cm,(3.8±1.3)cm。先在腹腔镜下进行直肠全系膜切除,于耻骨联合上做下腹部正中辅助切口,直视下切断近端结肠,经肛门拖出切除直肠标本,应用双荷包、单吻合器技术,以国产管型消化道吻合器(31.5mm或28.5mm)行结一直肠端端吻合。结果 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70~280min,(216.3±25.9)min。术中出血量50~700ml,(273.3±160.1)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4d,(2.5±0.8)d。术后住院时间8~30d,(12.2±4.2)d。肠管远端切缘距肿瘤的距离2.0~6.0cm,(3.9±0.9)cm。远近切缘均未见癌残留。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3.3%),腹腔积液并感染1例(3.3%),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无腹腔内出血、肠梗阻、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11.8±3.9)月,术后3个月大便次数1~5次/d;1例吻合口瘢痕收缩狭窄,排便困难,予以扩肛等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16个月局部肿瘤复发,行腹一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结论 经肛门拖出吻合器吻合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内镜无法切除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前结肠镜检查钛夹定位、美蓝注射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2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31例内镜下无法切除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前以钛夹定位者18例为钛夹组,以美蓝定位者13例为美蓝组.钛夹组:常规结肠镜检查,首先取组织行病理检查,随后在息肉上下缘组织各置入钛夹1~2枚标记,结肠镜检查结束后立即行卧位腹部X线片检查确定金属钛夹位置而判定息肉的部位.美蓝组:腹腔镜手术前24 h内清洁肠道,施行结肠镜检查,用内镜注射针刺入息肉基底旁黏膜下,推注美蓝1 mL,见黏膜鼓起一蓝色疱疹.息肉所在水平肠管的四周肠壁均以同样方法注射美蓝,共4点.如果上述两种定位方法失败,最后行术中结肠镜定位.所有患者按结直肠肿瘤治疗原则行腹腔镜肠段及相应系膜切除术,分析两组患者的定位效果和治疗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钛夹组患者定位成功率为15/18,美蓝组患者定位成功率为8/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4,P>0.05).8例定位失败者均改用术中结肠镜定位,但手术时间延长至(44±13) min.31例患者均未发现定位错误.本组患者4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11例行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9例行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术,7例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钛夹组和美蓝组患者术后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和患者死亡,标本长度、近切缘距肿瘤上缘距离、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结肠息肉)、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高位直肠息肉)、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0 ±7)cm、(11 ±4)cm、(8.6 ±3.1)cm、(4.2±1.1)枚、(8±5)枚和(20±5)cm、(9 ±3)cm、(9.1±2.8)cm、(4.6±0.5)枚、(7±6)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t=0.053,0.918,0.2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手术方式、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电凝切除、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部分肠段切除及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等方法,对3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结果: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5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22例行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其中1例在结肠镜操作过程中发生难于控制的出血,另1例造成穿孔且息肉未完全切除,也行结肠镜辅助的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22例中有18例用Endo-GIA完成。6例行腹腔镜下肠段切除,其中4例因息肉基部广,游离肠段后发现血供差;2例息肉位于直肠上段,且息肉稍大。3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70~240 min;手术出血量在20~150 mL;肠功能恢复时间20~48 h。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肠瘘、肠腔狭窄、术后肠道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开展的65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70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M(Min—Max)]表示,采用U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Log.rank检验,检验水准0=0.05。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手术时间,腹腔镜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120.4(51~285.6)ml比400.5(260.3—890.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9.357,P=0.009)。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42、0.043、0.043);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切口感染、脂肪液化明显少于开腹组(P=0.047);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少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时间较长,但其疗效可靠,手术安全可行,具有微创优势,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治疗结直肠癌重要的手术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肛手套通路联合结肠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外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选择经评估适合行局部切除的直肠肿瘤患者8例,使用经肛手套通路联合结肠镜微创手术治疗。经肛手套通路的建立:将手套袖口连同扩肛器缝合固定于肛周,再将手套5指经由透明肛门镜翻转出肛门,将超声刀、无损伤肠钳和肠镜镜头分别从3个指套伸入并结扎固定。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肿瘤切除手术,制作手套入路装置平均耗时12.5(10.0~15.0) min,平均手术时间55.6(30.0~110.0)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0(3.0~8.0) d,术后病理提示绒毛状腺瘤3例,管状腺瘤2瘤,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锯齿状腺瘤1例,其中2例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所有肿瘤组织标本边缘及基底部均为阴性。术后2例患者少量便血,随访1~5(中位3.1)月,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经肛手套通路联合结肠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早期肿瘤具有简单和安全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