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取得肯定的疗效.各医家从不同的中医针灸理论出发,选用了不同的穴位来进行研究,并且都有很突出的疗效.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各种不同取穴方案,从头针到体针,再到各种不同的特殊针法等,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方面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从中可以了解到近年来各医家所研究的不同取穴方案以及各穴法的疗效.旨在能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最有效的取穴方案,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脑血管疾患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近年来,针药结合方案在该病的治疗中被广泛使用,诸多的临床试验均证明其疗效确切,具有同效相须、异效互补、反效制约等特点。目前针药结合方案包括毫针针刺结合药物内服、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药物敷贴、中药穴位离子导入等,但是,针药联合方案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通过综述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传统方式和一些创新性技术,以期为扩大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针刺治疗偏头痛研究的证据级别,优化针刺治疗方案,建议:①采用2004年第2版《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偏头痛亚型、衍生型分类标准,并分析亚型、衍生型及病情、病程、伴随病症、辨证分型与针刺疗效的关系,明确针灸适应病症;②选穴配伍应重点解决局部取穴和远部取穴,头部穴位点取穴和非穴位点取穴的疗效对比问题;③针刺手法研究应注重重要穴位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针刺刺激量、针刺时间与疗效的关系;④明确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电针、针刀、三棱针适应症及操作规范;⑤设立阳性及阴性治疗方法对照,优先选择多因素设计;⑥注重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研究;⑦开展针药结合优选方案研究;⑧疗效评定应对控制头痛发作、减少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时间、减轻头痛程度、减少头痛面积及头痛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针刺治疗偏头痛研究的证据级别,优化针刺治疗方案,建议:①采用2004年第2版《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偏头痛亚型、衍生型分类标准,并分析亚型、衍生型及病情、病程、伴随病症、辨证分型与针刺疗效的关系,明确针灸适应病症;②选穴配伍应重点解决局部取穴和远部取穴,头部穴位点取穴和非穴位点取穴的疗效对比问题;③针刺手法研究应注重重要穴位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针刺刺激量、针刺时间与疗效的关系;④明确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电针、针刀、三棱针适应症及操作规范;⑤设立阳性及阴性治疗方法对照,优先选择多因素设计;⑥注重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研究;⑦开展针药结合优选方案研究;⑧疗效评定应对控制头痛发作、减少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时间、减轻头痛程度、减少头痛面积及头痛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5.
针刺在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与优势,适时使用针刺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于顷刻之间。近年来,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理研究主要为调整脂质代谢、抗自由基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降低内皮素浓度、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调节神经因子等。临床取穴多以阳明经穴为主,头部取穴居多,刺激手法与刺激量无明显差异,但精准取穴及机理方面缺乏深入研究。笔者通过分析临床实验数据与治疗方案的关系,可望根据实验指标变化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机理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针药结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作用,将66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红蓝花酒组,阳性对照组,针药结合组,进行治疗。2周后造模观察神经体征,脑含水量与脑指娄,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针药结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针刺组,红蓝花酒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或P<0.01)。提示: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针药结合可增强疗效,为临床选择最佳的防治方案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刺和穴位注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针刺和黄芪注射液对9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疗效分析。临床分针刺组、针药组、药物组。针刺组12例,辨证取穴;针药组53例,辨证取穴结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药物组肌注黄芪注射液。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89%,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提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疏通经络,宣调气血,调节阴阳,两法合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腰腿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候。针灸对腰腿痛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其中对坐骨神经痛、腰痛的治疗,已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所确认。近年来除采用传统的体针外,还采用了水针、耳针、电针、穴位埋线等方法,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按不同针灸方法综述如下: 一、体针腰腿痛体针几乎均有效,但选穴很重要。急性腰扭伤远道取穴比局部取穴重要,可选的穴位有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采用多针排针针刺颅底带为主治疗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每组各各36例.对照组选取常规穴位治疗,观察组在选取上述常规穴位的基础上配合采用多针排针针刺头针颅底带进行治疗,每日针刺1次,颅底带穴位按1组、2组,2组交替取穴,每日1...  相似文献   

10.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青壮年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时,由于突然腰部用力不当或姿势不正确往往致使腰部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及滑膜的撕裂.甚者出血肿胀等,近年来治疗本病无论从针刺、手针、皮针、点刺、按摩、眼针、头针、穴位注射、耳针、指针,都有十分显著的疗效.虽然各自取穴不同,方法各异,大多有一针见效的功能。在针刺同时均配合自由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中风并发吞咽障碍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普通针刺:局部取穴(颈项针、舌咽针)、远端取穴(腹针、头针、耳针、眼针、补肾针刺)、辨证取穴;特殊针刺:互动式、醒脑开窍(合谷刺、傍刺)等方面,介绍针刺治疗中风并发吞咽障碍。指出针刺治疗中风后并发吞咽困难有关文献阅读和研究发现无论是纳入,排除,疗效判定标准都缺乏统一性,规范性量化标准,穴位选择以颈项、舌咽局部为主。提示外部康复手段介入有利于提高疗效,同时更应本着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在传统针刺基础上综合康复治疗,重视病后护理。  相似文献   

12.
丁玉龙  张焱  纪元  国艳  梁晓婷  张宇沁 《新中医》2017,49(12):139-142
目的:观察比较穴位埋针疗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针组及普通针刺组各32例。穴位埋针组予患侧耳门、听宫、听会三穴埋针治疗;普通针刺组予普通针刺治疗。以纯音测听为评价指标,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纯音测听的改善程度。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穴位埋针组56.25%,普通针刺组21.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埋针组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治疗后,穴位埋针组和普通针刺组在各频率听阈变化情况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均有疗效;治疗前后差值,穴位埋针组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在均有效果的前提下,穴位埋针组对各频率的纯音测听改善程度均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穴位埋针于耳前三穴和普通针刺取穴均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有治疗效果,埋针组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针药结合和单纯针刺、单纯中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作用,为临床选择最佳的防治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消栓宝组、阳性对照组、针药结合组)进行治疗。两周后造模观察神经体征、脑含水量、脑组织钙离子含量的改变。结果:针药结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针刺组、消栓宝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提示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针药结合可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4.
急性腰扭伤多见于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的急性扭伤。综述近年来针灸疗法:亳针治疗,针刺单穴,针刺复穴,针刺配合推拿及透穴疗法。同时介绍了炙法,拔罐及特殊针疗法,刺络疗法,腕踝针疗法和眼针。通过针刺穴位疏通经络,气血,使腰痛消失,必要时加腰部推拿按摩,放松腰部肌肉,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强调要辨证分型取穴治疗与辨经取穴治疗。认为无论何法都要理顺韧带,筋膜,肌腱等软组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病变腰椎键盘对应的夹脊穴级随症加减穴位,对照组采用针刺病变腰椎间盘相对应的夹脊穴及随症加减穴位,两组取穴均为双侧取穴,各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临床疗效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能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刺深度与疗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深度与疗效在《内经》中就有论述,近年来从临床上和试验上都有研究,同一疾病针刺相同穴位不同深度的疗效有差异,不同疾病针刺相同穴位的不同深度疗效也不尽相同,以及以针刺深度不同为基础的皮肤针、腕踝针、浮针、芒针等都有各自的疗效特点。其疗效存在差异的原因推测可能为针刺不同组织结构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数据挖掘研究针刺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取穴规律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剖析近年来针刺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取穴规律,以指导临床针刺取穴及配伍。方法:首先检索并浏览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近年来相关文献,然后对文献中涉及的针刺处方进行总结并整合录入数据,最后运用SPSS软件对其针刺处方中的选穴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在经脉循行上主要选取任脉、足太阴脾经,一般多选用三阴交、关元、地机等穴位,采用多穴配伍治疗。结论:虽然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优势突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均得到了大多数医家的认可,但是无论在穴位配伍还是取穴规律等方面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见对于本病的针刺治疗方面尚无一个统一、科学且规范化的诊疗标准,需进一步探讨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客观地研究针刺加电针法与针刺加穴位注射法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出较佳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针加电组30例,采用针刺加电针法;针加穴组30例,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法。每天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临床观察2个疗程。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与腰椎功能评分都有变化,两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疼痛疗效方面针加电组与针加穴组无显著差异,腰椎功能疗效方面针加电组优于针加穴组(P<0.05);②临床疗效方面针加电组优良率高于针加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电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针刺加穴位注射法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19.
朱志强  郑颖颖  李明 《新中医》2023,55(14):111-115
目的:观察芒针三线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53例。常规针刺组取常规穴位针刺,芒针组在背部后正中线旁开0.3寸、1寸和竖脊肌中线取穴,采用芒针针刺,远端取穴同常规针刺组。2组均以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观察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芒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2组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JOA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芒针组腰腿痛VA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JOA评分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三线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轻腰腿痛,改善腰椎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后循环缺血(PCI)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尤以老年人多见,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研习近年来的有关文献,发现针刺、艾灸、穴位注射、穴位埋线、针刀、综合疗法等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疗效显著,并总结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机理,为进一步临床治疗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