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48-750
比较鼻空肠营养管经胃镜导丝置入法与经X线透视辅助法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需要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行经胃镜导丝引导下置入与经X线透视辅助下置入鼻空肠营养管,比较两组操作时间,置管深度,置管成功率。观察组置管成功率100%,操作时间为(356.4±85.3)S,置管深度为(113.0±7.2)cm。对照组成功率75%,操作时间为(752.1±385.2)s,置管深度为(98.5±5.2)cm。两组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深度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胃镜导丝引导下置入鼻空肠营养管具有操作时间短,置管深度深,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重症胰腺炎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成功率。方法经胃镜及X线电视透视引导下作空肠造影后,放置空肠营养管。结果该组14例,12例第1次放置成功;2例空肠营养管从口腔滑出,再次放置成功。结论胃镜及X线电视透视引导下作空肠造影后实时显示营养管位置,使营养管更容易通过Trize韧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超细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护理配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鼻超细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护理资料。结果在护理配合下,本组33例经鼻超细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一次成功,置管时间为10~25min。肠道内营养支持时间为5~30d,无发生误吸、腹痛腹泻、穿孔、消化道出血及代谢紊乱等并发症。结论经鼻超细胃镜置管简捷、安全、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床旁胃镜引导下放置鼻空肠管的具体方法及临床护理。方法2011年2月~2013年2月对我院脑科医院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床旁胃镜引导下鼻空肠营养管置入,加强营养护理。结果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床旁内镜直视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均成功,及时给予了空肠营养液支持。结论胃镜直视下放置鼻空肠管快捷方便、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技术难度性及安全性。方法:统计56例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置管并发症,并在心电监护下观察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2h心率、呼吸、血压、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变。结果:56例病人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置管成功率100%,1次置管成功率85.7%,平均置管时间(17.9±9.3)m in,无严重置管并发症。术中患者出现心率、呼吸加快,平均动脉压升高,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29例(51.8%)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术后2h上述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经胃镜放置鼻空肠管技术难度不大,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术后胃轻瘫肠内营养及镜下置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与静脉营养对胃瘫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及探讨胃镜下放置营养管的方法。方法17例胃轻瘫患者,6例行全静脉营养,11例胃镜下置管行肠内营养。其中5例7次放置鼻空肠营养管,8例用鼻胆管经胃镜活检孔道放置代替鼻空肠管。结果11例EN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15±0.95)d,较6例全静脉营养(26±2.65)d,明显缩短,t检验P<0.001。两种置管方法操作时间鼻空肠管(49.0±7.0)min和“鼻胆管”(5.5±1.2)min,两者比较t检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瘫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比静脉营养能明显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病人术后康复极为有利。内镜下放置鼻胆管代替鼻空肠管能明显缩短放置时间,且操作容易,成功率高,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口和经鼻胃镜引导下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对51例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分别采用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和经口普通胃镜置入鼻空肠营养管,对两种方法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使用操作时间、插管时患者舒适度以及患者愿意接受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法与经口普通胃镜置人鼻空肠营养管相比:成功率高(96% Vs 65.38%,P<0.05),操作时间短(10.87±2.35 Vs 30.94±2.52,P<0.05),患者感觉舒适并且更愿意接受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人法置管.结论 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法优于经口胃镜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法,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X线下胃镜鼻空肠管置放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王国秀  沈伟明 《现代护理》2004,10(11):1010-1011
目的 总结X线下胃镜鼻空肠管置放术的应用及护理常规经验。方法 对 9例X线下胃镜鼻肠管置放术进行护理 ,强调术前准备及解释 ,术中配合、术后观察鼻肠管及肠内营养注意要点。结果 X线下胃镜置鼻肠管在空肠屈氏韧带下 30cm ,置管时间 10分钟 ,全部成功。置管术中 ,患者无不适。术后鼻肠管堵塞 1例 ,经冲洗后畅通。鼻肠管留置 1~ 4周 ,术后病情痊愈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解释、准备充分、术中配合良好、术后密切观察鼻肠管及肠内营养实施是确保X线下胃镜鼻空肠管置放术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X线下胃镜鼻空肠管置放术的应用及护理常规经验.方法对9例X线下胃镜鼻肠管置放术进行护理,强调术前准备及解释,术中配合、术后观察鼻肠管及肠内营养注意要点.结果X线下胃镜置鼻肠管在空肠屈氏韧带下30 cm,置管时间10分钟,全部成功.置管术中,患者无不适.术后鼻肠管堵塞1例,经冲洗后畅通.鼻肠管留置1~4周,术后病情痊愈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解释、准备充分、术中配合良好、术后密切观察鼻肠管及肠内营养实施是确保X线下胃镜鼻空肠管置放术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胃镜引导,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上胃肠插管,解决重症胰腺炎(SAP)的肠内营养(EN)问题。方法(1)将橡胶胃管间断缠上棉线带后经鼻置管人胃,胃镜下用活检钳夹住线带子入空场。(2)经鼻道插入鼻空肠管后,胃镜下用活检钳送管人空肠。(3)胃镜入十二指肠降段,经活检道插导丝入空肠,拔出胃镜沿导丝插鼻空肠管人空肠后,拔出导丝将管子近端经鼻引出。结果12例SAP患者全部插入成功,解决了患者EN的难题。结论胃镜引导的插管术为SAP患者解决了早期肠内营养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X线下经鼻肠导管小肠排列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进行非手术小肠支撑排列,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25例术后反复黏连性小肠梗阻患者,X线监视下经内置金属导丝的引导作用将300cm长的肠梗阻导管经鼻置入空肠屈氏韧带20cm以远,即刻小肠内抽吸减压,导管前气囊充水形成水囊,模拟食团在肠蠕动的推动下在小肠内移行,带动导管边吸引减压边向小肠远端前行,到达梗阻的直接上部抽吸减压或通过黏连部至回肠末端全小肠减压,解除肠梗阻。保留横贯全小肠的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进行小肠内支撑,预防黏连复发。结果X线下导管置入空肠时间(13±11)min(9~36min),成功率为88%,另外3例借助胃镜辅助置入。25例肠梗阻解除21例,解除率为84%,3例转手术,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带管死亡。21例梗阻解除后进行小肠排列,排列时间(18.5±3.0)d。随访6个月-2年,1例7个月后再发黏连予以重复治疗,其余20例随访期内均未复发。结论X线下置入鼻肠导管小肠排列治疗术后反复黏连性肠梗阻简便安全,解除黏连性肠梗阻的同时可以有效预防黏连复发,必要时可以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腔鼻空肠喂养管护理(TCNJ-FTN)对全胃切除术患者营养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因胃癌实施全胃切除术患者86例,其中留置普通胃管并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实施T C-NJ-FTN护理措施的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术后的恢复情况、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两组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全胃切除术的患者实施 TCNJ-FTN治疗及护理,能促进患者康复,并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全麻下儿童经胃镜空肠管置管成功的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于医院行全麻手术并辅以经胃镜空肠管置管的患儿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一次置管成功的10例患儿作为成功组,置管次数≥2次的1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调查分析影响经胃镜空肠管置管成功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全麻患儿胃镜引导下空肠管置管成功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胃食管反流、胃排空延迟、胃动力不足、反复性置管、导丝位置无法完全掌握、退出胃镜致导丝位置移动、与屈氏韧带的距离(≥40 cm或≤15 cm)(P<0.05)。结论影响全麻患儿胃镜引导下空肠管置管成功的危险因素诸多,其中导丝位置移动、胃动力不足是置管中常见原因,因此在置管前需预先分析,并辅以相应的护理配合措施,以此提升空肠管置管成功率,促使能一次性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标准型胃镜下斑马导丝转换技术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胃镜下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标准型胃镜将斑马导丝置入十二指肠远端后,保持导丝位置相对固定,退出内镜,应用一次性导尿管将斑马导丝置换至鼻腔的方法代替经鼻胃镜下置入导丝技术;对照组使用标准型胃镜下钳夹推送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技术。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鼻咽部不适及腹痛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误吸及导丝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斑马导丝转换技术将斑马导丝置换至鼻腔的方法与传统内镜钳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和并发症少等优势,且安全有效,可为广大基层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为消化内镜营养管置入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胃癌手术患者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1年5月间,本院因住院手术并经过电子胃镜、病理活检检查确诊为胃癌患者36例。予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2周,对肠内营养完成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术前1 d及术后第14天检测患者体重、总蛋白、白蛋白等指标,并评估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结果通过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平均需(43.2±11.4)h。患者行肠内营养后的体重、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但术后10 d免疫学指标如IgA、IgG、IgM[(1.79±0.60)g/L、(10.78±2.88)g/L及(1.11±0.23)g/L]均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术后并发呕吐、咽喉疼痛等并发症率发生率13.9%(5/36)。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疗效确切,且与开腹手术相比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STUDY OBJECTIVES: In this study, blood samples from ED patients that were delivered to the laboratory by a pneumatic tube delivery system and by a human courier were compared for timeliness and quality of results. METHODS: We studied all consecutive measurements of serum hemoglobin and potassium ordered from 2 emergency departments of a multisite tertiary care hospital system, one with a pneumatic tube system and the other using human couriers. Turnaround time was measured from the time that the test was ordered by the physician to the time the result was reported on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emolysis was measured with use of a standardized, validated method. ANALYSIS: Times were normalized by log transformation (ln [minutes + 1]), and a comparison of sites was conducted using analysis of variance. Hemolysis rates of the 2 delivery systems were compared by chi2.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molysis rate between the 2 methods of delivery (7/121 [5.79%] with a pneumatic tube system and 20/200 [10%] with a human courier). When delivered with a pneumatic tube system, the mean turnaround times (with ranges) for both hemoglobin (33 minutes [4-230]) and potassium (64 [34-208])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delivered by a human courier (43 minutes [3-150] and 72 [28-21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use of a pneumatic tube delivery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blood samples from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to the laborator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turnaround times of results without a reduction in sample quality.  相似文献   

17.
焦劲松  刘卫庭  莫莉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77-2079
[目的]探讨对机械通气的急症危重患者,经气管导管旁路行纤支镜检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经鼻气管插管(在纤支镜引导下)以及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危重患者或对疑有气道阻塞或痰多吸引效果不佳而经三通延长管、气管导管内途径行纤支镜检查难以耐受者共47例,在持续机械通气下,经气管导管旁路行纤支镜检查、清痰和支气管灌洗.[结果]共操作47例次,进镜操作时间约15~20 min,术程顺利.通过调整氧浓度、潮气量,操作中各相应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平稳( P 〉0.05);术后1 h血气明显改善( P 〈0.05).[结论]在持续机械通气下,经导管旁行纤支镜检查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临床营养支持根据输入途径的分为肠内营养和场外营养。其中肠内营养液输注是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中的重要途径。选择恰当的输入途径和输注方式是保证肠内营养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肠内营养分口服和管饲两种途径,后者包括鼻胃管、双腔胃-空肠管、空肠造瘘管、胃造瘘管、鼻十二指肠及鼻空肠管。由于鼻胃管的适用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适于鼻胃管的患者在术中可置空肠造瘘管,以利于术后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现将空肠造瘘用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国内外护理进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放置空肠营养管的配合及术后护理。方法:营养管放置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配合良好,术后注意营养管的固定及营养液的配制、灌注等。结果:56例患者放置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空肠放置营养管安全、快捷、简单,加强围术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能大大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