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剖宫产对不同胎位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剖宫产与不同抬位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在670例中,头位436例,台儿宫内窘迫204例;臀位234例,其中胎儿宫内窘迫52例。不论有无胎儿窘迫、头位组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臀位组(P〈0.05),头位组发生,重度新生儿窒息率亦明显低于臀位组(P〈0.05)。提示临床上应注意剖宫产对新生儿的影响,不盲目依赖剖宫产,加强术中正确处理,以减少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2.
王洁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295-3296
目的评价胎心监护在产程观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产科分娩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胎心听诊法检测,观察组行胎心监护。观察2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率为2.5%,对照组为10%;观察组重度新生儿窒息率为2.5%,对照组为5%;观察组无胎儿窘迫漏诊率,对照组胎儿窘迫漏诊率为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5%,对照组为2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加强胎心监护,可对胎儿在宫内的情况作出准确判断,为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提供依据,可显著改善新生儿预后,降低不必要的损伤,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62倒胎儿窘迫按照胎心监护、羊水粪染分为4组,对各组之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重度胎心组(Ⅰ组)和轻中度胎心变化伴羊水粪染组(Ⅱ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轻中度胎心变化组(Ⅲ组)及单纯羊水粪染组(Ⅳ组)(P〈0.01);伴有高危因素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同无高危因素者比较,窘迫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2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使用产科胎心监护系统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对照组为既往未行胎心监护产妇200例进行对比,观察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 33例,新生儿窒息 10例;对照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 11例,新生儿窒息 28例;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常规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可以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及时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分析152例胎儿窘迫。依胎心听诊,羊水情况分为3组,就其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其它可能引起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胎儿窘迫率与新生儿窒息率呈正相关,各组之间窒息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必须加强孕期产前检查及产程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窘迫以及可能导致胎儿窘迫的相关性疾病,使新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降低到最低水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胎心监护在产程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9年1月~2009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360例产妇为观察组,全产程进行胎心监护。对照组360例,应用传统的方法听诊胎心。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检出率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应常规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胎心变化,尽早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和人类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7.
徐爱玲  韩素文  王英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1):1043-1044
目的用第二产程电子胎心图形变化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法对5年来1230例初产妇,选择730例为监测组,同期阴道分娩的产妇500例为对照组,将电子胎心监护仪持续用于第二产程。结果监测组胎儿窘迫检出率(即早期减速、晚期减速、变异减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无论是正常孕妇还是高危孕妇,应做好胎儿重点监护,防治胎儿宫内窘迫,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央胎心监护系统与胎儿窘迫及剖宫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某院2006-07/2007-10月的1028例孕妇(监测组)进行中央胎心监护系统监护,并对2005-03/2006-06月进行常规多普勒听诊胎心的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监测组与对照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6.71%、10.36%;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分别为0、0.9%;剖宫产率分别为4.96%、9.17%。结论使用中央胎心监护系统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明显下降,剖宫产率并不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胎心电子监护仪对孕妇进行全产程连续性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胎心电子监护仪对5643例孕妇进行全产程连续性监护(监护组),分析胎心率与子宫收缩曲线,针对监护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并与行常规处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监护组胎儿宫内窘迫率为19.12%,新生儿窒息率为5.90%,剖宫产率为26.6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可以提高胎儿窘迫的检出率,通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减少了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心电子监护在足月妊娠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住院分娩产妇300例按产时胎心监护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150例采用胎心电子监护,对照组150例采用多普勒测胎心,分析两组病例的胎儿窘迫诊断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胎儿窘迫诊断率分别为14.67%与8.66%、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0.67%与8.67%、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分别为15.33%与7.33%和11.33%与5.3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产程中连续胎心监护虽然增加了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但能指导临床更早、更准确地判断胎儿宫内缺氧,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了新生儿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胎心听诊结合胎儿监护加强临产妇胎心观察,使胎儿窘迫早诊断早处理,达到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采用胎心听诊结合胎儿监护观察的足月、单胎、一胎、头位1 924例临产妇为观察组,与主要以胎心听诊观察胎心观察的足月、单胎、一胎、头位1 707例临产妇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听诊结合胎儿监护加强临产妇胎心观察能及早发现胎儿缺氧,胎儿窘迫能够早诊断早处理,从而使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对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和减少新生儿窒息的作用以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笔者选择2005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时进行胎心监护的4013例产妇(监测组)与2004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时单纯胎心听诊的3476例产妇(对照组),对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剖宫产率和阴道手术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监测组和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分别是9.79%、6.79%;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是1.99%、4.57%;剖宫产率分别是11.06%、9.75%;阴道手术产率分别是0.97%、1.18%.结论 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明显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提高了产科质量,但并未增加剖宫产率和阴道手术产率.  相似文献   

13.
高清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259-260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足月头位单胎阴道试产分娩的产妇205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待产妇在宫口开大2cm即送入候产房由助产士专人监护直至分娩结束。均给予持续胎心监护,经腹壁记录胎心率及宫缩的相对张力,由专门负责产房管理医师进行评定及处理异常情况。结果:2052例产妇中胎心监护异常473例(23.1%),胎心监护正常1579例(77.0%)。胎心监护异常组473例中发生新生儿窒息35例(其中轻度25例,重度10例),发生率为7.4|D%。胎心监护正常组1579例中新生儿窒息8例,均为轻度窒息,发生率为0.51%。胎心监护异常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7.40%)明显高于胎心监护正常组(0.51%),2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胎心监护正常阴性预测值为99.5%,胎心监护异常阳性预测值为7.40%。特异性为78.2%,灵敏度为81.4%。结论:胎心监护可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头位分娩时羊水胎粪污染736例中,早产及过期妊娠羊水胎粪污染发生率显著高于足月产(P〈0.05);羊水胎粪污染程度越重,胎儿率监护异常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越高;胎心率监护异常组新生儿窒息率较正常组高(P〈0.05)。  相似文献   

15.
过期妊娠132例,产前使用胎心监护进行无应激试验(NST),并将各过期妊月份的监护民政部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胎心监护8~10分119例胎心窘迫22例(18.5%)新生儿窒息3例(2.5%),而1~4分4例中均有胎儿窘迫并3例新生儿窒息,过期妊娠时间越长NST评分越低,胎儿窘迫及新生钱窒息发生率就越高,其剖宫产率亦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张春清 《中外医疗》2014,(11):68+70-68,70
目的:研究分析胎心监护在临床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进行分娩的980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听诊胎心法,观察组在整个过程中采用胎心监护,对比两种方法对新生儿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诊断,观察组胎儿窘迫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的轻度窒息率以及重度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4种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妇进行必要的产前胎心监护,可对胎儿的宫内情况进行明确评估,可有效减少新生儿窒息率发生,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生命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测定新生儿脐血pH值来评价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在诊断胎儿窘迫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产时行胎心电子监护的新生儿测定脐动脉血pH值。结果 在CST出现的不良图形中,不典型的VD及LC组与CST阴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典型VD组与一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而ED组与阴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CST试验出现不良图形时,只有在出现不典型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央监护系统应用于全产程监护中的作用.方法以2003年1至12月头位分娩产妇1104例实施全产程监护为观察组,2002年1月至12月头位分娩产妇1003例采用传统法听诊胎心,手触宫缩为对照组.结果应用中央监护系统使胎儿宫内窘迫的检出率增高,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剖宫产率上升.结论应用中央监护系统能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围生期质量,产科工作质量和产妇满意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胎心监护仪的产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的预测价值。②方法应用胎心监护仪对389例产前的孕妇进行胎心监护。③结果胎心监测正常组产妇手术率较异常组明显偏低(P〈0.05),阴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阳性及可疑组(P〈0.01)。④结论无负荷试验(NST)和收缩激惹试验(OST)是妊娠晚期产前胎儿电子监护的有效方法,可提前筛选预测胎儿宫内窘迫,为临床做出前瞻性诊断,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胎心电子监护在分娩第二产程连续监护的价值,将2005年1月-2006年4月在我科分娩的产妇1230例,随机分为监测组730例,用50A系列胎心监护仪对该组产妇第二产程实行持续胎心电子监护。对照组产妇500例,对该组产妇第二产程实行胎心率听诊。分析两组胎儿窘迫检出率(胎儿窘迫检出率即早期减速、晚期减速、变异减速的检出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电子监护提高了产科质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下降,减轻了窒息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