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四爽 《吉林医学》2012,33(19):4080-4081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临床表现及年龄特点,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腹泻的致病机理。方法:观察2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确诊患儿用药前后腹泻发生几率,根据年龄分布特点作腹泻病因学检测。结果:2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用药前合并腹泻25例(9.61%),用药后继发腹泻86例(33.1%),合计111例(42.7%),且婴幼儿所占比例大(64.8%),同时合并感染比例较大,共21例,其他组无。结论: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可能引起腹泻,临床应重视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治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儿治愈57例(86.4%),显效6例(9.1%),有效3例(4.5%),无效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8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临床检验。方法选择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为该院儿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依据年龄按婴幼儿组40例,学龄前组30例,学龄组30例划分,采集标本送检,对比检验结果。结果 3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腹泻的例数差异较为明显,婴幼儿组24例,占60.0%;学龄前组13例,占43.3%;学龄组10例,占33.3%,婴幼儿组与学龄前组、学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合并真菌性肠炎例数用药后高于用药前,合并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肠炎例数用药前高于用药后。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患儿,在治疗时需对诱导腹泻发生的病原体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腹泻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杨家树  刘朝东 《实用医技》2008,15(3):375-376
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病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儿科门诊及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206例用明胶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占各种呼吸道疾病的35.02%,3岁-6岁发病率最高,冬秋季好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其引起小儿肺炎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临床治疗极有帮助,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覃立强 《广西医学》2009,31(8):1146-1147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治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儿中,4个月至3岁8例(17.39%),3—6岁15例(32.60%),6—9岁17例(36.96%),9—13岁6例(13.04%)。持续性发热43例(93.48%),咳嗽以刺激性咳为主41例(89.13%),无明显肺部体征,检测血清MP—IgM均阳性,肺外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腹泻、肝功能及心肌酶异常等7例(15.21%)。结论支原体肺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MP-IgM阳性结果,MP感染年龄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发病率为多,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C-反应蛋白(CRP)同时检测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1061例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其中,对肺炎支原体阳性(支原体肺炎组)121例、肺炎支原体阴性(细菌性肺炎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测定CRP。结果:1061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阳性286例,阳性率为26.96%。支原体肺炎组CRP阳性35例,阳性率为28.93%,细菌性肺炎组CRP阳性47例,阳性率为94.00%.对照组CRP无一例阳性,三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CRP稍高但没有细菌性肺炎增高明显。肺炎支原体、CRP同时检测对支原体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1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检测。结果1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合并心肌酶活性升高者48例(40.0%),结合明显心电图异常,确诊心肌炎12例(10.0%)。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血管损害比例较高,应及早诊断,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细菌性支气管肺炎和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各8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CRP。结果:细菌性支气管肺炎组CRP阳性率为88.7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CRP阳性率为63.7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CRP检测对肺炎支原体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早期鉴别及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RP升高时,可考虑为肺炎支原体和细菌混合感染,或提示有较严重并发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西安地区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华  侯伟  布尔加 《陕西医学杂志》2000,29(12):751-751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vmonia,MP)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其患病率约占小儿肺炎的10%~30%,流行年可达49%~60%,近年来,肺炎支原体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为了解西安地区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流行情况,我科1998~1999年连续两年对往院肺炎患儿进行了支原体病原学检测。本文现就我科检测出的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共检测住院患儿122例,年龄1月至9岁,其中男74例,女48例,患儿肺炎诊断符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咸宁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病年龄在6个月~3岁75例,占51.37%.患儿表现为发热、咳嗽、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IgM抗体(Mp-IgM)均为阳性,胸部X线检查表现多样性.并发症累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及中枢神经系统,有12例(8%)出现心肌酶谱异常,MP患者合并心肌损害.所有病例通过正规使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10-14d达到临床治愈效果.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通过X线早期明确诊断是基础,进行IgM抗体检测是诊断的关键环节,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所致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随访肺炎支原体所致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38例,观察其病程、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3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均有腹痛,其中脐周腹痛的14例,剑突下腹痛2例,左下腹腹痛2例,右下腹痛16例,部位不清者4例;伴有发热9例,咳嗽13例,呕吐19例,腹泻6例,便秘1例,头晕1例,伴发肺炎7例,周围淋巴结肿大9例。病程1~15d。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痛明显,常伴消化道或呼吸道症状,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大多不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合并腹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段的不同将其分为婴儿组(共94例,年龄为3个月~1岁)、幼儿组(共83例,年龄为1岁~3岁)、学龄前组(共81例,年龄为3岁~7岁)及学龄组(共76例,年龄为7岁~13岁),分别对这4组患儿进行病原体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及4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33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合并腹泻的患儿共有150例,其中婴儿组有51例,幼儿组有42例,学龄前组有30例,学龄组有27例,婴儿组患儿合并腹泻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3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治疗前,在这33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合并腹泻的患儿有31例;用药后,发生继发性腹泻的患儿共有119例。用药后,患儿合并腹泻的人数明显高于用药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前,患儿合并腹泻的致病原主要是轮状病毒和细菌,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患儿合并腹泻的致病原主要是真菌,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发生率与患儿的年龄呈正相关,患儿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合并腹泻,这可能与婴儿的机体免疫力较差及消化系统功能欠缺有关。抗生素的使用会增加患儿合并腹泻的几率[4]。此外,通过检验结果我们可知,患儿在用药前发生腹泻主要与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而在用药后发生腹泻主要与抗生素导致其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的发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4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为患儿开展实验室检查,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腹泻发生率为47.06%;相较于用药前,用药后腹泻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的发病年龄主要为2~6岁;细菌性肠炎2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12例,真菌性肠炎3例,其他9例。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易发年龄为2~6岁,细菌性肠炎为主要类型,需加强对患儿的监测和观察。  相似文献   

15.
肺炎占我院住院患儿的20%-40%,小儿细菌性肺炎治疗主要采用以抗生素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但如患儿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以及患儿肠道外感染(肺炎),也可引起腹泻而影响患儿康复。我们对微生态制剂防治小儿肺炎继发腹泻,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前,随着病原学的变迁,肺炎支原体(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约有10%-3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MP引起,国外有文献报道为9.6%~66.7%,故肺炎支原体肺炎应在临床上引起重视。现将我院曾收治的一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报道如下。目的在于提高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法:随机对3年来本地区1663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663例病例中,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421例,阳性率为25.3%,好发于1-6岁的儿童,并且冬季发病率高达37%。结论:东莞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病例中,1-6岁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颇高,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治中,重视肺炎支原体病原体治疗、加强护理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苟鹏 《四川医学》2002,23(10):1067-1067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小儿临床发病过程及转归。方法:对125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在应用头孢拉定静脉滴注无效时,做肺炎支原体抗菌素体(或冷凝集试验)测定。结果:125例中有50例支原体抗体测定阳性MP-IgM感染率为40%。结论: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经系统正规治疗无效患儿,或病情好转时再发作需高度重视支原体感染,及早做支原体抗体或冷凝集试验以明确诊断,不至于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护理和l健康教育。方法:随机对3年来本地区1663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663例病例中,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421例,阳性率为25.3%,好发于1-6岁的儿童,并且冬季发病率高达37%。结论:怀集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病例中,1-6岁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颇高,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治中,重视肺炎支原体病原体治疗、加强护理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小儿支原体肺炎测定心肌酶谱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支原体肺炎时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5例作为A组(观察组)、和非支原体感染的普通肺炎患儿60例作为B组(对照组),进行血清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对照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病例达17例(26.15%),其中AST异常7例(10.77%),LDH异常10例(15.39%),CK异常9例(13.85%),CK—MB异常13例(20.00%);B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病例达3例(5%),AST异常1例(1.67%),LDH异常2例(3.33%),CK异常I例(1.67%),CK—MB异常1例(1.67%);A组血清心肌酶谱异常率明显高于B组((P〈0.01)。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更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引起血清心肌酶谱异常,临床应注意并可常规检查血清心肌酶谱,及时给与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