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吸力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24例分为两组,每组12例;观察组采用高频通气治疗并进行呼吸力学指标监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进行治疗;观察在高频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48h及撤机前的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气道阻力(R)、肺过度膨胀系数(C20/C)、每分通气量(MV)、平均气道压(MAP)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将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C随疾病的好转逐渐增加,撤机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R在撤机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MV在撤机前明显升高,MAP逐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治愈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对呼吸力学动态监测,可以判断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估通气策略,掌握撤机时机。高频通气是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MRV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撤机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指令呼吸频率通气(mandatory rate ventilation, MRV)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撤机时呼吸力学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半随机对照试验,对30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用半随机方法分为两组.MRV组:先行控制通气/辅助控制通气(CMV/ACMV)模式,然后用同步间歇控制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SIMV PSV),待有撤机指征时,采用MRV模式;对照组:无撤机指征前同MRV组,后继续采用SIMV PSV模式.每种模式均持续运行60 min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通气时的气道吸气峰压(PIP),气道平均压(Pm),平台压(PP),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血气变化.并观察撤机成功情况.结果 MRV模式的PIP、 PP、 Pm 明显低于SIMV PSV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气的变化、通气时间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撤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V是一种较理想的适合于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撤机模式.  相似文献   

3.
胡杰妤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23-24,7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NIPPV是一种有效的呼吸支持手段,在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救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吸力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31例,分为观察组16例,对照组15例;对观察组采用高频通气治疗并进行呼吸力学指标监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进行治疗;观察在高频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2h、12h、24h、48h及撤机前的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气道阻力(R)、肺过度膨胀系数(C20/C)、每分通气量(MV)、平均气道压(MAP)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对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C随疾病的好转逐渐增加,撤机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R在撤机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MV在撤机前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MAP逐渐下降,C、MV及R均与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87.5%)较对照组治愈率(80%)高,观察组死亡率(6.25%)较对照组死亡率(13.3%)低,但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别,P均>0.05。考虑可能因本组研究病例数少的关系。结论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吸力学动态监测,可以判断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估通气策略,掌握撤机时机。高频通气是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霍晓颖  侯小华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5):581-582,60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评价机械通气的作用与效果,比较不同人工气道方式的优缺点,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及采用的不同的人工气道方式分组比较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机械通气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气改善及病死率均好于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机械通气的患者按人工气道方式分为经鼻气管插管及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组,经鼻气管插管组在人机对抗,镇静剂使用及脱机天数上均好于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组,(P<0.05)。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83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依次为感染,严重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机械通气为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符合上机指征时应积极进行机械通气;经鼻气管插管为机械通气方便可行的人工气道方式;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与治疗中抗感染的效果及能量支持是否足够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浅快呼吸指数(f/VT)和呼吸功(WOB)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机械通气并准备撤机23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应用BICORE-CP100呼吸监测仪床边监测病人f/VT、WOB、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每分钟通气量(MV)、最大吸气压(MIP)、氧合指数(PaO2/FiO2)及APACHⅡ评分,并将浅快呼吸指数、呼吸功值和常规撤机指标及APACHⅡ评分相互比较,观察其对撤机的指导意义。结果撤机成功16例,其中14例f/VT值≤100 bpm/L,2例f/VT值>100 bpm/L;12例WOB值<0.75 J/L,4例WOB在0.93-1.37 J/L之间。撤机失败7例中,1例f/VT值≤100 bpm/L,6例f/VT值>100 bpm/L;7例WOB>(1.86±0.51)J/L。撤机组f/VT、WOB于成功组相互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f/VT、WOB对撤机都有重要指导作用,但并非敏感指标,应考虑肺部基础疾病,结合临床综合指标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3,(2):198-199
目的:探讨Ti/Ttot(吸气时间分数)和f/VT(浅快呼吸指数)在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E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43例COPD撤机患者,应用BICORE-CP100呼吸监测仪床边监测病人Ti/Ttot、f/VT和常规撤机指标VT(潮气量)、RR(呼吸频率)、VE(每分钟通气量)、MIP(最大吸气压),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指标评分进行相互比较。其中,RR、VT在SPT(自主呼吸试验)开始时测定,观察其对撤机的指导意义。结果:撤机成功组28例,Ti/Ttot 0.31±0.03,f/VT 92±12;撤机失败组15例,Ti/Ttot 0.38±0.01,f/VT 104±9。撤机失败组Ti/Ttot、f/VT、MIP、VE均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相互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VT明显低于撤机成功组,相互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i/Ttot和f/VT对撤机都有重要指导作用,但单个仍非敏感指标,对COPD患者应同时结合临床指标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浅快呼吸指数(RVR,f/Vt)对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病人撤机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准备撤机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床旁监测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血氧饱和度(SpO2)、浅快呼吸指数(RVR),在无任何辅助呼吸支持条件下对符合撤机条件78例患者进行撤机,观察RVR值及其他值与撤机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63例撤机成功组,RVR值为59.38±14.21次/((min.L);15例撤机失败组,RVR值为86.54±23.47分?(min.L),撤机失败组RVR值明显高于成功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快呼吸指数对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撤机判断上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力学影响。[方法]选择44例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化痰,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加强气道护理,并根据痰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6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1次/天,10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10d后呼吸力学参数。[结果]治疗组的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和吸气阻力(R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动态顺应性(C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无创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以及血气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12h后的PO2、SpO2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7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根据不同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机械通气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ASV机械通气治疗方案。比较两组呼吸机撤除成功率、机械通气治疗总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呼吸机撤除成功率分别为82.5%(33/40)、81.1%(30/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总时间(12.5±3.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7±3.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每分钟通气量(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频率(f)、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平台压(Pplat)、吸气阻力(Rinsp)、呼气阻力(Rex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潮气量(VT)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动脉血气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V模式不但可改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相关指标,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5例临床分析,阐述了对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施行机械通气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病死率。根据本病特点,严格掌握适应证,依据病情调节通气模式和通气参数,做好人工气道的管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牛新荣  刘艳 《当代医师》2014,(5):672-674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心脏术后所致急性呼吸衰竭(ARF)的效果.方法 选取因心脏术后收入ICU且并发呼吸衰竭40例患者入组,其中序贯通气组20例,对照组20例,当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但尚未达到拔管指征时,机械通气治疗出现改变,序贯通气组予以逐步撤机,继而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对照组继续有创正压通气(IPPV)治疗,达到拔管指征后可撤离机械通气与拔除气管插管.结果 序贯通气组给予NPPV治疗后,心率、呼吸、氧分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而且序贯通气组在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和撤机失败等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心脏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成功撤机具备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控制性肺膨胀(SI)对两种不同病因急性肺损伤(ALI/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60例ALI/ARDS患者按病因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组:肺部疾患导致AALI/ARDS。组:肺外疾患导致ALI/ARDS。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实行肺保护性通气,如指氧饱和度(SpO2)低于90%,予控制性肺膨胀治疗,于治疗前后监测潮气量(VT)、气道平台压(Pplat)、吸入峰值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呼吸系统顺应性(Crs)、气道阻力(R)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组和组比较,PaO2、SpO2的改善组明显优于组。在VT、Pplat、Ppeak、Pmean、R方面组明显优于组。结论:肺外源性的LI/ARDS对SI的反应优于肺内源性的ALI/ARD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薄氏腹针引气归元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撤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0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住院诊断为AECOPD并需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薄氏腹针引气归元法。治疗14d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 l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潮气容积(tidal volume,VT)、支持压力(pressure support,PS)、撤机指数。比较2 组患者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PaO2、OI、VT、撤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撤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薄氏腹针引气归元法可有效提高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改善呼吸衰竭,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对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6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呼吸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VC)、潮气量(TV)、气道峰压(PIP)]。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EV1、VC、TV均高于对照组,PI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舒适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呼吸功能,加快患者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功(WOB)和气道闭和压(P0.1)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撤机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机械通气并准备撤机的28例患者应用BICORE-CP100呼吸监测仪床边监测病人WOB、气道闭和压(P0.1)及常规撤机指标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每分钟通气量(VE)、最大吸气压(MIP)、氧合指数(PO2/FiO2)及APACH评分,观察撤机成功与失败呼吸功值和常规撤机指标及APACH评分相互比较。结果:撤机成功23例,WOB0.95±0.24J/L,其中15例WOB值<0.75J/L,8例WOB在0.94~1.39J/L之间,P0.1值0.24±0.05kPa。撤机失败5例WOB值1.92±0.47J/L,P0.1值0.46±0.07kPa。撤机失败组WOB、P0.1、RR、MIP、VE、PO2/FiO2、APACH评分均明显高于成功组(P<0.05),VT明显低于成功组(P<0.05)。结论:WOB和P0.1值对撤机都有指导作用,单一指标并非敏感,应结合临床综合指标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8.
朱利玮  董玉香 《黑龙江医学》2021,45(14):1562-1563
目的:探究气道分级管理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4月期间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6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气道分级管理.对比两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通气第1 d、第7 d肺功能指标[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率(f)、潮气量(VT)]、VAP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第7 d实验组APACHEⅡ评分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通气第7 d PaO2/FiO2、VT较常规组高,f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VAP发生率2.33%(1/43)低于常规组的20.9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气道分级管理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减少VAP发生,改善肺功能,利于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法对急性呼吸衰竭病人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46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共进行了60次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监测仰卧位、俯卧位1、2 h的呼吸循环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俯卧位1、2 h 后病人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较仰卧位时明显升高(t=4.042~7.923,P<0.01),心率、平均动脉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仰卧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氧分压增加幅度大于1.33 kPa为有效标准,俯卧位通气法治疗有效率达86.7%.结论 俯卧位通气法能明显改善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氧合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脱机困难时一种安全、快速的撤机方式。方法:对58例应用机械通气技术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各项与撤机相关的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58例中44例撤机成功,14例撤机失败。结论:应用客观撤机指标同时须考虑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全身情况、心理状态及疾病变化对撤机指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