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结石已成为一种严重困扰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从全世界范围来看,70%~80%的胆囊结石为胆固醇结石[1]。对胆囊结石,尤其是胆固醇结石成因的研究一度成为胆道外科的热点。经过40多年的探索,这一研究已经从最初的对胆石、胆汁理化性质的分析,深入到了分子生  相似文献   

2.
胆囊结石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其中大多数结石中胆固醇含量超过50%,属于胆固醇结石。自上世纪60年代,国内外研究者对胆石发生机制的探索形成了3个共识,成为胆石病的经典学说:①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是胆囊结石发生的必要条件与胆石形成的基础;②胆汁中促/抗成核因子平衡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是一种常见、多发胆系疾病,按胆石的主要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两大类,我国成年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大概为10%,中年妇女甚至高达15%,其中70%以上的胆囊结石属胆固醇类结石[1].发达国家成年人胆结石发病率可达20%,而其中75%~80%以上为胆固醇结石[2,3...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胆石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海南地区135例胆石病患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因素调查,对术中取得的胆石进行化学成份测定。 结果 胆管结石占51.9%,胆固醇类结石占65.9%。城镇居民、高脂饮食及肥胖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高,而农村居民、低脂饮食者的胆管结石发病率高。胆管结石患者的肌汁细菌培养阳性率(65.7%)高于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18.5%)。结论 海南地区胆石的分布部位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比例接近;类型以胆固醇类结石为主。职业、生活条件、饮食习惯等因素与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有关。高脂饮食及肥胖是造成胆囊结石的主要因素,而低营养、低脂饮食与胆管结石的形成有关。反复胆道细菌感染在胆管结石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沧佤族地区胆石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2870例胆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岁以下9.9%,40~59岁53.7%。胆囊结石90.8%,胆总管结石7.6%,肝内胆管结石1.6%。胆固醇结石67.9%,胆色素结石32.1%。结论临沧佤族地区胆石病的结石类型以胆固醇结石最多(67.9%),女性多于男性(2.1:1);胆囊结石均高于国内统计资料;高发年龄段为40~59岁。  相似文献   

6.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约10%~15%的成年人患有胆囊结石。大多数(90%)胆囊结石属于胆固醇结石,目前胆固醇结石的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认为肠道微生态失调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保持稳态与宿主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参与物质与能量的代谢,促进免疫系统发育与成熟,形成屏障保护宿主免受病原体的攻击,有助于人体内稳态调节。然而,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可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包括结肠炎、结肠癌和胆囊结石等。近年来研究发现胆囊结石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处于失衡状态,这种菌群失衡影响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导致胆汁酸和胆固醇代谢紊乱,这可能是胆固醇结石发生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概括了胆固醇结石形成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以及肠道菌群如何影响胆汁酸代谢。  相似文献   

7.
胆囊结石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胆囊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长期以来 ,许多学者致力于胆固醇性结石发病机理的研究。胆固醇性结石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 ,其发病机理的主要方面是胆汁胆固醇分泌增加导致的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升高。近年来遗传流行病学和动物模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 ,基因研究有可能成为揭示胆石发病机理的一个突破点。本文就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1 致石基因遗传流行病学和动物模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 ,基因因素对胆囊结石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胆石病的遗传模式可能是多基因参与。1.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胆固醇结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遗…  相似文献   

8.
胆囊结石病人胆囊胆汁中游离Ca^2+升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结石成因中钙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了解胆囊结石病人与非结石病人间睑汁中是否钙有量的不同。术中穿刺胆囊从57例病人抽取胆汁,其中22例病人无胆囊结石,19例为胆固醇结石,16例为胆色素结石,测定胆汁游离Ca2+,胆色素结石病人为1.79±0.44mmol/L,胆固醇结石病人为1.31±0.32mmol/L,非结石病人为1.05±0.10mmol/L。明石病人与非结石病人间测定值有明显的重叠,胆色素组与胆固醇组间P<0.05,胆色素结石组与非结石组间P>0.05,其他组间P>0.05。这种异常变化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我国胆道外科实验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作为胆道外科常见的疾病 ,胆道结石和胆道肿瘤一直是实验研究的主要领域。近年来 ,随着国内胆囊结石比例逐年增高、胆道肿瘤发病率的明显上升、临床腔镜治疗的方兴未艾以及胆道相关疾病治疗的变化使相关实验研究呈现一些热点 ,以下拟从胆道结石、胆道肿瘤和其他相关疾病等方面加以概括。一、胆道结石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我国胆结石的发生部位与类型在近 5 0年内发生了明显变化 ,表现为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数较大幅度下降和胆囊结石患病率显著上升 ,尤其是近 2 0多年来 ,随着胆固醇为主要成分的胆囊结石日益成为我国胆结石的主要类型 ,借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电镜观察胆固醇结石内细菌的存在。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例胆石症患者,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54.6岁(35∽72岁),其中胆囊结石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6例。利用透射电镜对结石进行细菌学观察。结果 在胆固醇结晶中和结石核心均发现有细菌样结构,呈卵圆形及长卵圆形,菌壁样结构不清晰,内部结构基本消失,细胞器、细胞核等结构均不可见。结论 胆固醇结石中有细菌样物质存在,位于结石的核心和外周,提示细菌在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中可能充当了始动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胆囊结石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胆汁中成分的改变是致石基础,胆囊功能紊乱是致石的重要条件,促-抗成核动力学体系改变是致石的关键。按胆囊结石的主要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胆汁中脂质和蛋白质、胆囊功能、胆汁酸盐肠肝循环、肠内胆固醇吸收能力、脂质转运蛋白以及核受体等在胆固醇结石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综述着重阐述胆固醇结石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胆囊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场所。胆固醇结石形成并不完全依赖于胆汁的物理化学成分改变 ,胆囊功能改变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胆囊粘膜功能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囊结石与肠道功能改变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胆囊的良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是胆囊结石病和胆囊炎。以下就这两种疾病作一分类。一、胆囊结石病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胆囊内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中的脂质代谢异常和存在着有利于结石形成的因素有关。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方法,可将胆石分成以下3类:①纯胆固醇或胆红素钙结石。②含胆固醇、胆红素钙、碳酸钙的混合结石。③复合结石,指核心为一种结石,而外壳则由另外的成分构成,如常见的核心为一胆固醇结石而外围包绕着一层钙。红外光谱分析虽然可以较准确地得知结石的成分,但由此而作出的结石分类,种类繁杂,缺乏临床意义〔1,2〕。目前,国内…  相似文献   

14.
苏南地区胆石病临床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苏南地区胆石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02年3月经手术确诊的胆石病病人671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30岁及以下年龄组胆石病病人占所有病例的21.46%;胆囊结石占85.99%,单纯胆管结石仅占4.92%;胆固醇结石占66.17%,胆色素结石占33.83%;66.32%病人同时伴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其中合并胆囊周围炎者占60.36%。结论苏南地区胆石病的发病年龄、部位和类型呈现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胆囊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场所,胆固醇结石形成并不完全依赖于胆汗的物理化学成分改变,胆囊功能改变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胆囊粘膜功能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囊结石与肠道功能改变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载脂蛋白E的基因多态性,异常脂血症和胆囊结石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从分子遗传学水平探讨胆囊结石病的发病机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研究了87例胆囊结石患者和50例非结石者的apoE基因表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了不同apoE基因表型的胆囊结石患者的血脂质代谢特征。结果显示:E2/3表型胆囊结石患者血脂质代谢最明显的特征是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E3/3表型胆囊结石患者脂质代谢最典型的特征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2C、HDL3C)显著下降;E3/4基因表型胆囊结石患者与E2/3、E3/3患者比较,VLDLC轻度下降、LDLC轻度升高。由此表明:同一apoE基因表型胆囊结石患者的血脂质变化比非结石者突出,不同apoE基因表型的胆囊结石患者有不同的血脂变化特征,ε2等位基因可能是国人胆囊结石病的一个高危易患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中药动力散预防胆囊结石的机理,选用家兔37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3)给予基础饲料;高胆固醇组(n=14)给予含1.2%胆固醇的高胆固醇饲料;高胆固醇十动力散组(n=10)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加能促进胆囊收缩的中药动力散,分笼饲养4周后,对胆囊成石情况和胆囊管阻力等进行观察与检测。结果发现,高胆固醇组12/14只形成结石,高胆固醇十动力散组2/10只形成结石,后者动物胆囊排空率较高胆固醇组显著增加,胆汁中粘蛋白浓度和胆囊管阻力则明显降低。表明动力散能通过促进胆囊收缩而降低胆汁中粘蛋白含量,降低胆囊管阻力,促进胆囊排空,有利于减少胆囊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18.
海南地区胆石病的特点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胆石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海南地区135例胆石病患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因素调查,对术中取得的胆石进行化学成份测定。结果:胆管结石占51.9%,胆固醇类结石占65.9%。城镇居民、高脂饮食及肥胖的胆囊结石发病率高,而农村居民、低脂饮食的胆管结石发病率高。胆管结石患的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65.7%)高于胆囊结石患的胆汁细胞培养阳性率(18.5%)。结论:海南地区胆石的分布部位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比例接近;类型以胆固醇类结石为主。职业、生活条件、饮食习惯等因素与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有关。高脂饮食及肥胖是造成胆囊结石的主要因素,而低营养、低脂饮食与胆管结石的形成有关。反复胆道细菌感染在胆管结石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荜拔油不皂化物对实验性C57BL/6小鼠胆囊结石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C57BL/6鼠30只,每组10只,模型周期4周,对照组喂饲普通饮食;模型组喂含1%的胆固醇饮食;用药组喂含1%的胆固醇饮食和荜拔油不皂化物(30mg/kg体重)灌胃。结果:模型组9只出现胆囊结石,10只出现胆固醇结晶;荜拔油不皂化物组1只出现胆囊结石和结晶;对照组无结石和结晶形成。与模型组相比,荜拔油不皂化物组和对照组的肝氨肽酶N(APN)mRNA及胆囊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CSI)明显降低。结论:荜拔油不皂化物明显抑制高胆固醇饮食诱发的小鼠胆囊结石的形成,可能通过降低肝脏APNmRNA水平及胆囊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囊胆固醇结石与胆固醇息肉的关系.方法:抽样调查172例因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行内镜保胆手术的患者(术后3年以上),其中胆囊结石119例,胆囊息肉3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14例,观察患者术后结石与息肉的复发情况.结果:119例胆囊结石患者中,术后结石复发22例,无新发息肉;39例胆囊息肉患者中,术后息肉复发3例,新发结石1例;1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患者中,术后息肉复发2例,其中1例并结石复发;胆囊结石与胆囊息肉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胆固醇结石与胆固醇息肉可能是发病机制各异的相互独立的疾病,但胆囊息肉可能通过影响胆囊内胆汁流体的状态而影响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导致较高的术后复发率,故对合并胆囊息肉的胆囊结石患者不推荐保胆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