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站采供血人员的情商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站工作具有外向性特征,其中采、供血部门更是对外服务的两个窗口,工作人员的态度表现好坏,不仅严重影响单位外在的社会声誉,而且直接关系到单位的经济效益。然而,如何提高人员的素质,使其发挥最佳的社会效益,这是各级血站需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对采供血人员进行素质训练。当首先开发其情商,调整其情绪商数,以适应新形势下采供血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发布,建立符合国家规定的、有效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长期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是血站当前最紧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关系到血站的进一步发展。本中心研发的《血站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简称QMIS),是以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为依据,按照GB/T1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GMP的总体框架,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研发成功的用于协助各级血站快速、省时省力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分析体系运行的信息系统,可确保血站采供血活动符合法规和行业标准,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权益,全面提高血站的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血站采供血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血液质量,是血站的工作核心.但在工作实践中仍发现血站采供血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急需予以解决.本次研究从血液采集制备、血液储存运输、采供血人员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质量管理分析,以便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站从事血液采集、检测的医务人员被锐器损伤的次数,损伤的处理措施、血液渗露的处理及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自我防护知识。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对本站60例采供血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次数、环节等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采血化验人员被针刺伤的有10人,毛细管刺伤的有2人,热合或剪血辩时血喷溅眼睛和脸上5人。成分制备人员在离心破袋、分离、热合时漏液污染的有12人,职业暴露的总发生率为48.33%。暴露后均采取措施,幸无人员感染上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结论采供血人员是针刺伤和接触污染血液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建立健全站内锐器损伤上报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和血液渗漏后污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血站采供血人员职业暴露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采供血工作的职业安全,探讨防范措施,笔者对我单位的采供血人员做了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的采供血人员(采血化验人员20人,成分制备20人,其他人员10人)。 相似文献
6.
血站短信平台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短信,短信已成为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一种重要交流方式。以前采供血机构和献血者主要通过电话沟通,检验结果和生日贺卡则主要经邮局发送给献血者,费时费力。笔者开发的血站短信平台从2005年1月起运行一年多来效果良好,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硬件短信收发器(GSMMODEM)1部及USB接口配套数据线1条;能连接血站管理系统的计算机1台;中国移动“动感地带”SIM卡1张。1.2软件穿越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后台Oracle数据库;手机控件4.01;MicrosoftVisualBasic6.0中文版(简称VB)。1.3连接短信收发器用数据线… 相似文献
7.
8.
白金华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1):116-117
我国是病毒性肝病的高发国家,约10%的人群为HbsAg携带者,目前爱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扩展期,专家估计截至上半年实际感染者近100万人。无偿献血人群中乙肝、丙肝、爱滋病病毒的感染者占有一定的比例。本站2002~20007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24492人,不合格率为6.8%,其中HbsAg3.1%,抗-HCV 0.03%。血站工作人员因各种原因不慎被血液溅污或被带血针头刺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职业性感染的危险威胁着血站工作人员。为增强血站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结合实际工作,现将血站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2006年3月1日实施的<血站管理办法>规定,献血、检测和供血的原始记录应当至少保存10年.这是血站进行业务档案管理的法律依据.但业务档案的保存种类和保存期限仅按此规定执行是远远不够的,因科学研究和应对诉讼的需要,必须扩大保存业务档案的范围,并延长保存期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差错管理在提高血站采供血服务水平及血液质量中的效果。方法:于2018年6月对我院中心血站27名采供血工作人员实施差错管理,比较实施差错管理前后采供血工作人员供血服务水平(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将2018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实施差错管理后,本血站采血献血者6223例分为观察组;将2017年6月1日~2018年5月31日实施差错管理前,本血站采血献血者6752例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采供血差错事件(脂肪血、血液渗漏、解冻破袋、意外伤害、服务投诉)发生率,两组血液检测各项目[谷丙转氨酶(ALT)、梅毒、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合格率及异常血液报废情况。结果:27名采供血工作人员实施差错管理后供血服务水平考核成绩均高于实施差错管理前(P 0. 01);观察组脂肪血、血液渗漏、解冻破袋、意外伤害、服务投诉等采供血差错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1);两组梅毒、HBsAg、HIV抗体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ALT、HCV抗体检测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异常血液报废率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血站实施差错管理可有助于提高采供血人员工作技能与服务水平,控制护理管理差错,提升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从采供血角度分析血站充足供血的影响因素,并研究有效的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为对照阶段,按照常规流程采供血;2014年6月-2015年6月作为观察阶段,在分析对照阶段采供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加以改进,对两阶段的血站供血情况予以评价对比.结果:通过构建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后发现,用血合理性、采供血操作规范性是影响血站供血充足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阶段并未出现血液标本缺失现象,对照阶段有1次供血中出现RH阳性血供血不足情况,2次出现血液感染.两组的血供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用血合理性、采供血操作规范性是影响血站充足供血的主要影响因素,需从以上几个角度采取对应措施,更好确保血站的充足供血. 相似文献
14.
血站采血人员职业风险因素的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血站采血人员职业风险因素并探讨其防护措施。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从事采血岗位及初筛检验岗位的人员进行职业风险因素的调查。结果共发放51份调查表,收回51份,有效率100%。职业风险因素中以针刺伤最多,占51.39%,其次是血液泄漏,占33.33%,接触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占15.28%。结论随着AIDS等经血液传播疾病感染人数的增加,鉴于血站采血人员工作中长期与血液接触,有必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血液感染的机率。积极研究采血工作中常见的职业风险因素,掌握各个岗位职业风险的防护措施,提高职业的健康安全概念。 相似文献
15.
16.
血站实验室人员预防血液传染性疾病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疾病的病原体都是经血液传播,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等等,因此国家要求血站采集的每1份血液都要进行病毒筛查.而随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迅速蔓延,从事血液检测的人员的职业危险性也日益上升.为了减少职业暴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就血液检测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预防措施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血站的经济和财务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协调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虽然 ,国家将血站定位于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 ,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 ,但若没有现代财务、成本、质量管理和科学决策制度 ,没有扎扎实实的经营管理 ,血站就不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 ,谋得发展。为此 ,按照血站管理的 32字原则(全面管理、以人为本 ,仪器设备、质量保证、特色服务、临床意识 ,成本核算、经济效益 ) ,加强血站的经营管理势在必行。如何以有限的资源和经费解… 相似文献
19.
血站工作人员针刺伤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血部门的实验室中50%以上的检测标本具有潜在的传染性,而针头刺伤是一个常见的传染途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经皮肤刺伤造成感染48人,占84.2%。说明由针刺造成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我国人群肝炎发病率较高,其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