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手术室管理的方法.方法 于手术室设置5个专科护理组,每一专科护理组设组长1名,采取组长负责制,组长针对每个组员的业务水平实施针对性的管理与培训.结果 实施专科护理组后,专科配合水平、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有提高.物品准备合格率由92.5%上升至98.8%,专科医生满意度由90.4%上升至95.6%.结论 设置手术室专科护理组,组长可实施过程控制,提升服务质量,有助于实现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丰式护理管理在手术宣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手术宣成立9个专科组.通过实施科护士长-护士长-专科组长-专科组员4级管理,使护士直接参与手术室日常管理工作。结果 实施分享式护理管理后(2004年)医生和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率分别为92.8%、95.6%,与实施前(2001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运用分享式管理,有利于发掘护士的潜力,发挥其创造性.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区域专科分组排班与层级管理干预效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管理前)为常规专科组管理,护士长负责排班,设置8个手术专科组,由8名专科组长负责专科业务管理。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管理后)实施区域专科分组排班与层级管理:将8个专科组人员划分为4大区域组,由4位区域组长负责组内排班、手术调配及各项管理工作;护士长负责手术室监督与总体管理。结果管理后,第1台手术9:00之前准点开台率从72.81%提高到85.20%、接台手术等待时间从(61.82±6.15)min缩短到(57.15±5.97)min、月平均手术量从(1 753.63±111.15)台次增加到(1 821.52±96.61)台次;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从0.09%降至0.04%;手术患者、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室的总体满意分别从89.00%、88.78%、87.63%提高到95.00%、98.10%、97.94%,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手术室实施区域专科分组排班与层级管理,能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和医护患三方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面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促进手术室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手术室工作分为质量控制、教学培训、健康教育、团队建设四大块,分别设质控、教学、健康教育、团队4个骨干组长,根据各科手术量及专科配合特点设10个专科小组长,明确各组长职责,实行护士长-骨干组长-专科小组长-组员四级管理模式。结果实行骨干组长参与管理以来,手术室专科配合水平,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大幅提升;手术医生与患者满意率从2008年的91.4%~93.2%上升到2009年的96.5%~99.6%;科研论文撰写量不断上升。结论实行四级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实现了手术室的无隙缝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三级甲等医院援助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探三级甲等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进行护理管理工作的效果。方法针对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工作薄弱环节,采取建立护理质量管理网络,修订护理规章制度,落实考核制度,加强质量管理和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加强护士长队伍培训等举措。结果患者满意率由71.4%上升至90.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由71.4%上升至91.7%,消毒隔离合格率由80.0%上升至95.5%,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由81.8%上升至95.0%,合格率由72.2%上升至94.1%,急救物品完好率由75.0%上升至100%。结论有效的护理管理能提高乡镇卫生院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ISO 9000标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绩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曾俊  岳蕤  王莉 《护理学杂志》2003,18(12):931-933
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绩效。将ISO9000标准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和1年多的正式运行,结果增加了手术室手术配合通过量(由18台升至34台左右),缩短了新护士的培养周期(由6个月降至4个月),减少了差错隐患的发生(由0.4%~0.5%降至0.1%),病人和医生的满意率分别由90.1%、87.5%上升至97.0%和96.0%。提示应用ISO9000标准实行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提高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信企业号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方法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申请微信企业号,设置通讯录,下设质量管理、感染控制、临床安全、教学科研、器械装备5个子部门;设置资讯平台及通知公告2个应用,资讯平台包括规章制度、科室文化、活动社区3个一级菜单和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科训、科室简介、医院文化、优质护理、科室动态、科室带教、无瘤技术和手术室前沿资讯11个二级菜单,通知公告包括护理安全、器械管理、其他公告3个一级菜单。通过管理组讨论、不定期消息推送等促进手术室护士开展学习,以期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管理方法。结果微信企业号推广应用后,手术室护士规章制度知晓率由93.51%上升至98.70%,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由93.5分上升至98.8分。结论应用微信企业号能够促进手术室护士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丰富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的方法,以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率。方法设立门诊相关科室护理组长岗位,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评,确定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结果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前医生满意率及门诊患者满意率分别为86.0%、84.0%,实施后分别提高至97.0%、95.0%。结论门诊护理组长负责制提高了门诊的护理服务质量,促进了门诊护理质量的控制与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萍 《护理学杂志》2006,21(10):61-6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在手术室实施风险管理,包括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以及科室之间的合作。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达标率100%,护理差错发生率降至0.01%,患者满意率〉98.00%。结论风险管理可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享式护理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手术室成立9个专科组,通过实施科护士长-护士长-专科组长-专科组员4级管理,使护士直接参与手术室日常管理工作.结果实施分享式护理管理后(2004年)医生和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率分别为92.8%、95.6%,与实施前(2001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运用分享式管理,有利于发掘护士的潜力,发挥其创造性,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