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分析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误诊的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RP误诊病例的诊治经过。结果本例因反复发热伴咳嗽、咽痛、声嘶入院。病初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部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但药物减量则再次出现发热。入我院后经完善相关检查诊断考虑延髓麻痹?脊髓空洞症早期?肺部感染?给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渐出现双耳廓肿痛,皮温稍高,呈牛肉样红色。至上海某医院行全身骨扫描及耳软骨切片病理检查,确诊为RP,经治疗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RP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检查方法,极易误诊和漏诊。对于临床怀疑RP者,应进行详细而全面的查体,密切观察患者耳、眼、气管等表现,并行软骨组织病理学检查助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并复发性多软骨炎(recurrent polychondritis,RP)的诊治要点,提高对上述两种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APS并R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引产术后5d,剑突下疼痛4d入院.5年前曾患左下肢深静脉血栓,近2年内有2次自然流产史,先后2次查抗心磷脂抗体IgG强阳性,结合全腹CT平扫结果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胆结石、APS.予抗感染、消炎利胆治疗后腹痛等症状好转,但渐出现双外耳廓红肿热痛,胸锁关节、肋软骨、骶髂关节疼痛、鼻软骨炎,经X线骨片、心脏彩超、胸部CT、肺功能检查,结合肝功能检查结果,补充诊断RP,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进一步明确APS并RP诊断.结论 APS并RP临床少见,易延误诊断,临床应提高对APS及RP的认识,及时行抗心磷脂抗体及X线、CT、肝肺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是一种广泛累及软骨和结缔组织的炎性破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耳鼻喉及气管支气管的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出现眼、内耳等特殊器官病变。本病临床罕见,诊治困难。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RP患者6例,现将其临床表现、诊治经过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多软骨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是一种罕见的以软骨组织发作性炎症为特征的病变,由于本病报道日益增多,对其临床特征、发病机制的认识及治疗也日益深入.现将有关本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特征及处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报告2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文献复习,对2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经激素治疗后,均得到控制,随访1~6年,预后良好。结论: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种累及全身多处软骨的发作性和进行性炎症。是一种较为不见的综合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损害常见于耳、鼻、咽喉、眼球和全身软骨。激素是治疗本病最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6例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做综合分析。结果:6例患者经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随访1~6a后均得到控制。结论: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综合征,激素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多软骨炎五例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的临床特征,特别是RP并严重气道狭窄的支架置入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5例R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以耳廓肿胀、颜色紫红、触痛及牵拉痛为首发症状1例 以鼻根部红肿、鼻骨塌陷、鞍状鼻为首发表现1例 以咳嗽、咳痰、声音嘶哑、憋喘为首发症状3例,且病程中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5例气管镜检查均示会厌及气管开口处水肿明显、气管黏膜肥厚、气管软骨环消失、管腔明显狭窄,均经病理检查或支气管镜活检证实诊断。2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痊愈或好转 3例予气道内支架置入呼吸困难缓解。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RP的认识,对有特征性表现的病例要尽早确诊并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必要时行气管内支架置入,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laondritis,RP)是一种原因不明、少见的、累及全身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及进展性炎性破坏性病变等特点,可累及软骨和其他全身结缔组织[1].本院收治1例以哮喘为首发表现的RP患者,结合文献复习并分析其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研究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放射性肺炎(R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科诊治的187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3D-CRT治疗NSCLC后RP的危险因素.结果:NSCLC患者治疗后≥2级RP发生率为37.9%.单因素分析显示DVH中双肺MLD、V5、V10、V20、V30、V40、V50和V60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双肺MLD和V5为3D-CRT治疗NSCLC后RP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局部晚期NSCLC患者3D-CRT治疗后RP的发生与剂量体积直方图有关,双肺MLD和V5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在遗传和表型上均具有较大的异质性1999年Pierce等发现了一个新的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异基因——RP1,之后的研究发现该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autosomal dominant RP,adRP)。目前RP1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白种人群。目的:研究RP1基因在中国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特征及其在RP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设计:以RP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基因诊断治疗中心。对象:101例无亲缘关系的RP患者均系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眼科门诊及香港眼科医院1998—01/2001—12的就诊患者,年龄10~79岁(男43例,女58例),平均年龄40岁。纳入标准:符合国内外RP诊断的通用标准者(包括眼底镜观察及视网膜电图测试)。排除标准:其他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对照组为190例健康成年人(无RP家族史及眼部检查无RP及其它眼部疾患),以确定所检测到的变异是否系RP1基因的多态现象。方法:在101例RP患者中运用构象敏感凝胶电泳(conformation sensitive gel electrophoresis,CSGE)和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RP1基因全编码区范围内的点突变。主要观察指标:RP1基因在中国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类型及在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本研究中RP1基凶在所有RP患者中的突变检出率为1/101,突变最终导致RP1蛋白严重截短,疾病的表型可能源于功能性RP1蛋白合成量的不足。此外在本研究人群中还发现10个错义突变,除M4791的病理意义未确定之外,其余均系RP1基因的多态现象。结论:RP1蛋白中相应片段(密码子1052~1933)的缺失会导致RP的发生。大范围的RP1基因分型工作是有必要的.并且可同时发现更多的RP致病突变以及不同于其他种族人群的RP1基因多态变化,进而从根本上治疗RP,彻底提高其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多软骨炎 (relapsing polychondrictis,RP)是一种反复发作潜在性破坏疾病 ,常发生于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关节等软骨组织[1 ] 。 RP的软骨组织病理表现为软骨变性、坏死、溶解、炎症反应 ,极易误诊 ,治疗难 ,疗效差。现将我院近几年的 3例 RP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例 1:女 ,47岁。右耳疼痛 3个多月 ,伴咳嗽 ,憋喘 1个多月。体格检查 :右耳触痛 ,鼻未见异常 ,双肺呼吸音粗糙。耳鼻 CT示软骨钙化、变形 ,胸部 CT示气管、支气管广泛钙化、管腔变形、狭窄。诊断为 RP。予强的松 30 m g,每日 1次 ,同时予抗生素治疗 3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误诊误治的原因分析及减少误诊的对策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56只眼)患者误诊原因、临床表现及易误诊多见病原菌,并总结诊治方法及疗效。结果 56例患者除2例外经药物及手术综合治疗均治愈,并且不同程度提高视力。结论 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表现表现多样性及机体复杂的组织反应性是造成误诊误治的根本原因。综合分析病例配合确切的微生物检查措施,积极的治疗方法是减少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刘朝东  胡刚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4):2776-2778
目的:探讨女性心理性排尿障碍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对68例女性心理性排尿障碍病例的临床表现、一般检查、针对性特殊检查、心理情绪评估、治疗方法及其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以中、青年多见,主诉以尿频为主,临床检查无特别异常发现,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多数有异常,以尿流率低下、膀胱储尿功能降低多见。心理情绪异常为其共同的临床表现,焦虑情绪、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等常见。心理及药物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女性心理性排尿障碍患者以排尿不适为主诉,存在心理情绪异常为共同特征。尿流动力学检查可能有膀胱和尿道功能异常,治疗以一般心理治疗、抗焦虑-抑郁药以及调节膀胱尿道功能药物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不同诊治时间对视神经挫伤患者的疗效影响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视神经损伤后诊治时间与药物治疗效果的关系及相关护理。方法 对42例42眼伤后不同时间诊治的视神经挫伤患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关护理。结果 伤后在7d内治疗的27例患中17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伤后在7d以后治疗的15例患中只有2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42例患均无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能主动配合治疗。结论 视神经挫伤患治疗后视力能否恢复与视神经受损程度及早期诊治有密切关系,护理上应做好心理护理和相关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RP)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8年9例RP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均于放疗后2周~18个月发生RP,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胸闷、乏力、发热,照射野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X线胸片示:照射野肺区内出现密度不均的模糊片状阴影,内有条索状阴影.根据诊断标准确诊为RP.及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同时行雾化吸入治疗.7例症状消失,炎症吸收,但逐渐出现程度不同的肺纤维化征象;2例死亡.结论:R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肺癌放疗时应根据病情,制订合理治疗方案,以减少RP的发生.一旦发生RP应尽早选用泼尼松,同时辅以抗生素,并加强对症与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最常见的眼科遗传性疾病,以夜盲和视野狭窄为临床特征,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目前共报道67个致病基因,由于RP的致病基因多、遗传方式多样,基因诊断相对比较困难。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RP的基因诊断效率大大提高。本文力求回顾RP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RP基因诊断的最新手段,并展望RP基因诊断技术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7.
南月敏  付娜  梁保丽  赵素贤  王荣琦  韩芳 《临床荟萃》2009,24(16):1446-1448
近年来,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更新,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据美国一项对急性肝衰竭病因分析的研究报告,药物导致的肝衰竭占50%以上。研究发现损肝药物的种类亦逐渐增多,西班牙一项历时10年的多中心研究证实461例药物性肝损伤中涉及的药物多达505种,亚太地区研究提出传统中药制剂亦是导致肝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及特异性实验检查。本研究对我院经肝组织病理学证实的7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损肝药物、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治疗和转归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该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建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973-3973
目的进一步总结肺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2例肺栓塞的发病诱因及诊治经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栓塞可能具有多个诱因,年龄为常见的诱因,症状以呼吸困难、晕厥多见,具有非特异性,D-二聚体升高较多见,部分具有心电图异常,CT肺动脉造影有助于确诊,抗凝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结论肺栓塞发病诱因多样,症状不特异,综合分析其诱因及特征结合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复发性多软骨炎(RP)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与预后,以提高对RA和R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RA和15例R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91-2000年间收治11例RA和15例RP中,分别有4例(36%)和5例(33%)累及双侧环杓关节。RP中60%有耳软骨炎,33%有鼻软骨炎,47%有呼吸系统受累,部分患者有心血管受累,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和氨苯砜控制症状,4例RA和5例RP患者因呼吸道梗阻行气管切开术,3例RA患者行杓状软骨切除声带外展移位术。15例RP中1例治疗无效,死于呼吸道并发症。结论:RA、RP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器官的软骨结构及结缔组织,在耳鼻喉科有表现,易误诊。早期诊断,采用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RP)后复发情况,并分析血清脂肪细胞因子与复发的相关性,为前列腺癌复发风险的科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52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RP治疗,RP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5.52±2.34)个月,检测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记录RP术后复发情况,分析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RP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252例前列腺癌患者RP术后随访期间复发率为30.95%;RP术后复发患者的术前格里森评分(GS)评分≥8分占比、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ng/mL占比、手术病理检查分期T3期占比、术前瘦素(Leptin)及脂联素(ADPN)水平均高于RP术后未复发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患者术前GS评分、术前PSA水平、手术病理检查分期、术前Leptin及ADPN表达是RP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OR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前列腺癌患者术前Leptin及ADPN水平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用于预测RP术后复发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80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在Leptin、ADPN cut-off值分别取17.085ng/mL、30.070ng/mL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前列腺癌患者RP术治疗后复发风险高,术前GS评分、PSA水平、手术病理检查分期、血清脂肪细胞因子均与术后复发风险存在密切关系,可将患者术前血清Leptin及ADPN表达作为RP术后复发风险的有效预测指标,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