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捷 《陕西中医》1991,12(11):485-486
本文介绍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适当配合西医抗感染疗法,治疗钩端螺旋体病47例,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2.
雍怀生 《四川中医》1994,12(6):29-30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构端螺旋体所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以起病急骤、发热、剧烈肌痛、结膜充血、出血倾向与肝肾损害等表现为特征,民间称为“打谷黄”、“稻瘟疫”.笔者曾用中西  相似文献   

3.
辨病与辨证如何有机结合,辨病用药与辨证用药如何取长补短,一直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笔者通过文献复习和临床实践,颇有感想,就此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4.
钩端螺旋体病(下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笔者自1998年至200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14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10例对照观察,有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肾阴虚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自从 1959年上海医科大学脏象研究组从肾阳虚入手 ,开始了肾虚、肾本质的研究以来 ,人们对肾阳虚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从功能到形态 ,从宏观到微观 ,从组织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 ,应用了多种现代的研究手段或技术 ,包括同位素、光镜、电镜、生物化学、免疫、药理、激光等技术。各方面的研究表明 ,肾阳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中医的肾不同于解剖学上的肾 ,远远超出了西医肾脏的范畴 ,涉及的范围很广 ,是多系统和器官功能的综合表现。1 肾阳虚证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用动物模型进行证的中医药研究 ,可以弥补中医单…  相似文献   

6.
肾阳虚证本质一直是中医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加剧,肾阳虚证的诊治标准成为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热点。通过介绍肾阳虚证的神经内分泌学、细胞分子免疫学、亚细胞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相关研究进展。提出应重点将中医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相结合,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整体的、动态的方向进行肾阳虚证本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最常应用的治疗思路与方法,结合临证体会,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抗病毒与调整免疫疗法相结合,扶正祛邪兼施;(2)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改善机体内外环境;(3)不失治疗时机及时因势利导,正复则可胜邪;(4)抗肝组织损伤,改善肝细胞功能。临床充分发挥二者优势,联合用药,综合治疗,定会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肾阳虚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59年上海医科大学脏象研究组从肾阳虚入手,开始了肾虚、肾本质的研究以来,人们对肾阳虚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功能到形态,从宏观到微观,从组织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应用了多种现代的研究手段或技术,包括同位素、光镜、电镜、生物化学、免疫、药理、激光等技术。各方面的研究表明,肾阳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变密切相关,中医的肾不同于解剖学上的肾,远远超出了西医肾脏的范畴,涉及的范围很广,是多系统和器官功能的综合表现。 1 肾阳虚证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 用动物模型进行证的中医药研究,可以弥补中医单靠临床研究的不足,从形态和功能等多方面阐述中药治疗的效果和原理,揭示中医理论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因此建立相应的中医证的动物模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都是研究人类生命和防治疾病的科学,都是世界优秀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结晶.由于历史条件和社会背影的不同,中西医在思维方式和诊治方法上各具优势,也各具不足,故从实践出发,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是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日趋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的实际需要.现不揣浅陋,特从诊断、治疗、康复、预防、教学、科研等诸方面略论中西医结合的具体运用.1  诊断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没有正确的诊断就没有正确的治疗,在诊断上西医重在“辨病”,而中医重在“辨证”“辨病”和“辨证”…  相似文献   

10.
谈临床中西医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李吉宗 《四川中医》1999,17(9):14-15
钩端投旋体病,是一种流行颇广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近10年来该病在我地引起散在流行。从1986年至lop年百年中收治的印余例钩体病中,发现病人在体温下降后l-3天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率缓慢及心电图明显改变(m间期延长,以间或延长,房室传导阻滞,低电压,gy段移位以及T波改变)。笔者在诊治过程中,采用加祛复脉场结合西药治疗,并与单纯西药组比较,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加减复脉汤加西药组(简称结合组)钻例,单纯西药组32例,两组合计%例,符合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有关钩端螺旋体病诊…  相似文献   

12.
<正> 近20年来,我院创立一套慢性支气管炎辨证施治的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2000例疗效较满意。 1 临床资料 2000例中,男873例,女1127例;年龄最小者11岁,最大者82岁;病程最长者40年,最短者2年,其中以3~10年最多。 2 治疗方法 2.1第一期(近控期) 八华穴封闭和耳穴注射相结合消除喘、咳、痰三大症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定义了基于联系度表达式的中西医结合的不确定性问题,把确定不确定数用于医学效能的评价,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借助于对模型的分析、推算,提出了中西医结合临床辩证方法是使中西医诊断方法优势互补、辩证与辨病相统一的辩证方法。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红生 《中医杂志》2001,42(11):692-693
探讨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认为肺功能测定是支气管哮喘疾病诊断、疗效判定和病情预后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理气降逆,抗炎解痉是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键环节;扶正祛邪,预防复发是支气管哮喘缓解期防治的目标重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支气管哮喘现代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16.
李文君 《福建中医药》2009,40(4):59-59,62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特色,沿用数千年,被认为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但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辨证论治的理念逐渐暴露出缺点与不足。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使整个辨证体系日臻完善。疗效是检验治疗方法的唯一标准,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辨证论治与辨痛论治相结合的大量医疗实践成绩显著,两者的结合给中医治疗学的发展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笔者对内科急症坚持中医特色、灵活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抢救治疗 ,确能提高诊疗效果 ,且能拓宽中医急诊工作 ,现把多年临床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概述如下 ,以期促进中医急诊工作的开展。1 掌握“中优中先、西优西先”的原则在内科范围 ,除心脏骤停、昏迷、急性心力衰竭及严重失血外 ,许多急症 ,如感染性高热、急性胃肠炎、急性腹痛、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休克等 ,均可用中医方法进行救治 ,并可取得很好的疗效。如外感高热 ,在常规西医西药退热效果不显著时 ,用清开灵、穿琥宁等中药针剂静脉点滴 ,疗效显著。再如轻度或中度休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14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是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早期无症状,发展到症状期可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三多一少"症状,严重时出现酮症酸中毒.常见并发症及伴随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有原发和继发之分,相当于祖国医学"消渴"病的范畴.所谓的"2型糖尿病",是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经过漫长的病理过程而形成的.由于致病因子的存在,正常的血液结构平衡被破坏,血中胰岛素效力相对减弱,经过体内反馈系统的启动,首先累及胰岛,使之长期超负荷工作失去代偿能力.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是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早期无症状,发展到症状期可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三多一少"症状,严重时出现酮症酸中毒.常见并发症及伴随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有原发和继发之分,相当于祖国医学"消渴"病的范畴.所谓的"2型糖尿病",是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经过漫长的病理过程而形成的.由于致病因子的存在,正常的血液结构平衡被破坏,血中胰岛素效力相对减弱,经过体内反馈系统的启动,首先累及胰岛,使之长期超负荷工作失去代偿能力.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