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与牵引不同干预次序组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和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先电针后牵引治疗组(简称"A组")、先牵引后电针治疗组(简称"B组"),共2组,每组60例。120例患者均在首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第1天进行JOA评分并测定胫神经与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JOA评分及胫神经与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均有显著改善,但A组在症状改善率及腓总神经F波前潜伏时改善程度方面均优于B组。结论先电针后牵引组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及神经根功能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陈灏 《北方药学》2011,8(8):54-55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损伤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肌电图诊断价值。方法:诊断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损伤的外科住院坐骨神经损伤患者90例在手术康复治疗前后采用4导程肌电图仪进行检查。结果:经过观察分析,腓总神经术前术后恢复情况与术前比较没有差别,胫神经的术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别,术后胫神经恢复的例数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神经损伤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肌电图可判断术前神经有无损伤,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很有帮助,也可判断术后疗效,但是在诊断中也需要结合多种方法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3.
刘群  芮长玉 《中国基层医药》2010,18(21):1619-1620
目的 探讨腓总神经损伤的特殊致伤原因和损伤神经电生理表现特点、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资料.结果 长时间下蹲位导致的腓总神经损伤的患者,与健侧相比患侧腓深神经或腓浅神经电位波幅变化明显,波幅下降均在50%左右,最大降幅88%.EMG表现损伤神经所支配肌肉有自发电位、募集减弱等.结论 长时间下蹲致腓总神经损伤是较少见的损伤原因.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为腓总神经损伤提供较明确的定位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群  芮长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19-1620
目的 探讨腓总神经损伤的特殊致伤原因和损伤神经电生理表现特点、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资料.结果 长时间下蹲位导致的腓总神经损伤的患者,与健侧相比患侧腓深神经或腓浅神经电位波幅变化明显,波幅下降均在50%左右,最大降幅88%.EMG表现损伤神经所支配肌肉有自发电位、募集减弱等.结论 长时间下蹲致腓总神经损伤是较少见的损伤原因.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为腓总神经损伤提供较明确的定位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用电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低频脉冲疗法、电脑中频疗法和氦氖激光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电针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月。治疗前后采用徒手肌力评估法分别评定患儿上肢肌肉肌力的变化,同时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测受损神经的传导速度,最后观察2组的整体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患侧肌力明显提高,受损的神经得到明显修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同时运用运动疗法、低频脉冲、电脑中频和氦氖激光疗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高翔  刘道矩 《天津医药》2002,30(8):474-474
腓总神经损伤多因外伤等因素造成,会导致腓总神经支配区域的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我们采用脉冲磁疗治疗外伤导致的本病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19岁。因左足下垂,不能背曲半年,于2000年6月24日来医院门诊。患者半年前外伤导致右下肢股骨及左下肢腓骨小头骨折,急诊抢救。2周后发现左足下垂、无力,不能背曲。诊断腓总神经损伤,行神经松解术。术中可见腓总神经肿胀,术后症状未见缓解。半年来经使用能量合剂、  相似文献   

7.
朱永霞  朱莉 《安徽医药》2015,(8):1563-1564
目的:探讨肌电图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分别对65例健康志愿者和65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观察腓神经、胫神经、股神经的传导速度和胫前肌、股内侧肌、趾短伸肌的电活动变化。结果65例患者中,肌电图检查异常者为60例,与临床符合率为92.3%;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腓神经、胫神经、股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复合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延长,胫前肌、股内侧肌、趾短伸肌的时限延长,电压增高。结论肌电图是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52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且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超声表现。结果: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52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中,49例经高频超声确诊,3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4.23%;52例患者经高频超声诊断,36例位于上肢(其中肘部以上5例,肘部以下31例),8例位于下肢,8例位于颈部;创伤性神经瘤38例,卡压性损伤11例,周围神经完全断裂3例;臂丛神经损伤7例,正中神经损伤5例,尺神经损伤14例,桡神经损伤19例,坐骨神经损伤3例,腓总神经损伤3例,腓浅神经损伤1例。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周围神经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有效明确患者的损伤部位、损伤节段及损伤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N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予甲钴胺500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治疗8周评价患者症状、体征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和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2组治疗后主观症状评分和客观评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2组胫后神经、腓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用甲钴胺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在疗效方面显著且安全,耐受性、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一、病例简介王××,男,69岁。50天前左足背被过木砸伤,来诊时足下垂,稍偏内,足踝、趾、跟不能动,不能走。神经科检查:左足以下运动受限,左足背浅痛觉下降、皮色稍深,足下垂、诸趾不能动,膝腱反射对称,足背动脉搏动好。理疗科诊断报告:电器变性反应:腓总神经损伤(麻痹)。二、治疗过程开始采用一般性对症治疗,针下手感肌肉松弛无力。针10余次无效。经改变治疗方案,以主攻主干(坐骨)神经带动分枝(腓总)损伤神经。同时采用新穴,透穴和近远穴配合等方法,连续针治40余次病人已能站起来行走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腓总神经损伤患者2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电针刺激及西药促神经生长药物和甲钴胺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方。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方辅助治疗腓总神经损伤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3.08%(χ~2=5.318,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替比夫定及干扰素相关肌炎及周围神经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例31岁女性患者,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给予替比夫定600mg,1次/d。持续治疗10个月后加用干扰素300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9个月后,停用干扰素,替比夫定继续使用。患者出现下肢麻木,进行性加重。随后出现明显肌痛,下肢无力,感觉异常。查体:四肢末梢型痛觉稍减退,双下肢腱反射减弱,下肢末端皮肤稍苍白,左足拇趾甲灰变。实验室检查:CK1694.3U/L。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显示左腓总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显示左胫神经传导速度偏慢。停用替比夫定,改用拉米夫定,并给予维生素B1及辅酶Q10口服。2个月后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14.
沈莺 《医药论坛杂志》2014,(11):177-178
目的 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安阳市中医院138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病程分为3组,对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不同病程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MCV和SCV,腓总神经MCV及腓浅神经SCV;并分析尺神经f波和胫神经H反射情况。结果 病程10年以上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异常率分别为28.57%和42.85%,尺神经和腓浅神经SCV分别为28.57%和44.90%,尺神经f波与胫神经H反射异常率分别为24.48%和91.83%,与2、3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神经肌电图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中的准确性高,有利于病变的早期发现、治疗和干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6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5年1~12月行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的76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胫神经、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在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方面临床效果明显,有助于改善周围神经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形式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2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上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体征评分、症候评分以及胫、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42%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8.57%,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神经体征评分、症候评分分别为(2.71±1.60)分(3.56±1.85)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3.98±1.82)分和(5.63±1.98)分,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胫神经SNCV(42.88±4.18)分,胫神经MNCV(43.39±4.48)分,腓神经SNCV(46.51±4.25)分,腓神经MNCV(43.98±4.59)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胫神经SNCV(40.08±4.04)分,胫神经MNCV(41.02±4.09)分,腓神经SNCV(43.21±4.03)分,腓神经MNCV(41.07±4.25)分。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更好,并且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科收治的7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日1次,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1100mg,1日1次,肌肉注射B12500μg,1日1次,共15d。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酯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1100mg,1日1次,肌肉注射B12500μg,1日1次,共15d。观察两组患者疼痛麻木症状的改善,以及神经电生理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周围神经疼痛、麻木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波幅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周围神经损伤,能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经济实惠,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樊雪娇 《北方药学》2021,18(1):134-135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钴胺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东省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中腓总神经MCV、SCV以及胫神经速度MCV、SCV、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中腓总神经MCV、SCV以及胫神经速度MCV、SCV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中腓总神经MCV、SCV以及胫神经速度MCV、SCV均加速,而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中腓总神经MCV、SCV以及胫神经速度MCV、SCV分别是(49.47±7.06)m/s、(47.47±7.21)m/s、(47.27±8.36)m/s、(46.05±5.17)m/s高于对照组(43.24±6.34)m/s、(42.24±6.31)m/s、(41.43±5.21)m/s、(40.57±4.72)m/s,t分别是5.14、7.64、12.13、8.21,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4.29%,χ2=5.26,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于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3岁。因车祸。从2米处跳下致左膝部外伤,肿痛,足下垂,小腿外侧和足背感觉消失。伤后8d于2007年9月来我院就诊。检查:左膝关节外侧肿胀,青紫,局部压痛;左足不能背伸、外翻。不能伸趾,呈垂足畸形;小腿外侧,足背大部感觉障碍。X线检查:左腓骨头撕脱骨折。肌电图检查: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完全消失。入院诊断:左腓骨小头撕脱骨折并腓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0.
赵朝晖  丁银姬 《河北医药》2010,32(4):413-415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及与神经根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258例四肢麻木疼痛患者分为糖尿病组124例和神经根病组134例,进行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测定、F波、H反射及肌电图检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110例(88.7%)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其中76例(61.2%)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34例(27.4%)为腕管综合征;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程度大于运动神经,下肢重于上肢。神经根病组神经传导异常22例(16.4%)。其中合并腕管、肘管和腓总神经损伤15例。神经根病组92例(68.6%)H反射及肌电图异常。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有效的捡查方法,并与神经根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