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化浊益智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刘会安  侯冬芬 《中国针灸》1997,17(9):521-525
对50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及相关理化指标的临床研究,并与传统针法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两种针法均可提高VAD患者的智能(HDS)与社会功能活动(FAQ)(P<0.001),改善颅内血流动力学状态及血流变的高粘、高凝、高聚状态,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化浊益智针法在临床总有效率、HDS与FAQ的积分改善、在延长脑血流流入时间、降低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方面,均较传统针法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赖新生  江钢辉 《中国针灸》1997,17(12):713-716
将62例患者按病情轻重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7周。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HDS)、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精神认识能力30题(CCSE)评分值和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并观察性别、年龄、文化等一般状况。结果发现两组HDS、CCSE增高及FAQ减少有显著性意义;电针组总改善及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为48.39%,显示电针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5)。  相似文献   

3.
应用疏风解痉化痰汤对4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及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肺功能,比较治疗前后VC、FEV1.0、FEV1.0/FVC、PEER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VC、FEV1.0/FVC、PEER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说明本方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王宝玉  王绪 《北京中医》1998,17(2):17-18
应用疏风解冯化痰汤对4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及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肺功能,比较治疗前后VC、FEV1.0、FEV1.0/FVC、PEER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VC、FEV1.0/FVC、PEER明显高于治疗前或说明本方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王天芳  王琳  刘雁峰 《中医杂志》2000,41(7):414-415
观察了10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CFS)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及消疲怡神口服液对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48例患者血浆β-EP含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CFS病人血浆β-E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中药复方消疲怡神口服液对该变化有明显下调作用。结合CFS患者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说明该药治疗CFS的作用机制与调节血浆β-E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将62例患者按病情轻重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7周。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HDS)、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精神认识能力30题(CCSE)评分值和主要症状、体征变化,并观察性别、年龄、文化等一般状...  相似文献   

7.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NP、NO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脉滴注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治疗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以观察其对CHF患者血浆心纳素(ANP)、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浓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后,ANP显著降低(P<001),NO明显上升(P<005),且接近正常组水平(P>005),ET、CGRP治疗前后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心功能较治疗前普遍改善1级。提示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能改善CHF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NO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在常规强心、利尿、扩管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滴,通过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及检测心功能来观察参麦注射液对CHF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治疗一个疗程后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心功能改善时间提前,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心脏指数(CI)和射血分数(EF)明显提高(P〈0.05)。说明参麦注射液对CHF有肯定的治疗作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单盲法对34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使用补髓生血胶囊治疗前后有关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CAA患者C3b受体花环率(R-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红细胞肿瘤复合物花环率(RNC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RFER)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9RFIR)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使用补髓生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60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治疗前后观察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甲状旁腺素(PTH) 、钙(Ca) 、磷(P) 等指标的变化,以评价“肾衰冲剂”治疗CRF的疗效,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理。结果:“肾衰冲剂”不仅明显改善肾功能及其临床症状,而且通过抑制高PTH血症,调整钙磷代谢,延缓早、中期CRF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强心煎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益气强心煎剂。周期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高频(HF)、低频(LF)、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和心排血量(Co)。结果治疗组各项时域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频域指标LF、LF/HF较治疗前降低,HF升高(P〈0.01)。对照组各项时域指标较治疗前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域指标LF、LF/HF较治疗前降低,HF升高(P〉0.05)。结论益气强心煎剂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我院院内制剂加味参附颗粒对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附颗粒,每次1包,每日2次,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在自觉症状、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的改善及心功能改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附颗粒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心经经脉与心脏相关联系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荣培晶  朱兵 《针刺研究》2005,30(2):97-101
目的:从牵涉痛产生的机理出发,探讨心源性牵涉痛区(沿上肢内侧面分布)和心经与心相关的神经科学机制。方法:将三种荧光素(快蓝、碘化丙啶、双苯甲亚胺)分别注入心经、肺经穴位和心脏,观察C6~T5节段脊神经节中标记细胞的分布。结果:左右两侧标记心经穴位与心脏的双标细胞平均数均高于标记肺经穴位与心脏的双标细胞,而左侧心经穴位心脏的双标神经元与左侧肺经穴位心脏的双标神经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心经穴位心脏双标细胞明显多于右侧同节段的双标细胞(P<0.05)。结论:脊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有分支现象,其一支分布于心脏,一支分布于上肢,这种现象是体表内脏相关和经脉脏腑相关的神经形态学基础;心经循行线与心脏之间的脊神经节细胞分支支配现象更明显,提示心经、心源性牵涉痛与心脏的联系有相对特异性,这种特异性联系的神经基础是神经节段的相同性和神经分布的密度。  相似文献   

14.
心经经脉与心脏相关联系的电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培晶  朱兵 《针刺研究》2005,30(4):238-242,245
目的:探讨心源性牵涉痛区(沿上肢内侧面分布)和心经与心相关的神经科学机制。方法: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刺激心经和肺经穴位对心交感神经诱发反应及刺激大鼠心交感神经,在心经的“青灵”“少海”和肺经的“侠白”“尺泽”穴位上记录的反射性肌电反应。结果:左心经穴位刺激诱发心交感神经发放的阈值低于右侧心经引起心交感神经反应的阈值,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相同强度的串脉冲分别刺激心经和肺经穴位,可诱发心交感神经不同强度的激活反应。在左侧和右侧心经穴位上刺激诱发心交感神经放电高于同样强度刺激肺经穴位上诱发的心交感神经放电(P<0.05)。刺激心交感神经引起同侧心经反射性肌电反应的阈值低于引起肺经反射性肌电的阈值(P<0.02)。刺激左心交感神经,不同强度的刺激可引起心经穴位明显的肌电反应,而肺经穴位的诱发肌电反应则很弱。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两经穴位肌电活动都呈上升趋势。结论:和肺经穴位相比,相同强度的电针刺激心经穴位可引起更大的心交感神经兴奋;反之,心交感神经刺激可引起心经穴位最大的肌电反应。  相似文献   

15.
你有没有试着对一棵树凝神沉思?有没有试着看天边的云彩的变幻?有没有去看花开花落?看炊烟在原野上冉冉升起?你能不能耐心地坐下来,看着孩子摇摇晃晃地从草地那边跑过来?  相似文献   

16.
心病早医     
泓阳  张杨  张昕 《东方养生》2007,(4):98-100
冠心病的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冠状动脉硬化可自幼年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李增  张明雪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176-1178
本虚标实是冠心病合并心衰水肿的基本病机,本虚常常为心的气血阴阳虚损,特别是以心之气、阳亏虚为主要;标实则指瘀血、水饮。虚实夹杂,相互交错,久病迁延不愈,则会导致气虚阳日益虚甚,引起血瘀、水停从而引发水肿。该病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冠心病合并心衰水肿多由饮食不节、外感六淫、情志失常及久病体虚所导致。通常将其证型分为心肺气虚、心肾阳虚、血瘀饮停和痰湿阻滞。文章就冠心病合并心衰水肿的病因病机、证候分析及辨证论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ACEI、利尿剂等,根据心功能状况使用硼酸酯及地高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9例。[结论]活心汤有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9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疗法,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分钟排血量(C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E峰/A峰比值(E/A)变化,并评价整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91/95),对照组为84.2%(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5)。两组患者CO、LVEDD、LVESD、LVEF、E/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4.31、4.92、4.11、4.62、6.34、5.78、5.56、5.92、6.13、6.90,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t=4.13、4.90、4.10、4.01、4.45,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观察组出现8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杨焕斌 《光明中医》2016,(22):3289-3291
目的观察补肾强心法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60例冠心病慢性心衰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肾强心中药,服药前后记录患者临床症状、血脑钠肽(BNP)、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四项、心脏彩超等。结果加用补肾强心中药治疗后,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总有效率达到90%,血BNP、NO、CRP、HCY、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血脂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强心法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