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沂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效果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个县区1 534名0~39岁健康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1 534人中抗体阳性1190人,阳性率77.57%,几何平均滴度(GMT)1:783.1~12岁儿童抗体阳性率最高(85.71%~98.44%),GMT则从6岁开始下降至中低等水平,抗体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观察麻疹疫苗初种8~12月龄儿童188人,免疫成功率为96.81%;麻疹疫苗复种5~7岁儿童186人,免疫成功率61.29%;免疫后抗体GMT初、复种疫苗分别比免疫前提高28.4倍和3.1倍.结论大年龄儿童及成人的麻疹抗体水平仅达到中低水平;不论是初种或复种,免疫前抗体处于中低等水平者其免疫成功率显著高于免疫苗高抗体水平者.  相似文献   

2.
张掖市15岁以下健康儿童麻疹IgG抗体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张掖市15岁以下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为加速控制或消除麻疹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按户口所在居住地调查15岁以下城市和农村儿童;抽取6个年龄组(<1、1~2、3~4、5~6、7~9、10~14岁组)健康儿童,采集静脉血3~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麻疹IgG抗体监测。结果共监测健康儿童1055人,IgG<1∶200的154人,IgG≥1∶200的901人,抗体阳性率85.40%,几何平均滴度(GMT)1∶598;6个年龄组IgG阳性率分别为75.23%、82.50%、87.50%、93.75%、93.75%、82.70%,GMT分别为1∶473、1∶602、1∶637、1∶870、1∶647、1∶444;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及GMT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张掖市15岁以下人群麻疹抗体阳性水平较低,为提高人群抗体水平,加速控制麻疹,应进一步加强MV常规免疫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儿童麻疹免疫水平,评价预防接种效果,为进一步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02年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15岁儿童253人、8~12月龄婴儿35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抗体(IgG),分别进行免疫水平和免疫成功率的监测。结果2~15岁儿童麻疹抗体(IgG)阳性率为93.3%,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904.8;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3,P<0.01),各年龄组的IgG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1,P<0.05),均为6~8岁组最高。8~12月龄儿童麻疹免疫成功率为97.1%。结论潮安县儿童麻疹抗体维持在较高水平,达到卫生部的有关规定。现行冷链系统各环节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玉溪市1~10岁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MV)常规免疫后抗体水平进行评价,为今后消除麻疹制定相关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口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抽取的1686名适龄儿童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91.28%,保护率73.13%,几何平均滴度(GMT)1:551.30;不同居住形式、不同接种剂次、不同年龄组、不同县儿童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间抗体保护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溪市1~10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但流动儿童是免疫薄弱环节,在流动儿童中全面落实MV常规免疫对消除麻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沙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长沙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和人群免疫状况,为有效地实施麻疹预防措施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年对2~39岁健康人群共847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5%,保护率42.3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409.61。不同区(县)麻疹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与女性麻疹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区(县)、不同年龄组保护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个别区县麻疹疫苗接种工作的督查,在保证常规免疫覆盖率的基础上,提高冷链运转和基层接种质量,采取局部强化免疫,针对部分中学生进行麻疹疫苗的复种,减少麻疹散发病例和学校的暴发疫情,也可维持人群有较高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卫华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081-1082
目的了解永州市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的效果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制定控制麻疹措施。方法随机抽取560名0~14岁健康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560人中抗体阳性455人,阳性率77.57%,几何平均滴度(GMT)1:783。以1~12岁儿童抗体阳性率高(85.71%~98.44%),GMT则从6岁开始下降至中低等水平,抗体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观察MV初种8~12月龄儿童120人,免疫成功率为96.81%;MV复种5~7岁儿童140人,免疫成功77.9%;免疫后抗体GMT分别比免疫前提高28.4倍和3.1倍。结论不论是初种或复种,免疫前抗体处于中低等水平者其免疫成功率显著高于免疫前高抗体水平者。  相似文献   

7.
周淑蓉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88-4690
[目的]为了了解健康人群对麻疹的抵抗力,掌握健康人群的免疫水平。[方法]取受检者耳垂血或指尖血0.2ml分离血清作麻疹血凝抑制试验测其抗体。[结果]受检人群抗体阳性率为93.54%,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8.90,≥1︰16抗体滴度占80.26%,各年龄组抗体水平分布不同。[结论]通过调查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抗体水平,城乡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种组抗体水平具有城乡差异,提示今后工作应提高有效接种率,重点抓好8月龄~2岁组儿童的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建立应对麻疹入侵的免疫屏障,实现控制和消除麻疹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延安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方法随机抽样确定宝塔区、志丹县健康人群506名,分为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7个年龄组,每组随机抽取不少于50人,采集血清;用ELISA法检测人群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人群麻疹IgG抗体GMT为1∶611.89,阳性率77.27%,1岁最低,GMT为1∶181.16,阳性率44%,1~2岁较高,GMT为1∶910.10,阳性率81.13%,1~6岁随着年龄的增长GMT和阳性率呈下降趋势,7岁以上GMT和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延安市健康人群的麻疹IgG抗体水平比较高;6岁以前随着年龄的增长,易感人群有增加趋势,局部仍有麻疹暴发的可能,关注6岁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必要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汕头市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的效果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在2个区随机抽取767名0~39岁健康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显示767人中抗体阳性595人,阳性率77.57%,几何平均滴度(GMT)1783。以1~12岁儿童抗体阳性率高(85.71%~98.44%),GMT则从6岁开始下降至中低等水平,抗体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观察MV初种8~12月龄儿童94人,免疫成功率为96.81%;MV复种5~7岁儿童93人,免疫成功率61.29%;免疫后抗体GMT分别比免疫前提高28.4倍和3.1倍。不论是初种或复种,免疫前抗体处于中低等水平者其免疫成功率显著高于免疫前高抗体水平者。  相似文献   

10.
福州市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州市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为今后调整麻疹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G抗体。结果城市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明显高于农村人群,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无显著性,但GMT以6~8岁组最低。结论加强偏远山区计免人员的业务培训,保证计免队伍的稳定性,加强冷链管理,以保证疫苗质量,从而提高健康儿童的免疫保护水平;同时建议在做好7岁年龄组儿童麻疹加强免疫的同时应开展4岁年龄组儿童的麻疹强化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