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肉瘤骨膜异常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骨肉瘤骨膜异常的类型和影像特点,探讨骨肉瘤骨膜异常的病理基础.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128例,男76例,女52例.年龄5~66岁,平均19岁.全部患者均经X线及MR检查,其中MR平扫加增强109例,扩散成像23例;CT检查48例,36例加行增强扫描;病理大体标本、大切片及定位取材常规切片共14例.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影像和病理表现:(1)骨膜水肿96例,只能在MRI上显示.病理上表现为骨膜结构疏松,无肿瘤细胞浸润.(2)骨膜掀起、增厚,可在CT、MRI上显示,但以MRI敏感(CT显示13例,MRI显示42例).病理上为骨膜掀起、增厚,无肿瘤浸润.(3)无骨膜新生骨的骨膜破坏48例,只能在MRI上显示.病理上为灶性或整个骨膜被肿瘤浸润.(4)线状骨膜新生骨,X线片、CT及MRI上各显示42、13及22例.病理上骨膜新生骨呈单层排列.(5)层状骨膜新生骨,X线片、CT及MRI上各显示21、6及21例.病理上,新生骨小梁呈多层排列.(6)放射状骨膜新生骨,X线片、CT及MRI上各显示13、7及14例,在X线片、CT上,越近病变中心针状影越长、密度越高.病理上,针状影间为肿瘤组织.(7)混合型骨膜新生骨,X线片、CT及MRI上各显示7、4及8例.为2种或2种以上的骨膜新生骨的混合表现.结论 (1)骨肉瘤可引起多种形态的骨膜异常,不同骨膜异常有不同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2)所提出的对骨膜异常的分类,以病理所见为基础,较好地概括了骨膜各种病理改变的3种影像表现.(3)MRI可显示X线片、CT不能显示的骨膜水肿、无骨膜新生骨的骨膜破坏等更早期的骨膜异常,显示骨膜掀起、增厚也较CT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骨膜成骨肉瘤(Periosteal osteogenic sarcoma)是一种很少见的恶性骨肿瘤,起源于骨外膜,发生在骨表面。1976年Unni等分析102例骨表面的成骨肉瘤,其中有23例在临床、x线和病理上不同于质旁骨肉瘤,而类似髓型成骨肉瘤,并命名为骨膜成骨肉瘤。搜集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x线表现亦颇为典型,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骨膜成骨肉瘤的X线诊断(附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膜成骨肉瘤(Periosteal osteogenic sarcoma)是一种很少见的恶性骨肿瘤,起源于骨外膜,发生在骨表面,1976年Unni等分析102例骨表面的成骨肉瘤,其中有23例在临床,X线和病理上不同于皮质旁骨肉瘤,而类似髓型成骨肉瘤,并命名为骨膜成骨肉瘤,我们自1982年以来亦见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X线表现亦颇为典型,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肉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X线,CT和MRI测量和判断骨肉瘤范围和病灶内结构的准确性,了解各种MRI征象的病理意义。方法 7例膝部原发性骨肉瘤截肢后,予以X线正侧位摄片,CT,MRI扫描及病理观察。结果 骨肉瘤的骨内病灶范围,软组织肿块,最大一块成骨区,Codman三角大小和骨皮质破坏区纵径的3种方法(X线,CT,MRI0测量结果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骨膜反应是重要的骨基本病变之一,对提示骨病变的存在、判断骨病变的范围,以及骨病变的定位、定性均具有重要价值。正确认识骨膜反应类型及其表现,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若对骨膜反应的不同表现形式有所误解,可引起影像诊断的偏差而导致误诊误治。本文从骨膜解剖及组织学特点、骨膜反应的定义及病因、影像学表现和临床意义等方面探讨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鉴别诊断典型或晚期骨肉瘤诊断并不困难 ,但早期和不典型病变须与以下疾病鉴别。与成骨型骨肉瘤鉴别的有 :1.成骨型转移瘤好发于躯干和四肢长管骨的近端 ,病灶多发 ,边界较清 ,较少侵犯骨皮质 ,多来源于前列腺癌、鼻咽癌、肺癌、甲状腺和乳腺癌 ,鉴别不难。2 .软骨肉瘤中心型软骨肉瘤有时与骨肉瘤相似 ,但瘤组织内有大量环状或颗粒状钙化。若系继发于软骨瘤或骨软骨瘤的恶变 (约占5 0 % ) ,则有边缘模糊的溶骨性破坏 ,钙化成堆 ,密度不均。3.尤文氏肉瘤发病年龄低于骨肉瘤 ,平均 15岁 ,70 %在 10~ 30岁 ,好发于长管骨的骨干。发生于干骺部…  相似文献   

7.
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一)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骨肉瘤 (osteosarcoma)亦称为成骨肉瘤 (osteogenicsarcoma)或骨生肉瘤 ,是一种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骨肉瘤恶性程度高 ,发展快 ,多早期发生肺转移。病 理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 ,少数起源于骨干部向周围扩展 ,常经骨皮质的哈佛氏系统达骨膜下方 ,再侵入周围软组织。骺板和关节软骨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肿瘤扩展。干骺骨骺闭合后 ,骨破坏可直达关节软骨下方 ,极少数可破坏关节软骨而侵入关节内 ,亦可经关节囊附着处侵入关节相对的骨骼。骨肉瘤主要成分为瘤性成骨细胞、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部分肿瘤 ,尚…  相似文献   

8.
表面骨肉瘤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结合临床病理表现,重点探讨表面骨肉瘤各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8例表现骨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典型皮质旁骨肉瘤8例,去分化皮质旁同有肉瘤1例,骨膜骨肉瘤5例和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4例。重点描述各亚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8例经典型皮质旁骨肉瘤均未见骨膜反应,其中5例X线呈均一致密的骨性肿 块,6例肿瘤围绕骨表达生长,肿瘤与骨皮质间形成2-3mm透亮的间隙;7例CT扫描示肿瘤呈高密度肿块。1例去分化皮质旁骨肉瘤X线示其内密度不均。5例骨膜骨肉瘤X线表现为放射状透亮软组织肿块,CT见肿瘤内骨小梁呈放射状垂直于骨皮质排列。4例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X线呈密度不均一的团块状影,CT示肿瘤内有散在不同程度的骨化;2例血管造影示区域性血管增多。结论:表面骨肉瘤4种亚型的各自鲜明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尤其是血管造影可以反映去分化皮质旁骨肉瘤和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的高度恶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骨肉瘤的核素显像特征,以利于骨肉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方法 133例骨肉瘤患者做了174次99Tcm-亚甲基二膦酸(MDP)全身骨显像和33次201Tl三时相局部显像,观察骨肉瘤的显像特征和对显像剂的摄取情况。结果 108例骨肉瘤单发病灶的99Tcm-MDP显像特征为病灶部位的高摄取,在放射性浓集的热区病灶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减低区,伴或不伴有软组织浓集,半定量分析摄取比值为5.40±3.42(n=33);33例骨肉瘤201Tl三时相显像血流曲线明显升高,15min比值为3.38±2.12,3h为2.03±0.87。报告了放射性核素显像在骨肉瘤多发病灶、肺转移灶及术后复发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结论 放射性核素显像可示踪骨肉瘤成骨的生物学行为,在骨肉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论述了成骨肉瘤的超声诊断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的方法与结果,通过60例成骨肉瘤的超声影像与手术,病理、放射影像的对比分析,根据其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周围软组织肿物的超声灰阶图像的特点,研究其病理组织学分型的超声诊断规律和成骨肉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及MRI在诊断节细胞神经瘤中的价值,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并分析30例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与临床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9例为单发病灶,另1例位于颈1/2椎管内病灶为双侧发病。后纵隔12例,椎管内外5例,后腹膜3例,肾上腺8例,淋巴结2例。CT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性低密度影,低于邻近肌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或无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持续性不均匀强化。6例肿瘤内见弧形、斑点状钙化。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呈轻至中度渐进性强化。结论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当发生于后纵隔、腹膜后、肾上腺、椎管内外及淋巴结等部位时又具有相对的特异性,了解这些共性与个性,对进一步提高该病诊断的准确性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寨文  张延伟  韩伟强  盖荣荣  王慧   《放射学实践》2013,(11):1160-1163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骨肉瘤的X线、CT及MRI表现。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23例骨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3例均行X线检查,22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分析其X线、CT及MRI表现。结果:23例中骨母细胞型骨肉瘤10例,均可见不同类型的瘤骨;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6例,以溶骨性破坏为主,部分病例见少量瘤骨;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5例,可见成簇分布的点状、环状的瘤骨,增强扫描呈环状/花边状/间隔强化;血管扩张型骨肉瘤1例;小圆细胞型骨肉瘤1例。结论:X线、CT及MRI对不同病理类型的骨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进一步分析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的诊断特征和诊断方法,以加深对其认识和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资料并结合文献深入分析其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表现.10例均行X线平片和MR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 10例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发生于股骨下端5例、股骨颈1例、肱骨上端和胫骨上段各2例.10例X线平片和2例CT 图像上肿瘤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骨体轻度膨胀4例,骨破坏区大部分边缘不清且无硬化边,均有Codman三角和大小不一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内无明显肿瘤性成骨;10例MRI上肿瘤大部或完全由多发囊腔构成,均出现骨膜反应,其中7例囊腔内见少量散在的较小液-液平面.10例病理学上肿瘤均有类似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血腔结构,但囊壁或囊间隔中见恶性肿瘤细胞以及数量不一的肿瘤性成骨组织,其中6例仅见少量灶状的肿瘤性骨样组织.结论 影像学上类似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表现和一般恶性骨肿瘤生长方式的特点,以及病理上的血腔结构和囊壁或囊间隔内的恶性肿瘤细胞是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影像和病理学诊断特征.密切结合临床、影像和病理分析有助于临床及时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胸膜及腹部SFT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对照观察。结果 (1)SFT多见于胸腔,平片呈边缘光滑的孤立性肿块。(2)CT检查孤立性肿块部分可见囊性退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3)MRI肿瘤实质在T2WI上呈低信号,较大的肿瘤在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且可见血管流空信号。(4)病理学检查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有多种排列方式,免疫组化CD34阳性。结论 SFT是一种间叶源性软组织肿瘤,影像学上见孤立性,境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时应考虑到该肿瘤可能,确诊须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间共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PXA 病人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影像学资料.12例病人均行 MRI 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5例行 CT 平扫,2例行 CT 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2例病人病理组织学均可见不同程度囊变,瘤细胞呈明显多形性,肿瘤中有淋巴组织浸润,少有坏死,核分裂少或无.其中10例表达 CD34.12例病人肿瘤均为单发,位于幕上.MRI 平扫时实性部分 T1WI 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 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 T1WI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MR 增强扫描时肿瘤实性部分和壁结节明显强化.5例病人进行 CT 平扫,3例表现为低密度囊性病变伴等密度结节,2例呈低密度囊性病变,未见明显结节影;增强扫描可见明显的强化结节.结论 PXA具有一定的影像和病理学特征,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骨肉瘤平片和CT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均有正侧位X线片和CT片病例。结果 成骨型5例;溶骨型7例;混合型14例。结论 X线平片是最重要的常规检查方法,CT可提供更多诊断依据,应根据设备和病情使用平片、CT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综合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US,CT,MRI和DSA的特征及其病理组织学基础。材料与方法:前瞻与回顾性研究相结合,分析了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4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US,CT,MRI和DSA的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所见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4例均为单发肿瘤。术前3例诊断准确。US:4例均为边界清楚,形态规整,不均匀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见其中3例有丰富的动脉和静脉血流。CT:低密度,其中2例见散在分布的脂肪密度;增强扫描:1例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2例动、门脉期均为中度强化;1例动脉期中度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MRI:3例呈不均匀短T1、长T2信号,其中1例用脂肪抑制序列后短T1变成长T1。DSA:2例为富血供肿瘤,其中1例早期见肝静脉引流。光镜和免疫组化见肿瘤由丰富的脂肪、血管和不同程度的平滑肌组成。结论:强回声、有明确脂肪密度或(和)信号的肿块,中度或显著强化,可出现早期肝静脉引流是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典型表现。综合影像有助于该肿瘤特征的显示和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骨肉瘤的影像病理对照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原发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有关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搜集1980-1999年14例原发骨肉瘤,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男6例,女8例,平均23.5岁。其中股骨9例,腓骨2例,肱骨2例,胫骨1例。回顾性分析14例原发骨肉瘤的X线平片、CT和MRI的表现并对照相关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原发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包括广泛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部分病例可见肿瘤骨和肿瘤钙化。病理证实影像学确定病变范围不准确。X线平片诊断最佳,CT检查和MRI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 原发骨肉瘤骨破坏范围大,成骨型诊断较易,溶骨型应用与Ewing’s瘤、恶性巨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9.
囊性脑膜瘤的影像学与病理学诊断(附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上少见的囊性脑膜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结果:21例患者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7例。结论:CT、MRI对诊断囊性脑膜瘤很有价值,依据囊性脑膜瘤的病理特征,将其分为真性囊性脑膜瘤和假囊性脑膜瘤。肿瘤因囊肿形成,病情发展迅速,常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极易误诊为其他性质的病变。本文对其临床病理诊治经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