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理论的一个根本法则,而正确运用此法则的关键在于对“病”含义的剖析。所谓中医的“证”与“病”的含义是根本一致的,都是由病因、病位、病症、病性等基本要素构成。“同病、异病”的含义正是体现在疾病的因、位、症、性等不同层次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同病异治”一语,首先见于《内经·素问》,而“异病同治”则是后人根据“同病异治”的精神和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从此“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二语便常为医者所引用,并作为中医治疗学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是中医对疾病的诊疗原则——辨证施治所决定的。关于“同病异治”的方法,一般认为,同一种疾病,由于患者体质强弱的不同,年龄性别的差异,以及生活环境、地理、气候的差别,所以必须运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治  相似文献   

3.
陈涛 《光明中医》2012,27(3):576-577
中医护理讲究整体性,人的五脏六腑、奇经八脉相互联系,病理相互影响.中医的辨证施护,重视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当不同的病发展处于同一证型的情况下,具有相同的病机,就可以采取“异病同护”.笔者从中医护理的特点对“异病同护”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实际案例应用论证“异病同护”.  相似文献   

4.
病证关系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同病异证”的病证关系理论对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被曲解:过分强调患者个体间的差异,而忽略同一疾病患者的基本病变,弱化对患者共性改变的辨证和治疗。“同病类证”的病证关系理论则将“同病异证”和辨证“微观化”紧密结合,通过对发病机制的认识来挖掘中医的核心病机;对基本病变的分析来辨析中医的主证;以“方证相应”理论来确立主方,指导主证的治疗;同一疾病患者个体间的差异,则可辨为共同主证下的“类证”,并以主方为基础加减组成不同的“类方”治疗。“同病类证”较好地揭示了病和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和发展了“同病异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和方法,是对中西医结合病证关系理论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子靶向治疗与中医抗肿瘤机理。方法:通过对“辨靶论治”与“辨证论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个体化治疗”与“三因制宜”等理论分析。结果与结论:“分子靶向治疗契合了中医所蕴含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并与中医药抗肿瘤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6.
“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是中医辩证学的内容之一,是中医学基本特点---辨证论治的重要体现。四逆散原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载,主治少阴病四逆之证。李成光名老中医常以本方加减治疗肝脾气郁所致胸胁、脘腹等疼痛诸症,屡试不爽。  相似文献   

7.
朱亨炤主任医师是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脑病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学贯中西,学验俱丰。但在其日常临床工作中,不乏有其他学科病种,朱主任根据“异病同治”理论,擅长使用龙胆泻肝汤、温胆汤、天麻钩藤饮、丹栀逍遥散、六味地黄丸等多张方剂加减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笔者有幸随诊其左右,深受教诲。现选其使用龙胆泻肝汤验案两则以阐释“异病同治”理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临床治疗入手,在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过程中,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及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观察机体平衡过程中一系列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发现“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机理与机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其中“锌”、“锰”的含量可作为高血压辨证分型、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之一,中药不但是微量元素的补充,而且能提高机体对其利用率,而虚证病人的确存在着微量元素的代谢异常等,为提高和充实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针灸治疗学》教材总论中,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列为针灸的治疗原则之一。关于这一原则,我认为欠妥。所谓同病异治,就是同一疾病,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用同一种方法治疗。中医治病必须分析、辨别疾病的证候,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即辨证论治,这是中医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医的最大优点之一。正因为有了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使中医临证能够  相似文献   

10.
乳房疾病属中医妇科学传统研究范畴,《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男妇两科同一治,所异调经崩带癀,嗣育胎前并产后,前阴乳疾不相同”,即是对中医妇科学研究范围的精辟概括.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分科细化,乳房疾病目前归于外科学领域,且有专科化的趋势.然而乳房是性征与哺乳器官,其与女性生理病理关系密切,妇科临床仍保留部分乳病诊治,现行历版《中医妇科学》教材均未单列乳病章节,其内容散见于总论及各论中.现总结中医妇科学教学涉及的乳病相关知识,以丰富拓展中医妇科教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对阳痿、肺癌咯血、溃疡性结肠炎、子宫肌瘤等顽症从肝论治,取得显著疗效。说明“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关键,并以此表明肝在五脏中之重要,“肝为万病之贼”。  相似文献   

12.
笔者立足于中医病机演进过程和子宫内膜病理改变特点,创新性提出子宫内膜疾病的类病概念,涵盖常见的11种子宫内膜疾病,将其分为子宫内膜功能亢进性疾病、减退性疾病和损伤性疾病。基于文献回顾梳理,分析子宫内膜病变类疾病的中医学“异病同治”共性病机与不同功能状态内膜调控环节关联性,为寻找子宫内膜病变类疾病证候演变规律、核心病机,确认关键调控通路和靶点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深化中医妇科学常见共性病机的内涵研究提供了证据挖掘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方剂辨证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剂辨证,也称汤方辨证,其所以行之有效,就是因为中医的证和方剂间有着牢固的对应关系。因此“辨证选方”、“随证治之”成了中医临床上的不二法门。张仲景《伤寒论》强调辨证论治,同时也是方剂辨证的鼻祖和圭臬。方剂辨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法则;再结合方证对应施治专一化的推进,也有助于在现在的条件下,不追求打开中医的“黑箱”,而促进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病 ,历来强调“同病异治” ,采用“因人而宜”的方法治疗 ,即同一疾病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证候采用不同的治法治疗疾病。这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之一 ,其观点早在《素问·病能论》中就被明确地提出来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人们对疾病的病因、病理认识的深入以及现代药理学的发展 ,尤其是遗传基因学 ,强调个体遗传性差异 ,也充分地认识到了“同病异治”、“因人而宜”的重要性。强调同一疾病 ,要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 ,采用不同的治法 ,选用不同的药物。这种治疗方法 ,近年来在现代医学中已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如 :高血压病 ,可…  相似文献   

15.
谢兆丰主任医师,系江苏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60载,学验俱丰,精于中医内、妇科.兹举妇科杂病验案数则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异病同治”指病不相同,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及其响应的症候,可采用相同的治法和方药进行治疗。既证同治亦同。它与“异病同治”共同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我在临床实践中充分应用“异病同治”这一法则,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理论的一个根本法则,而正确运用此法则的关键在于对"病"含义的剖析,所谓中医的"证"与"病"的含义是根本一致的,都是由病因、病位、病证、病性等基本要素构成。"同病、异病"的含义正是体现在病的因、位、症、性等不同层次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理论在多器官纤维化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宗江  刘昆  张新雪  牛建昭 《中医杂志》2005,46(10):727-729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这一理论引入中医药防治肝、肾、心、肺等器官纤维化、硬化的研究中,寻找通治多器官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为揭示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及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为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理论提供实验依据;为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规范化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异病同治”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诊疗疾病过程中执简驭繁的理论基础。“异病同治”的前提是病机相同,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中病证的异同可以将异病同治分为“异病同证同治”和“异病异证同治”。《伤寒杂病论》中治疗狐惑病和心下痞都应用甘草泻心汤,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理论特点,掌握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和心下痞的应用机理可以扩大甘草泻心汤“异病同治”的范围,为临床高效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异病同治体现了中医治法上的独具特色,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本人存10余年的工作实践中,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在应用参苓白术散时领悟到中医之特色“异病同治”的原则,掌握病因病机,辨证求因,对多种妇科疾病采取“证同治亦同”的原则,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