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器质性心脏病相关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基础心脏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等[1,2]。近年来,器质性心脏病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无论是在电生理标测及导管消融器械、消融途径还是消融策略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现综述如下。1器质性心脏病相关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循证医学新证据  相似文献   

2.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有其特殊的电生理和临床情况。虽然它常在低钾或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 Q-T间期延长时发生,但亦可自发产生,本文旨在研究无上述促发因素的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电生理特征。方法:各种心脏病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30~72岁,自发或在电生理研究时诱发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除2例外,所有病人于4~13天的观察期间至少有3次自发性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将具有2~4个电极的导管在 X 线透视下经皮穿刺静脉插至右心房上部、希氏束和右室尖。21  相似文献   

3.
胺碘酮致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胺碘酮作为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多种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近几年来 ,我们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发生 9例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 (Tdp) ,本文旨在总结此药在临床上的应用经验及教训。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7~ 2 0 0 1年在应用胺碘酮中出现Tdp9例 ,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13~ 5 7岁 ,平均 (34 6± 14 5 )岁。其中扩张型心肌病 5例 ,风湿性心脏病 1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例 ,先天性心脏病 1例。1 2 临床表现 原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 3例 ,心房纤颤 5例 ,房性心动过速 1例。 7例因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使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由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室速或室颤的病人心电图中是否存在能预测心律失常倾向的变化,通过血管重建术抑制心律失常是否就可消除这种变化。 方法 在1100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人中术前有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室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射频导管消融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疗效。方法总共9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男7例,女2例),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手术,其中肥厚型心肌病4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所有患者术前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提示为单形性室速。9例患者均在窦性心律下行起搏标测室速折返环出口或病灶起源点,如果起搏QRS波形态至少有11导联与诱发室速QRS波形态相同,且S-QRS间期≤20ms,则判断为消融靶点,在此部位行多靶点消融。结果 9例患者中,4例为右室流入道室速,3例为右室流出道室速,1例为左室流入道室速,1例为左室流出道室速。其中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术中出现三种室速形态而放弃手术。其余8例患者分别消融3~11个靶点,其中2例手术失败。1例患者1周后再次行射频消融手术失败。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0~42(30.65±8.72)月,其中6例患者(包括1例2次手术者)无室速复发。结论射频导管消融能有效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单形性室速;起搏标测手段在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射频消融中有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新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监护病房因STEMI行直接PCI的患者239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新发室性心律失常(NOVA)组及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  相似文献   

7.
双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可提供起搏及抗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报道 11例双腔ICD应用的临床体会。男 8例、女 3例 ,年龄 6 0 .5 5± 10 .0 7岁。缺血性心脏病 9例、Brugada综合征 1例、缺血性心脏病合并肥厚型梗阻性心脏病 1例。双腔ICD安置指征有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伴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6例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伴房室阻滞 1例、伴左室功能不全 4例 ;临床上明确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和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者分别为 8,2和 5例。 8例病人术前进行电生理检查 ,诱发出持续性室速 6例、室颤 2例 ;3例行电生理检查 ,其中 2例太虚弱、1例为反复发作持续性室速。 5例安置具有心室转复除颤伴心房、心室起搏的ICD ,5例安置具有心房、心室起搏转复及除颤的ICD ,1例安置具有双心室起搏及心室转复、除颤的ICD。所有病人在置入ICD时都进行除颤阈值的测定。总共有 2 3次室颤被诱发 ,除颤阈值为 12 .0 9± 5 .2 4J,除颤电极阻抗为 44 .0 0±11.0 5Ω ,P波和R波电压幅度分别为 3.5 3± 1.32mV ,13.42± 4.73mV ,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分别为 1.39± 0 .71和 0 .91± 0 .38V。随访 8.82± 5 .0 0 (2~ 19)个月 ,5例共有 12 0次持续性室速发生 ,其中 118次经抗心动过速起搏成功?  相似文献   

8.
虽然室壁瘤切除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但效果不一。作者报告一种新的手术——心内膜切除术,作为单纯室壁瘤切除术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伴发折返性持续室性心动过速的重要辅助疗法。方法:连续1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复发性持续室性心动过速病人,男10例,女2例,年龄44~68岁。在2周至60月前证实有心肌梗塞。均经造影示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疾病(平均1.75支伴>70%梗阻)及收缩失调。除1例为下壁无运动外,余均具有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9~2001年2年间共收治老年性心衰病人287例,其中男性158例,女性14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岁。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80例(以下简称冠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9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伴窦性心动过速31例,伴房颤130例,伴室上速及室性早搏92例,Ⅰ、Ⅱ度型窦房阻滞3例,伴多种复杂性心律失常11例。心衰程度Ⅰ度32例,Ⅱ度191例,Ⅲ度58例,左心衰157例,右心衰54例,全心衰74例。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报道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肌梗死(MI)后血运重建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2例.方法 2例病人为男性,64岁和73岁.前壁MI后出现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经血运重建、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室速、室颤仍反复发作.2例患者室速、室颤均由呈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室性早搏(室早)所诱发.标测和消融方法为在左心室内标测室早时最早激动部位后进行射频消融.结果 2例均可记录到频发呈RBBB图形室早,在2例患者中室早均可诱发室速,与临床诱发方式相同.左心室内激动标测显示2例呈RBBB伴心电轴左偏形态的室早的最早激动部位在中下间隔,室早时浦肯野纤维电位提前体表心电图QRS波均为50 ms,窦性心律时在同一部位也可记录到清晰的浦肯野电位,2例分别放电6次和8次,均成功消融室早.2例分别随访49个月和4个月,无室速和室颤复发.结论 MI后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可能由起源于左心室浦肯野纤维网的室早所诱发,经射频导管消融MI后药物和血运重建等治疗无效的电风暴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运动试验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6 6 4例运动试验病人中诱发室性心动过速 36例进行分析。结果  76 6 4例运动试验病人有 36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占 4 7‰ ,其中 ,心肌缺血阳性组 2 383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17例 ,发生率为 7 1‰ ,阴性组 5 2 81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19例 ,发生率为 3 6‰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且阳性组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阵数多 ,形态多变。结论 运动试验中检出恶性心律失常与缺血有明显相关 ,且阳性组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阵数多 ,形态多变  相似文献   

12.
电生理检查常用于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室性心动过速(VT)的疗效,但治疗期间该检查结果的再现性尚未最后确认。作者前瞻性评价64例诱发的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试图研究抗心律失常治疗期间电生理检查结果的再现性。病人和方法可重复诱发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共64例,男51例,女13例,年龄40  相似文献   

13.
42±17岁的连续12(男9、女3)例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仍有持续性VT(持续30秒以上或者需要紧急直流电击)。共记录到19次单形性室速。本组中,1例缺血性心脏病,9例非缺血性心脏病,2例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室造影射血分数为0.48±0.18(0.24~0.75)。本组中4例有晕厥史,3例有先兆晕厥史,另外5例有心悸和/或呼吸困难史。首次室速发作后1~30个月作电消融术。试用4.6±1.3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电生理试验仍能诱发室速。对患者进行电生理研究,在室速发生时记录双心室的心内膜激动图形并记录起搏图  相似文献   

14.
虽然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常见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成年人,但也可发生于年轻人,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各种心脏疾病,自主神经平衡失调,服用某些药物以及无心脏病者。本文报道18名有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的年轻病人的临床和电生理学。患者男、女性各9例,年龄4天~24岁(平均16.6岁),随访4~70(平均22.4)个月。12例有器质性心脏病,计二尖瓣脱垂4例,充血性心肌病3例,心肌炎2例,QT间期延长综合征1例,室间隔缺损1例,原因不明的心脏病1例。6例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经药物控制后未能发现心脏病变,其中1例为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伴晕厥,有不明原因的低血钾(2.2毫当量/升)。  相似文献   

15.
左后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左室特发性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多数病人无器质性心脏病,少数病人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特别是前壁心肌缺血、梗死的病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48例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电程序刺激试验,结果表明:(1)临床上有自发单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阳性率为81.8%(9/11),显著高于其它患者(4.3%,2/37)。其特异性为82%,其中非梗塞病人的特异性为100%。(2)电程序刺激的部位与方式是影响单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诱发率的重要因素,增加刺激部位和期前刺激数目可提高诱发试验的阳性率。(3)本文初步揭示了异搏定反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与电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的特点,以及对原有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对4643例患者应用标准Bruce方案进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同步监测血压和12导联心电图,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血压和心电图。结果运动前原有心律失常176例,运动诱发心律失常504例。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性别无关(P=0.318),运动试验阳性者心律失常发生率(20.8%)明显高于阴性者(13.8%),P<0.001。在运动中发生的心律失常多于恢复期,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前原有心律失常在运动中消失的比例室性心律失常(66.7%)明显多于房性心律失常(34.0%),P=0.002;而运动诱发的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多在恢复期消失(分别为73.08%和66.47%)。结论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且大多可在恢复期消失,因此应高度重视恢复期的心电监测(至少10min)。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分析的对象为60±10岁的连续62例慢性冠心病患者,经Holter监测证实均有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除3例外,均有心肌梗塞史,此后平均43(2~180)个月进行电生理测试。16例形成左室壁瘤。电生理测试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48小时。经右心电极导管程控刺激右室(期外刺激至多3个)。28例(45%)诱发持续性窒性心动过速(SVT),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复查:12例药物有效即仅能诱发心搏≤10次的室性心动过速(VT),另12例则否。15例(24%)诱发NSVT,仅11例伴有晕厥或心悸者给药后复查:7例药物有效即未能诱发VT,另4例则否。19例(31%)未能诱发VT。共34例未能诱发SVT。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平板运动试验TET(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监测和观察运动中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诱发情况。方法选取27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行TET检查,其中冠心病组(152例),非冠心病组(121例),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诱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特点。结果冠心病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08%(67/152),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的14.88%(1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心律失常构成类型:室性早搏26.97%(41/152)、房性早搏5.26%(8/152)、阵发性室速5.92%(9/152)、阵发性房颤3.29%(5/152)、右束支阻滞2.63%(4/152)。结论运动可诱发心律失常,冠心病组高于非冠心病组,室性心律失常更多见,对于冠心病患者预防心脏性猝死(SCD)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存在或疑有冠状动脉疾病(CAD)病人运动诱发室性心律失常(VA)、左室功能及解剖学异常的程度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尚有争议。作者评价了急性心肌梗死(AMI)远期病人运动诱发VA、闪烁图显示心肌缺血和心肌存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