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蚕豆病是由于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豆腐、酱油)之后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主要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并出现头晕、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腰痛等症状,尿呈酱油色、浓茶色或血色,伴有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的基本病因是G-6-PD缺陷。  相似文献   

2.
蚕豆病的临床和发病机制探讨王巧冠刘兴元付晓燕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儿科(上海200065)蚕豆病是由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食用蚕豆或蚕豆制品而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为研究其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观察分析了7例婴幼儿患者,报告...  相似文献   

3.
蚕豆病是由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食用蚕豆或蚕豆制品甚至通过母乳而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性贫血。为研究其临床特征,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观察分析了本院儿科自1995年1月~2000年5月收治的蚕豆病患者4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7例,女4例。年龄1岁1个月至11岁,<4岁33例,≥4岁8例。35例在3~5月份发病,均食用新鲜蚕豆2粒至400g左右而诱发,6例因食干蚕豆2粒至150g发病;初发38例(其中4例多次食蚕豆),有过去史3例。有阳性家族史10例(舅父、外公、舅舅、姨妈、母亲、表姐),双亲均非近亲婚配。广西籍33例,广东籍5例,四川籍2例,湖南籍1例。发热26例,皮肤、巩膜黄……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71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蚕豆病135例,现将资料较全的53例情况介绍如下: 基本情况 53例中男46例,女7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72岁,其中2岁以下10人,2~6岁28人,6~14岁11人,14岁以上4人。进吃新蚕豆致病者50人,吃陈年蚕豆致病者2人,吃奶(其母食蚕豆)至病者1人。全部53例均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出院。治疗中输血者17人占32%;不输血者36人占67%。不输血病例中入院时血红蛋白在30%以下者有18例。  相似文献   

5.
6.
蚕豆病又称胡豆黄、蚕豆黄。此病是由摄食生、熟、新鲜或干蚕豆后出现的急性溶血性贫血综合征。临床以黄疸、血红蛋白尿及其进行性贫血为主要特征。其发病与地区、种族、性别、遗传和季节有一定关系。我科曾于1973年4~6月连续收治8例蚕豆病患儿,连同1963年1例,1972年1例,共收治10例。湖北过去虽未见流行此病,但有散发病例。近年来,发病似有增加趋势,故结合我院收治病例,在此复习有关蚕豆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对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蚕豆病     
蚕豆病于国外远在1933年以前就有病例报告,20多年来,此病习见于英、美、法、意及北非等国家;我国则自1952年杜顺德氏报告此病之后,历年来在四川、广西、广州、上海、安徽等处,都屡有发现。本省绍兴市第一、二医院于55年、56年亦曾陆续发现7例。考绍兴民间传说有:“小儿不能食蚕豆,食之可生豆黄病”之言,可见此病在我国巳流传很久。追查本院以往病例,亦有类同之患者,但都被诊断为其他疾病。此病在教科书上并无提及,只散见于杂志,故一般医师对此病尚不够熟悉。兹为便于临床诊断,特参考有关文献,对蚕豆病作一概括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的赘生物,可以为疣状、菜花状、鸡冠状即蕈样状。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针对本病的治疗包括冷冻、微波、电离子、激光、光动力以及中西医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尽管很多方法均有一定疗效,但也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尖锐湿疣的强传播性与高复发率,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临床研究越来越重视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级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病伴蚕豆病的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对该院1990年1月-2004年6月的5例心脏病伴蚕豆病患者的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进行体外循环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心脏病伴蚕豆病的病人进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时,应注意围手术期的处理:特别注意因为溶血而引起的肾功能衰竭,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助于术后的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10.
高炎  邵卫  陈国华 《中医学报》2020,35(1):71-76
黄连解毒汤具有调节血脂、血糖、血压的作用,可有效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的认知功能。脂代谢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状态均为VCI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而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阿尔兹海默病样病理改变是VCI发生的关键病理基础。黄连解毒汤防治VCI的可能机制有调节脂代谢、调节血压、调节糖代谢、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及保护脑神经元等。目前,黄连解毒汤治疗VCI仍有许多问题亟待探究:①黄连解毒汤药味配伍及各味药用量配伍的科学性有待阐释;②用药时机与疗程尚不明确,即各期疗效的差异尚不清楚,用药疗程与疗效的关系未见相关报道;③本方对不同证型VCI的疗效是否有差异也未见相关探讨。针对上述问题,首先,今后应从单味药的有效成分挖掘到多味药联用是否存在协同效应的思路入手研究,以单味药剂量在方中的占比为变量观察药物效应的差异,辨析黄连解毒汤药味及药量配伍的科学性;其次,对比分析黄连解毒汤对不同病情阶段VCI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将用药疗程作为变量对比疗效,为临床用药时机及疗程的选择提供依据;再次,对具有相同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VCI患者据中医证型进行分组,比较本方的疗效差异。同时,在机制研究方面,积极探索并利用病理模型观察本方对各中医证型VCI的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差异,以探究本方治疗VCI的优势中医证型,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1.
蚕豆病是红细胞缺乏G—6PD在蚕豆的诱因下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绝大多数发生于蚕豆成熟季节,为农村常见血液病。起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治疗,重者可致死亡,近每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取得轻中型及部份重型患儿不输血亦获得治疗的效果。但由于此病系自限性溶血性贫血,临床多缺乏严格的对照观察,故对疗效尚难  相似文献   

12.
13.
蚕豆病是由于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一6一环酸脱氨酶(G-6-PD)以致红细胞代谢异常’l’.食用蚕豆后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多发于男性.我科于1993~1996年治愈周例,其护理经验报告如下.1观察病情变化:蚕豆病系急性溶血性疾病.*b<7咋/L患儿输新鲜血,及时纠正贫血,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诈.其次,观察面色的变化、黄疽消退情况、尿色及尿量,准确记录24h尿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同时预防肾缺血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2光疗的护理:蓝光照射皮肤,可使皮下组织中的间接胆红素氧化分势为水溶性物质,从胆汁和尿中排出…  相似文献   

14.
蚕豆病八例     
1965年2~3月间蚕豆成熟季节,我院曾收治蚕豆病8例,均为7个月至3岁半的小儿,男7例,女1例。进食蚕豆次数为1~10余次,每次量为7颗至半小碗,以吃煮熟的蚕豆较多,也有吃生蚕豆的。均为进食后数小时至3天发病,其中6例在24小时内发病,但因家属诉说不清,故最短潜伏期不明确。在发病时,几乎每  相似文献   

15.
3~5月份是蚕豆成熟的季节,蚕豆病也在此期间较为多见。蚕豆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不一,以黄疸、溶血、贫血为主要症状,均以进食蚕豆为诱因。本文对2005年3月~5月我院收治的10例蚕豆病作回顾性分析,以加深对蚕豆病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蚕豆病的发病机理,并以此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分析蚕豆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制定防治措施,由于是一种致病机制上不够明确的疾病,在这种疾病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其具有遗产却显得敏感红细胞,但是由于患病机体 G -6-PD 缺陷的缘故,因此无能够为其提供充足的 NADPH,来维持原型原型谷胱甘肽的抗氧化作用,这就导致了人体在接触到蚕豆或者是某一种能够诱发因素的时候,就会产生红细胞膜被氧化的现象,从而产生溶血发应。从东、四川以及广西等城市中的患病几率较大的地区,进行了人群调查分析,发现该病患者大部分为男性,儿童占有极少部分。采用了输血、肾上腺皮质激素、补液等治疗方法。结果:大部分患者可以康复。  相似文献   

17.
18.
现将我们收治的蚕豆病100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男97例;女3例。年龄6月~6岁80例;7岁以上20例。其中1~3岁62例。发病情况全部病例均为农村儿童。都有生食或熟食新鲜蚕豆史,大部分为熟食。食后1~2天发病者26例,3~4天23例,5~7天14例,7~9天19例,情况不明者18例,7天以内发病者占63%,首次发病者69例,第二次发病28例,三次以上发病3例。其中有首次发病后隔数年又复发者,亦有过去食蚕豆不发病,后来食之发病的。症状体征排棕褐色尿(90例),黄疸  相似文献   

19.
病历摘要患儿,男,3岁。酱油色尿伴皮肤发黄2天。患儿4天前吃煮蚕豆少量,食后未发现异常。2天后吃蚕豆约200克,4~5小时后发现尿呈酱油色,次日晨出现面色发黄,且逐渐加重,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乏力,而畏寒发热不明显,病后排尿8次均为酱油色。患儿既往多次吃蚕豆,未发现上述症状。查体:T37.2℃,R30,P150,BP13.3/8.0kPa,烦躁,贫血貌,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界不大,心律  相似文献   

20.
蚕豆病俗称胡豆黄(或蚕豆黄),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遗传性)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疾病,由于进食蚕豆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绝大多数患儿为进食新鲜蚕豆而发病,少数婴儿吃了食用过蚕豆的母亲乳汁或服用制作的蚕豆食品,或接触了蚕豆花粉而发病。现将我科自1963年1月至1981年3月所收治的小儿蚕豆病37例报告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