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对全院医护人员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水平,2009年1月在全院开展了一次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宣传周活动。宣传周举办前,在医院OA网上发布活动消息,公开招募活动志愿者和征集医院感染控制宣传口号,以评选出的优秀口号作为这次活动的宣传标语,在每个标语下配有图文并茂的具体内容,并将其印制成宣传图片及宣传手册,开辟专门的宣展大厅,宣传手册随手可取。同时,由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宣传周的形式被广泛称赞,在医院内外造成了较大反响,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医院感染知识宣传周活动不失为一种覆盖面广,费时少,效果好的继续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频播放与情景模拟在手术室院感知识培训中的成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70名手术室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院感知识培训,观察组则以视频播放与情景模拟为指导进行院感知识培训,统计并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培训前后不同时间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实践评分。结果:培训前两组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评分及操作实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培训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评分及操作实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频播放与情景模拟在手术室院感知识培训中的成效明显,对于提升医护人员的院感知识认知度与操作实践均有更好的作用,因此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基于行动研究法制定的护理管理策略在产科病房院感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在产科工作的共50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工作时间的不同将符合标准的50名医务人员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名。对照组应用常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策略,研究组应用行动研究法指导下制定的管理策略,干预时间为4周。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房内卫生情况(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基础设施装备、手卫生)评分、医护人员相关指标情况(感控知识掌握程度、手卫生情况、抗生素等药物使用情况、废弃物处理)评分和满意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院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房空气质量、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基础设施装备和手卫生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感控知识掌握、手卫生情况、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情况、废弃物处理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行动研究法指导下制定的护理策略相比于常规护理管理策略在病房院感防控中的效果更好,能显著提高病房和医护人员的卫生安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增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进一步宣传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并将感染控制技能深人临床实践工作中。方法2013年4月策划了以手卫生、职业防护、医疗垃圾处理、正确送检和合理用药为主要内容的“全院协作、共控院感”的医院感染控制活动周(院感周)活动。活动通过舞蹈、讲座、知识竞赛以及有奖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后下发585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55份,并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手卫生观察表连续4个月对临床科室进行手卫生观察,以此追踪活动的效果评价。结果555份问卷显示,527人(94.95%)认为此次院感周活动有意义,554人(99.83%征确掌握七步洗手法,550人(99.13%滇正理解洗手时机,483人(87.11%)知晓医疗垃圾分类知识,423人(76.20%)掌握职业暴露的正确处理流程;每月观察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340个时机,依从性从3月份的52.94%上升到6月份的75.88%,正确率从65.55%上升到87.21%。结论开展院感周活动后,医务人员从感控零意识得到有效提升,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士进行输液感控及输液安全知识强化培训的效果,以减少输液并发症,保证输液安全,提高优质护理内涵质量。方法:对两个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90名护士采用讲座、看录像,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静脉输液感控和输液安全知识培训,每项内容连续培训2次并持续1个月的强化培训。结果:强化培训后护士对输液感控和输液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培训前(P<0.05),输液并发症和输液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培训前(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强化培训有利于护士对输液感控和输液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临床运用,有效降低了输液治疗并发症,保证了输液安全,提高了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感控护理亚专业化管理在感控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124名感控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2名感控护士依照常规参与院感学习与工作,干预组62名感控护士加入感控亚专业护理小组,学习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参加职业规划指导、职业认知定位的相关辅导。比较两组感控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职业价值观、核心能力。结果 干预后,两组职业价值观量表、职业认同感量表评分均有所提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感控护士核心能力量表中的教育与咨询、专业发展、领导能力、临床护理等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感控护士开展护理亚专业化管理及培训,不仅有利于提高感控护士对职业的认同感,改善感控护士的职业价值观,还可强化感控护士的核心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中医医疗技术操作感染防控的调查研究,探讨医院感染防控长效机制,以降低医院感染。方法:通过调查了解全市中医从业的相关现状,采用PDCA精细化管理方法,明确各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考核标准,通过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中医医疗质量。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150例从业人员的接受医护人员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中医医疗技术操作感控指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调查时,医院感染质量评分较调查时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医护人员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与组织管理及督查工作,对规范中医从业人员技术操作、提高院感防控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信订阅号在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参与的102名护理人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名,观察组选取丁香园旗下的订阅号护理时间的基础护理知识为继续教育内容,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比较两组对基础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学习参与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学习后,两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学习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成绩分布中高分值占优。结论:微信订阅号可成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知信行管理模式对医院保洁人员的感染控制理念的影响。方法将本院87名保洁人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45)和对照组(n=42)。干预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知信行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院感防控行为考核得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得分和院感防控行为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对保洁人员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知信行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能有效增强保洁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理念,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规范其院感防控行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PDCA循环的集中管理模式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淄博市市立医院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情况,其中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采取常规管理措施进行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作为对照组;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采取基于PDCA循环的集中管理模式进行清洗消毒,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管理实施后,院感知晓率、软式内镜损坏率、内镜操作标准规程执行率、内镜及附件清洗清洁率、空气合格率的差异。结果实施基于PDCA循环的集中管理模式后,观察组科室内全体医护人员的院感知识知晓率为95.6%、内镜操作标准规程执行率为97.8%高于对照组;职业暴露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观察组科室内全体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正确率为91.1%、执行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洗消毒过程中的内镜损坏比例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气合格率96.8%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DCA循环的消毒集中管理模式在软式内镜的管理中能够提高医护人员院感知识知晓率,不仅能够强化其风险意识,还能够有效控制软式内镜消毒的质量,以保证软式内镜的清洁,减少软式内镜的损坏;为此类项目的综合应用和有效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院感管理查房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旨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在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基础上,开展院感管理联合查房,比较2018年与2019年实施前后医院感染控制评价指标的变化及管理成效。结果 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与正确率、微生物标本采集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CU的CRBSI与CAUTI感染发生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以院感科主导的MDT院感管理查房模式,能达到部门协同、专业互补之目的,院感评价指标改善明显,管理成效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感染管理护士为主体的院感管理系统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择NICU长期工作的42例护理人员及同期收住科室的患儿为研究对象, 根据实施基于感染管理护士为主体的院感管理的时间顺序分为实施前组(2019年1~12月, 患儿476例)和实施后组(2020年1~12月, 患儿494例), 实施前组实施常规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实施后组实施基于感染管理护士为主体的院感管理系统, 对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考试得分、患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实施前组分别为69.05%、59.52%, 实施后组分别为90.48%、85.7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效果知识考试得分高于实施前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例次率实施前组分别为9.03%、10.50%, 实施后组分别为4.45%、5.2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置管相关感染率实施前组分别为5.2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院感护士干预在改善放射科院感防控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本院从2018年1月开始对放射科实施院感护士专职干预。将未干预前的2017年作为对照,对比干预前后放射科医技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考核达标、细菌菌落数监测数据变化情况。结果:干预之后,放射科医技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考核四个季度的达标率分别为100%、87.5%、100%、100%,均明显高于干预前的25%、12.5%、25%、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放射科室内空气、使用的消毒剂、物表以及相关人员手部细菌菌落数平均值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院感护士干预,可有效提升放射科院感防控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戴跃青  宋银楹  郜琳娜 《全科护理》2021,19(8):1096-1099
目的:探讨通过PDCA循环法提高消化内科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消化内科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影响消化内科医护人员对于营养风险筛查的知信行,对培训前后医护人员营养风险筛查正确率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后组医护人员营养风险认知率及正确率明显高于改进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提高消化内科医护人员营养风险筛查的正确率,提高医护人员营养知识认知水平,减少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治疗质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强化培训前后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正确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比较防控措施效果。结果 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职业防护及个人防护用品知识掌握较为熟悉,护士对院感知识、正确洗手时间、职业暴露处理、标准预防、多重耐药菌(MDR)传播途径及其防控措施、被服管理和医疗垃圾分类的知识正确知晓率高于医生。培训后3个月医院MDR检出率低于培训前3个月(28.67%vs 41.06%,χ2=25.434,P<0.05),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以及职业防护、MDR防控和医疗废物处理落实率均有提升。结论 该院护士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熟悉情况良好,医生对院感知识防控意识还有待加强,强化院感知识培训可改善院感防控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化知识培训对普外科护士管理结直肠癌患者疼痛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12月在我院普外科工作的25名护理人员进行强化癌性疼痛知识培训,采用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KASRP)和随机病历抽查的方式调查普外科护士对结直肠癌患者疼痛管理能力的效果。结果:普外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后KASRP平均分和KASRP合格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性疼痛知识强化培训能够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疼痛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指导,实施团队心肺复苏演练,以确保复苏有序,提高复苏成效。[方法]2013年7月—2014年8月,选择我院急诊科42名医务人员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指导下,分别进行三人组和四人组团队心肺复苏演练。[结果]两组演练后总复苏时间、胸外按压中断时间、人工气道建立时间、监护落实时间、除颤落实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肾上腺素使用时间均明显下降,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人组上述指标均低于三人组(P0.05);演练后两组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评分明显提高,与演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演练后四人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评分高于三人组(P0.05);演练后四人组医护人员期望演练、认为抢救有用、愿意施救、配合抢救的比例明显高于三人组(P0.05)。[结论]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能提高复苏时效性,增强医护人员的急救意愿比例及其急救知识与技能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8月~2011年8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将2008年8月~2009年8月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感染控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手术室空气质量及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室空气中细菌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空气质量控制、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控制能有效减少手术室空气中细菌含量,提高手术人员手卫生合格率,能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模式的三管风险评估与管理对ICU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ICU收治的8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感染控制措施;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0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FMEA模式的三管风险评估,两组医护人员相同,共57名。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培训考核情况、患者三管评估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医护人员手卫生无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率及正确执行率高于实施前(P<0.05);两组患者三管评估正确率及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通过对ICU携带三管患者采用基于FMEA模式的三管风险评估与管理,提升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的风控意识和感控技能,明确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和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活动中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随机抽取160名医护人员,直接观察记录诊疗护理活动中六步洗手法洗手次数和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次数,并随机对其中60名医护人员的手采样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78.96%,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执行率30.90%,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执行率48.06%;接触患者前后及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前后手卫生执行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手卫生合格率高于六步洗手法合格率(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手卫生认识不足,应加强宣传、培训、检查、监督手卫生执行,寻求行政支持,配置洗手设施,充实医护人员数量,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