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6—2022年新疆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PM10)、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PM2.5)、NO2、SO、CO和O3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新疆大气污染防治、环保策略制定等方面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2016—2022年国控点监测数据,分析新疆各污染物年均、月均及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 新疆近7年空气质量整体向好,PM10、PM2.5、SO2、NO2和CO年均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20.04%、24.57%、50.15%、22.56%和33.68%,O3年均浓度无明显变化。PM10、PM2.5、SO2、NO2和CO月均浓度呈“U”型分布,表现为春冬季高、夏季低,O3呈月均浓度呈倒“U”型分布,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PM<...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西安市6种常见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为环保部门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高时间分辨率的大气污染监测数据为基础,对西安市6种常见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各污染物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除O3_8h外,其余5种大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呈现逐年下降.截至2020年,PM2.5和PM1...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疫情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聚集性,为制订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GeoDA1.8.16软件,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省2014-2016年共报告布鲁氏菌病10 630例,发病率由2.91/10万(2 845例)上升到4.03/10万(4 00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59/10万。经趋势χ2检验,年度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72.87,P<0.001)。疫情流行范围已波及到136个县(市、区)。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分别为0.323、0.300、0.179,且均呈空间正相关(均有P<0.05),表明2014-2016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全局Moran's I逐年降低(均有P<0.05)。说明2014-2016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全局空间聚集性呈下降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山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区,与高发病率地区空间分布一致;东部沿海地区则表现为"低-低"聚集。结论 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区间布病发病率水平并非随机分布,存在空间正相关和明显的空间聚集性,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区,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4.
中国2008-2010年结核病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测2008-2010年中国结核病空间聚集区域及其变化。方法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SaTScan软件对2008-2010年以省级为单位的结核病总登记率和新涂阳肺结核登记率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2008--2010年结核病总登记率和新涂阳肺结核登记率均存在空间高值聚集(P<0.01);结核病总登记率聚集区域范围由19个省份减至14个,主要聚集区域位于中国南、西和东北部地区;新涂阳肺结核登记率空间高值聚集区域覆盖14个省份,分布在中国南部和东北部。结论中国南部和东北部地区既是结核病高负担聚集地区,又是传播风险聚集地区;西部地区是结核病高负担聚集地区,而非高风险传播聚集地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从兰州市环保局获取了2014-2020年兰州市6个国控监测站点的6种空气污染物PM2.5、PM10、NO2、SO2、O3-1h 、O3-8h和CO日均浓度数据,分析各污染物年际变化、月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对各污染物间的关系进行了Spearm...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在疟疾发病的空间自相关性以及空间分布模式中的适用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Queen权重、距离阈值权重、K最邻近点权重生成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应用GeoDa和R软件对疟疾的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3种权重矩阵均显示2005-2007年云南疟疾全局Moran’sⅠ系数有统计学意义,2006年聚集性最强;局域显示3年均存在滇西部的"正热点"区域,2007年新增西北部"正热点",部分"负热点"随着发病扩散逐渐有高发病趋势;全局Moran’sⅠ系数在最小距离阈值和K=3时取最大值,探测热点时距离阈值权重更易使聚集区域扩大,K最邻近点权重不容易发现低值聚集。结论应用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得到的热点区域存在一定差异,结合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进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疟疾发病空间分布模式和流行蔓延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许欢  张韬  吕强  周丽君 《现代预防医学》2018,(23):4229-4233
目的 探究2006-2016年四川省猩红热发病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热点区域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四川省开展猩红热防控工作提供指导建议。方法 以县(区)为单位,对四川省2006-2016年猩红热发病率分别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扫描分析。结果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2006-2016年四川省猩红热空间分布呈现正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扫描分析提示猩红热的热点区域已由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一带转移到四川中北部一带。结论 猩红热发病热点区域有由南向北移动的趋势,要加强对四川中部以北县市的猩红热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对我国人群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的影响及其适用性。方法 使用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构建基于邻接关系的Rook矩阵、Queen矩阵,以及基于距离关系的K最近邻矩阵、距离阈值矩阵,分别进行2018年我国区县水平CVD死亡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使用4类26种空间权重矩阵分析我国CVD死亡全局自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全局Moran''s I统计量在一阶Rook矩阵(0.406)、一阶Queen矩阵(0.406)、5个空间单元K最近邻矩阵(0.409)以及距离阈值100 km(0.358)时达到最大。同时,我国CVD死亡呈现局部聚集性分布,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在探测CVD死亡"高-高""低-低""高-低""低-高"空间聚集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我国CVD死亡存在显著全局及局部自相关性。结合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深入掌握我国区县水平CVD死亡空间分布特征,为有针对性地CVD早死区域防控、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青海省2014-2016年肺结核的空间分布模式,识别聚集区域,为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6年青海省报告的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肺结核病例,采用ArcGIS 10.2.2软件进行肺结核年报告发病率地图可视化展示、三维趋势分析和局部Getis-Ord Gi*空间自相关分析,运用OpenGeoDa 1.2.0软件计算全局Moran’s I空间自相关统计量,描述和分析2014-2016年青海省肺结核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高发病率热点地区。结果 2014-2016年青海省肺结核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01.16/10万、123.26/10万和128.70/10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87.21,P<0.001)。三维趋势分析显示青海省肺结核年报告发病率由北向南逐渐升高,东西方向呈明显的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形变化趋势。全局Moran’s I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各地区间肺结核年报告发病率呈中等强度的空间聚集性(Moran’s I值分别为0.631 3、0.605 4和0.587 3,P<0.001)。局部Gi*分析显示高发病率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州)与果洛藏族自治州(果洛州)所辖的部分县(区),低发病率聚集区域集中在西宁市的湟中县、城东区和城北区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西州)的大柴旦行委,其余地区年报告发病率处于中等水平。结论 2014-2016年青海省肺结核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地区间年报告发病率并非随机分布,呈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玉树州和果洛州为高发病率重点防控区域;空间聚集性分析为全省肺结核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国肺结核发病的时空分布规律,为防控肺结核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7年全国各月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进行圆分布分析,计算平均角,估计发病高峰日,并进行雷氏检验。收集2016年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进行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和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聚集性。结果 中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存在明显的时间集中趋势,发病高峰集中在3—5月。中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圆分布分析存在平均角,经雷氏检验Z=13004.94,P<0.05。经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肺结核发病率在我国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I=0.487,Z=4.278,P<0.05。经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肺结核发病率在新疆、青海、西藏及其周围存在空间上的聚集,其他区域未显示出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结论 我国肺结核发病存在时间集中趋势和空间聚集性,肺结核的时空分布特点对肺结核防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2008-2011年手足口病空间聚集性及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中国手足口病发病的空间聚集性、聚集区域及其变化。方法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8-2011年中国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分省级和区县级层面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全局自相关发现,2008-2011年以及4年总和的Moran''s Ⅰ系数分别为0.3336、0.6074、0.3372、0.4620、0.4367,经蒙特卡罗检验,P值均<0.05(分别为0.002、0.001、0.004、0.001、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局部自相关分析,2008年得到北京、天津、上海3个“热点”区域;2009年得到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苏、山东7个“热点”区域;2010年得到北京、天津、广东和广西4个“热点”区域;2011年得到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和广西5个“热点”区域。在区县级水平上,发现390个“热点”区县。结论 2008-2011年中国手足口病整体呈现中度以上的聚集性,发病聚集区域的变化表现为从北到南转移的趋势,其原因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全国丙型肝炎发病空间聚集性,聚集区域随着时间变化规律,为识别丙肝重点防控区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即Moran's I和Getis对中国2008—2012年丙肝监测数据在市级层面上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全局自相关分析发现,2008—2012年的Moran's I系数分别为0.235 9、0.230 2、0.231 1、0.254 6、0.243 6(P均<0.001);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2008年得到56个热点区域,分别位于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2009年得到49个热点区域,分别位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2010年有52个热点区域,分别位于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2011年得到54个热点区域,分别位于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2012年得到47个热点区域,分别位于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结论 中国丙肝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具有随年龄增高趋势,发病整体上呈现一定聚集性,聚集区域主要在东北和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深圳市2006--2010年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方法收集深圳市9个国控环境监测点2006--2010年空气中SO2、NO2和PM10的逐日日均浓度,其检测采用大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进行监测,系统以光谱法仪器(DOAS仪器)为主。结果深圳市2006--2010年空气中SO2、NO2、PM10的年均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SO,从0.0310mg/m3下降至0.0112mg/m3,NO2从0.0544mg/m3下降至0.0460mg/m3,PM10从0.0650mg/m3下降至0.0584mg/m3;每年日均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天数和达标标准亦逐年上升。季节趋势看,每年夏季各污染物平均浓度最低。关外两个监测点的污染物浓度高于关内。结论深圳市2006--2010年SO2、NO2和PM10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大气质量逐年改善,季节趋势明显,需重点关注改善关外大气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2—2011年中国肺结核发病的流行状况特征。方法运用ArcGis 10.0软件探索性数据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肺结核疫情数据进行空间显示和统计分析。结果肺结核发病图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2—2011年肺结核发病存在高发区和低发区,并存在空间聚集性;局部Local Moran’s I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贵州、广西地区为高高值聚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江苏为低低值聚集;局部热点分析Getis-Qrd General Gi*结果表明,全国肺结核疫情存在13个“热点”区域,其中4个“正热点”区域分别为新疆、西藏、云南、广西,9个“负热点”区域分别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内蒙古。结论中国肺结核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存在中度以上的空间聚集性,应针对其地域特点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4-2016年我国结核病登记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测聚集区域,为结核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ArcGIS 10.0软件作为数据管理和呈现的平台,建立我国2004-2016年结核病空间分析数据库,对结核病疫情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04-2016年全国共登记结核病病例13 157 794例,全国年均登记率为75.90/10万(27.95/10万~180.82/10万)。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结核病发病呈聚集性分布,局部Moran''s I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西藏、贵州、广西和海南(省、自治区)为高-高聚集区域,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省、直辖市)为低-低聚集区域;局部G统计量热点分析结果显示,全国结核病疫情存在15个"热点"区域,其中3个"正热点"区域分别为新疆、西藏和海南(省、自治区), 12个"负热点"区域分别为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安徽、上海、山西、河南和吉林(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分阶段时空扫描分析,3个阶段共探测出12个聚集区域,每个聚集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04-2016年我国结核病疫情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均登记率并非随机分布,呈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分阶段时空扫描聚集区域逐渐减少,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高风险地区仍持续存在,需重点关注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宁波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探讨其空间聚集特征。方法 综合流行病学方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以区县级为单位对宁波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宁波市共报告新发手足口病63 21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3.72/10万;发病以男性居多,男女占比达1.57:1;年龄分布以低龄儿童为主,5岁以下占90.35%,3岁以下占60.28%;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63.39%),其次是幼托儿童(34.44%)和学生(2.16%);发病率地区分布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宁波市南部的宁海县与象山县为手足口病高发病率聚集地区。结论 宁波市手足口病持续高发,发病率高于浙江省平均发病率;宁波市南部的宁海县和象山县是主要发病聚集区域。  相似文献   

17.
2002-2005年深圳市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2-2005年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疾病谱的改变与环境因素变化的相关关系打下基础.方法 收集2002-2005年深圳市8个国控环境监测点空气中SO2、NO2和PM10的日平均浓度,其检测方法依据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结果 2002-2004年,空气中SO2、NO2和PM10浓度呈上升趋势(SO2从0.018 3 mg/m3增加到0.023 4 mg/m3,NO2从0.050 1 mg/m3上升至0.072 5 mg/m3,PM10从0.061 0 mg/m3增加到0.075 7 mg/m3),但2005年与2004年比较,均有所下降.SO2年均值达到二级标准,接近一级标准;PM10浓度符合二级标准限值;NO2年均值基本符合三级标准,有2个监测点2004年NO2年平均值超出了三级标准,分别为(0.083 6±0.031 5)和(0.099 6:±0.0444)mg/m3.关外地区空气中SO2、NO2和PM10浓度连续4 a均高于关内(除外2002年NO2浓度,关内为0.052 3 mg/m3,关外为0.0464 mg/m3).空气中SO2、NO2和PM10浓度第一、四季度均值均高于第二、三季度均值.结论 深圳市目前总环境质量尚可,但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上升速度快,应引起高度重视,谨防光化学烟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以2004-2007年中国北方6省(区)(内蒙古、山西、黑龙江、陕西、吉林和辽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数据为例,探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在疾病空间分布中的应用价值.文中以校正年龄和性别的标准化发病比(SMR)作为布病发病危险指标,采用直方图、箱式图和箱式地图,以及全局和局域Moran’s I统计量等方法,在县级空间尺度下,对该数据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004-2007年全局Moran’sI值分别为0.2581、0.4574、0.4457和0.4841,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局域Moran’s I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4-2007年北方6省(区)县级布病SMR主要表现为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区主要在东北部,地区类型主要是牧区,但半农半牧区、农区/城镇区县逐渐增加.低低聚集区主要在西部和南部,大部分区县为农区/城镇.低高聚集区很少,主要分布在布病SMR高发区县周围,地区类型主要是农区/城镇.2004-2007年中国北方6省(区)县级布病疫情呈扩散趋势,具体表现为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的扩散趋势,且正由牧区向半农半牧区、农区/城镇扩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等级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环境的微生物学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神经内科病房的临床消毒和医院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监测神经内科病房内空气环境微生物分布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同一医院大病房月平均病原菌数量均高于小病房(P<0.05),三级医院大、小病房平均微生物数量均高于二级医院的大、小病房(P<0.05);病房患者数量、医院等级是病房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因素,但与月份无相关性;菌种鉴定显示G~+ 球菌占71.05%,G~+ 杆菌19.92%、G~-杆菌5.26%,G~-球菌0.38%,真菌4.51%,它们在4所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分布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等级越高、病房患者数量越多,神经内科病房的微生物数量越多;合理的病房床位设置,严格执行各种消毒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