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简介患者女,59岁。因“突发右下肢麻木、发凉、疼痛及左下肢乏力半月余”于2005-03-10收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当地医院用激素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半月余前无明显原因突然出现右足及右下肢麻木、发凉、疼痛,疼痛为间歇性,无静息痛,活动受限,左下肢行走后感乏力、酸胀,无疼痛、麻木及发凉,在当地医院行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曾在外院行CT及血管造影检查,拟诊断为“腹主动脉及髂动脉血栓形成”。入院查体:双足皮色稍发白,皮温低,右侧低于左侧,双股动脉、腘动脉搏动减弱,右侧股动脉搏动弱于左…  相似文献   

2.
1925年 Moschcowitz 第一次描述了1例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飘忽不定的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此后有关该综合征的报道和研究日渐增多,但各家命名不同,如 Moschcowitz 病或综合征、血栓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末梢血管血栓形成、血小板血栓形成综合征、溶血小板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直到1947年 Singer 将之正式命名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且一直沿用至今。近年来,对于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治疗等诸方面都有很广  相似文献   

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罕见,起病急,常致死亡。自1925年Moschcowitz报道第1例后,至1976年文献共报道340例,其中271例(82%)在确诊后3个月内死亡。过去以单用或联合应用可的松、肝素、  相似文献   

4.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200025)刘建湘王鸿利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是一种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microang...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治疗日照市三庄医院(246821)庞永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中医血证的范畴。自1989年~1994年,我们用中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9例,效果较满意。1辨证论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症可见皮下瘀斑、瘀点,或伴鼻衄、牙龈出血...  相似文献   

6.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Gao WQ  Ruan CG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2):140-142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是一种罕见的微血管血栓 出血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伴有发热、不同程度的肾脏受累等 ,常称为TTP五联征。多数患者起病急骤 ,病情凶险 ,病死率高。近年来 ,TTP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 ,以下介绍这几方面的近况。一、发病概况TTP的发病早期统计为 1 /百万人 ,近期资料表明呈上升的趋势 ,大约在 2~ 8/百万人。我国目前尚未见大系列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患者中女性稍多 ,且好发于育龄期。临床上根据有无诱因将该病分为特发…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文献报告不多,但临床并非少见。当前尚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一、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药物有水杨酸  相似文献   

8.
病毒感染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统计的血液病构成中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占出血性疾病的 70 %左右。其中 80 %急性型患者常发生于病毒感染性疾病之后 ,即“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出抗血小板抗体 ,因此被称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发现多种病毒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有关 ,其中包括疱疹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和肝炎病毒。病毒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机制复杂 ,尚处于研究之中。现在多数学者认为早期病毒感染引…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典型者不难诊断,但该病常累及全身各个系统,由于忽视其非典型表现而易造成误诊,为此将我们所遇非典型表现者介绍如下,以期对确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间日疟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比较少见,我们发现一例。患者男,16岁,因不规则发烧,全身皮肤出现大量大小不等的暗红色出血点及紫斑(以双下肢为甚),于1980年5月20日就诊。当时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检查:体温38℃,全身皮肤布满散在的针尖至黄豆大小的暗红色出血点及紫斑,双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1],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被人们逐步深度关注[2].基于对TTP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并且得益于George教授所引领的TTP注册登记库的建立[3],我们对这种致命性血栓疾...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血液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过度而致病。青年妇女发病率最高,妊娠期也不少见。妊娠期发病者可使其病情加重且常影响胎儿。处理上常涉及内科和产科,为此,内科和产科医师必须掌握其处理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我院采用甘草物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获效满意。下举1例: 男,20岁。15年前因感冒发烧两天,出现鼻衄,齿龈出血,全身皮肤有大小不等之  相似文献   

14.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红  邹萍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2):142-144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 )是一种严重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症.它以体内血小板聚集、显著的血小板减少及红细胞碎片为特征.Moschcowitz 于1924年报道了首例患者.1958年Amorosi和Vltman总结了该病临床的五大特征,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热以及肾脏损害,并称为TTP五联征,仅有前三大特征的称为三联征.多数TTP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治疗死亡率高达90%.TTP的年发病率原来为1/100万,近期呈上升趋势,大约在2~8/100万,女性稍多,且好发于育龄期.现就TTP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在大多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o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体内存在 IgG抗血小板抗体,后者能通过胎盆进入胎儿血循环并可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这是一种对生命有潜在危险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系Moschco-witz于1925年首先描述,故也称为Moschcowitz综合征。迄止1981年,国外文献报道546例,国内至今公开报道的约10例。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大多数在10~40岁之间,女与男之比为3:2。一、致病因素及发病机理 (一)致病因素,本病的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药物:应用青霉素、四环素、磺  相似文献   

17.
近来大多数学者认为ITP 与免疫有关,在血小板表面附有相关IgG,认为是病理性免疫反应所产生的特异性血小板扰体;脾脏是产生血小板抗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同时又是破坏致敏的血小板器官。由于上述机理,目前对于ITP 的治疗仍然以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2岁,1985年入伍,长期工作在>4000米高原地带。以鼻衄、齿龈出血、皮肤粘膜斑片状紫癜于1988年5月23日入院。体检:T 37.5C,皮肤粘膜苍白,见大片状瘀斑。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RBC 200×10~(12)/L,Hb 40.0g/L,WBC2.5×10~9/L,BPC 30.0×10~9/L,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块退缩不良。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G)2 400μg/10~9PL;PAC_3增高。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1~8低倍视野。大便常规:潜血强阳性。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增生明显,全片共见巨核细胞206个,颗粒巨核132个。诊断:急性暴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既往无类似病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以外周血小板数目持续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成人中好发于40岁以下育龄女性,且不影响生育功能,所以妊娠合并ITP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其机率报道不一,约为1~2/1000名妊娠妇女,  相似文献   

20.
女患,21岁。因突然发热、头痛、烦躁、牙龈及鼻出血7天,嗜睡4天入院。体检:T38.1℃,P101次,R26次,Bp14.7/10.7kPa(110/80mmHg)。嗜睡状态,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及紫癜。巩膜黄染,牙龈出血。心肺(-),肝脾未及。两肾区叩痛。腱反射++。Babinski’s(-)。实验室检查:Hb45g/L,RBC1.35×10~(12)/L,可见红细胞碎片及有核红细胞。WBC10×10~9/L,N0.65,L0.18,M0.17.ESR130mm/h。血小板35×10~9/L。Ret0.14,Ht0.13.BT1′,CT3′,PT13″(对照12″)。尿蛋白+,RBC+。BUN12.138mmol/L。CO_2-CP26mmol/L。肝功:Ⅱ35u,凡登白试验:直接(-)、间接(+)余正常。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