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下腹部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组和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患儿麻醉手术期间的生命体征、诱导苏醒时间、术中肢体运动、喉痉挛、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七氟烷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七氟烷组BP、HR比较平稳,而氯胺酮组BP、HR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术中肢体运动、喉痉挛、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下腹部短小手术中应用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具有诱导迅速,麻醉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迅速完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骶管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并与单纯全麻比较。方法:ASAⅠ~Ⅱ级行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骶管阻滞复合全麻组(Ⅰ组)和全麻组(Ⅱ组),各25例。记录气腹前、气腹后15min、气腹解除后10min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观察患儿苏醒拔管时间及患儿术后麻醉恢复期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气腹前比较Ⅰ组气腹后15min MAP及HR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儿气腹后15minPetCO,均显著升高(P〈0.05);停气腹后10min恢复至气腹前水平。Ⅰ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快于Ⅱ组;Ⅰ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能有效抑制手术应激反应,保持循环稳定,麻醉效果满意,而且苏醒快,术后躁动发生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氟烷和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前躁动的影响差异。方法择期实施下腹部手术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吸入七氟烷麻醉,对照组吸入异氟烷麻醉。对患儿麻醉苏醒躁动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为(105±11)min、对照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为(104±10)min。观察组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为(8.51±3.14)分、对照组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为(8.52±3.09)分。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和对照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和对照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烷和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前躁动状况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二者临床效果近似。  相似文献   

4.
梁显天 《北方药学》2013,(12):45-45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在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8例手术患儿,上述患儿均为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七氟烷麻醉诱导和维持,而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和七氟烷复合麻醉。在麻醉苏醒期,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苏醒期的躁动情况,并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苏醒时间,记录两组患儿躁动时间超过15分钟的患儿数量。结果:观察组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评分超过3分患儿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时间超过15分钟患儿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能够显著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以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烷用于患儿麻醉的效果、苏醒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围手术期患儿60例分为氯胺酮复合七氟烷组、七氟烷组和氯胺酮组各20例。记录患儿出现体动或睁眼时间、出手术室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氯胺酮复合七氟烷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5),烦躁及噩梦、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氯胺酮组、七氟烷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烷用于小儿麻醉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七氟烷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治疗组(n=107)使用七氟烷麻醉,对照组(n=102)使用氯胺酮麻醉,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手术后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睁眼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对心血管稳定性较好,且具有起效快,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小儿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忠厚 《安徽医药》2010,14(3):343-343
目的观察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与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ASAI级、年龄6月-5岁,行下腹部、会阴部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I组(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和Ⅱ组(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结果两组麻醉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其中,肌注氯胺酮后5min,两组MAP、HR较麻醉前显著增高(P〈0.01),而手术开始后10min,Ⅰ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Ⅱ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Ⅱ组苏醒期短,术中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Ⅰ组(P〈0.01)。结论小儿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其临床总体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8.
七氟烷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4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小几短小手术80例,均采用非插管全麻,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诱导时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手术开始时追加1mg/kg,术中用0.1%氯胺酮静脉滴注维持,依照麻醉深度调节滴注速度;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及维持,间断静脉追加氯胺酮。对比两组的氯胺酮用量,麻醉后呼叫睁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术中呼吸抑制、体动发生率,围麻醉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氯胺酮用量(58.0±20.8)mg,术后呼叫睁眼时间(5.9±3.2)min,完全清醒时间(15.0±3.3)min,术中呼吸抑制率为5.0%,术中体动发生率为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过程平稳,氯胺酮用量少,不良反应少,苏醒快,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杨勇  崔恩慧  拾翠翠 《河北医药》2012,34(5):698-699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斜疝、隐睾、鞘膜积液、包茎手术的患儿42例,在七氟烷麻醉下行骶管阻滞.观察清醒到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骶管穿刺过程中的体动反应、术后清醒的时间和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全组病例麻醉诱导前后、术中、术毕、苏醒期,MAP、HR、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骶管阻滞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手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小儿眼科手术七氟烷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儿眼科手术60例,按给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S组),咪达唑仑组(M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所有患儿全部采用七氟烷诱导,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喉罩辅助通气的麻醉方式。手术结束前10 min,S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 ml,M组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观察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麻醉恢复室( PACU)的停留时间,并根据Ramsay镇静评分、五点分级躁动评分和PAED躁动评分法,记录术后镇静评分和躁动评分。结果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M 组>D组>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的Ramsay镇静评分D组>M组>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五点分级躁动评分和PAED评分D组<M组<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眼科的七氟烷麻醉中,能明显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腹腔镜下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随机将患儿分为A、B、C三组,A组为单纯异氟烷吸入麻醉组,B组为单纯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组,C组为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组,观察并记录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MAP、HR、SpO2),比较三组患儿术中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均优于A组和B组患儿(均P<0.05);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及麻醉不良反应事件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有利于呼吸、循环的管理及术后苏醒,是小儿下腹部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氯胺酮与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56例小儿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组、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组,每组2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生命体征及麻醉效果,记录诱导和清醒时间。结果术中心率(HR)及血压(BP)A组大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醒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B组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手术麻醉中诱导及清醒时间较为迅速,且患儿生命体征更为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七氟醚与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30例。患儿抱入室后分别给予氯胺酮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后进行骶管阻滞,记录其哭闹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疼痛反射消失时间,观察基础麻醉期间患儿的合作情况和有无并发症的发生。K组术中间断静脉氯胺酮与丙泊酚。S组吸入3%~5%七氟醚,术中患儿始终保持自主呼吸,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①与术前相比,K组和S组术中RR减慢,HR及MAP升高(P〈0.05)。②K组患儿哭闹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疼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较S组明显延长(P〈0.05)。③S组患儿呛咳、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P〈0.05)。结论吸入七氟醚是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较为理想的基础麻醉方式,适合于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14.
魏书城 《海峡药学》2011,23(10):129-130
目的观察和比较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全身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Ⅱ级行疝气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R组)和七氟烷复合芬太尼组(SF组)。每组25例。SR组在手术切皮前3min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1后,瑞芬太尼0.1pg/(kg·min)及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SF组在手术切皮前3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后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和比较切皮前3min、切皮即刻、切皮后5rain和手术结束时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苏醒时间。结果SR组患儿心率、平均血压在切皮后变化较SF组稳定(P〈0.05),且苏醒快(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比复合芬太尼全身麻醉可更有效地抑制切皮等应激反应,术后苏醒更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用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麻醉)和观察组(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各30例,对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中并发症及苏醒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SBP明显低于对照组(t=6.21,P〈0.05);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SpO2没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18/30,60.0%),观察组一次置镜成功率明显升高(25/30,83.3%)(x^2=4.02,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10.0±3.O)min,明显短于对照组(45.0±4.0)min(t=8.17,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应用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术,可提高一次置镜成功率,增强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优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13岁、择期行眼部手术的小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和维持;对照组芬太尼、丙泊酚诱导,丙泊酚和异氟醚维持。观察两组病例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观察患儿拔管后呼吸困难、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SBP、DBP、HR在插管后1min、手术开始、拔管时、术中最高平均值、清醒时各时间点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观察组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平稳,停药至气管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苏醒躁动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是一种起效迅速、术中平稳、苏醒快速平顺,值得在小儿眼科手术中推广使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门诊小儿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与氯胺酮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包茎包皮环切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复合神经阻滞组和氯胺酮组,每组30例.记录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七氟醚复合神经阻滞组比较氯胺酮组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神经阻滞在小儿门诊手术的应用中,能明显缩短清醒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以及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4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分为2组,各112例,Ⅰ组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Ⅱ组为静脉复合麻醉组,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Ⅰ组患儿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变化不明显。Ⅱ组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术前升高(P<0.05),呼吸频率(R)明显低于术前。而且Ⅱ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苏醒期不良反应也多于Ⅰ组患儿。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与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相比,患儿更容易接受,麻醉过程平稳,苏醒快,苏醒期不良反应少,更适合在小儿疝修补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裴学坤 《河北医药》2015,(7):1057-1059
目的:探究行短小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开展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治疗的麻醉疗效及安全性,并为临床手术麻醉的顺利开展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手术室于2010年7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6例行择期手术治疗患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研究组开展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记录2组于手术不同时间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体质量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麻醉药物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后及拔管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即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优于对照组。2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儿呛咳、喉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诱导期体动及术后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儿短小手术开展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相较于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安全性更佳,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成效。  相似文献   

20.
钱莹 《中国基层医药》2014,(10):1472-147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用于减轻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后急性躁动的有效剂量。方法将105例ASAⅠ~Ⅱ级行手术的患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5例,患儿吸入3%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观察1组患儿注射右美托咪啶0.15μg/kg,观察2组患儿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30μg/kg,然后放置口咽通气道辅助通气,行骶管阻滞。麻醉维持使用1.2%七氟烷,维持其自主通气。记录患儿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改变。在麻醉结束时记录睁眼的时间( TEO )。结果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TEO分别为(8.45±4.02)min、(9.23±5.03)min、(10.81±4.06)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1组的躁动发生率(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2.86%)(χ^2=31.42,P<0.05),观察2组(8.57%)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χ^2=24.37、7.53,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后急性躁动,0.30μg/kg剂量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