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介绍 男性,4个月.以"体检发现心脏杂音2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 无紫绀,两肺未见异常.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50 min-1,律齐,于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连续性机器样4/6级杂音,广泛传导,伴震颤.两下肢无浮肿.心电图大致正常.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 ,12岁。因反复感冒 12年 ,间断性前胸疼痛1 年 ,于 2 0 0 1年 1月 5日入院。查体 :胸部无畸形 ,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 5肋间锁骨中线偏内侧 1cm处 ,搏动范围 1cm× 1cm ,心界未叩击明显扩大 ,心前区可扪及震颤 ,心尖搏动抬举感 ,心率 10 0次 /分 ,律齐 ,胸骨右缘第 3、4肋间可闻及全收缩期粗糙杂音Ⅳ级。心三位片提示 :右位心、肺血不多 ,各腔室无明显变化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 :为左房心率有室上性早搏存在 ,2 0 次 /分 ,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 :右位心伴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上份回声中断 ,其直径 6mm ,缺损处探及左… 相似文献
3.
病人,男,9岁。患儿出生后3个月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经当地医院体检和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但未予治疗。询问病史,患儿出生后无口唇发绀,无喂养困难,无呼吸困难,无晕厥史。 相似文献
4.
报告收治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44例。其中肺动脉压力<9.2kPa者11例;9.3~13.2kPa者19例;13.2~16.7kPa者14例。病死率6.8%。就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呼吸、循环管理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4 0岁 ,汉族 ,平素体健 ,无明显心力衰竭症状 ,可进行一般体力劳动 ,因反复阵发性胸闷、胸痛、心悸 1年再发 1小时入院。体检 :血压 85 / 6 0mmHg ,脉搏15 0次 /分 ,发育营养良 ,面色苍白 ,口唇及皮肤粘膜无明显发绀 ,双肺听诊正常 ,心前区无隆起 ,心前区触诊无震颤 相似文献
6.
7.
8.
9.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附属湘雅医院心胸外科周汉槎,蒋海河,龙隆,鲁尔雄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手术心血管;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病例报告主-肺创脉间隔缺损又名主-肺动脉窗,是一种罕见的先末性心血管病,国内文献报告极少。本病临床上容易误诊,治疗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11.
1病历摘要
患儿女,4岁,因发现心脏杂音2年于2006年8月24日人院。平时易患感冒及肺炎,生后因肛门闭锁行肛门成形术。查体:先天愚型面容。口唇、甲床无紫绀。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界向左扩大,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2/6级吹风样杂音.胸部x线片:双肺血多.心影增大,心尖圆隆饱满,心胸比例0.63心电图:右室肥厚.彩色超声: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室间隔膜周回声中断20mm,左上腔静脉连冠状静脉窦,过室间隔可见左向右为主的双向分流,过三尖瓣可见中量返流,估测肺动脉压90mmHg。心导管检查:室间隔缺损,肺动脉测压102/37/71mmHg,肺总阻力12.05WoodU。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重度高压(高阻力型),永存左上腔。经术前准备后,于9月12日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冷血停跳,术中见室缺于膜周部,直径20ml,以涤纶片修补。关胸时血压下降,延迟关胸。留置主肺动脉测压管,术后测肺动脉压27/19/21mmHg。返回监护室即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方式)。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尸体解剖实习中,发现肝右动脉与空肠动脉共干,发自肠系膜上动脉的背侧面,现将此种变异报告如下。 男性,成人尸体,身长162cm。肝右动脉与空肠动脉第1支共干,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左后侧,发出部位在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下方0.46cm,空肠动脉第1支靠近起点的周径(指压扁后的血管宽度×2)0.38cm,肝右动脉近起点的周径0.74cm。两者共干的长度0.09cm。肝右动脉全长9.86cm经肠系膜上动脉后方横行向右,经过肠系膜上静脉与胰的后方,在胰后肝右动脉的下缘发出3个胰支到胰腺,第1胰腺支 相似文献
13.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成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摘要
患者,女,5岁,因发现心脏杂音5年,活动时心悸、气短3年,于2006年8月24日入院。经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问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在全麻低温下经左后外侧切口进胸行动脉导管结扎、主动脉成形术,术后恢复顺利,出院。2007年2月24日再次入院。查体: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震颤,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胸部X线片示:脊柱侧弯,肺血多,右心缘略突出,主动脉结缩小,肺动脉段中度突出,心胸比值0.53。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膜周回声中断约18mm,室间隔左向右为主双向分流,估测肺动脉压83mmHg。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力143/82/109mmHg,肺总阻力17.69woodU。于3月3日,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见:室缺20ram×20mm,涤纶片修补,术后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50h后经充分吸痰后拔出气管插管。给予多巴胺、肾上腺索、异丙肾上腺索等血管活性药,加用米力农、西地兰等强心药,使用前列腺素E1,肺动脉测压管内泵入,24h后鼻饲、口服西地那非(万艾可)、硝普钠中心静脉泵入,降低肺动脉压,使肺动脉压由52/47mmHg降至30/26mmHg。间断给予气囊胀肺,患者于4d后转出ICU。10d后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14岁,自幼易感冒发热,活动后心慌气短,易疲劳,无紫绀。胸骨左缘第3、4肋间扪及收缩期震颤,听到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4级,肺动脉瓣区第二音正常。心电图:右室劳累。X线片:两肺纹理多,心腰变直,左右心室扩大。1986年6月在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心外探查, 相似文献
15.
乙酰螺旋霉素引起舌麻与面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女,12岁。因“扁桃腺炎”口服乙酰螺旋霉素1片(每片含量为0.2g),服后4~6h出现面部发麻,停药后症状消失;次日再次服用出现同样症状,停药后症状又消失。改服复方新诺明未再出现类似症状。既往无过敏性疾病或药物过敏史。考虑为螺旋霉素所致。讨论乙...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左髋、股骨部分缺损1例刘宗银1王考庆2钟炎2关键词骨疾病,发育性;缺损;病例报告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26.81临床病例患儿,女,7岁,左下肢跛行易疲劳两年余,伴间歇性疼痛2个月。患儿系第一胎,一产,足月顺产。无窒息及外伤史,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7.
十六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十六层螺旋CT对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漏诊。方法复习文献并回顾性分析3例APSD病例的临床经过及CT检查资料。结果 3例首次经彩超检查和MRI检查均未能明确诊断,经十六层CT多层面重建后清晰显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大小、形态及分型。结论十六层CT三维重建技术对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27例癫痫患者进行了SPECT检查。其中rCBF异常者21例(77.77%),在癫痫发作期rCBF增加而发作间歇期减低。结合EEG、CT、MRI检查确定了癫痫的性质及病因,有18例(66.66%)诊断为原发性癫痫,SPECT、EEG提示了其中5例的致痫灶。认为SPECT对于癫痫的研究,尤其是对原发性癫痫的诊断及其致痫灶的确定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例经手术治疗成功的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儿,术后随访4个月,效果良好。一、病例摘要患者男,11岁,1984年10月18日入院,患者出生后经常感冒发热,近五年来剧烈活动后即感心慌、气短,无咳血史。 相似文献
20.
刘守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995,(4)
63例室间隔缺损(VSD),手术证实心室嵴下与三尖瓣隔瓣后55例(87.29%).小型VSD45例(71.42%),中大型18例包含嵴上缺损4例(28.56%).无症状36例(57.14%);有症状27例(42.86%),其中紫绀并肺动脉高压7例(11.11%),中大型VSD6例,手术后心衰死亡1例(1.58%).失去手术时机1例(1.58%).治愈61例(96.8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