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于脑出血以及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以脑出血为诊断结果(患者37例,共50个病灶)以及脑梗死为诊断结果(患者83例,共107个病灶)且均接受DWI以及SWI序列检查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不同序列对两种疾病的检出率及不同组别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DC)、相位值(PV)。结果:在常规序列扫描下两种疾病检出率相比,无差异性(P>0.05)。在DWI序列检查下脑梗死病灶检出率高于脑出血,而SWI序列检查下脑出血病灶检出率高于脑梗死(P<0.05)。相较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患者病灶周围ADC值较低,PV数值、病灶中心ADC值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以及脑梗死的诊断中,以DWI及SWI序列检查的检出率相对较高,且对两种疾病的检出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SWI(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辅助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它的应用前景。方法从自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监护室进行监护的脑损伤新生儿中随机选取51例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对他们进行头部常规的磁共振成像(MKI)技术进行扫描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U技术进行扫描,分析比较两种技术扫描得到的结果有什么差异。结果在这51例脑损伤的新生儿中,经过MRI技术扫描发现有29例颅内出血;而经过SWI技术扫描发现有41例颅内出血。在扫描后的图片所得到的成像结果中发现,通过SWI技术扫捕发现的出血病灶共有96个,而通过MRI技术扫描发现的出血病灶仅有56个。结论运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检测并且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病变的结果比常规的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更适合在临床上使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有关磁敏感成像临床应用的国内外文献。结果:作为临床的一种新型无创性MRI检查技术,对许多临床疾病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尤其在脑内的血管性病变、脑外伤及退行性病变疾病诊断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同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是一种对脱氧血、铁和钙极其敏感的磁共振检查方法,在神经颅脑疾病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急性隐匿性小灶性出血性脑挫伤(acute occult mini-focal hemorrhagic cerebral contusion,AOMHCC)是脑外伤患者中一种相对少见的颅脑损伤疾病,目前该病早期临床漏诊率高,脑挫伤后遗症频发。本研究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AOMHCC的价值,旨在提高该病早期诊断水平,减少漏诊率和脑挫伤后遗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01-02-2018-05-30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96例脑外伤患者中,对经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诊断的49例AOMHCC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随访CT、MRI常规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以及SWI 4种检查方式对AOM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96例脑外伤患者CT初诊检查均未发现脑损伤,经CT随访复查和(或)MRI多序列联合诊断共发现49例AOMHCC患者67个病灶。49例AOMHCC患者中,随访CT复查检出11例,MRI常规序列检出26例,DWI检出40例,SWI检出48例。随访CT、MRI常规序列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4,没有临床使用价值;DWI序列的一致性较高,Kappa=0.688,但远低于SWI,Kappa=0.917,表明SWI序列对检测AOMHCC中的临床价值最大;且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指标均90%,与其他检查方式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磁共振SWI序列检查是诊断AOMHCC最有效的影像检查方式,早期应用磁共振SWI序列有助于AOMHCC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可有效减少该病的漏诊率和脑挫伤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门肾力 《医疗装备》2011,24(9):10-12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主要包括SWI和SWAN(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以及各种衍生序列。它对局部的磁化效应引起的T2*变化比较敏感,所以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于显示静脉血管,血液代谢产物以及铁质沉积有较好的效果,在脑血管、脑肿瘤、脑外伤、帕金森等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1磁敏感成像的原理与特点磁敏感加权成像是利用不同组织间磁化率的差异产生图像对比。  相似文献   

6.
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脑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SWI序列较其他序列对显示小的出血灶、小的静脉、含铁血黄素、钙化等顺磁性物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在膝关节损伤中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实际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诊断技术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同时对CT诊断技术检查、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结果和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MRI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损伤采用磁共振成像方式进行检测,可改善本疾病的诊出率,从而有效对仪器呈现的损伤类型和疾病临床特征进行诊断,为拟定具体的治疗方式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根据。  相似文献   

8.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新近开发的一种主要应用于头部检查的磁共振成像方法 ,区别于以往的质子密度、T1WI、T2W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 ,其优势在于SWI可清晰地显示颅内静脉结构和铁沉积。近年来随着高场磁共振和超高场磁共振在临床上的研究及使用,SWI已经应用于各类头部疾病检查领域,人们开始逐渐接受和认可新技术的改进,并对其应用潜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本文综述了SWI在新生儿脑病、脑外伤、脑梗死及脑肿瘤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臂丛神经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5T磁共振对60例患者进行臂丛神经MRI扫描,并根据病变情况进行多角度、多层面以及曲面等重建。结果:60例患者中,创伤性病变50例,其中正常神经表现型6例,神经变性型12例,神经疤痕型8例,神经消失型24例。非创伤性病变10例,其中肿瘤7例,炎症3例。所有序列成像清晰,3D序列图像经后处理重建后对臂丛神经根及神经节显示率明显较高。结论:用MRI检查臂丛神经.是准确显示臂丛神经及其相关结构非常有效的技术。作为一种最理想的新型无创影像检查手段.MRI对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蒋春峰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15-15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静脉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脑静脉畸形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T1WI(A组)、T2WI (B组)及SWI序列(C组)和增强T1WI.比较三组对脑静脉畸形的检出率,评价SWI序列较其他常规平扫序列对显示脑静脉畸形的优越性.结果 A组检出病灶6例(27.3%);B组检出病灶8例(36.4%);C组检出脑静脉畸形22例(100.0%),并且清晰地显示所有扩张的髓静脉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呈特征性“水母头”状.SWI与其他常规MRI序列相比,病灶检出率更高(P<0.01).结论 SWI是能敏感地显示脑静脉畸形的脉冲序列,可以作为MRI常规序列的重要补充,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成像(T2WI、T1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FLAIR)、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早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72例早期脑梗死患者,包括超急性期23例,急性期49例。全部患者行脑常规MRI、FLAIR、DWI和3D-TOF-MRA检查。结果:2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的DWI、常规MRI、FLAIR和3D-TOF-MR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39.1%和78.2%;49例急性期脑梗死的DWI、常规MRI、FLAIR和3D-TOF-MR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83.7%、91.8%和80.0%。DWI扫描发现脑梗死发病<6小时、6~24小时、24~72小时病灶ADC值分别为0.34±0.03、0.41±0.03、0.45±0.04,与对侧正常脑组织AD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方面,DWI优于常规MRI、FLAIR和3D-TOF-MRA;FLAIR优于常规MRI,对皮层和脑室旁病灶显示更佳;FLAIR、DWI联合MRA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微出血在磁共振成像不同序列上的影像特点,并评价不同序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187个病灶)微出血病例影像资料.对比DWI和T2*WI、SWI和T2*WI对微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扩散加权成像和T2*WI、SWI和T2*WI对微出血的检出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微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检查过程中发现怀疑有微出血的病例,需加扫SWI或T2*W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发病时间进行分期。结果:52例急性脑梗死病例中,超急性期10例,DWI显示新发病灶100%,T1-FLAIR未见显示,T2WI、T2-FLAIR像只有2例部分显示病灶。急性期42例,T1-FLAIR、T2WI、T2-FLAIR及DWI像均能100%显示病灶。在急性期DWI像上较T1-FLAIR、T2WI、T2-FLAIR像上病灶显示更清晰、更直观。结论: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的部位及病程方面较常规MRI优越,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敏感性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郑立广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8):83-84,90
目的:分析讨论静脉肾盂造影(IVP)、CT、MRI三者联合应用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肾癌患者影像资料,50例均行IVP、CT及MRI检查,CT及MRI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三者影像表现并总结三者联合应用的优势。结果:IVP检查异常40例(80%),未见异常10例(20%),肿瘤均位于肾轮廓内,且直径均小于3cm。50例CT检查均有异常表现,增强三期扫描可清晰显示静脉癌栓(12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2例)。50例MRI检查均有异常表现,MRI能清晰显示肿瘤内出血、坏死(30例)、假包膜(21例)。结论:IVP有助于显示肾盂肾盏改变,CT诊断肾癌准确率比较高;MRI显示肿瘤内出血、坏死及假包膜有很高的特异性,三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肾癌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临床及影像检查证实的36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行头颅MRI横轴面T1WI、T2WI、SWI扫描。比较各序列对脑血管畸形病灶的检出及表现,评价SWI在脑血管畸形检查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SWI分别检出海绵状血管瘤、发育性静脉畸形和AVM病灶73个、8个、10个,明显高于T1WI和T2WI检出的病灶数,且病灶边界显示更加清晰,发现更多、更小的病灶。在SWI图像上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明显低信号,发育性静脉畸形表现为一条边界清晰低信号影,显示更多细小静脉向引流静脉集中呈星芒状,AVM表现为异常粗大的血管迂曲扩张,呈明显的低信号。结论:SWI对脑血管畸形的检出具有极高的敏感性,能够检出更多、更小病灶,且病灶显示更加清晰,可作为脑血管畸形检查的常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iemens Sonata 1.5T MR扫描仪的T_1WI、T_2WI及SWI等序列对34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所见为参照标准,将SWI图像与常规MRI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4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共41个病灶,包括海绵状血管瘤19例,动-静脉畸形9例,脑静脉畸形6例.SWI图像对脑血管畸形病灶的显示与DSA或手术所见相一致.结论 SWI对脑血管畸形病灶显示清晰、准确.结合其他MR序列可以应用于临床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曾小姣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21-152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动脉自旋标记(ASL)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常规的MRI、DWI以及ASL检查,分别对DWI和ASL上显示的病变面积大小、病变的信号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病灶中心ADC=(0.373±0.081)×10-3mm2/s,健侧相应部位ADC =(0.807±0.073)×10-3 mm2/s,两者相比较差异明显(P <0.05).同一时间段的病灶中心ADC值与其健侧相对应部位的ADC值之间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中,CASL-PWI低灌注区大于DWI异常信号区的有15例(其中有2例患者无SWI异常信号),小于DWI异常信号区的有10例,面积相同的有1例.结论 采用ASL检查时无需对患者进行对比剂的注射,操作简易,但其对部分急性或亚急性脑梗死检出率存在偏差,配合DWI可准确地诊断急性期脑梗死,DWI和ASL的结合使用在早期的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徐威 《现代保健》2014,(20):44-46
目的:探讨采用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血友病性关节病的价值。方法:采集本院收治血友病患者12例,分别进行x线检查和MR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结果。结果:X线以及核磁共振检查相同病例其对病理改变以及分期结果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x线与核磁共振影像检查结果对比可见,核磁共振对诊断血友病性关节病更为直观、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