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情况及生存资料,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手术并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为FIGOⅢ期及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26例的临床病理及生存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无进展生存(PFS)、总体生存(OS)]的相关因素。结果:中位OS时间为76月(95%CI 61.5~90.5),中位PFS时间为68月(95%CI 55.4~80.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4岁、低分化、非子宫内膜样癌、有淋巴脉管浸润、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阳性、腹水细胞学阳性、术后残留癌灶直径1 cm是影响PFS及(或)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行不同的辅助治疗是PFS及(或)OS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于具有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因其预后较差,术后放化疗有助于提高其生存率,应重视术后辅助治疗与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2.
晚期和复发性耐药性子宫内膜癌预后差,化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新辅助化疗、序贯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如贝伐单抗等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研究热点,紫杉醇联合卡铂和蒽环类药物联合铂类是一线化疗药物方案。复发性耐药性子宫内膜癌治疗尚无成熟方案,仍需大样本临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尽管手术、放化疗手段不断提高,但复发性或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仍较差。对于标准治疗后出现进展的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可能是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文章复习近年文献,对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全球女性健康。其总体治愈率较高,但复发或晚期子宫内膜癌总体预后较差,对经典治疗的反应性较差,亟待探索新的治疗方式以改善预后。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细胞以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活性以激活免疫细胞对肿瘤的识别和杀伤功能,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近年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PD1配体(PD-L1)抗体在复发或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进行了较多临床研究,提示PD-1/PD-L1抗体治疗可改善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而联合治疗和生物标记物的探索有望使更多患者获得更大受益。本文主要总结了PD-1/PD-L1抗体目前在子宫内膜癌的研究数据,并且探讨疗效评估的生物标记物,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复发或晚期子宫内膜癌的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5.
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42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4.3±23.5个月,20例患者缓解后无瘤生存,13例患者肿瘤复发,9例患者肿瘤未控。单因素分析提示临床病理特征中肿瘤分期及附件和盆腔淋巴结受累与预后相关(P<0.05);术后有无肉眼残余灶、是否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及内分泌治疗时间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有无残余癌、肿瘤分期和放疗对患者预后有影响,将肿瘤分期细化后,则附件受累、是否化疗和放疗对患者预后有影响。结论: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差。肿瘤分期晚和附件受累对预后有不良影响,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无残留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并辅以放化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正>早期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存在与否,是手术后是否补充辅助治疗的重要依据,也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因此,如何正确评估高危因素对子宫内膜癌临床规范治疗有极其重要意义。1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对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临床分期到病理分期的过程。1988年以前,采用临床分期(1971年FIGO分期)指导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但临床研究观察到子宫内膜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化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种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由于发现时多属早期,因此总体预后良好。早期子宫内膜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特殊类型癌、晚期及复发性子宫内膜癌需辅以化疗以增加治愈率及延长生存期。现将子宫内膜癌化疗的适应征及最佳化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辅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内膜癌是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2 0 0 3年美国新发病例约 3 83 0 0例 ,死亡约 660 0例 [1]。大约 75%的患者为早期 (Ⅰ期 ) ,手术治疗后 5年生存率达 80 %~ 90 % [2 ]。但是 ,对于晚期 (Ⅰ期以上 ,即肿瘤病灶超出子宫体 )和复发患者 ,以及合并有高危因素的早期患者 ,需辅助放疗、化疗和 (或 )激素治疗。目前 ,较有争议的是早期患者若合并有高危因素如肿瘤低分化、深肌层浸润、特殊病理类型等是否需要辅助放疗 ;晚期和复发患者辅助化疗的一线及二线方案 ,以及子宫内膜癌患者激素治疗的适应证、常用药物及临床疗效等。现就子宫内膜癌辅…  相似文献   

9.
<正>多数妇科恶性肿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上升。虽然我国女性子宫颈癌发病趋向年轻化,其发病率在45岁之前快速上升并在45~55岁达到高峰,但55岁以上女性的子宫颈癌发病率下降趋势缓慢,且死亡率高[1]。既往研究认为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预后与年龄、肿瘤组织学类型、分级、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密切关系,且年龄越大,预后越差[2~4]。  相似文献   

10.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对15例年龄<40岁的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研究组)与同期的122例年龄≥40岁的子宫内膜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占同期子宫内膜癌总数的10.95%;研究组和对照组刮宫病理检查,未提示子宫内膜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3.33%和4.10%(P>0.05),Ⅰ型子宫内膜癌所占比例分别为93.33%和77.87%(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G1级所占比例分别为86.67%和48.36%(P<0.05),Ⅰ期所占比例分别为93.33%和61.48%(P<0.05);研究组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具有不同于一般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较好的预后因素,保守治疗有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初始手术和(或)放疗后复发率相对较低,因此国内外关于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治疗的相关文献较少。临床上对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具体治疗方案的抉择需要根据复发癌灶的部位、初始治疗方式以及患者身体状态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处理方式。该文结合2012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CCN)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探讨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Ⅰ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长期雌激素刺激和缺乏孕激素拮抗是主要危险因素.随着免疫学和肿瘤生物学的发展,发现许多肿瘤标志物,如原癌基因(HER2/neu,C-met,β-catenin,K-ras)、抑癌基因[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rEN),p53]、凋亡基因(bc1-2,survivin)、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激素受体(ER,PR)等,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表达格局及变化规律,就这些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临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于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有限,治疗方案以铂类药物化疗为主,尚缺乏统一疗效的最佳二线治疗方案可供选择。因此,对于晚期和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需要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程序性死亡配体1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本研究将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癌在我国较西方国家少见,约占妇科癌肿的6.3~11.0%,但近年来有增长趋势。大约75%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虽属临床Ⅰ期,但预后仍有所不同。兹就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简述如下。一、临床分期临床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大多数研究表明Ⅱ期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死亡率均比Ⅰ期高。Ⅲ期和Ⅳ期的预后更差。分段诊刮分辨子宫颈管是否受累有助于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FIGO 分期法根据宫腔深度(以8cm 为界)将Ⅰ期分为Ⅰa 和Ⅰb 二个亚期。多数学者认为宫腔较大的Ⅰ期患者生存率差,但亦有认为子宫大小不是子宫内膜癌的预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绝经后妇女,高发年龄为58~61岁。近十多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在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预后上存在一定特点。现针对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随访进行探讨。1临床病理特点与复发1.1肌层浸润程度及肿瘤的大小子宫内膜癌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两种类型,即:子宫内膜样腺癌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乳头状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手术仍然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方法,手术的主要目的包括手术探查(手术分期)与实施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及腹膜后淋巴结(包括盆腔淋巴结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1,2].双侧附件与腹膜后淋巴结均是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所以是手术分期与治疗必须切除的范围,这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关键所在,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尤其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杨洁  向阳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4,40(5):329-332
<正>肿瘤的发生是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因而大多数患者发病时为中老年,且随着年龄增长,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妇科的三大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发病年龄大多为绝经后,子宫颈癌的发病也随着年龄有所增长。其中预后最差的卵巢癌的平均诊断年龄为63岁[1],有将近一半(45%)的女性诊断时在64岁以上[2]。子宫内膜癌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女性,而发病高峰年龄在70~74岁[3]。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开始于 190 8年的巴黎。 194 7年Heyman[1] 报道用预先填镭的小球堵塞宫腔 ,并在随后数十年成为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2 ] 。 2 0世纪 30年代 ,手术和放疗相配合 ,大大提高了子宫内膜癌的 5年存活率。由于麻醉、抗生素和手术技巧的进步 ,目前子宫内膜癌 ,尤其是早期的子宫内膜癌 ,首先考虑手术治疗。放疗多用于术前或术后辅助治疗 ,单纯放疗则主要用于晚期病例和手术禁忌证的病人。但是 ,单纯放疗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复发率不高[3 ] ,而且复发后易于治疗[4] 。1 后装腔内放疗技术的发展最近 2 0多年来 ,治…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常见的妇科肿瘤.1973-1999年上海市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增长了166.30%,年平均增长率4.41%.75%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属早期(Ⅰ、Ⅱ期),手术治疗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13%患者手术分期为Ⅲ期;3%~13%患者属Ⅳ期,晚期和复发性相对较少,但预后明显较差.内分泌和化疗成为晚期子宫内膜癌最主要治疗手段,内分泌治疗的有效率10%~20%,而联合化疗的有效率可达40%~60%,但中位生存时间仍少于1年.近年来治疗晚期和复发性子官内膜癌的临床研究正在回答人们所关心的临床问题:化疗是否优于放疗?哪些化疗方案最理想?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我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2007~2016年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每年增加2.6%,死亡率则每年下降1.9%[1]。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患者在被诊断时处于早期,整体预后较良好。我国子宫内膜癌的5年平均生存率为72.8%,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5年生存率甚至可达90%以上[2]。正因为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患者有较好的预后,对于早期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更注重高生存质量的需求:如保留生育功能、保留生理功能、手术微创化,更强调治疗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