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之一,于细胞外结构域结合上皮生长因子(EGF)等配体,进而激活细胞内结构域的EGFR酪氨酸激酶,引起EGFR本身和多种细胞内靶向蛋白的磷酸化,从而引起细胞表面向核转导生长信号,导致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2.
正常纤维母细胞可与管壁粘连而增殖,而在软琼脂中呈不与管壁贴连状态时,则不能增殖,然而使纤维母细胞 NRK-49F 株转化后,即使在软琼脂中亦可增殖,并形成集落。在 NRK-49F 株细胞转化过程中,需经两种增殖因子的协同作用,此两种因子分别命名为转化生长因于-α(TGF-α)与 TGF-β。TGF-α的作用需经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的介导才能出现,其结构与 EGF 极相似。TGF-β则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虽然开始时认为 TGF-β只是作为细胞转化促进因子而起作用,但其后的研究表明,其对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及血液干细胞等均有极强的抑制增殖作用,特别是其中许多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胃是一个大内分泌器官,含有许多不同的消化道激素和肽。这些激素与肽局部存在于胃肠粘膜内的内分泌细胞和胃肠道植物神经,不仅以内分泌、旁分泌及神经分泌机制调节消化、吸收运动,还调节粘膜上皮的增殖和分化。尤其胃泌素、胆囊收缩素(CCK)、glicentin及胰高血糖素对消化道粘膜上皮有细胞增殖作用,因此可被看作增殖因子。作者从消化道激素方面概述胃癌的增殖、进展与预后,同时也涉及胃泌素的细胞增殖机制。一、内分泌细胞与胃癌众所周知,产生消化道激素的内分泌细胞出现于除类癌外的普通胃癌。作者根据组织结构、机能分化及生物学特性将消化道的内分泌肿瘤分三类,即类癌、粘液类癌及内分泌细胞癌。  相似文献   

4.
自1974年Russell Ross指出平滑肌生长因子对动脉硬化发生的重要性以来,以血小板生长因子(pl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为主的各种生长因子和动脉硬化的关系一直在进行着研究。至今已弄清血管内皮、巨噬细胞、平滑肌等血管壁细胞是与血小板不相上下的重要PDGF的来源,除PDGF以外,上皮生长因子(EGF)、神经纤维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TGF)等多种生长因子也与动脉硬化有关。最近,存在于动脉硬化灶中的活化T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也正被人们重视。通过近十多年的研究,现已弄清了生长因子对动脉硬化发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认为血管内皮细胞在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日本大阪大学铃木教授等,在软骨成分中发现一种能阻止血管生成的物质,并成功地培育出分泌这种物质的软骨细胞。癌细胞借在自已周围生成的血管而增殖。经实验注射上述物质,可阻止癌细胞周围生成血管,对癌细胞增殖起到“断绝粮草”的作用。这一发现,对制造新型抗癌药物有重要意义。软骨在人体中是少有的无血管组织。然而随身体发育,软骨变成硬骨时,周围即开始生长血管.美国对此亦曾研究,指出软骨成分具有阻止向无血管组织伸出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肝脏外科手术的进步,如何使剩下的肝脏再生并恢复肝功能的研究受到重视。日本通产省工业技术院动物细胞研究室等单位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脾脏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组织液,对促进肝细胞的增殖具有强大作用。并证实超过目前所用的具有促进增殖的各种激素的作用。通过动物实验,将肝细胞移植到脾脏内,确认肝细胞反复分裂情况。然而这一现象,究竟是脾脏仅仅对肝细胞增殖起到良好环境作用,还是脾脏中含有积极促进增殖的某种物质?迄今尚不详细。该室制做培养上皮细胞增殖因子(EGF)和胰岛  相似文献   

7.
以往曾有报告,骨肉瘤生长因子(ODGF)参与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然而,由于人类骨肉瘤病例较少,这方面研究刚刚开始。最近,Pollak等证实,产生人体骨肉廇的MG-63细胞培养株和原发的人体骨肉瘤细胞上都存在有胰岛素样增殖因子(IGF-1)的特异性受体。另有报告,对10~(-10)M这一接近正常血中水平的低浓度的IGF-1在体外试验中可观察到使MG-63细胞增殖加快。 IGF是与胰岛素同样的经典的细胞增殖因子,可分为IGF-1和IGF-2两类。其中,IGF-1也称为生长  相似文献   

8.
德岛文理大学药学部村松教授和医学部生化学教室的协作研究组,查明人尿中含有“增殖调节因子”。这种“增殖调节因子”具有促进正常细胞的增殖,但能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功能。这种因子是由三种蛋白质构成。其分子构造即将搞清。“增殖调节因子”是村松教授等在研究从尿中提取对血栓症有效的酶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这种物质在10l尿中仅含有0.5mg,将250倍浓缩液加在小鼠肝癌细胞和人子宫颈癌细胞的培养液中,均见有抑制增殖的效果。另方面,以同样方法给正常细胞投与0.1ml,  相似文献   

9.
起初,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作为“最强的肝细胞再生促进剂”而被发现的。后来逐渐表明HGF对各种脏器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和促再生作用。现在更加明确它是与各种器官都关联的独特生长因子。2 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认识到,作为肝脏再生因子的HGF伴随各种肝损伤和肾损伤,可由受损伤脏器及肺等器官的间叶系统细胞产生,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机制,提供给受损脏器,作为于损伤脏器的上皮系统细胞,促进其再生。另外,HGF对损伤脏器还有一定抑制保护作用,可以轻度抑制脏器损伤,并参与上皮细胞间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维持组织器官的稳定性发挥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通过对各种细胞增殖、分化作用因子的发现及其机理的研究,发现大量阻止肿瘤发生的生物学物质。诸如各种细胞毒性物质、阻碍癌细胞增殖和分化、直接攻击癌细胞的物质,即宿主防御机制中抑制癌增殖的物质,称之为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response modifiers,BRM)。目前,BRM 与癌的化疗、放疗等一起进入了癌的治疗领域,使癌患者预后和生存率有显著改观。本文就 BRM 在癌治疗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一、BRM 定义及作用机理(一)定义 BRM 由美国于1983年报告,它能改变宿主对癌的生物学反应,而获得明显疗效。日益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一般认为,凡能改变宿主对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1.
胃硬癌现状     
对胃硬癌发生、进展尚有很多不明之处,本病以女性、年轻者多发,目前诊断较难,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总之,有待进一步研究。定义硬癌即表示在组织学上间质高度纤维增生。胃硬癌包括Borrman4型——没有显著的隆起和凹陷,肉眼形态为弥漫性的癌。与其相近似的名称还有皮革状胃等,但与胃硬癌并不完全是同义词。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有关胃硬癌的论述尚不一致。病理典型的胃硬癌,粘膜病变部位小,组织学上多可找到印戒细胞。粘膜下层以下为低分化癌伴有间质增生及广泛弥漫性浸润。肉眼见胃缩小、硬化,呈水筒样或革袋状,胃粘膜呈巨大皱襞型糜烂状。对其发生、发展及间质的增生,正在进行与女性激素、消化道激素、上皮增殖因子(EGF)、癌细胞分泌粘液是否有关的研究。有人认为这种癌存在时往往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硬癌单克隆抗体(2—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生长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growthfacror,HGF)是1 984年由大阪大学中村敏一教授所发现 ,1 989年成功地进行了cDNA克隆的肝细胞之最强有力的生长因子。它是伴随肝或肾损害而于受损害脏器和肺等的间叶系统细胞形成 ,并以自分泌与旁分泌机制向受损害脏器提供 ,作用于其上皮系统细胞而促进再生。HGF对脏器损害稍具抑制而有保护作用 ,还具上皮细胞 -间叶组织间的相互作用 ,从而发挥维护组织器官稳定性之重要功能。近年来的广泛深入研究揭示 ,HGF对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 -代谢疾病以及肾疾病等均有重要的病理…  相似文献   

13.
关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论历来有很多学说,1953年Bockus编的胃肠学中认为Shay与Sun主张的天平说最为合理(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平衡失调)。那么对酸、胃蛋白酶等攻击因子的防御因子到底是什么?其表现很抽象,是概念性的。近年来Grossman等提出了壁细胞受体。关于防御因子,在粘膜能量代谢,电位差,细胞代谢,表面生长因子(EGF),溶酶体稳定性,前列腺素的细胞保护,粘液组成的变化,重碳酸离子分泌,粘液血流等方面研究迅  相似文献   

14.
九州大学理学部的中村教授等证明了肝细胞增殖因子(HGF)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他们给试管中的人或动物癌细胞添加 HGF,观察其变化。结果表明,癌细胞的增殖没有受到促进,而在有些情况下却受到了抑制。如高浓度的 HGF 可以杀死黑色素瘤细胞等。这  相似文献   

15.
据日本读卖新闻一九八五年三月份报道:三重大医学部中岛邦夫教授(生化学)等人组成的研究组得,研制成功了能够有效地防止癌转移的“癌转移阻止剂”。这种阻止剂被取名为“精脒合成酶阻止剂”。变为癌细胞后的细胞本身能旺盛地产生生理活性物质,把这种物质叫做“精脒”,在增殖快的恶性肿瘤中存在得最多。能否应用于治疗和诊断,引起了人  相似文献   

16.
齐国辉 《日本医学介绍》1990,11(10):438-441
正常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人体B细胞,通过各种细胞分裂素的组合而增殖,分化为产生抗体的细胞。在B细胞分化的初期,有原B细胞,也就是祖B细胞,该细胞是不能再形成免疫球蛋白的H链和L链遗传基因的原始细胞界限。白细胞介素-7(IL-7)和基质细胞干预这个祖B细胞,引起向原B细胞(pre-B)的分化和增殖,与此同时形成免疫球蛋白H链的遗传基因,于是在细胞浆中有了H链。IL-7作用于Pre-B细胞,引起Pre-B细  相似文献   

17.
张红军 《日本医学介绍》2002,23(12):573-573
日本广岛大学部齿学部冈哲治教授和名古屋大学院生命农业科研所小鹿一教授共同研究发现 ,冲绳近海珊瑚中有强力抗癌物质存在。在同样浓度下 ,与现行抗癌剂相比 ,这种新物质的抗癌强度最高可达到 1 70倍(该发现已在 [组织培养学会 ]上发表 )。研究人员从软珊瑚中提取了 5种抗癌物质 (其中 3种是过去未曾发现的 ) ,各物质均与脂肪能分解物质类似 ,有引发癌细胞凋亡的效果。在对人口腔粘膜上皮癌细胞和唾液腺癌细胞进行新物质的抗癌效果研究时发现 ,1 μl中 1 7ng(1纳 =1 /1 0亿 )的低浓度就能使 5 0 %的癌细胞得到了抑制 ,浓度提高到 1 μ…  相似文献   

18.
一、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TGFβ(转化生长因子 β)有显著促进纤维化作用 ,因其在肝纤维化动物实验模型及肝硬化患者中显示增加 ,故考虑其活性化在肝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在纤维化肝中 ,主要是Kupffer细胞的旁分泌或活化星状细胞本身的自分泌分泌TGFβ ,由于TGFβ ,静止期的星状细胞可转化为活性化肝星状细胞 (又名 :myofibroblast,平滑肌α肌动蛋白 :αSMA阳性 )。这种活性化肝星状细胞可产生胶原 ,引起肝纤维化。但在纤维化形成后 ,由于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ase,…  相似文献   

19.
以明治大学农学部高桥直躬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发现并分离出原来基本上不增殖并在试管内也难以培养的能使肝细胞增殖的因子(蛋白质)。它是从大白鼠及牛等大量动物身上分离出来的。据说,在人体中也确实存在同样的物质。这种因子,是在肝脏受到损害时,从小肠粘膜分泌的蛋白质。若能分离出人体中同样的蛋白质,便能成为早期发现肝脏损害的线索,进而对肝硬化的预防、治疗也将成为可  相似文献   

20.
淋巴细胞的B 细胞能产生抗体,激活免疫反应。它的增殖因子的基因,已由日本京都大学的本庶教授和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伊·斯培林斯克博士共同研究提取出来,并首次成功地阐明了整个基因的结构。他们把该基因产生的增殖因子命名为白细胞介素4。该物质在体内具有促进抗体产生的作用,如能应用于临床,可预期为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B 细胞能借助T 细胞所分泌的物质增殖,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